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5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盘点5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多因食入受污染的家畜肉、内脏、鱼、蛋及牛羊奶引起。潜伏期6~24小时,可有持续高热,大便为黄绿色水便,有时可带有脓血,伴有便意频繁。从发病到痊愈一般需1~3周,个别重症病人因感染蔓延可死于败血症、化脓性肠穿孔或感染性休克等。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一般因吃污染后剩饭、剩菜引起,也可因吃鱼、肉、蛋引起。来势凶猛,多在食后3小时内发病。吐比泻重,呕吐物中可见黄绿色胆汁,不发烧或仅有低热。由于病初频繁的呕吐有助于毒物的排出,多数患儿恢复较快,经适当治疗一天内即可恢复。
3、嗜盐菌食物中毒
多因吃海鱼、海蛰、海蛤及用盐浸的食物引起。潜伏期8~18小时,一般先有上腹部或脐周阵发性绞痛,随后腹泻、呕吐,发热38度左右,大便常为洗肉水样或脓血便。
4、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肉毒杆菌存在于土壤、鱼、家禽的肠内及其粪便内,如果食入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鱼、肉类、水果、谷类、海产品和罐头等食品均可引起中毒。肉毒杆菌中毒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造成,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患儿头痛头晕、吞咽困难,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胃肠道症状多不明显,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病情凶险,恢复慢,常需数月之久,而且病死率高,如中毒早期使用抗肉毒免疫血清则预后良好。
5、大肠杆菌类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副大肠杆菌是人体的寄生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因患有其它疾病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严重营养不良等情况下,这类细菌才大量繁殖引起中毒症状,因此又叫条件致病菌。一般中毒的潜伏期为4~12小时,一般中毒症状轻,大便呈水样,可有特殊的腥臭味,很少发热。部分病情较轻的患儿只要防止脱水,不用抗生素也能自愈。
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表现
(1.起病急,腹痛、呕吐、腹泻,便次每日数次至20-30次不等,多呈水样便、血水便(副溶血弧菌),可带少量粘液。
(2.部分畏寒、发热、乏力。
(3.重者脱水、酸中毒、休克。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4小时内曾进食可疑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同食者于短期内同时或先后发病,于1-2天内达高峰,多在夏秋季发生。
临床特点:发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便次每日数次至20-30次不等,多呈水样便,可带少量粘液,偶带脓血。
实验检查:取可疑食物及吐泄物培养,生长同一种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桿菌、大肠桿菌、产气荚膜桿菌、腊样桿菌等,或获得葡萄球菌肠毒素。
4.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作凝集反应,效价递增4倍以上,或单次恢复期血清效价高于1:80 ̄1:60。
怎么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食物中毒是怎么回事 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被细菌污染,而该食物又存放不好,致使污染细菌得以生长和繁殖,使食物产生毒素。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5-10月份最多。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特征:
·多发生于气温较高的夏秋季。
·主要是肉食制品、乳类、蛋类和水产品食品。
·致病菌主要是沙门氏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毒素。
·一般胃肠道症状明显,有低或中度发烧,病情较轻者愈后良好。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不食用腐败变质或死禽畜肉类。
·防止食品污染:食品加工过程中应做到防尘、防蝇、防鼠,工具专用,生熟分开,以及个人卫生。
·控制细菌繁殖:食品要冷藏条件下保存,避免直接暴露于空气中。
·过夜食品必须加热后方可食用。
不洁饮食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炎热季节,主要因食物在制作、储存、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被细菌污染所引起的。导致发病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起的急性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韦氏杆菌。污染了这类细菌的食物经过高温蒸煮,细菌多可被杀死,食入后可不引起中毒;另一原因是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释放出外毒素,毒素被肠道吸收后引起中毒,属于这类中毒的常见细菌有葡萄球菌、肉毒杆菌。被这类细菌污染的食物经高温处理后虽可杀死细菌,却不能破坏毒素,食入后仍可发生中毒。
食物中毒的共同特点是吃同一种食物的人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病,症状相似。主要表现是胃肠炎,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同时伴有发烧。吐泻严重的孩子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感染的细菌不同,引起食物中毒的表现也各不相同。食物中毒的治疗主要是清除毒物、控制感染、尽快补液和对症治疗。一些特殊细菌污染引起的中毒如肉毒杆菌中毒还需要抗肉毒血清等特殊治疗。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感染型:如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
毒素型:包括体外毒素型和体内毒素型两种。体外毒素型是指病原菌在食品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如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肉毒梭菌中毒。体内毒素型指病原体随食品进入人体肠道内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如产气英膜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
混和型:以上两种情况并存。
细茵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食物在宰杀或收割、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中受到病菌的污染。
(2)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充足的水分,适宜的ph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3)食品在食用前未烧熟煮透或熟食受到生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中带菌者的污染。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病因诊断需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鉴定。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因
(1)沙门氏菌属:是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革兰氏染色阴性,其中以鼠伤寒、猪霍乱、肠类沙门氏菌较常见。沙门氏菌主要存在于家畜、家禽及鼠类体内。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适当的温度(22~30摄氏度)下,能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加热60摄氏度、15分钟即能杀死。沙门氏菌进入人体肠道后主要引起胃肠道反应。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等中毒症状。
(2)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是多形态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含盐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良好,故本菌广泛存在于海产品及物盐腌制的肉类、蛋类和感菜中。对热和酸极敏感,加热56摄氏度,5分钟即被杀死,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死亡。中毒后主要病变在胃粘膜、空肠及回肠,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3)变形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粪便及食品中。本菌在食物中能产生肠毒素,其些变形杆菌能使蛋白质中的组胺酸脱羧而成为组胺,从而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4)大肠杆菌及副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在正常人肠道内均有存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进食本类细菌污染的食物,而细菌及其毒素甚多时,可以致病。能引起胃肠炎的菌种,目前已确定15组血清型,其中致病性较强的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5)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鼻腔、咽喉部和皮肤病人的感染化脓病灶中,此菌主要污染淀粉类食物、乳制品、蛋类和肉类。食物中毒主要由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所产生肠毒素引起。该毒素对热的低抗力极强,加热者沸30分钟仍保持其毒性。
(6)肉毒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属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家畜粪便、蔬菜中。肉毒杆菌污染火腿、腊肠、罐头或瓶装食品后,在缺氧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此种毒素是毒力极强的嗜神毒素。不耐热,煮沸10分钟即可破坏。人食入外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中毒。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选择性的作用于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抑制神经传导介质的释放。引起肌肉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