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怎么办

    化学治疗--- 1、环磷酰胺与苯丁酸氮芥疗效相仿,常用于苯丙酸氮芥不敏感,病情较重,幼淋巴细胞较多或血小板减少者。常用剂量1~3mg/(kg·d),口服或20mg/kg,静注,每2~3周一次。 2、氟哒拉滨单磷酸盐(fludarabinemonophosphate),作用机制与干扰腺甙核甙酸代谢有关,对进展型慢淋半数有效,可按25~30mg/(m2·d),5天,静滴,每间歇4周重复疗程。 3、脱氧肋间型霉素(Deoxycoformycin)25%患者有效,对B-慢淋,4mg/m2每周或每2周静注;对顽固性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发热:发热是急性白血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半数以上患者以发热起病,当体温>38.5℃时常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其热型不一且热度不等,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极少数患者还可发生局灶性或多部位坏死,引起高热或骨骼疼痛。 出血:急性白血病的整个病程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40%~70%患者起病时就有出血,有研究报道,成人ALL患者血小板在10×109/L和20×109/L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只有当血小板30×109/L是TL的危险因素。 血液系统并发症;内分泌与代谢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如何产生的

    1.遗传及家族因素 许多事实证明遗传因素是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5%ALL病例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综合征的病人白血病发病率增高,Down综合征儿童发生白血病的危险高于正常人群10~30倍,并且更容易有B细胞前体ALL;范可尼(Fanconi)贫血的病人白血病发生率也增高。 同一家庭中发生2个或3个白血病的病例比较少见,提示遗传因素在ALL发病中可能只起很小的作用。但当一个孪生兄弟发生白血病时,另一个1年内有20%几率罹患白血病。如果白血病是在1岁之内发生,另一个几乎无法避免也会发生白血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检测与诊断

    体格检查可见增大的肝脏和脾脏,皮肤青紫(瘀斑)及出血现象(瘀点、紫癜等)。 白细胞(WBC)计数异常。 全血细胞计数(CBC)提示贫血及血小板计数偏低 骨髓穿刺结果示细胞数增加(细胞过多)以及淋巴母细胞增加。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可能改变以下检验项目的结果: T(胸腺内生成的)淋巴细胞计数 细胞表面抗原研究(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平台) 1、骨髓象:骨髓涂片,细胞化学。 2、免疫分型:根据白血病细胞表面不同的分化抗原,采用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可以诊断ALL并将其分为不同亚型。 3、生化检查:多数病人

  • 白血病有几种类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原始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根据细胞形态学和临床预后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亚型 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胞浆极少,高核,浆比例,核形规则,染色质均匀致密,核仁不清晰。 L2型:大多数细胞体积是小淋巴细胞的2倍,部分细胞大小有明显异质性,胞浆中等,嗜碱,染色质呈弥漫细致或密块状,核仁清晰,一个或多个。 L3型:由均匀一致的大细胞组成,胞浆丰富,深嗜碱,含多数明显室泡,核圆形,染色质细而致密,核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哪些表现

    在白血病致死的多数案例中,大部分都是由急性的淋巴细胞白血病导致的。急性白血病所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由于急性白血病前期难以发现,发病时破坏力大。所以往往造成病人在短期内就出现一系列的身体器官病变。一下就主要介绍一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贫血 常较早出现并逐渐加重。表现苍白、无力、头晕、心悸、厌食和浮肿等。患者的贫血程度与出血量往往不成比例。 出血 约半数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出血的发生一般稍晚于贫血,但常因之促醒病人寻医和做血象检查。常见出血有皮肤出血点、紫斑、鼻衄、牙龈和口腔黏膜出血,月经增多等;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吃什么好

    1、高蛋白白血病是血细胞发生了病理改变所致,这类病人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正常人,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蛋白质另一功能是构成抗体,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所以,白血病患者应摄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多选用一些质量好、消化与吸收率高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质,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动物血、动物内脏、豆腐、豆腐脑、豆腐于、腐竹、豆浆等。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此外,肝脏还含有较多的核酸,它在预防癌症中起着潜在的作用。白血病患者日常饮食中经常吃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类型,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二者的比例约为1.1~1.6∶1。 【分型】 ⒈ 按细胞大小(FAB、我国标准) ①L1 原幼淋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大细胞﹤0.25(25%)。 ②L2 原幼淋细胞以大细胞为主>0.25(25%)。 ③L3 大细胞为主,胞质较多、深蓝色,多空泡呈蜂窝状,称 BurKitt 型。 ⒉ 按细胞表型(WHO标准) ① 前体B--ALL:细胞形态学如 L1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