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真是脾胃湿热
多汗真是脾胃湿热
网上对出汗的说法多种多样:如“汗流浃背没问题,手心出汗要就诊”、“毛孔粗大的人爱出汗”,对此专家回应,天气炎热时,手心出汗也是正常现象,但若全身不出汗,只是手心出汗则很可能有问题;出汗的多少与毛孔大小无关,临床上也有毛孔大的无汗症患者。
说法求证
说法:手心、脚心出汗为脾胃湿热或阴虚火旺辩正:部分正确。胃热为全身多汗,而非单纯手足多汗
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胃热,可服清胃热的中药。建议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专家点评:查旭山说,手足多汗有多种原因,一是遗传性疾病导致的掌趾多汗症,一是天生阴虚火旺、气虚不摄体质导致汗多,还有就是疾病造成的暂行性的阴虚火旺。
如果手足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确属阴虚有热,可服用知柏地黄丸等滋阴降火药物;手足多汗伴腹部疼痛、便秘,说明胃肠湿热,可用茵陈蒿汤等清热利湿药物;手足多汗多属于虚火,而牙龈肿痛多属于实火,两者很少同时出现。胃热表现为全身多汗,而非单纯的手足多汗,上述按摩方法对胃热有一定改善作用
说法:鼻子爱出汗说明肺气不足辩证:鼻子出汗说明肺热
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建议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通过这样适当的刺激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专家点评:部分正确。查旭山介绍,鼻子爱出汗是肺热,可服用清肺药物如枇杷清肺饮、按摩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人体双腿的左右两侧是身体肺经分布的部位,按摩这些部位有一定的调理肺经的作用。
说法:颈部出汗可能是内分泌失调辩证:颈部汗多内分泌失调可能性大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建议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专家点评:颈部汗腺分泌的确较少,但并非没有,所以颈部也会出汗。事实上,人体皮肤只要有毛孔的地方都会出汗,只是出汗多少的问题。颈部出汗存在个体差异,有人颈部汗腺多,出的汗自然也多。但若是明显的出
专家提点
出汗后不要用冷水洗澡
出汗后皮肤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若突然受到冷水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机体从热环境突然进入冷环境,易患感冒或引起胃肠痉挛等。锻炼出汗后肌肉疲劳,若受到冷刺激还可能引发抽筋。
止汗露不能长期、频繁使用
长时间或频繁使用止汗露,会导致毛孔堵塞,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毒素排泄。对于肾、肌肉、男性前列腺等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另外还可能出现汗斑、皮肤红肿、瘙痒、皮肤痛等症状,还会引发毛囊炎。
高温下大量出汗是中暑前兆
中暑前兆表现为大量出汗,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轻度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离开高温环境进行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汗异常,比如出汗量特别多,甚至在正常室温的环境下也出汗,则可能跟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原因相关,应去正规医院诊断治疗。
说法:背部出汗表明身体极度疲劳辩证:背部出汗与疲劳无关
背部汗腺分布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身体虚弱,已经极度疲劳。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女人尤其应该多吃些海鲜,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专家点评:错。背部是人体皮脂腺分布相对较多的部位,皮脂腺分泌物中含有汗液。处于青春期的人皮脂腺分泌旺盛,高温下或者运动后汗流浃背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身体疲劳导致的出汗多不会单表现在背部,全身出汗都会多。查旭山提醒,出汗多的人平时应少吃一些甜腻、油腻的食物,降低弋对汗腺的刺激,以减少出汗。
说法:汗流浃背没问题,手心出汗要就诊辩证:部分正确。常温、静止状态下手心滴汗可能是局部多汗症
夏季天气热,汗流浃背是正常现象,但手心若是出汗甚至滴汗则很可能是多汗症,需去医院就诊。
专家点评:天气非常热时除了汗流浃背,手心也可能出现出汗的情况,不能说所有的手心出汗都是多汗症。但若是常温(25℃)环境、静止状态下手心还出汗,或身体其它部位都很正常只是手心部位出汗甚至滴汗,则可能是局部多汗症。
说法:出汗多可导致狐臭辩证:正确。腋下出汗多可导致狐臭
正是汗液多才导致狐臭,汗液分泌多,容易造成细菌滋生,细菌分解汗液中蛋白质等物质后会出现臭味。出汗多要警惕发生狐臭。
专家点评:正确。狐臭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汗腺分泌的汗液,腋下部位环境湿热,容易滋生细菌。细菌分解汗液会出现硫化物等物质,因此产生臭味。查旭山建议,频繁使用止汗露来止狐臭可能会造成皮肤糜烂等问题,狐臭患者最好通过手术等方法摘除大汗腺,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
说法:出汗利于美容护肤辩证:不正确。汗过多或过少,对皮肤都不好
总不出汗的人,皮肤代谢缓慢,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出汗可以清洁毛孔,达到美容护肤的功效。所以说出汗多不是一件坏事,汗多的人一般比汗少的人皮肤好。
专家点评:汗液虽是排毒,汗液多少跟体质相关,皮肤好坏无法单从出汗多少判断。况且出汗过多或者出汗过少都是一种病态,应该是出汗正常者比汗多汗少者皮肤好。
说法:毛孔大爱出汗辩证:不正确。毛孔大小与出汗多少无关
出汗多少和毛孔大小有关,毛孔大的人一般出汗也更多,而汗多又会使毛孔变大,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专家点评:出汗多少主要由汗腺分布以及分泌情况决定,与毛孔大小无关。这一说法是把毛孔粗大与油性皮肤混为一谈了,油性皮肤的人由于油脂分泌旺盛,油脂中又含有一部分汗液,因此出汗的确相对较多。不少油性肤质同时存在毛孔粗大的问题,但出汗多少与毛孔大小并不直接相关,临床上也有毛孔粗大但患有“无汗症”的患者。
说法:出汗后不能马上擦掉辩证:不正确。可随时擦掉汗液
汗液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如果立即擦掉,就不能发挥其散热的作用。同时由于热量没有散发,汗腺还会继续分泌汗液,体内的盐分、维生素等也会随之消耗掉,对健康不利。
专家点评:查旭山介绍,出汗是调节水、电解质等代谢的一种方式,代谢过程本身就可起到散热的作用。出汗后若不及时清洁,可能造成细菌滋生、造成感染,导致皮肤问题的发生。
养生技术活
情绪性多汗症可用镇静药或抗焦虑药
全身性多汗症较少见,也较难治,重点是医治相关的基础疾病。局限性多汗症大多为掌趾多汗症和腋窝多汗症,可通过手术治疗。
有些全身性多汗症病人心情激动或紧张时就会全身大汗,可服用镇静药物如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小剂量抗焦虑药如地西泮、羟嗪等也可使用。
肉毒杆菌毒素A (BT X-A )局部注射,多用于治疗掌跖及腋窝多汗症,可维持6个月。
手术治疗可选择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对胸交感神经,对手掌、腋窝、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显著效果,但会出现其他部位的代偿多汗,如背部多汗,故应慎用。腋窝多汗者,可选择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跃的大汗腺部分。
偏方鉴定
偏方:甘麦大枣汤能除烦热止汗
鉴定:出汗多可喝甘麦大枣汤治疗
甘麦大枣汤除汗法自古代张仲景就使用了,这个方子适用于各类人群,可用于治疗虚热多汗、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如果没有浮小麦,也可以用麦麸代替,功效略次于浮小麦。
点评:浮小麦有止虚汗、盗汗的作用,甘麦大枣汤对出汗多有一定疗效,适用于阴虚体质者。取用浮小麦30g,甘草3~5g(也可用蜂蜜替代),大枣10颗煮水可制成甘麦大枣汤。
偏方:白萝卜或干姜与明矾煎水可治手足多汗
鉴定:手足多汗可用此方
明矾具有收敛作用,外用可以止汗。用鲜白萝卜600克(切片),明矾15克,加水2500毫升,煎30- 40分钟,去渣取汁,待温度适宜,浸泡手足20分钟。每日洗2次,经3- 5天治疗即可显效。
点评:明矾有抗菌、止汗作用,用鲜白萝卜或者干姜同明矾煎水外用对手足多汗有一定治疗作用。
偏方:艾叶明矾夹腋窝除腋臭
鉴定:狐臭患者可用此方
将20克艾叶晒干搓细,明矾20克,食盐200克,搅拌均匀后放锅内加热即可制成,用布包好夹在腋下即可,以不烫伤皮肤为度。5分钟后便无臭味,此方使用1次可保持1个月以上。
点评:艾叶明矾汁外用于腋窝对腋臭有一定治疗作用,一般使用一次效果可持续5天左右。但外用止汗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偏方:吃柠檬等酸味水果敛汗
鉴定:夏天可多吃酸味水果
夏季可吃些番茄、酸枣、葡萄、山楂、柠檬、草莓、乌梅、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起到敛汗生津的作用,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而且这类水果一般含水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补水的作用。
点评:酸味有敛汗止泻、生津解渴、健胃消食的作用。夏季出汗多,适当吃些酸味水果,可敛汗生津。人出汗时会损失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水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尤其是酸性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更丰富,出汗后可多吃酸味水果。
养生个案
少年常用止汗露致腋下皮肤糜烂
今年25岁的小李有狐臭,这让他非常自卑,为此16岁开始就常用半月清、西施兰夏露等止汗露。不久前,小李外涂药物后发现自己腋下皮肤出现局部红肿、糜烂,还有液体渗出。
查旭山说,止汗露可刺激毛孔收缩,使汗液无法排除,达到减少狐臭的目的,但是止汗露具有刺激性,长期频繁使用可造成皮肤红肿糜烂,甚至导致接触性皮炎。止汗露可暂时解决狐臭问题,但根治狐臭得依靠手术、激光等方法摘除大汗腺。
脾胃湿热有哪些表现
脾胃湿热的症状?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中医认为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那么脾胃湿热的人有什么症状?本文就是关于脾胃湿热症状的介绍,希望能您了解自己的体质,及早的发现及预防疾病,请往下看:
脾胃湿热的人有什么症状?
脾胃湿热的人有什么症状?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由上,我们知道了脾胃湿热的人有什么症状,相信您可以更好的检查自己的身体,是否属于脾胃虚弱的人。
得了胃湿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湿热有很多明显的症状,最突出的辨识湿留气滞,其也是众多脾胃湿热患者共同的病机。究其原因,脾胃湿热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坏习惯,比如长期吃辛辣食物、生冷食物、油炸食品、甜食、长期的吃的过饱等。对于脾胃湿热的症状,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具体表现如下:
长期吃辛辣食物、生冷食物、油炸食品、甜食、长期的吃的过饱等
脾胃湿热的症状1:
一般湿热体质就是脾胃不好容易长痘痘、粉刺。
脾胃湿热的症状2:
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脾胃湿热的症状3:
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脾胃湿热的症状4:
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慢性肠胃病的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其是脾胃湿热的一种表现。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此外,对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其在胃镜检查时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
何谓脾胃湿热
天气炎热潮湿,长时间,因此,人们的热湿体质特别。湿热体质的人表现为面部黄、黑腻的头发。容易皮肤溃疡,和红肿瘙痒,干燥的嘴,口臭和感觉很好。湿热体质的人比较容易急躁易怒,往往会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症。
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脾胃湿热的调理
饮食方面:
1)湿热重了吃麦冬很有效,药店里都买得到.很便宜.可熬粥可泡到菊花茶里,也可象吃糖一样每天吃一把.
2)吃药伤胃、伤肝、伤肾,食疗最好。可以吃薏米红豆粥,多吃熬冬瓜,不要喝牛奶、豆浆,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
薏米红豆粥开始是薏米:红豆=1:1,另外一半是大米,吃了有20多天后,变为薏米和红豆之比为2:1,另一半是大米,粥要不稠不稀。
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出汗部位看身体健康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忧郁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足,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方面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有点低,需要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需要注意的是要多次敲打,并且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里是你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适当的刺激可以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激素检查。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角度说是脾胃失和。西医角度上说,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和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刺激性食品。
建议:汗腺过大时,可以去医院做简便的激光治疗。饮食要注意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上认为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
建议:每日餐后按摩腹部,顺时针按摩30圈,逆时针按摩30圈。要少吃,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较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极度疲劳。
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女人应该多吃些海鲜,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脾胃湿热诊断
一、诊断: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共同点
1 病因相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 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 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出现黄疸,皆为阳黄。
4、望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 湿热偏重不同。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 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 潮湿,睾丸肿胀,坠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4 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愈后较少复发。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
不同部位出汗可能出现的问题
1、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医师建议:汗腺过大时,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饮食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医师建议:建议你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其中,重点是多次敲打,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你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这样适当的刺激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3、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医师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饱,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4、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医师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5、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
医师建议: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6、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医师建议: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
医师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女人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
如果你的私处爱出汗,中医认为你的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患细菌性阴道炎症的可能性会增大,甚至让私处气味变重。
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吧。为避免风寒,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从出汗部位看健康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适当地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
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6.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
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胃热,可服清胃热的中药。
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
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
如果你的私处爱出汗,中医认为你的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患细菌性阴道炎症的可能性会增大,甚至让私处气味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