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白穴

隐白穴

  • 肝血虚按摩什么地方好 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作用主治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

  •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分支趾背神经分布。足背内侧皮神经属绯浅神经在足背的分支之一,到该穴皮肤的神经来自第1骶神经。2.皮下组织: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众多的小隔,脂肪组织位于小隔内,并分布有上述皮神经丰富的末梢分支及趾背动,静脉。由于上述解剖特点,所以针刺此穴时,疼痛感明显。3.甲根:位于甲廓的深面。针如遇硬性阻力,即刺到甲根。

  •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健脾益气摄血,为治疗出血证要穴。配中脘,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脾胃虚弱之吐血;配血海,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针刺补法,治疗气不摄血之月经先期量多;配气海,三阴交,关元,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气虚崩漏;配关元,足三里,脾俞,太白,回阳,针刺补法,治疗脾气虚弱之便血。2.本穴清热凉血止血。配上星,委中,大杼,尺泽,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肺热鼻衄不止,量多色红;配

  • 脾不好按摩哪个部位 按摩隐白穴健脾止血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是脾经之井穴,脾主统血,脾阳虚弱,则统血无力,易导致各类出血疾患,尤以妇科病症多见,按摩该穴位可健脾回阳,调经统血,清心宁志。主治鼻出血,吐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癫狂,烦心,失眠等病症。穴位定位: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按摩方法:用拇指之间掐按隐白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

  • 按摩哪里对妇科好 按摩隐白穴调经统血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要穴,除此,隐白穴对于其他一些出血性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取穴:位于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赤白肉际处。穴位功效:该穴具有调经统血,扶脾温阳,清心宁神,温阳回厥的功效。主治病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经期过长等妇科疾病,以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对症按摩疗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用力向下按压隐白穴,每日2次,每次3分钟左右,

  • 隐白的准确位置图 隐白穴的作用机制

    隐白属脾经,为脾之井穴,根穴,善调阴阳气血,引火下行,开窍醒神,调理脾胃,清火消痰,安神定志,可治疗痰热上扰的神志疾患;该穴性属木,可治疗中焦气机不利,疏泄失职的病症,由于脾主统血,本穴为根穴,其止血统血的作用较强,既可益气摄血,治疗虚证出血,又能泻热止血,治疗血热妄行的出血,但前者宜用灸法,后者需用针泻之。

  • 隐白的准确位置图 隐白穴穴位解剖

    有趾背动脉;布有绯浅神经的趾背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的足底内侧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