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

  • 多汗真是脾胃湿热

    网上对出汗的说法多种多样:如“汗流浃背没问题,手心出汗要就诊”、“毛孔粗大的人爱出汗”,对此专家回应,天气炎热时,手心出汗也是正常现象,但若全身不出汗,只是手心出汗则很可能有问题;出汗的多少与毛孔大小无关,临床上也有毛孔大的无汗症患者。 说法@求证 说法:手心、脚心出汗为脾胃湿热或阴虚火旺辩正:部分正确。胃热为全身多汗,而非单纯手足多汗 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胃热

  •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脾胃出现湿热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脾胃湿热的主要症状为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因此对于脾胃湿热的治疗应该是重在调理。 脾胃湿热的调理方法一、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

  • 脾胃湿热诊断

    一、诊断: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 1 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 湿热偏重不同。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

  • 老想吐又吐不出来怎么回事 脾胃湿热

    如果是经常想吐又吐不出来的话,中医认为是因为脾胃湿热而导致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而浊气在上逆的过程中出现的想吐又吐不出来。这种情况应该着重注意清除脾胃湿热,修复胃黏膜才能够彻底治愈。

  • 脾胃湿热喝什么茶好 佩兰藿香茶

    材料:藿香、佩兰适量。 做法:将藿香、佩兰分别洗净同红茶一同放入杯中,加入200毫升沸水冲泡,再加盖闷约5分钟后放入冰块调匀即可。 功效:佩兰性平味辛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解暑的功效,藿香性温,具有发表解暑,开胃止呕的功效,两者同是适用于脾胃湿热的人群。

  • 女人湿气重吃什么 和中化湿汤调理脾胃湿热

    许多女性经常出现烧心,泛酸等症状都是由于脾胃湿热所导致,将木棉花,鸡蛋花,薏米,瘦肉,扁豆,槐花,陈皮等食材清洗干净,加入清水大火煲开后服用,对于脾胃湿热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 去湿热的中药处方 脾胃湿热胃脘痛:救必应猪肉汤

    救必应:又名米碎木。性寒,味苦,归肺,肝,大肠经,为常用的清热燥湿药。 土茵陈:归脾,肺经,可清暑解表,利水消肿; 救必应,土茵陈搭配滋养脏腑,补中益气的猪瘦肉一同煲汤饮,可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对脾胃湿热造成的胃痛有很好的疗效。也适宜于感冒发热,暑湿泄泻等症。 做法:救必应15克,土茵陈12克,新鲜瘦猪肉200克。将救必应,土茵陈用清水洗净,猪瘦肉洗净切片,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煲约1小时,调味即可,饮汤食肉。

  • 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区别 症状不同

    肝胆湿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发热,口苦,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或肝胆湿热下侵致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 脾胃湿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部胀满,灼热疼痛,嘈杂吞酸,有饥饿感又不想进食,口渴同时又不想喝水,身体笨重困倦,小便短黄,大便溏软,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 嘴巴里面发甜怎么回事 脾胃湿热

    嘴巴里面发甜,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由于脾胃湿热引起的。主要是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 建议:中医认为薏米味甘性凉,有很好的利湿效果,平常可以熬点薏米粥喝;但薏米偏凉性,不能长期服用,服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改用荷叶熬粥,甚至可以加点佩兰,因为荷叶可以清热祛湿,佩兰可以清胃肠热。

  • 脾胃湿热与脾胃虚寒的有什么不同 脾胃虚寒食疗方法

    材料:干姜,糯米,蜂蜜均适量。 做法:将干姜、糯米研磨成粉,加水入锅,煎煮30分钟,取稠汁,调入蜂蜜适量即可。上下午分服。 功效:该食疗方有温胃补虚、止吐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人群。 材料:猪肚1个,花椒、小茴香、油盐适量。 做法: 1、将猪肚泡水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分钟后捞起,倒去原汤; 2、再加入干净清水文火炖煮至七成熟,加入适量盐、料酒、花椒、小茴香再煮; 3、熟透后再捞起,不烫手时,切丝放入碗中,加入姜片、味精适量,将第二次煮肚的汤倒入肚丝碗中没满肚丝,上笼蒸45分钟即可,热食。 功效:

  • 脾胃湿热的症状

    既然我们通过上面的介绍了解了脾胃湿热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那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脾胃湿热的症状,了解这些内容后,我们就要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准备。 脾胃湿热的症状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脾胃湿热的症状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脾胃湿热的症状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临床表现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脾胃湿热的病因和症状大家都了解了,同时也是要

  • 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区别 治疗用药不同

    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总的治疗原则都是清利湿热。 肝胆湿热治疗以清利肝胆湿热,疏肝利胆,利尿退黄为主。用药以龙胆草,柴胡,茵陈等为主。 脾胃湿热治疗以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健脾祛湿为主。用药多用黄连,栀子,薏苡仁,陈皮等。

  • 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1、苦瓜薏仁粥 做法 取苦瓜、薏仁各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先将苦瓜洗净,剖开去瓤籽后切成小块,与其他食材共煮粥至烂熟,空腹食用。 功效 此方有清热利湿之功效。苦瓜味苦性寒,可清热祛暑、养血滋肝、和脾补胃、明目解毒;薏仁有益胃健脾、除痹胜湿、清热排脓之功效;赤小豆健脾除湿;粳米益脾胃、除烦渴。但胃寒、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和孕妇慎用。 2、竹笋西瓜皮鲤鱼汤 做法 鲤鱼1条(约750克),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生姜、红枣各适量。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片,水浸1天;鲤鱼去鳃

  • 脾胃湿热的介绍

    感觉 神色委顿,膝冷畏寒,不思饮食,腹胀。 观察 舌色淡白湿润多津,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泄泻清稀,完谷不化,肢体浮肿,按之不起,脉沉迟或沉细。 方药 白术12克、茯苓15克、川木瓜10克j大腹皮10克、川厚朴12克、草豆蔻9克、木香6克后下、熟附子12克、干姜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克。煎水内服。

  • 脾胃湿热的症状有四大特点

    脾胃虚弱的几大症状表现你知多少 脾胃虚弱多是因为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主要表现为: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 1、脾胃气虚 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2、脾阳虚 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

  • 脾胃湿热吃什么好 薏米红豆粥

    材料:红豆50克、薏米100可、冰糖适量。 做法:加水入锅烧开,放入薏米、红豆,直接用小火煮,直至薏米红豆烂熟后,加入冰糖,闷上一会即可食用。 功效:薏米有清热健脾、祛风利水,对于脾胃湿热所致的小便频急但少而有痛感的症状有不错的效果。

  •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的区别

    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

  • 治疗脾胃湿热的偏方

    、苦瓜薏仁粥 做法:取苦瓜、薏仁各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先将苦瓜洗净,剖开去瓤籽后切成小块,与其他食材共煮粥至烂熟,空腹食用。 功效:此方有清热利湿之功效。苦瓜味苦性寒,可清热祛暑、养血滋肝、和脾补胃、明目解毒;薏仁有益胃健脾、除痹胜湿、清热排脓之功效;赤小豆健脾除湿;粳米益脾胃、除烦渴。但胃寒、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和孕妇慎用。 2、竹笋西瓜皮鲤鱼汤 做法:鲤鱼1条(约750克),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生姜、红枣各适量。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片,水浸1天;鲤鱼去鳃、

  • 怎样清除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导致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引起胃疼,胃酸,烧心等,属于老胃病范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常规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有些胃药甚至会加重胃肠粘膜损害程度,导致越治越重.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疗效确切,许多患者治愈后不复发;用这些专治老胃病传统中药辨证施治,可以清除脾胃湿热,荡涤胃肠浊气,快速修复胃肠粘膜,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 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相同和不同点

    一、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同点 1、病因雷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呈现黄疸,皆为阳黄; 4、看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二者的不同 1、湿热着重不同。固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着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显明,在电脑旁放香蕉眼不干涩。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