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

  • 肝胆湿热证的偏方

    肝胆湿热 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症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方一: 李子茶 配方: 鲜李子100~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 制法: 将鲜李子剖开,加水3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柔肝散结。 用法: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 方二: 紫茄子大米粥 配方: 紫茄子1000克,大米150克。 制法: 将紫茄子切碎

  • 肝胆湿热证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食疗方

    【泥鳅炖豆腐】 配方: 泥鳅500克,豆腐250克。 制法: 将泥鳅加食盐、黄酒、水适量,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和中。 用法: 喝汤,食豆腐及泥鳅。 【黄瓜薏米粥】 配方: 黄瓜1条,薏米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清热利湿。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溪黄草泥鳅汤】 配方: 溪黄草30克,泥鳅250克;生姜4片。 制法: 泥鳅活杀,用开水洗去黏潺及血水,与溪黄草、生姜一起人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

  • 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证型

    湿重于热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不鲜明,“湿”的表现比较明显,具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热重于湿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