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口炎
-
膜性口炎患者的饮食
1、莲子桅子汤: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2、莲藕汤:莲子芯6克,藕3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3―5日。 3、银耳莲子羹:银耳25克,莲子50克。用水将银耳、莲子洗干净入锅中,加水煮至银耳熟烂,加冰糖或白糟溶化,早晚各食1小碗。可以清热养阴。 4、蜂蜜水:蜂蜜10毫升,加水80毫升,摇匀,含漱,每日可数次,也可煎汤服用。 5、萝卜鲜藕汁:白萝卜数个,鲜莲藕500克。将萝卜和藕用水洗净,于洁净器皿中捣烂,用消毒纱布双层绞取汁,每日数次取适量含于口中
-
膜性口炎多见于婴幼儿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所以膜性口炎多见于婴幼儿,偶见成年人。患者起病急、发热、口痛、咽痛、流涎,小儿因疼痛哭闹、拒食,并伴有全身倦怠不适。口腔粘膜充血显著、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溃疡,溃烂面上覆有一层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微高于正常粘膜,假膜致密、光滑、湿润似缎面为本病特征。去除假膜后的糜烂面上很快又形成新的假膜。患者疼痛剧烈、口臭,局部淋巴结肿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细菌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球菌,虽临床上所见多为混合感染,但大都是以某一种为主。不同的球菌感染所致病变部位有所不同,通常金黄色葡萄球
-
膜性口炎能治得好吗
膜性口炎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机体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低下如口腔卫生不良、急性传染病后、长期消化营养紊乱等均可为本病诱因。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唾液增多。牙龈、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出现大小不等、散在的溃疡,有时亦可连成大片。溃疡周边较规则,有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覆盖创面。假膜剥离后呈出血性糜烂面,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溃疡处疼痛明显。有轻微口臭、局部淋巴结经常肿大。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烦躁、食欲减退或因局部疼痛而不能进食。白细胞总数常增高。
-
假性膜性口炎是怎么回事
伪膜其实就是黏膜表面有一层一般呈现出白色的膜,可以脱落,真菌感染的表现。指导意见: 这种病一般是服用光谱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的表现,主要是真菌感染造成的。所以建议不要长期或者随便服用抗生素。 本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特点是较厚而微突出黏膜表面,致密而光滑。擦去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