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 胶质母细胞瘤是如何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目前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以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二、发病机制 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长,外观呈半球形分叶状,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少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其实肿瘤已超出边界浸润生长。 肿瘤的硬度因肿瘤有无继发性改变而异,一般软硬相间,质地不均。肿瘤可呈多种颜色,瘤内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少见。典型肿瘤

  • 胶质母细胞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目前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以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二)发病机制 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长,外观呈半球形分叶状,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少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其实肿瘤已超出边界浸润生长。 肿瘤的硬度因肿瘤有无继发性改变而异,一般软硬相间,质地不均。肿瘤可呈多种颜色,瘤内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少见。典型

  • 如何诊断胶质母细胞瘤

    1.头部CT 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低密度为肿瘤的囊变或坏死,高密度则为肿瘤的出血、卒中。肿瘤周围水肿严重,中线移位多明显。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的环状或斑块状强化。 2.头部MRI 肿瘤在T1像上呈低信号,占位征象明显,T2像上肿瘤与水肿呈明显的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肿瘤增强明显,与水肿的脑组织分界清楚。 鉴别诊断: 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人病史短,颅高压重,神经定位体征明显。应该与下面疾病鉴别。 1.转移癌 病人的病史也很短,颅高压表现重。病人年龄多在中年以上。肿瘤多位于皮质以及皮质下区,肿瘤如果

  • 脑胶质母细胞瘤4级介绍

    1、对于放疗这个方法我们应该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癌症治疗经常采用的首段。这是利用放射线或者γ射线、高速中子射线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细胞进行杀灭,是很好的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 2、如果胶质母细胞瘤处于早期或为原发性,则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对其进行切除。对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予以外科手术切除,尽可能将肿瘤细胞移除干净,避免细胶质母细胞瘤切除胞增生仍是最普遍的治疗模式。 3、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化学治疗,即我们所说的化疗,可以有效的缓解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痛。目前此种方法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由于脑部血脑屏障(BBB

  • 胶质母细胞瘤病因

    一、发病原因: 1.目前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以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二、发病机制: 1.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长,外观呈半球形分叶状,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少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其实肿瘤已超出边界浸润生长。 2.肿瘤的硬度因肿瘤有无继发性改变而异,一般软硬相间,质地不均。肿瘤可呈多种颜色,瘤内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少

  • 中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属于脑肿瘤的一种,它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恶性肿瘤,一旦患上胶质母细胞瘤,治愈的几率是虽然渺茫的,但是可以通过治疗尽量的控制疾病发作的间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手术应该做到不伤害神经功能,尽量的多切除肿瘤,切除的脑肿瘤越多,脑部压力就会减少越多,而且手术切除肿瘤的话还能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但是想要根除这种恶性肿瘤可能性不大,这是应为脑部到处都是神经,稍不注意就会危害生命。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 胶质母细胞瘤有哪些表现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有头痛(73%),精神改变(57%),肢体无力(51%),呕吐(39%),意识障碍(33%)与言语障碍(32%),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70%),脑神

  • 胶质母细胞瘤的原因

    胶质母细胞瘤好发于30一50岁,以大脑半球最多见。肿瘤起源于白质,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以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呈浸润性生长,常常累及数个脑叶,并且可以经过胼胝体生长到对侧大脑半球,向皮质深部侵犯可达丘脑、基底节等部位。 胶质母细胞瘤在病理上根据组织学形态可以分为三个亚型。①血管坏死型:以血管坏死和瘤组织出血坏死为主;②多细胞型:以肿瘤密集增殖为主;③巨细胞型:肿瘤组织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单核或多核巨细胞。三个亚型中以血管坏死型的预后最差

  •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需要哪些检查

    1.放射性核素检查 诊断阳性率较星形细胞瘤为高,病变局部显示放射性浓区。头颅 X 线平片仅显示颅内压增高,偶见松果体钙化后的移位。脑血管造影见血管受压移位,约半数显示病理血管,病变处血管多粗细不均、扭曲不整,有的呈细小点状或丝状。 2.CT扫描 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较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影,而使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脑室常被压迫变小,变形或封闭,中线结构常向对侧移位。增强后95%的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常表现为中

  • 如何正确诊断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是胶质瘤的一种,它的高度恶性的,生长快,病程短,高颅内压症状是比较明显的,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这些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癫痫发作,出现一些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还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一些症状。 胶质母细胞瘤的检查 腰穿多提示压力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白细胞增多,少数病例特殊染色有时可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腰穿时病人颅内压较高应注意防止脑疝的形成。 1、放射性核素检查 诊断阳性率较星形细胞瘤为高,病变局部显示放射性浓区。头颅 X 线平片仅显示颅内压增高,偶见松果

  • 得了胶质母细胞瘤怎么办

    胶质母细胞瘤以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为主。手术应做到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既可以有效地内减压,又能减轻术后脑水肿,减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约有1/3边界比较清楚,手术可做到肉眼全切除;另2/3呈明显浸润性,与正常脑组织分不出明显界限,如果位于额叶前部、颞叶前部或枕叶者,可将肿瘤连同脑叶一并切除,使术后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这样效果较好。如果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语言中枢或运动中枢),为了不加重脑功能的障碍多数仅能做部分切除,对位于脑干、基底神经节及丘脑

  • 胶质母细胞瘤存活率高吗

    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是非常迅速的,患者的发病过程普遍都非常短,都在半年左右。胶质母细胞瘤出现在患者的头部,随着肿瘤的慢慢长大,会使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引起患者头痛、呕吐、四肢无力、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偏瘫、偏盲、痴呆以及智力减退的情况。 目前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主要以手术、放疗、化疗和其他的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得切除肿瘤。手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方法,切除肿瘤能够有效的较小患者的颅内压,从而减轻患者的头痛、呕吐、脑水肿等症状,还可以有效的减低患者神经系统

  • 什么是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起病急,病程短,病人很快就会出现高颅压以及定位体征。病人的高颅压症状表现出现早,进展快,常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呕吐,视盘水肿,甚至意识障碍,脑疝。这与肿瘤生长迅速,易坏死,囊变有关,还与肿瘤代谢物引起的瘤周脑组织水肿有关。 神经系统定位症状:癫痫的发生率较低。位于额叶的肿瘤常引起精神症状,病人主要表现为淡漠,智力减退,痴呆。其他部位的肿瘤也相应的引起定位体征。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胶质母细胞瘤、头痛。

  • 胶质母细胞瘤饮食要如何进行呢

    1、手术前膳食中应含有充足的易消化的糖类,以保证肝脏贮存较多的肝糖原,维持手术过程中血糖浓度和及时提供热能,保护肝脏兔受麻醉剂的毒害。 2、手术前宜采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高热能的膳食。每天的总热能为8360~10450千焦(2000~2500千卡)。膳食中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20%,其中优质蛋白质(从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中获得的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糖应占总热能的65%;脂肪含量不宜过高,可占总热能的15%左右。 3、鼓励病人为战胜病魔而进食。食欲不振是脑胶质瘤病人特别是神经胶质细胞瘤病人经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