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草

紫背天葵草

  • 紫背天葵草的生长习性

    1、温度: 喜冷凉气候,要求全年日均气温15-19℃,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5℃。适宜根状茎萌发的日均气温为8-22℃,嫩茎生长最适宜温度为日平均20-28℃。30℃以上其茎秆木质化速度加快,30℃以上或8℃以下生长缓慢。茎、根可露地越冬,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无明显休眠期。秋季开花至翌年春季。 2、湿度:全年降水量1300-2100毫米的地区均可生长。其根部耐旱,在夏季高温干旱条件下不易死亡。 3、光照:喜强光照,若光照不足则生长细弱,全年日照时数需1700-2000小时。在半阴处也可开花。

  • 紫背天葵草的基本信息

    【异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衔草(《昆明民简常用草药》),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 【植物形态】紫背千里光 生于山坡、草丛潮湿处。分布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紫背天葵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冬采收。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辛微酸湿,平。" 【功用主治】《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瘀,活血,调经。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 【用法与用量】内

  • 紫背天葵草的基本特征

    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球状,直径7-8毫米,具多数纤维状之根。叶均生,具长柄;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宽卵形,长6-13厘米,宽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状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锯齿,有时呈缺刻状,齿尖有长可达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毛,但沿主脉的毛较长,常有不明显白色小斑点,掌状7 (-8)条脉,叶柄长4-11.5厘米,被卷曲长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顶端带刺芒,边撕裂状。花葶高6-18 厘米,无毛;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