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

外治法

  • 如何自己治疗痔疮 外治法

    外治法主要是指肛门温水坐浴,既简便又有效,建议最好是每天晚上在睡觉前进行一次坐浴,能很好的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且能消炎止痛,具体的坐浴方法有: 1.高锰酸钾法:准备一盆温热水,以不烫为度,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米粒大,水染成红色为度),然后可以坐浴,时间约为15分钟即可。高锰酸钾具有杀菌作用。 2.食盐法:取15克食盐,用开水冲溶后,等待开水变温后,洗肛门处,7天为一个疗程,用治肛门溃疡。 3.鲜无花果叶法:挑选适量的新鲜无花果树叶,清水洗净后,加入水煮成浓汤,可以先洗涤肛门,然后坐浴15分钟,每天

  • 生产后恶露不尽怎么办 外治法治疗产后恶露不尽

    1.按揉宫底部:以顺时针及逆时针的方向,每五分钟交替一次按揉子宫底部,按揉4到6次,直到子宫有收缩感为止,注意动作轻柔。 2.推拿法:由上而下推按丹田穴和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推按十五分钟,共计三十分钟,直至感到有宫缩位置。

  •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外治法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2)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糊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 (3)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因湿疹有渗出者。 (4)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用线扎紧,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点一头,下用粗碗接着。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其适合伴局部感染的湿疹患者。 (5

  • 中医外治法对付宝宝发热

    1.药浴疗法 青蒿、板蓝根、大青叶、千里光、野菊花各100克,麻黄、细辛、苏叶、荆芥各30克。 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洗浴患儿全身。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解毒、宣肺理气的功效。 2.足浴疗法 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克,菊花、葱白、生姜各30克,连翘10克。 加水煎煮取汁2000毫升左右,先将患儿双足置于盆中,待温度适宜时,首次加药液于小儿踝关节上下,再加食醋50毫升,以后每隔10~15分钟加药液1次,每次约200毫升,直到药液浸没小腿肚为止,共约40~60分钟,每

  • 中医外治法让患者远离癌性疼痛

    什么是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癌痛方面成为中医肿瘤临床研究的热点。同时,外用药物治疗癌痛也受到国际疼痛研究领域的关注。 外治中药采用体表直接给药的方法,药物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并且可避免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脾胃吸收能力减弱,单靠内服药效果不佳。 由于药源广泛,中医外治法无须特殊仪器和设备,操作简单,在家庭及社区医院应用易学易做,适合各级医院使用,

  • 咯血是什么原因 咯血的外治法

    1.大黄粉末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 2.鮮大蒜10克,剥去外皮,捣烂如泥状,加硫磺末6克,肉桂末及冰片各3克,共研匀后,分摊在两块纱布上,敷贴在两侧足底涌泉穴上,隔日换药一次。为防皮肤潮红、起泡,可先在贴药处皮肤上涂上一些石腊油或其他油类。 3.用附子适量,捣烂后做成小饼状,敷贴涌泉穴。 4.发团各适量,炒炭,研成粉大蓟、小蓟、白茅根、末,与大蒜捣成泥状,贴于脐部。 5.苏木、当归、大黄、赤芍、桃仁,灵脂、红花各等量,煎汁熬成膏,敷于脐部。

  • 宝宝发烧的7大常用中医外治法

    1、洗浴疗法 用药液洗浴患儿全身或局部,既可达到物理降温的效应,又可经皮吸收而发挥解肌退热的作用。 常用药物:儿感退热洗剂(含柴胡、荆芥、连翘等)、柴胡、细辛、薄荷、冰片等。 2、帖敷疗法 将中药捣烂或研磨,用易于黏附的物质调匀后贴敷于体表,通过药物制直接接触特定穴位,经透皮吸收以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 常用药物:连翘、黄连、吴茱萸等外敷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生石膏、山栀、蒲公英等外敷大椎、曲池、合谷等穴治疗小儿高热。 3、涂膜疗法 将药剂涂于穴位上直接成膜,这与上面说的贴敷疗法相比,不但吸收快,疗效强,而且更

  • 疟疾的健康中医外治法

    1.生苍术、白芷、川芎、肉桂、常山各等量,研末,加麝香或五香末少许,棉裹或薄纸裹,于发作前2小时塞鼻。左右两侧更换,以鼻有火辣感为度,不可时间闷太长,以免损伤鼻粘膜。亦可把药置于暖脐膏上,贴大椎穴。 2.肉桂、丁香、吴萸、威灵仙、白胡椒、白芥子、草果、常山各等分,或加巴豆霜2克,调饼,在发作前3~4小时。贴大推、陶道穴。敷后局部有水泡,按“发泡法”处理。用前先以生姜汁、烧酒、面粉作饼几只,涂擦胸口、腿弯、臂弯、两背及上两穴位,一擦至皮肤发红。 3.胡椒、硫磺各1~3克,掺暖脐膏上,发作前3小时贴大椎、陶道

  • 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外治法有哪些

    (1)药物涂擦法:可直接将药物涂擦或喷洒于患处,取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克,冰片5克,加入75%的酒精100毫升,密封浸泡7日后,取药液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3~5日。 (2)药膏贴敷法:取地龙、全蝎、细辛、蜈蚣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取适量,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 1次。取吴茱萸5克,研为细末,加面粉少许,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一般用药1天后疼痛可减轻,连用7---10日。 (3)药物外敷法:取生乌头(生草乌、生川乌均可

  • 发烧腹泻咳嗽的中医外治法

    高烧:用生大黄、生石膏灌肠 黄生说,治疗孩子高烧不退的灌肠法,主要药物是生石膏和生大黄,这两种药物的泻热通便作用很好,而且烧退后不容易反复,适合高烧三四天不退、大便干结的孩子。灌肠法操作简单,家长可以在家自己做。 3岁左右的孩子用生石膏60克,生大黄15克,药物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煎至50毫升。待药液的温度降至40℃左右,用一个50毫升注射器,把针头换成导尿管,前端涂抹石蜡油,轻轻插入肛门15厘米,缓缓推入药物。灌肠前让孩子排空大便,灌后尽量使药物在肠内多保留一会儿,效果才好。 对于吃东西不当而引起的食积发

  • 口腔溃疡的外治法有哪些

    1.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是中医传统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药。此外,复方倍他米松撒布亦有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2.药膜 其基质中含有抗生素及可的松等药物。用时先将溃疡处擦干,剪下与病变面积大小相近的药膜,贴于溃疡上,有减轻疼痛,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的作用。 3.止痛剂 有0.5%~1%普鲁卡因液,0.5%~1%达克罗宁液,0.5%~1%地卡因液,用时涂于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

  • 坐月子奶水少怎么办 外治法催奶

    1、熏洗法:用热水或用葱汤熏洗乳房,或用橘皮煎水热湿敷乳房,可宜通气血,促进乳汁分泌。也可以用鲜蓖麻叶2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趁热用布浸湿后敷乳。 2、木梳法:用木梳子的背面蘸取少量油后,烘热,轻疏乳部,有利疏通气血,助乳流溢。 3、针灸疗法:主要是取膻中穴、乳根穴,配合少泽穴、天宗穴、合谷穴,这需要专业中医理疗师操作。

  • 皮肤癌的外治法

    皮肤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其中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皮肤癌的90%。本文介绍皮肤癌的外治法,具体如下: 1.泻火散加味 生石膏、防风各12g,藿香、炒栀子、甘草各9g,全蝎6g,全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或用散剂,上方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次9g,白开水送下。主治鳞状上皮癌。 2.生地、茯苓皮各12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紫花地丁15g,当归、赤

  • 三大早泄外治法

    (1)外涂法 细辛50克,公丁香50克,海马50克,蛇床子30克,淫羊藿30克,75%酒精500毫升。将上述中药浸泡入酒精内30天,过滤倒入有喷嘴的瓶中,每次房事前,向龟头涂擦或喷洒1~2次,经2~3分钟即可房事。细辛、公丁香所含挥发油具有表面麻醉作用;海马、蛇床子、淫羊藿的提取物有类似雄激素样作用。 本方具有补肾壮阳、固精止遗的功效。 (2)敷脐法 露蜂房、白芷各10克,共研细末,醋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上,外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或隔天敷药1次,连续3~5次,一般用药5~7天可愈。

  • 治疗白发最好的方法 外治法

    1、据《神效名方》:酸石榴、五倍子、芝麻叶研磨成粗末,浸入铁器内加入清水,取汁外搽。据介绍,久涂可使白发变黑,其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2、黑豆法:将黑豆洗净倒入煮锅内,加入清水,熬煮成膏状。每日取适量黑豆膏涂抹头发1次,可润发黑发。 3、芝麻叶法:将芝麻叶洗净后倒入锅中,煎水洗头。隔日1次,可亮发润发。

  • 骨头坏死的中药外治法原理

    骨坏死中药外治法原理是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经络的调衡及脏腑的输布作用。在体表给药,通过经络血脉或信息传递,通过不同的药物之性味作用,由经脉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病所,藉以达到补虚泻实、协调阴阳等作用而达到脏腑调合全身性疾病的目的。 中药外治法的治疗原理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1)局部的刺激作用。即利用具有一定刺激作用的因子,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从而起到行气活血、消炎止肿的作用。 (2)药物的直接渗透作用。通过药物外用的方法,能直接透过皮肤,切近病灶,增加局部药物的强

  • 孕妇长痱子怎么办 外治法

    1.孕妇长痱子的时候可以擦一些清凉,无刺激的爽身粉,最好选择婴儿专用的爽身粉,外扑涂在长痱子的部位。 2.将一瓶十滴水和5杯凉开水混合,用棉签蘸药液涂抹长痱子部位,每天2到3次。 3.用温水或1: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浴,擦干后撒上痱子粉或六一散,也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涂擦患处。

  •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外治法

    腹水是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大多为顽固性腹水,常规治疗方案不仅费用昂贵,且疗效欠佳。浙江省玉环县中医院肝病科用禹功散合用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价钱低廉,简单易操作,无副作用,取得良好疗效。 药物敷脐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早在春秋战国《五十二病方》即有关于肚脐贴药的记载;至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立“十臌取水膏”等,以外敷逐水,迄今仍然用于顽固性肝硬化腹水。 取禹功散(茴香5克,黑牵牛10克)加芒硝10克,研为细末,外敷于神阙穴固定,24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持

  • 寻常疣的外治法

    用鸦胆子捣烂如泥,外敷疣体(外敷前最好先用热水浸泡患部,并用刀片刮去表面的角质层),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 用木贼、香附、板蓝根各30克,大青叶15克,煎水浸泡患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用艾柱着疣体上灸之,每日1次,至脱落为止。 碘酒注射法常规消毒患部后,取2%~3%碘酒0.2-1.0毫升,用皮试注射器注射在疣的根部,每次注射总量不宜超过1毫升。注射后约3~5日自行脱落。此法适用于数量不多的寻常疣。 推疣法适用于头大蒂较小并明显高出皮面的疣。在疣的根部用棉枝或刮匙(刮匙头部用棉花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