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草

鸡眼草

  • 鸡眼草的食疗吃法

    鸡眼草食疗功效 鸡眼草的食疗吃法 1、炒鸡眼草 每天春天鸡眼草长出嫩茎以后,把它洗净,切成段状,在炒锅中放适量食用油加入葱花炒香,然后再把鸡睛草放入炒制,炒一会加入食用盐调匀,炒熟以后取出食用,对人类的感冒发烧和腹泻以及肝炎都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2、鸡眼草炖猪肉 鸡眼草炖猪肉也是它的一种常见吃法,平时可以把三百克猪瘦肉切成细丝加调料腌制,腌好以后在炒锅中炒一下,加清水炖制,在肉快熟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鸡眼草,然后再加入食用盐,炖熟以后食肉喝汤,对人类的小便不利和便秘以及女性白带异常都有很好治疗功效。 3、鸡眼

  • 鸡眼草的简介

    鸡眼草的简介 【通用名称】鸡眼草 【其他名称】鸡眼草 (《救荒本草》) 【异名】掐不齐(《救荒本草》),人字草(《本草求原》),斑珠科、公母草(《植物名实图考》),牛黄黄、炸古基(《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小蓄片(《南京民间药草》),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中医药实验研究》),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贵州民间药物》),白斑鸠窝(《四川中药志》),鸳鸯草、夜关门、老鸦须、铺地龙(《湖南药物志》),蚂蚁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小延边草、花生草、白萹蓄、小关门、瞎眼草(《浙江

  • 鸡眼草的功效与作用

    鸡眼草别名掐不齐、人字草、三叶人字草、苍蝇草、夜门关。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鸡眼草为一年生草本,多分枝。小枝上有向下倒挂的白色细毛。3出羽状复叶,互生;有短柄;小叶细长,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6~22mm,宽3~8mm,顶端通常圆形,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及叶缘有白色纤毛。2片托叶,卵状或卵状披针形,宿存。1~3花腋生,花梗基部具苞片1枚;花萼钟状,深紫色,有网状脉纹,长约3mm,顶端5裂,裂片椭圆形,萼筒下有小苞片3枚;

  • 鸡眼草的形态

    鸡眼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披散或平卧,多分枝,高(5-)10-45厘米,茎和枝上被倒生的白色细毛。叶为三出羽状复叶;托叶大,膜质,卵状长圆形,比叶柄长,长3-4毫米,具条纹,有缘毛;叶柄极短;小叶纸质,倒卵形、长倒卵形或长圆形,较小,长6-22毫米,宽3-8毫米,先端圆形,稀微缺,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粗毛,但上面毛较稀少,侧脉多而密。 花小,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下端具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萼基部具4枚小苞片,其中1枚极小,位于花梗关节处,小苞片常具5-7条纵脉;花萼钟状,

  • 鸡眼草的医药用途

    全草供药用,有利尿通淋、解热止痢之效;全草煎水,可治风疹;又可作饲料和绿肥。[1] 掐不齐性味、苦味、寒,归脾、肺二经; 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解暑截疟中暑的功效。 可治感冒发烧、暑湿吐泻、虐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等。 内服:煎汤,0.5~1两。

  • 鸡眼草的功效与作用 营养价值

    鸡眼草茎叶含有染料木素、异荭草素、异槲皮甙、异牡荆素、山柰酚、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槲皮素、芸香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甙、黄酮甙类。种子中含有黎豆胺。 1、鸡眼草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长萼鸡眼草水浸液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治疟疾、痢疾。 2、鸡眼草具有体外抗炎和剂量依赖性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抑制多种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3、鸡眼草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廓清能力和速度,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脾脏系数,能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