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配什么菜 腊八粥的功效
腊八粥配什么菜 腊八粥的功效
即将粥涂抹在果树花木之上,祈祝多产果实、枝繁花盛。在湖北,若有不结果实的果树,人们便用斧子在树上砍个口子,将粥涂在口子上,称为“喂树”,以此祈果。
在河北张北,要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处,以驱邪。
在湖北黄冈、新洲,人们认为此日为翻痢菩萨生日,吃腊八粥可免生癫痢。
腊八粥温暖滋补,有较好的驱寒之效。在山西和顺。腊八粥也称“防风粥”,说是可以御寒。
腊八粥的起源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四大天王从天上来到人间,分别以内装有八宝饭的金、银、琉璃、玛瑙等钵供养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后将四钵合而为一。为了纪念佛陀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并接受四大天王供养的米粥,因此有些佛教寺院会在这天煮腊八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因此腊八粥也称“佛粥”。并希望享用腊八粥的民众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并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长。[1]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另,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说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
清朝时,民间百姓准备腊八粥祭祀祖先,分赠亲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门施粥送福,特地送给穷苦人家;吃腊八粥更是宫廷盛事,皇帝、皇后赐文武大臣腊八粥,也发放米果给各大寺院。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节吃啥 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佛粥,民间传说来自天竺。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小寒吃什么传统食物 小寒传统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更适合自己的体质。
喝腊八粥的功效
腊八粥营养丰富,具有健脾、补气、安神、养血等效用。然而。民间对腊八粥更是赋予了许多神奇的功效。
一是祈丰收、祈子。即将粥涂抹在果树花木之上,祈祝多产果实、枝繁花盛。在湖北,若有不结果实的果树,人们便用斧子在树上砍个口子,将粥涂在口子上,称为“喂树”,以此祈果。
二是增福、辟邪、避瘟疫。在河北张北,要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处,以驱邪。
三是祛病。在湖北黄冈、新洲,人们认为此日为翻痢菩萨生日,吃腊八粥可免生癫痢。
四是驱寒。腊八粥温暖滋补,有较好的驱寒之效。在山西和顺。腊八粥也称“防风粥’,说是可以御寒。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喝腊八粥有时间限制吗
腊八节这一天喝腊八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在头一天就要将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准备好,得到腊八节这天一早就要开始熬制,且吃腊八粥的时间最迟不宜超过中午,并且早上还需要将腊八粥分给左邻右舍的邻居来吃,这也预示着邻里间关系和美,还能寓意着来年庄稼能有好的收成。
经典美食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制作窍门
1.腊八粥的一般煮法是先把大麦米和红小豆、绿豆、豇豆等各种豆类拣好洗净,煮成半熟后再放入白米、小米、黄米、糯米等等。难煮的豆类最好预先浸泡。
2.水要一次加足了。煮粥时先用旺火,等米快开花了改用文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注意不要糊锅。
3.粥煮好后,吃的时候再加糖。
腊八节主要吃什么食物
腊八节食物之一、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食物之二、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节食物之三、腊八粥
腊八节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甜的还是咸的 腊八粥为什么叫腊八粥
腊八节熬制的粥,简称为腊八粥。
腊八粥名字的来源和清明节时吃的清明团子、端午节吃的端午粽、重阳节吃的重阳糕是一样的,由节日名称和食物组合而成,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在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尤为盛行。
腊八粥和八宝粥一样吗
腊八粥和八宝粥是一样的。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风俗,只有过腊八节才能吃到腊八粥,八宝粥一年四季都可以喝,由于有两个名字,因此不少人会觉得犯迷糊,觉得这是两个粥方,其实不然,腊八粥和八宝粥都是常见谷物,经过高温熬制制成的。
小贴士:腊八节临近年关,此时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暖身又暖胃,非常的健康;粥有养生的功效,除开腊八节,其他日期也可以喝一些八宝粥调养身体。
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地区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腊八粥又和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称为养生佳品。
佛家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据说,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十二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现在还有争抢老喜殇供品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