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

  •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的处理原则

    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在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妊娠超过12周时,应密切监护,积极防治心力衰竭,度过妊娠与分娩。定期产前检查能及早发现心衰的早期征象。在妊娠20周前,应每2周行产前检查1次。在妊娠20周后,尤其是32周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增加,产前检查应每周1次。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经过顺利也应提前住院待产。 (2)防治心力衰竭:保证充分休息,每日至少10小时睡眠。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限制体重过度增长,整个孕期不超过12kg为宜

  • 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断

    由于正常妊娠的生理性变化,可以表现为一些和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短、踝部水肿、乏力、心动过速等。且心脏检查时可能会有出现轻度扩大、心脏杂音。妊娠还可使原有心脏病的某些体征发生变化,增加心脏病的诊断难度。 妊娠期合并心脏病诊断依据: 1、过往病史 妊娠前有心悸、气短、心力衰竭史,或曾有风湿热病史;体检、X线、心电图检查曾被诊断有器质性心脏病。 2、临床症状 (1)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经常性夜间端坐呼吸、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 (2)有发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 3、心电图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害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妇的危害 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均可能使患有心脏病的女性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力衰竭,从而造成孕产妇死亡。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危害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心脏功能等有关。 1、病情较轻、代偿机能良好的准妈妈,胎儿相对安全,剖宫产机会多。 2、妊娠后心脏功能恶化者,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围产儿的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2-3倍。 3、药物影响: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对胎儿也存在潜在的毒性反应,如地高辛可自由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

  • 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

    (1)保证产妇休息促进康复过程,产后3天特别是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后采用渐进式增加日常活动,充分休息与睡眠可以有效的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保持产妇安静休息,避免一切引起情绪波动的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饮食宜清淡,防止发生便秘,可适当的应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而引起心力衰竭。 (2)严密观察预防感染,严密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以及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状;按医嘱继续使用抗生素,定时查血象,并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做好会阴护理。 (3)鼓励并指导正确执行母乳喂养过程,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不宜哺育新生儿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如果不是很重要的话,一定要注意做好产检,至少每两个星期一次。而且患者应该要有足够的休息,不要做太重的体力活,在饮食方面更要注意。如果是严重的患者,也就是有心力衰竭情况的患者,应该要在控制之后,选择绝育。这个时候心里安慰很重要,家人应该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妈妈们也要清楚到心脏病怀孕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应该视情况而定要不要继续妊娠。否则怀孕之后宝宝再出现生命危险,妈妈的心情会更痛苦。 如果是病情不严重的准妈妈们在日常饮食中就要注意,不要吃一下的一些食物,包括食盐、酱油

  • 妊娠合并心脏病怎么办

    1、妊娠期 (1)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凡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选择治疗性人工流产。 (2)定期产检:能及早发现心衰的早期征象。妊娠20周前,应每2周产检一次。妊娠20周后,应每周产检一次。如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顺利者,也应在36-38周提前住院待产。 (3)防治心力衰竭 A、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每日至少10小时睡眠,避免过劳和情绪激动。 B、饮食:要限制过度加强营养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 C、预防和治疗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纠正贫血,治疗心律失常,防治妊娠高血压疾病。 D

  • 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1)孕前: ①根据心脏病的类型、病变程度、心功能的级别以及医疗护理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内科会诊意见,再作出能否怀孕的估计。 ②病情不允许者,应于妊娠12周以前作人工流产,并严格避孕。 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妊娠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主动接受保健指导。 (2)妊娠期: ①加强产前检查,接受孕期指导。有条件者应在预产期前1~2周住院待产,心功能ⅲ级或以上者,均应住院治疗。 ②饮食指导。提供高蛋白、含铁量高的饮食,妊娠4个月起限制钠盐摄入量,一天不超过4~5g。 ③保证充足睡眠。每天至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害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危及两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妊娠合并心脏病还是要根据病情而定,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心脏功能代偿状态等有关。如果是病情较轻、代偿机能良好者,对胎儿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心脏病,出现了心脏衰竭的情况的话,胎儿就有可能会因为子宫淤血及缺氧死亡,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妇最大的危害是在怀孕第32周的时候以及分娩期生产后的三天内,这段时间孕妇的心脏负荷加重很多,也是这些时候,孕妇的血液总量增加了,心搏出量也增加,很有可能出现心脏衰竭的情况。尤其是在孕

  • 妊娠合并心脏病食疗

    患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准妈妈应选择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要注意保证饮食的低盐、低脂,多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不可一次进食太多,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建议准妈妈在整个孕期体重增加最好不超过10千克,以减少心脏负担。另外,在孕16周以后,每日的食盐摄入量约在4~5克。多吃蔬菜水果,以防止发生便秘。 妊娠合并心脏病忌吃 1、控制食盐量 患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准妈妈应忌食含盐份高的食物,如: (1)调味品—食盐、酱油、味精、乌醋、蕃茄酱等。 (2)腌制品—泡菜、酱菜、豆腐乳、卤

  • 妊娠合并心脏病常见并发症

    1.心力衰竭:最容易发生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早期。掌握早期心力衰竭特点: 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②休息时心率每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钟超过110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③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若不及时控制,可诱发心力衰竭。 3.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妊娠时血液呈高凝状态。心脏病伴静脉压增高及静脉淤滞,有时可发生深部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可诱发肺栓塞,是孕产妇重要死因。

  • 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什么是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合并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三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发病率为1 %- 4%。心脏病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危险主要是循环血量的增加,使得心脏负荷不了,导致心脏代偿失调(即为心输出量不能满足人体代谢需要),从而威胁到母体和胎儿的健康。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原因 目前,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是患有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代偿失调的准妈妈,可因长期慢性缺氧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也可因缺氧引起子宫收缩,发生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对心脏功能二级以下患者应加强产前检查,至少每两周1次。患者应有足够的休息,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进低盐饮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有贫血者应积极治疗。孕妇应于预产期前2周入院待产。有心衰者应立即入院治疗。孕妇对毛地黄类药物耐受性较差,用药时应注意毒性反应,如呕吐、脉缓、胸痛等。孕期最好服用排泄较迅速的毛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0.25mg,口服2/日,2~3天后酌情改服一次。此类药物服用剂量不要求达饱和量,以防万一发生心衰后,能有加大剂量的余地。 凡有以下情况者,应设法终止妊娠。 1、心脏病较重,代偿功能在三级以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因

    因为孕妇在怀孕的时候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心脏负担会加重。在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代偿可以承受,但若心脏功能因孕妇已患有心脏病而有所减退时,额外负担可能造成孕妇心脏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导致心脏衰竭,影响母婴的生命健康。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从怀孕开始至分娩后数周内,身体都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从怀孕的第10到12周开始,心排出量就会升高,等到怀孕第20到24周的时候心排出量会达到最高峰,比没有怀孕的妇女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在生完宝宝后两个星期就会恢复正常。至于患者的心跳速度,也会比没怀孕的妇女增加很多,尤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强心 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以改善心肌状况。孕妇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的耐受性较差,需密切观察有无毒性症状出现。 2.利尿 常用呋塞米静脉注射,以利尿而降低循环血容量及减轻肺水肿。可重复使用,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3.扩血管 心力衰竭时,多有外周血管收缩增强,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应用扩血管药可起“内放血”作用。选用硝酸异山梨酯、巯甲丙辅氨酸或哌唑嗪。 4.镇静 小剂量吗啡稀释后静脉注射,不仅有镇静、止痛、抑制过度兴奋的呼吸中枢及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作用,且可抗心律失常,常用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抢救。

  • 妊娠合并心脏病要怎么治疗?

    妊娠合并心脏病致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和时机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关键处理措施。 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心衰的内科处理:治疗时首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同时选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进一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心衰的处理以洋地黄类药物为首选,它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心衰严重者可加用氨力农及(或)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与洋地黄类药物有协同作用。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常有严重的水钠潴留,可出现稀释性低血钠和低血钾,此时应选用可扩张容量血管、降低肺

  • 妊娠合并心脏病症状

    心力衰竭早期表现 1、轻微时的表现为:活动即有心慌、胸闷、气短,脉搏在110次/分以上,呼吸在24次/分以上及肺底部可听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等。 2、较严重时表现为:咳嗽、咯血及粉红色泡沫样痰(其内可找到心衰细胞)、唇面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明显浮肿、静卧休息时呼吸脉搏仍快、肺底部有持续性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压痛等。 3、严重时表现为:端坐呼吸、口周颜面发绀更重、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等。 4、栓塞 妊娠期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心脏病伴有的静脉压增高及静脉血液郁滞,易于并发栓塞症。血栓可能来自盆腔,引起肺栓塞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因

    感染因素(75%) 肺部感染因肺循环阻力的增加可导致心衰发生;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可加重心肌缺氧情况;妊高征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同时由于水钠潴留、血容量的增加引起心脏前负荷增加,因而易发生心力衰竭。 医源性因素(15%) 由于产后补液量过多而产生的医源性心衰也不容忽视。故积极寻找诱因,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心衰的防治极为重要。 发病机制: 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即可增加30%~40%。妊娠32~34周时血容量增加达到最高峰,导致心肌

  • 妊娠合并心脏病症状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害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临床上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征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约占65%到80%,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