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
-
血压降的太迅速警惕缺血性中风
人们大都知道,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很少有人知道,对有些老年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也会导致中风。 为此专家告诫:因为老年人常伴有颈动脉高度狭窄或动脉硬化,平时大脑就供血不足。过度降压.可致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导致王师傅这次发病的直接原因就是“过度降压”。 中风分为两大类:一类由高血压等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 “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另一类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低血压等引起的血栓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梗死等,高血压老人,一方面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易致脑出血;另一方面血管内壁
-
缺血性中风怎么办
治疗 1.病因治疗 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的治疗。 2.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包括呼吸道通畅、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 (2)防治脑水肿 出现脑水肿时,可采用脱水剂治疗。 (3)抗血小板凝聚治疗:肠溶阿司匹林25~50 mg、每日2~3次,可减少TIA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每日2~3次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4)改善微循环 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治疗。 (5)抗凝治疗 适用于急性期脑血栓形成,但慎重选择抗凝剂,常用抗凝剂有肝素、双香豆
-
缺血性中风做哪些检查
缺血性中风诊断检查 (1)头部CT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头颅CT检查大多无异常,少数呈条形或圆形低密度改变。但对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性种经功能障碍患者,头颅CT缺血性中风的检查可发现梗死灶。梗死4周内,病灶为低密度,可有不均匀增强,并有程度不同的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 (2)头部MRI检查 病灶在Tl加权图像为低或等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 (3)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检出病变区域动脉闭塞或狭窄。 (4)脑血管造影 可显示血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斑块,同时也可能显示较大血管内的阻塞。 缺血性中风
-
缺血性中风有哪些表现
1、出现眩晕症状 我们可能会突然会头晕目眩,感觉周围的东西,跟着在旋转,几秒钟便恢复正常,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而致。 2、会出现单眼突然发黑 可能会突然性的一只眼睛发黑并且看不见东西,在数十秒,便完全的恢复正常,主要是因脑缺血,而引起视网膜缺血。 3、会出现鼻出血 对于中老年人患者可出现鼻出血,这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还会有舌痛,会明显的感到麻木、活动不便;嗜睡,如果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嗜睡、困倦的现象,一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4、会出现呛咳、哈欠不断 有少数病人在早期,可
-
缺血性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是突发性的。 以前身体没什么异常的人,却突然间失去意识、不支倒地,或是手脚不听指挥,抖动不止、口齿不清等状态。 周围的人对于这突来的变化常会不知所措,而拼命摇撼患者、大声叫喊,试图使他恢复意识,或是将他抬到别处休息。这些都是脑中风最不好的应急措施。 近年来,脑中风一直占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可是,这并不意味发生脑中风就一定会死,假如急救得当的话,非但不会有生命的危险,有时还可恢复到某种程度,有不少人还能继续工作。 所以,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实在很重要,如果发作时的处置不当,或是延医过晚,就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
-
缺血性中风早期给患者带来哪些不适
l.发病时间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发作性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反复发作,缺血性中风的症状可缓解。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可超过24小时,达数天至数周。可完全恢复。 (3)进行性脑卒中 数小时至数天内神经功能障碍可进行性加重。 (4)完全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障碍持续3周以上,症状较重,缺血性中风的症状可伴意识障碍。 2.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 突发肢体无力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矢语(主侧半球),也可表现为单眼黑矇,少数病人可发生意识障碍。 (2)椎基
-
如何避免患缺血性中风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血液黏稠度,坚持适量运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年人应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心脑舒通片等,可长期使用。 2.定期健康体检要注意颈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查。当怀疑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或已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损伤,甚至出现脑中风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3.及时诊治对于颈动脉硬化斑块和狭窄,血管外科医生可以采用手术或支架植入方法,切除硬化斑块、解除血管狭窄,从而有效的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对一些已经发生脑中风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上述处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