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
-
盘点5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多因食入受污染的家畜肉、内脏、鱼、蛋及牛羊奶引起。潜伏期6~24小时,可有持续高热,大便为黄绿色水便,有时可带有脓血,伴有便意频繁。从发病到痊愈一般需1~3周,个别重症病人因感染蔓延可死于败血症、化脓性肠穿孔或感染性休克等。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一般因吃污染后剩饭、剩菜引起,也可因吃鱼、肉、蛋引起。来势凶猛,多在食后3小时内发病。吐比泻重,呕吐物中可见黄绿色胆汁,不发烧或仅有低热。由于病初频繁的呕吐有助于毒物的排出,多数患儿恢复较快,经适当治疗一天内即可恢复。 3、嗜盐菌食物中
-
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潜伏期短,常于进食后数小时发病。各型病原菌或其毒素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很相似,主要为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一般起病急,腹部不适,上、中腹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程短,多在1~3d内恢复。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食后在4~24小时感畏寒,体温升高,可达38~39.5摄氏度,恶心、呕吐、腹痛,腹部有压痛,水样腹泻,有时有少量脓血,并有鱼腥臭味。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如果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话,则患者在误食后的九到二十个小时会出现上腹
-
细菌性食物中毒治疗方法是什么
该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卧床休息。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隔离。 对症治疗 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碱。能
-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什么误区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最好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若无法尽快就医的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方法一: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 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以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10滴水来促进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方法二:导泻 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时间超过两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
-
怎么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有哪些
一、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5-10月份最多。 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内人 体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 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类 等;少数是植物性食品,如余饭,糯米凉糕,面类发酵食品等。 三、抵抗力降低的人: 如病弱者,老人和儿童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 率较高,急性胃肠炎症较严重,但此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较低,愈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