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证型
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证型
湿重于热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不鲜明,“湿”的表现比较明显,具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热重于湿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肝胆湿热的饮食宜忌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食疗方法应以祛湿清热为主。
一、肝胆湿热的食疗宜忌
1.黄花菜瘦肉汤:
黄花菜30克,精瘦肉60克,煮汤服。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者。
2.黄花菜粥:
黄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肝属肝胆湿热型。
3.黄花菜饮:
黄花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4.五汁饮:
梨、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制法:上述五味洗净去皮后,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5.板蓝根菊饮:
板蓝根30克,菊花晶2匙。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不适宜食物:胡椒,龙眼肉,鹅肉,羊肉,鸡肉,醍醐,蚶肉,白酒,人参,鸡蛋,南瓜,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补益之品。
二、适宜肝胆湿热的水果
选择一些凉性的水果食用可有效降肝火,如西瓜、柚子、苹果、梨、葡萄、草莓等,这些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各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而且具有清热、宁神、降火的功效,肝火旺盛者食用这些水果对肝火旺盛的调理大有益处;在选用凉性水果的同时,肝火旺盛者还需要了解一下水果中那些属于热心水果,如樱桃、荔枝、桂圆、橘子、石榴、菠萝等,这些水果肝火旺盛[2] 者尽量少吃最好不吃。
湿热如何形成的
湿热,是一个中医名词,中医认为: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老年人尿血是怎么回事
常见证候
心火亢盛
尿血色鲜红,小便灼热,短涩,面赤身热,口舌糜烂或生疮,心悸,心烦,失眠,大便燥结,舌尖红,苔黄,脉数。
膀胱湿热
尿血,尿频,尿急,尿道灼痛,腰痛,少腹胀满。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胆湿热
尿血,小便短赤,兼见发热口苦,渴不欲饮,纳减腹胀,恶心欲呕,胁肋疼痛,或身目发黄,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肾虚火旺
肾虚火旺的时候,就会出现血尿的情况,尿的颜色表现出鲜红色,反复不止,还会有耳鸣等情况的出现,舌苔鲜红,静脉细数。
女人肝胆湿热的症状
1、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
2、长期饮食不当或者情绪较差,乙肝、丙肝、酒精肝也是出现肝胆湿热症状的原因之一。
3、肝胆湿热患者可出现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4、很多人是受到湿热之气或者脾脏虚水而产生,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5、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
6、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肝胆湿热有什么症状
中医认为,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症候。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油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由于肝胆位于中焦,故在三焦辩证中属中焦辩证范畴。
肝胆湿热的症状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日常如果身体出现了肝胆湿热的情况,那么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仅仅食欲不振,同时身体也会越来越虚弱。那么肝胆湿热要如何调理呢?肝胆湿热的调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夏季肝胆湿热怎么办
肝胆湿热是什么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外敷药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
(2)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灌肠疗法
(1)生大黄、马齿苋、黄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2次。
(2)生大黄、败酱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
什么是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肝胆湿热的症状及调理方法
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证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就是由于湿热内蕴所导致肝功能出现失常的情况,具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同时身体还会发热或者是发寒、食欲不振、胸闷气短,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恶心想吐或者是小便赤黄的情况。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肝胆湿热的症状还有肝胆湿热怎么办,应该如何从用药以及饮食方面来着手保健身体。
肝胆湿热的症状
身体出现这种疾病,主要就是由于体内出现湿热邪气或者是脾虚水湿的情况,长期如此就会化热,这样就影响肝功能。日常如果身体出现了肝胆湿热的情况,那么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仅仅食欲不振,同时身体也会越来越虚弱。
眼睛变黄,同时身体的皮肤也会变黄。身体也变得更怕冷还有怕热,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身体发热的情况。除此之外,也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想吐还有胸闷气短、嘴巴发苦的情况。而小便则会变黄或者是变成红色的,舌苔则是发黄,身上的脉象也是显现出浮数。
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肝胆湿热的症状之外,由于这种疾病会导致肝胆功能出现异常,所以阴囊也容易出现湿疹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发热以及疼痛,女性则会出现带下黄臭以及外阴瘙痒等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还有工作。
肝胆湿热怎么办
第一:吃什么食谱
1、五汁饮:将马蹄、血蹄、莲藕、芦根、麦冬准备好,然后将所有的食材洗干净去皮;最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服用。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清热解解毒以及生津止泻的作用,适合那些患有慢性肝胆湿热的患者服用。
2、板蓝根菊饮:将板蓝根还有菊花晶准备好,然后将板蓝根煎汤,最后放入菊花晶搅拌均匀之后一起服用,每天吃一次就可以了。具有很好的明目解毒还有清热疏风的作用,服用之后对于肝胆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患有慢性肝炎或者是肝胆湿热的患者都可以服用,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黄花菜粥:将黄花菜、糯米、瘦肉末还有白糖准备好,然后一起放入锅中熬粥,每天服用一两次就可以了。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凉血消肿的作用,同时对于眼睛也有很好的保护效果,非常的适合那些肝胆湿热以及肝炎的患者服用。
4、黄花菜饮:将干燥之后的黄花菜洗干净,最后放入锅中煎汤,代替茶水饮用。这样做出来的黄花菜饮具有很好的清热利尿以及治疗黄疸的功效,适合慢性肝炎或者是急性黄疸以及肝胆湿热的患者服用。
第二:吃什么药
肝胆湿热怎么办,应如何治疗令身体恢复健康,除了上面我们介绍的各种食谱之外,还应该服用一些药物,这样身体才能够快速的恢复健康。专家认为,身体出现肝胆湿热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体内的脾胃运化出现了问题,导致体内出现了湿浊以及内热等等。所以,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治疗肝胆湿热,那么就应该从解决脾胃运化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够根本上解决问题。
老中医告诉我们,想要治疗肝胆湿热,那么最主要的就是要清肝利胆以及利湿清热,这样才能够去除病根。所以说,服用一些具有凉血化瘀以及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一些湿热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健康,常见的这种类型的药材有很多,例如金银花、野菊花、种子、龙胆草、生地黄、车前子、赤芍药、生大黄还有北柴胡等等、这些药材都具有很好的中气以及调和作用。不过在服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药材中的苦寒之性损伤我们的脾胃健康。另外,生地、赤芍药还有柴胡都具有一定的养肝养血的作用,所以对肝胆湿热患者具有很好的作用。
胆囊炎分型食疗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中,女性高于男性。胆囊炎多伴有胆结石,这是由于胆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胆胀”等病范畴,中医食疗治疗急性胆囊炎,将其分为两种证型。
肝胆气滞型常见于发病初期,多属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多因饮酒过量或吃油炸食品太多而造成,表现有上腹绞痛剧烈、口苦、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等。饮食应忌食油腻,禁酒,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食疗可选玉米须粥。玉米须鲜品30克,粳米50克。将玉米须洗净,用刚烧沸的水冲泡,加盖闷 10分钟,然后过滤取汁,再用开水冲泡1次,两次汁液合并.。粳米加水适量,煮熟后,将玉米须汁兑入粥内搅匀,稍煮片刻即可,放温食用。有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胆气滞型胆囊炎。
肝胆湿热型此型胆囊炎患者平时过食辛辣、油腻食物,饮酒过量,生活无规律,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下降,湿热内生,影响到肝胆,发为肝胆湿热型胆囊炎。饮食应禁酒,忌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清淡的冬瓜、苦瓜、萝卜、绿叶菜、玉米、燕麦、小米等食物。食疗可选炒苦瓜。苦瓜 150克(切片),生姜末10克,用植物油炒熟,调入食盐适量即可食用。苦瓜养血滋肝、健脾补肾、清热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胆囊炎。
脂漏性皮炎的症状
湿性的皮肤色红油腻、毛孔粗大,甚至带有黄色脂块,属于湿热的证型,常见有肝胆湿热、脾胃湿热等证型,可用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来治疗;
干性的则见皮肤干燥脱屑、肉微红、嘴唇干燥,常见阴虚血燥、血虚风热、肝郁化热等证型,可用消风散、当归饮子、加味逍遥散合滋阴凉血药来治疗。
什么是肝胆湿热
病因病机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肝、胆,往往涉及脾胃。
临床表现
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肝胆湿热概述
肝胆湿热(Damp 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症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肝胆湿热者会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