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凶险的临床表现

    疼痛:绝大多数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时,出现突发心前区、胸背部、腰部或腹部剧烈疼痛,常在做某些突发动作时出现,如提重物、打球及异常激动时,甚至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也可诱发。患者如能在急性期幸存,剧烈疼痛可在几天后消失或转为隐痛。 高血压:是最常见体征。首先,患者本身多数有高血压基础,其次,夹层动脉瘤形成后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增高血压水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关闭不全可无症状,或被疼痛所掩盖,中度以上关闭不全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甚至咳泡沫样痰、不能平卧等急性左心衰竭表现 。 脏器供血障碍:夹层动脉

  • 关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术前护理

    主动脉疾病引起的死亡中,夹层动脉瘤是首因,在突然死亡的人群中,死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者占4%左右。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是一种创伤较小,不用开胸手术的较为理想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 一、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当日住监护室,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监测体温、呼吸、心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变化,尤其是监测血压变化不容忽视,控制血压收缩压在~120mmHg,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二、防止出血及预防肢体活动障碍术后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穿刺处沙袋加压6~8h,穿刺处下肢伸直24h,注意观察并记录双

  •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虽然拥有“瘤”的头衔,其实并非真正的肿瘤,但它破裂致死的凶险程度却超过了任何肿瘤,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死亡率高,极易误诊,真实的发病率常被低估。随着我国高血压病人数的增加,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不是生长在主动脉上的肿瘤,而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并在内膜与中外层之间由于高压的动脉血流沿此层面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要好发于45~60岁的中年人,男女之比约3:1。 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医源性损伤、炎症、马凡氏综合征等,以高血压、

  • 什么人易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下述人群易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约50%以上有高血压。尤其是长期和重度高血压可增加血流动力对主动脉壁的冲击,并使主动脉营养血管处于痉挛受压状态,引起中层平滑肌缺血、变性、坏死和弹性纤维断裂、纤维化及内膜破裂,最后形成夹层血肿。 2.结缔组织遗传缺陷性疾病:如马方(Marfan)综合征、埃-当(Ehlers-Danlos)综合征、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二叶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脱垂等患者常有主动脉壁结缔组织遗传性缺陷,表现为主动脉中层胶原和纤维组织变性,继之发生囊性坏死和内膜缺乏支撑,易致内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胸痛的关系

    除了冠心病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也会引起胸痛。 专家介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往往被人忽视,然而这种疾病就像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一旦发作,非常凶险。患者24小时的生存率仅为40%,1星期生存率为25%,3个月生存率仅10%。 这枚“定时炸弹”是怎样形成的? 专家指出,长期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会使人体主动脉内膜变得很脆,在血流的长期冲刷下就容易破裂,从而造成主动脉夹层。血液进入夹层后,血管的完整性遭到破 坏,血管的强度下降。血管一旦不能承受高速高压的血流,就会发生破裂,后果是致命的。与此同时,一旦夹层累及冠状

  • 警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据专家介绍,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约有75%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可促进老化主动脉退行性变化,引起并加速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形成,因此年龄在50—60岁,且合并有高血压的男性,要特别引起注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自然预后很差,约40%患者死于发病后24小时内,5年生存率为50%,因而强调积极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