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

    急性外耳道炎、疖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耳内疼痛和明显的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口和耳道内会发生肿胀,晚期可局限成疖肿,但鼓膜表面炎症轻微或正常。一般患者听力正常。 急性鼓膜炎:急性鼓膜炎患者往往并发于流行性感冒和耳部带状疱疹,患者可出现剧烈耳痛,很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没有耳漏,听力下降不明显。检查可发现鼓膜充血形成大疱。患者一般不出现鼓膜穿孔。 耳部带状疱疹:患者也表现出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似的急性剧烈耳痛,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当外耳道和耳甲腔出现疱疹和面瘫等症状时,可明确诊断。 反射性耳痛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早期(卡他期):鼓室粘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自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 检查所见: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中期(化脓期):炎症继续发展,鼓室粘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粘脓性及脓性。症状随之加重,耳痛剧烈,呈捕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听力减退显著。全身症状亦明显,可有畏寒流、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哭闹不安,体温可高达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耳痛为主要症状

    1.耳痛:本病的早期症状,呈搏动性跳痛或钝痛,且持续时间较长。疼痛位于耳朵深部,可经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牙龈、额、颞侧、枕部等部位,严重时可达整个半侧头面部,并于咳嗽、吞咽及打喷嚏时明显加重;耳痛严重者,常无法正常入睡并显得烦躁不安,有时会按压耳屏以缓解不适;当鼓膜发生自行性穿孔后,脓液流出而使疼痛明显减轻。 2.耳漏:鼓膜发生自行性穿孔前,局部会出现小黄点;穿孔出现时,黄点会变为亮点,并伴有液体流出;开始为血性浆液,后逐渐变为脓性液;当渗出液过多时,则提示其他部位发生穿孔,如乳突、鼓窦等。 3.耳鸣及听力

  • 耳朵流水是怎么回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一般常见于儿童,初期会出现咽鼓管充血肿胀、发热、全身不适、烦躁不安等症状,渐渐可发展至内耳剧烈疼痛,耳朵流出脓液,听力下降。出现这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治疗,并且要防止感染扩散而形成颅内脓肿,还要防止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4期不同治疗方法

    1、充血期若症状轻,一般情况良好,可先不用任何磺胺类药或抗生素,以便儿童自身产生对感染细菌的免疫力。此期的治疗应针对咽鼓管消肿,使其通畅,以预防中耳内产生负压和渗出物。常用的药物是0.5%麻黄碱生理盐水液滴鼻,每3~4h一次,每次2~3滴。滴药时患儿必须躺乎,头向后仰30~并向患侧转30°,以便药液流至咽鼓管口,使收敛其粘膜。滴药后继续乎躺4~5min,站立后应鼓励患儿饮水,作张口和吞咽动作,以使咽鼓管张开,减轻中耳负压和避免中耳产生渗出物。 2、渗出期除加强鼻部滴药,使中耳渗出物能经咽鼓管排出外,还应给

  •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会出现哪些全身症状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烧、头痛、全身不舒服、纳食差、便秘等症状。儿童有高热、夜啼、抓耳摇头、吵闹不安及呕吐、腹泻等症状。鼓膜一旦穿孔,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2.局部症状 (1)耳痛:耳深部阵发性刺痛或剧痛,有如钻痛或随脉搏一致的跳痛。耳流脓后耳痛即可缓解。 (2)耳聋:鼓室内脓液多、压力高而鼓膜未穿破时,耳聋明显。穿孔后耳聋减轻。 (3)耳鸣:呈低音调耳鸣。 (4)耳流脓:早期患者可为血性,随着病情的发展转为黏脓性或脓性。 3.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并伴有核左移。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区别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①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②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如何预防

    首先应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禁用硬物掏耳,防止鼓膜损伤。对于陈旧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的患者应禁止游泳。对于患者应注意: (1)、初期高热时,多饮开水。 (2)、保持外耳道干净,但不能重拭重擦。 (3)、睡眠时患耳应在下侧,同时注意不能受到压迫。 (4)、如为小儿,在哺乳时,要采取适当的体位,宜头高脚低,禁止卧位喂奶。 (5)、按时服药及换外用药。换药器具注意严密消毒。 (6)、换药时应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倾向一侧肩部,并牵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后上方牵引,儿童则向后下,然后滴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常见的患者往往是儿童,年龄都比较小,而且中耳炎有很多类型,比如:急性化脓中耳炎,当我们身体不适的时候都要进行检查,那么您知道急性化脓中耳炎的检查方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耳镜检查 在鼓膜穿孔前,检查可见鼓膜松弛部乃至整个鼓膜明显充血、肿胀。随着病情发展,鼓室可积脓而使鼓膜向外膨隆,鼓膜标志消失。鼓膜穿孔后,外耳道、鼓膜及鼓室可以看见脓性、脓血性或黏脓性分泌物蓄积。鼓膜穿孔后很短一段时间内,还可见鼓室内压力较高的分泌物经小穿孔搏动溢出,脓液在灯光下如闪烁的

  • 耳朵流脓怎么回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典型的病史就是在感冒后容易出现耳部剧烈疼痛,当耳朵流脓后疼痛反而会出现明显的减轻。

  • 耳朵里面疼是怎么回事 原因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伴有发热,耳疼剧烈,耳闷、听力下降,耳道流脓后疼疼缓解、听力好转,可能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如何护理

    一旦疑及小儿患本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护理时除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外,若鼓膜尚未穿孔,则可用百分之一的酚甘油滴耳;鼓膜已穿孔者,则尽量洗净中耳积脓,可用百分之三的双氧水反复冲洗。冲洗方法为:每次向患耳滴百分之三双氧水5-10滴,见白色泡沫约2分钟后使患耳朝下,倒出药水,反复几次后拭净外耳道,再滴入百分之零点五的氯霉素滴耳液3-5滴,并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经穿孔部进入中耳,睡觉时应使患耳朝下,以利脓液顺利排出。 流脓停止后需继续用药一周左右,防止复发。 病愈后,除要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外,擤鼻方法要正确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

    你对中耳炎了解的多吗?五官专家称:中耳炎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中耳炎的发生很让人烦恼,由于中耳炎的病程长,因此给中耳炎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或穿孔为特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确诊,但是也应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这些。 急性外耳道炎、疖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耳内疼痛和明显的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口和耳道内会发生肿胀,晚期可局限成疖肿,但鼓膜表面炎症轻微或正常。一般患者听力正常。 急性鼓膜炎:急性鼓膜炎患者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途径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中耳腔由咽鼓管与鼻咽相通,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或急性传染病,如伤寒、麻疹、白喉、水痘、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而引发急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感染途径 1)咽鼓管途径,此径路感染最为常见。如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时,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机能障碍,致病菌乘机侵入鼓室而引起。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原因

    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往往因为用力擤鼻涕,乘飞机飞行、游泳、跳水,做鼻腔冲洗或做咽鼓管吹引术而引发。 患猩红热,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常常合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喂奶姿势不当或乳汁量太多、太急,婴儿来不及吞咽,引起呛咳,易使乳汁挤压流入咽鼓管。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饮食注意

    肝胆湿热而引起。是耳部一种常见症状。 一、不能吃的食物有: 1、油炸性食物包括:油条、炸串等。 2、辛辣食物包括:辣椒、姜、麻辣烫等。 3、热性补药包括:肉桂、附子、鹿茸等。 4、发物:鱼、虾、蟹、牛肉等。 二、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三、注意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

  •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治疗时用药量要大,使药物的浓度足以尽快地消灭细菌,用药的时间要够长,以使感染的细菌彻底消灭,一般为1星期或持续到感染消失后48h。若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不足,虽可暂时抑制细菌,使急性症状减轻,但不能彻底消灭细菌,且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使成为慢性感染。 鼓膜若已穿孔,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应注意清洁外耳道,用30%乙醇棉签清擦以保护外耳道皮肤。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初期最好不用任何滴耳药,以免药液将外耳道的细菌带人中耳,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

    细菌通过某些途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变形杆菌较多见。由于儿童咽鼓管咽口与鼓口的位置几乎在同一水平上,且咽鼓管较短,管径较粗,故本病以小儿多见。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易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或迁延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出现颅内外并发症,故应引起注意。 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有营养障碍、受凉或受湿、素有全身慢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为起本病的诱因。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是:(1)咽鼓管途径:①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病菌多通过咽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位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见于儿童。可有畏寒、发热,小儿常伴呕吐、腹泻等。耳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听力下降并可伴有耳鸣。耳膜穿孔后,其可以自愈,所以您不用担心会永远影响您的听力,影响听力也只是暂时的。中耳炎的症状一般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意见:积极治疗原发病,也就是急性中耳炎,同时积极应对鼓膜穿孔的问题,如果正确治疗,用双氧水清洗脓液,耳内滴入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生素,一般在10~15天后穿孔即可愈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细菌引起且病变位于鼓室,故其检查项目具有一定针对性。 1.耳镜检查:为本病必做检查之一,根据外耳道的宽窄选择口径适当的耳镜,以全方位的观察耳道及鼓室。检查时,牵拉耳廓以使耳道变直,然后将耳镜轻轻置入并抵达软骨部,一定不要超过软骨部与骨部的交界处;在穿孔前,可见鼓膜局部充血及呈放射状分布的扩张的血管;穿孔时,可见鼓膜弥漫性充血及肿胀,并向外膨出而无法识别正常组织。局部可见针头大小的黄点,随后变为搏动亮点,有时可见少量脓液流出。病变严重时,可直接观察到较大的穿孔,并伴有大量脓液溢出。 2.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