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型腹泻

湿热型腹泻

  • 宝宝秋季腹泻的治疗 湿热型腹泻

    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伴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取乌梅10只,葛根10克,加水250毫升,用大火点沸后,小火烧20分钟,去渣加红糖少许,分数次饮用。 取红枣12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成微焦,取洗净的陈皮(晒干的橘皮)10克,加入红枣和水煎15分钟,代茶饮。

  • 湿热型腹泻的食疗方

    治疗湿热型腹泻可选用的药物为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丸,它有很好的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舌苔白腻、腹部疼痛、内伤湿滞、上吐下泻,对急性肠胃炎和腹泻有不错的疗效。但是小儿、老人和不能饮酒的患者最好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或藿香正气丸,因为藿香正气水中含有乙醇液体,可能会引发酒精过敏。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治疗湿热型腹泻的食疗偏方: 1、薏米赤小豆粥:取赤小豆50克浸泡半日后,加入薏米100克一同煮粥,待赤小豆熟烂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此方有很好的清热祛湿作用。 2、黄瓜叶饮:将鲜黄瓜叶1000克加水煎煮1小时

  • 宝宝湿热型腹泻的食疗方法是什么

    【伤食泻】 腹泻次数不多,大便粘滞不化,味酸臭,恶心,吐奶快,腹部胀硬,食差,面颊发红,病儿烦急,手、足心热,舌苔厚腻。治疗时,应酌情选用以下具有清热消导作用的验方。 ◆山楂炭12克,青皮6克。 ◆用法:共研细粉,合匀,加水160毫升,调成糊状,加红糖适量,隔水蒸20分钟。每次服15毫升(约1汤匙),每日4次,每剂分3天服完。 【脾湿泻】 多发于暑天,大便呈水样,臭味不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好,无烦躁口渴,舌苔白腻,舌质淡红。治疗时,应酌情选用以下具有健脾利湿止泻的验方。 ◆苍术3克,白术3克,陈皮3克

  • 推拿如何治湿热型婴儿腹泻 湿热型腹泻怎么判断

    从症状来看,腹痛即泻,粪便颜色呈黄褐色,散发热臭,或有少许粘液,身热,口渴烦躁,小便短赤,肛门灼热有疼痛感,舌苔黄腻,指纹色紫,即为湿热型腹泻。

  • 宝宝腹泻按摩图解 湿热型腹泻按摩

    如果孩子是湿热腹泻,家长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按摩方解: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小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 湿热型腹泻如何调理

    从中医角度讲,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湿热天气,这类人还会出现浑身黏糊糊的感觉。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

  • 宝宝湿热型腹泻如何治疗

    1.白头翁;黄连;黄柏 据现代医学研究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副伤寒,霍乱,阿米巴滋养体等均有抑制作用。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故能止泻止血,并配伍其它中。 2. 藿香正气散 (水.丸) 剂型 丸剂;胶囊;软胶囊;冲剂 药物组成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慢性结肠炎

  •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湿热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方法:清脾经,清胃经,退六腑,清大肠,清小肠,按揉天枢,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脾经,清胃经,退六腑以清中焦湿热;清小肠以清热利尿除湿;清大肠,按揉天枢以清利湿热积滞;揉龟尾,按揉足三里以调中理肠止泻。 辨证加减:热重者加清天河水。

  • 腹泻怎么艾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艾灸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伴随发热,苔黄腻,脉濡数。 施灸方法: 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及背俞穴,任脉经穴经穴治疗。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 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施灸穴位: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曲池,内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