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外,辅助检查也必不可少。 1、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涂片分类有核左移现象;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进行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等。 2、血液生化检查:可有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高或低血糖等表现。 3、肝、肾及凝血功能:有些病例可出现肝、肾功能受损和凝血障碍。 4、大便检查:潜血试验阳性。 5、血及粪便的细菌学培养:此检查有助于对感染菌群的判断。 6、腹部X线平片:早期多数可有不同程度的肠腔充气扩张,肠间隙轻度增宽。由于肠壁水肿黏膜炎性渗出而造成肠壁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的症状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感染产生b毒素的welchii杆菌(c型产气荚膜杆菌)有关,b毒素可致肠道组织坏死,产生坏疽性肠炎。 在本病发病率颇高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地区,研究发现,当地居民肠腔内蛋白酶浓度低下,这和低蛋白饮食以及当地作为主食的甘薯中所含的耐热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heatstable trypsin inhibitors)有关。在动物实验中,经胃管灌注welchii杆菌液,动物并不致病;但若同时灌注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生甘薯粉或生大豆粉则可致病,并产生与急性出血坏死性

  • 西医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失常,解除中毒症状并积极防治中毒性休克和其他并发症。必要时才予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禁食。腹痛、便血和发热期应完全卧床休息和禁食。直至呕吐停止、便血减少、腹痛减轻时方可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加量。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本病失水、失钠和失钾者较多见。可根据病情酌定输液总量和成分。 3、抗休克: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除补充晶体溶液外,应适当输血浆、新鲜全血或人体血清白蛋白等胶体液。血压不升者可配合血管活性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