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饮食贵在变
老人饮食贵在变
老年人在摄入营养时应侧重一个“变”字。
三餐求变
一日三餐,每餐的进食时间不同,而人体的生理过程也在变化,故食谱的重点应作相应调整。
早餐:坚持低糖低脂的原则。优选瘦猪肉、禽蛋、蔬菜、果汁、低脂奶等,配以谷物、面食。
午餐:以高蛋白食物为主。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分解出酪氨酸,进入脑后转化为使人振奋的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
晚餐:与上述两餐相反,应以高糖、低蛋白食物为主。这是因为糖类会增加血清素分泌,可防止失眠。
四季求变
春季突出温补,如葱、蒜、韭菜等蔬菜,大虾、瘦肉、禽蛋、鱼、豆类等均是佳品。
夏季首先要注意补足水分和钠、钾、钙等无机盐,含氮物质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蔬菜每天不少于500克,豆腐不少于300克,鸡蛋1个,少量瘦肉。
秋季气候干燥,饮食要点是养阴润肺,芝麻、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萝卜之类为度秋佳品。多喝开水、淡茶或牛奶、豆浆等饮料,少吃辣椒等燥热的食品。
冬季天气寒冷,进食的要点是“保阴潜阳”,即多吃点敛阳护阴的食物,如胡麻仁、藕、木耳等。狗肉、羊肉等高热量食物也不可冷落。另外,应多吃些新鲜蔬菜,以免维生素缺乏。
老人养生贵在养神
众所周知,养生离不开补:药补、食补,运动健身也是补。还有一补:神补,最难补,也是最不能少的补。养神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养神思想倡始于老子、庄子,至秦汉时代则形成学派,以后绵延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补充和发展。老子、庄子均主张“清静无为”。《庄子·有宥》曰:“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指出养神是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
《内经·摄生篇》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清心寡欲,祛病养生的方法。李东垣的《远欲论》、《省言碱》强调清心寡欲,“积”精会神,以获取健康长寿。晋代嵇康的《养生论》提出“修性以养神,安心以全身”等以静“神”来养“形”的养生思想。
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和心,少念,静虑,先祛乱神犯性之事。”唐代孙思邈提出了“自慎”以养生的观点。明代医家则提出“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燕居》中指出“养神为摄生要务”,并给养神赋予新的内容。所以,养神是养生的关键之所在。
自古很多医学家都主张“养生贵在养神”。而经常排除杂念、思想专一、静养心神、闭目休息是调养精神的一种简便易行、又收效明显的保健方法。不同于带有很强意念性的冥想,闭目养神要求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放松心情,使大脑处于静止状态,无所思念,无所顾虑。老人日常闭目养神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闭目养气:老人常感到气不够用,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病人,闭目静养以培补元气,十分必要。
闭目解乏:劳逸结合对老人来说特别重要,读书、看报、写字疲乏了时,不妨微微合上眼睛休息一会,会使你快速“充电”,消除疲劳,恢复精神。
闭目强记:老人记忆力日渐衰退,常会忘事。此时闭目静养几分钟,待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或许会灵光一现,豁然开朗。
饭后闭目护肝、消食:吃完饭后,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的活动,如果再行走、运动,又会有一部分血液流向手足,肝脏处则会出现供血量不足的情况,它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饭后闭目养神20分钟,能保养肝脏、促进消化。
闭目降火:暴躁时,老人要迅速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同时用双手食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下降。
老人饮食误区
1、60岁后,新陈代谢减速,需要营养更少。
老人对热量的需求比年轻人更少,但是对钙、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营养的需求却更多。建议老人应该多吃富含这类营养的食物。
2、老年人无需担心体重超标或肥胖。
老年人中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与其他年龄段一样,摄入热量超过需求热量,多余热量便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肥胖会增加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危险。
3、如果没有体重问题,那么可以想吃啥就吃啥。
即使你身材苗条,糟糕饮食也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危险。比如,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4、没胃口时,一顿不吃也没关系。
老人经常不吃饭危害很大,容易导致暴饮暴食、血糖波动和抑制食欲等问题。早晨食欲最强,早餐一定要吃好,即使不太饿,午餐和晚餐也一定要吃点东西。
5、口渴时喝水,就不会脱水。
由于生理变化的缘故,老年人即使出现脱水,也不会感到口渴。建议老人每天保持恰当的饮水量,尽量选择白开水或矿泉水。
6、一餐饭吃一半留一半,省钱又省时。
剩饭剩菜容易导致关键营养缺乏,食物也容易变质。由于老年人嗅觉减退,有时难以闻出变质食物气味,因而容易食物中毒。建议剩余饭菜最好放入冰箱。食用前应彻底烧熟。
7、65岁之后再开始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晚了。
饮食或生活方式的健康变化从来就不会太晚。多项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大大降低心脏病再次发作的危险。
性早熟吃什么好
一、饮食保健:
1、孩子的饮食贵在均衡,并不是鸡鸭鱼肉吃得越多越有营养,这些动物性食物吃多了,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后患无穷;
2、不要购买外形和颜色很奇异的水果、蔬菜,在反季节时更要注意;
3.通常情况下不适宜给孩子吃补品、保健品,如果有必要吃,也应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慎用;
4、做父母的应把学习营养知识、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建立家庭饮食文化作为人生的重要课题,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提高。
二、适宜食物:
1、宜吃清淡饮食,多吃些蔬菜水果;
2、适当吃些粗粮,补充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不适宜食物:
1、忌食含性激素类食物;
2、忌食油炸烧烤类食物。
老人秋冬养生 饮食要遵循10个原则
1、老人饮食—蔬果宜鲜
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2、老人饮食—数量宜少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3、老人饮食—质量宜高
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4、老人饮食—食物宜杂
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5、老人饮食—质地宜软
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肉质细嫩的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
6、老人饮食—味道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建议老人一日的食物组成:谷类150-250克,鱼虾类及瘦肉100克,豆类及其制品50克,新鲜蔬菜300克左右,新鲜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调用油30克,食盐6克,食糖25克,少饮酒,喝足够的水分。
7、老人饮食—饭菜宜香
老人食欲降低,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调配。此外,优雅、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
8、老人饮食—速度宜缓
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老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吃鱼时,最好不要与米饭、馒头同时吃。
9、老人饮食—饮水宜多
老人对口渴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觉多喝水,可选择淡茶或白开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会引起老人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
10、老人饮食—温度宜热
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老人对寒冷抵抗能力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会影响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肠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
老人秋冬养生 饮食要遵循10个原则
老人秋冬养生 饮食要遵循10个原则。人一旦上了年纪之后,身体会一天不如一天,身体的组织和各个器官的老化,让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下降。同时,饮食是身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那么,老年人如何吃得健康、吃得好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老年人秋冬饮食要遵循的10个原则:
老人秋冬养生 饮食要遵循10个原则
1、老人饮食—蔬果宜鲜
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2、老人饮食—数量宜少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3、老人饮食—质量宜高
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4、老人饮食—食物宜杂
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5、老人饮食—质地宜软
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肉质细嫩的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
6、老人饮食—味道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建议老人一日的食物组成:谷类150-250克,鱼虾类及瘦肉100克,豆类及其制品50克,新鲜蔬菜300克左右,新鲜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调用油30克,食盐6克,食糖25克,少饮酒,喝足够的水分。
7、老人饮食—饭菜宜香
老人食欲降低,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调配。此外,优雅、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
8、老人饮食—速度宜缓
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老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吃鱼时,最好不要与米饭、馒头同时吃。
9、老人饮食—饮水宜多
老人对口渴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觉多喝水,可选择淡茶或白开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会引起老人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
10、老人饮食—温度宜热
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老人对寒冷抵抗能力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会影响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肠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
老人饮食误区
老人饮食误区一:长期吃粥
老年人患牙病多,牙齿缺损者常见,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
事实上,长期吃粥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首先,粥虽然是一种比较软烂的食物,但是吃的太多,同样不会很好消化。另外,吃粥吃的再多,也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而长期营养不良对于老年人的伤害可是非常大的哦!
所以,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老年人患牙病应积极治疗,应镶牙补牙。饭不妨烧得烂些,也可吃面条,长期吃粥并不适宜。
老人饮食误区二:吃的菜煮太烂
生活中,不少老人喜欢先将蔬菜焯一遍,然后就放水里长时间煮,做成菠菜汤,白菜汤什么的。其实这就将蔬菜中不少水溶性的维生素都给煮没了,吃到最后就是吃了点纤维,没有什么营养价值。
所以,老人们最好别用“烂菜汤”式做法。“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多吃凉拌,品种多样,颜色选深。”是老人做蔬菜的20字要诀。
老人饮食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过度补钙只会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威胁,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觉得补钙应该补得越多才越好。事实上,如果你摄入的钙质远超过了身体的需要的话,那么这些钙质就会对健康造成威胁,甚至会引发疾病哦!
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
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 等。
老人饮食误区四:经常吃不加热、或热不透的剩饭剩菜
饭菜里的各种营养素都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逐渐损失,时间越长,损失越多。
相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而言,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损失相对少些,但长时间存放的饭菜,还是要防止蛋白质发生变质,脂肪发生酸败,碳水化合物发生霉变。
另外,剩饭菜产生亚硝胺几率也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果吃时再不热透,还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引发胃肠疾玻柳鹏提醒,老年人肠胃功能比较脆弱,尽量不吃剩饭菜。
老人饮食误区五:吃饭越清淡越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也患上了富贵病,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饮食清淡。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但是也不能太过极端,吃素也不能一点荤菜都不吃,也是需要适当的吃一些荤菜的。
营养专家提醒老年朋友,饮食应荤素搭配,不偏重于荤也不偏向于素。样样都吃一点,这才是人体收支平衡的最佳状态。
老人饮食注意事项 老人饮食原则
老人的饮食应遵守清淡松软、易消化、多样化、营养全面等原则;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的全面摄入,控制好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适当补充水分;少吃多餐,不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坚硬、辛辣食物。
老人饮食最好选择
1、老人饮食最好选择粗细搭配
主食主要以细粮为主,其实要在饮食中注意选用一些粗粮,如小米、全麦、燕麦、面包、糙米、荞麦等。饮食中增加粗粮有助于预防糖尿病、便秘等,而且还有助于减肥。
2、老人饮食最好选择干稀搭配
干的食物与稀的食物搭配食用,如赤小豆炖鲤鱼汤利水渗湿;黑芝麻糊及红楼梦中记载的六种粥(红稻米粥、碧梗粥、大枣粥、鸭子肉粥及燕窝粥)等均为干稀搭配的典型代表。
3、老人饮食最好选择酸碱搭配
呈酸性食品主要是指肉类,酸性物质附着血管壁易致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呈碱性食品主要是蔬菜,如黄瓜、萝卜、菠菜、海带、西红柿等,水果如葡萄、草莓、柿子等类。
4、老人饮食最好选择性味搭配
食物分四性五味。四性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根据“辨证施膳”的原则,不同疾病应选用不同性味的食物,一般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老年人如何健康吃饭
1、老人饮食—蔬果宜鲜
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2、老人饮食—数量宜少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3、老人饮食—质量宜高
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4、老人饮食—食物宜杂
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在饮食上如何护理性早熟
1.孩子的饮食贵在均衡,并不是鸡鸭鱼肉吃得越多越有营养,这些动物性食物吃多了,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后患无穷;
2.不要购买外形和颜色很奇异的水果、蔬菜,在反季节时更要注意;
3.通常情况下不适宜给孩子吃补品、保健品,如果有必要吃,也应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慎用;
4.做父母的应把学习营养知识、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建立家庭饮食文化作为人生的重要课题,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提高。
婴幼儿不适宜吃什么?
反季节的水果
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桃和橙等,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因此也应避免给孩子食用。
不当煲汤方式
如果煲汤时连动物的内脏一起煲的话,其中的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物质,会析出通过进餐摄入人体,因此,给孩子喝的汤要少放动物内脏。
家禽脖子
现在的家禽多是被“催熟”的,而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长期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了“促性早熟”的高危行为。
老人饮食健康的原则
1、老人饮食——蔬果宜鲜
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2、老人饮食——数量宜少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3、老人饮食——质量宜高
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4、老人饮食——食物宜杂
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5、老人饮食——质地宜软
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肉质细嫩的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
6、老人饮食——饮食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建议老人一日的食物组成:谷类150-250克,鱼虾类及瘦肉100克,豆类及其制品50克,新鲜蔬菜300克左右,新鲜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调用油30克,食盐6克,食糖25克,少饮酒,喝足够的水分。
7、老人饮食——速度宜缓
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老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吃鱼时,最好不要与米饭、馒头同时吃。
8、老人饮食——饭菜宜香
老人食欲降低,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调配。此外,优雅、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