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
乙型病毒性肝炎严重吗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在急性肝炎早期,病人常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差,此时病人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这个阶段可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如面条和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日常多注意养肝护肝,可服用体恒健养肝片辅助改善肝炎,修复受损肝细胞,调节肝脏免疫力。
-
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1.急性肝炎的治疗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 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急性乙肝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 另外就
-
四种不同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介绍
四种不同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介绍: 一、急性乙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按病程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起病较缓,主要为厌食,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及乏力,少数有呼吸道症状,偶可高热,剧烈腹痛,少数有血清病样表现,本期持续数天至2周,黄疸期:巩膜及皮肤黄染明显,于数日至2周内达高峰,黄疸出现后,发热渐退,食欲好转,部分病人消化道症状在短期内仍存在,肝大,质软,有叩痛及压痛,约有5%~10%的病人脾大,周围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低,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此期持续2~6周,恢复期:黄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日常护理7大注意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忌烟酒。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体吸收后,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的生理功能,使肝细胞坏死,同时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使肝内脂肪堆积。进而引起肝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肝硬化,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注意事项。 2、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饮食原则,应是“三高一低”,即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蛋白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而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脏参与而增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护理
1.管理传染源 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HBsAg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此类人员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
-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乙肝的传染途径 大家就不一定都了解了。鉴于现在乙肝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大家十分有必要了解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径 一:血液传播,如输入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全血、血浆、血清或者其他血制品,同时需要做血液透析的病人同样有机会经过这种途径感染。血液传播除了一般人印象中的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等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就连现在时下流行的文身、扎耳眼等儿同样属于血液传播的范畴,牙钻、被针头意外刺伤、共用刮脸刀及牙刷等一不小心随时都可以成为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助手”。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的途
-
乙型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
1.药物性肝炎 特点为:①既往有用药史,已知有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如异烟肼、利福平可致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长期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氯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锑剂、酮康唑等可致淤胆型肝炎;②临床症状轻,单项AL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③停药后症状逐渐好,ALT恢复正常。 2.胆石症 既往有胆绞痛史,高热寒战,右上腹痛,莫非征(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3.原发性单发性肝硬化特点 ①中年女性多见;②黄疸持续显著,皮肤瘙痒,常有黄色瘤,肝脾肿大明显,A
-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肝功能检查 (GOT、GPT):当肝细胞坏死时,肝细胞膜损坏后,GOT、GPT才开释至血液中(正常情况下GOT、GPT不只存在于肝细胞内,也存在于机体其它部位细胞,比如:肌肉细胞、脑细胞、心肌细胞等,所以GOT、GPT升高并不一定都是肝功能受损的变现,只是在肝细胞内其含量最高),因此,有人以为称作「肝发炎方针」,比称作肝功能方针更适合。而GOT、GPT数值的高低,与肝病的严重度及预后并未有一定的联系,有时免疫系统为了清除病毒而致使肝细胞坏死,此时GOT、GPT值会上升,所以不能单单以GOT、GPT来评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严格来说是一类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它包括五种类型,分别是甲型、乙型、丙型、戊型、丁型,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一般通过粪口传播,也就是使用了甲肝或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或者食物而发病,而乙肝、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或者性接触传播。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都有什么
首先要说的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病,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传染。由于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具有极强潜伏性,通常外表上看不出症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不舒服。因此,这是潜在的可怕传染源,健康人和其接触就会有被传染的可能,这样周而复始,造成乙肝广泛的流行和迁延不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就是乙肝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传染性,且难于控制。而且乙肝病毒的人数很多,更多的是隐性感染,更难于控制其传染性。母婴传播是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 第二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很容易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