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
-
跟骨骨折应怎样预防
跟骨骨折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故注意生产和生活安全,避免创伤,保证人身安全是本病预防的重点,另外还需注意,由于跟骨骨折分类较多,而各种分类又各有优缺点,故医生在诊断时应根据平片和CT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求给出正确的诊断,让病人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 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发生跟骨骨折的,这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时刻注意就能减少骨折发生,儿童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尤其不能到高处玩耍,要教育和看好儿童,避免摔伤,少年玩耍较多,好奇心强,家长及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爬墙上树,中青年在工作及骑车时要
-
跟骨骨折分型特点
足跟骨是人体负重与行走的重要骨骼,骨折后如果治疗不当,会引起十余种后遗症。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足外科主任郑韶博等人于1996年起对本病患者应用CT扫描,同时与手术中的 骨折病理改变相互对照,在国内首次提出跟骨关节的CT影像分型法。此分型有助于术前判定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和粉碎的程度,对术中是否需要植骨、是否需要使用关节镜监控跟骨后关节面的复位质量,以及预后的判定也有重要意义。 跟骨骨折在脚背部位的骨折中约占60%,关节内的跟骨骨折占全部跟骨骨折的83%。由于跟骨的变形和足弓高度的破坏、丧失,使足跟外形变宽和足变得
-
跟骨骨折的两种分类
1、不波及距骨下关节的跟骨骨折 (1)跟骨前端骨折,波及跟被关节。 (2)跟骨诺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结节的“乌嘴状”骨折。 2、波及距骨下关节的挤压剪切骨折 (1)垂宜压缩骨折,跟丹后关节面被相应距骨面垂直挤压塌陷。 (2)单纯劳切暴力骨折,距骨楔人跟骨,分成前内块的距骨前面部分与裁距突前端和后面的内室部分,即第一度损伤。 (3)四切和挤压暴力骨折,除前后两月放外,前骨块有纵裂,形成历面的三角骨块和财窦的柱状骨片,后骨块内有半月形的后关节面,包括内室块,嵌入后骨块内,即第二度损伤,也
-
跟骨骨折的饮食
方1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
-
跟骨骨折如何鉴别诊断
一、传统上沿用Essex - Lopersti的分类。分为:Ⅰ型:未波及距下关节,包括跟骨结节骨折和涉及跟骰关节的骨折; Ⅱ型:已波及距下关节的骨折,按所谓继发骨折线的走行(暴力作用时依赖逆行段) 区分为舌状骨折(继发骨折水平走向) 和关节塌陷型骨折(继发骨折弓形走向后面) 。 二、自引入CT 后提出较多分类。Johnson提出根据CT 的简单分类法:(1) 两碎片剪力骨折,骨折线分跟骨为前内、后外两块。(2) 三碎片舌形骨折。(3) 三碎片爆裂骨折,后关节面至少发生3 片骨折并伴有跟骨体、结节的粉碎。
-
跟骨骨折的诊断检查和鉴别
一、跟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检查 (一)诊断 病人有典型的外伤史,患足承重困难和足跟疼痛,局部触痛、肿胀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显。在较严重的压缩骨折时,除可见到足后跟的高度变低和足跟横径变宽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关节话动亦完全丧失。但跟骨周边骨折仅有局部肿胀及压痛,而距下关节活动范围多属正常。x线正、侧、轴位片可明确跟骨的结节关节角和其横径宽度的改变。 (二)检查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
跟骨骨折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跟骨骨折的检查 跟骨骨折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其主要表现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二、跟骨骨折的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
-
跟骨骨折病因
(一)发病原因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 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 1/3 ,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 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
-
跟骨骨折的保守疗法
跟骨骨折是足跟部发生的骨折,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如果病情较轻,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 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2、有移位的骨折 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 3、60岁以上老
-
跟骨骨折固定关键点找到
我国一位知名骨科教授等经过3年多时间的探索,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并创新设计研制了治疗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这项题为“跟骨骨折的应用解剖学、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日前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经文献检索国内外未见类似报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由于其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复杂,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残疾率高达20%~30%。国外近年来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优良率仅在70%左右,其局部并发症较多、且缺乏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跟骨骨折患者的保健措施
首先,注意固定不要太紧。跟骨骨折病人经过整复和固定以后,要特别注意观察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是否太紧。如发现跟骨骨折部位的远端(手指或脚趾)有血运障碍,即肿胀严重或皮肤发紫,应及时请医生处理。经常检查石膏或夹板边缘的皮肤有无受压情况,如发红或破溃时请医生处理。 其次,加强功能锻炼也很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的病人也要在床上做肢体的运动,以促进血流循环,有利于跟骨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第三,抬高患肢。跟骨骨折后应抬高患肢(用枕头垫起骨折的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防止过度肿胀。 第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