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何处理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何处理
1.清理呼吸道,吸尽粘液,通畅气道。
2.建立呼吸,保证氧供。
3.当有呼吸建立,醇氧正压通气15-30秒钟后,心率仍低于每分钟60次或在每分钟60-80次之间不再增加时,可采用胸外心脏按压。
4.采用心脏复苏用药及正确液疗方案纠正中毒。
5.评价、监护、保暖等继续治疗。
液体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所有新生儿患者都出现酸中毒症状,为消除症状,应给予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溶液。纠正酸中毒后,要改善休克,并适量给予血浆,提高血压。休克纠正后,给予总生理需要量。新生儿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要及早防治。防治方法为防治液体补充过量,诱发脑水肿;防止摄入人奶量过少,引起代谢紊乱。治疗时不应盲目补充,应根据新生儿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可高达50%~6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缺氧 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贫血等。感染 败血症、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脑室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新生儿缺氧造成脑损伤
新生儿缺氧造成脑损伤,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重症者即使抢救过来,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
1、母亲因素 如孕妇患糖尿病、心、肺、肾等严重疾病,妊娠高血压中毒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功能不足,以及母亲吸毒、吸烟等。
2、分娩因素 如脐带绕颈、急产、滞产和胎儿异常,以及分娩中用药不当等。
3、胎儿因素 早产儿、胎儿宫内感染,以及患有严重的呼吸道和心脏疾病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真的存在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儿常生后三天内出一系列脑功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嗜睡、吐奶或尖叫、抽搐等症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预后良好,没有后遗症。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共济失调、智力落后和癫痫等,是伤残儿童最常见病因之一。国内近年研究资料表明,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0%预后不良,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预后不良。根据国内外报道,可能导致不良预后的一些因素如下:
1.重症窒息经抢救20分钟以上,才出现自主呼吸;
2.临场分度为重度;
3.出现脑干症状,如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震颤,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出现呼吸暂停
4.频繁惊厥发作,虽用药物足量正规治疗,仍不能被控制;
5.一周后神经症状仍未消失,如意识迟钝或昏迷,肌张力明显减退,不会吮乳,拥抱反射不完整等;
6.经治疗2周后,脑电图仍有重度以上异常改变,如低电压、等电位、出现爆发抑制波等;
7.脑B超或脑CT有Ⅱ~Ⅲ级脑室内出血,脑实质有大面积缺氧缺血改变。尤其在1~2周后出现囊腔空洞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原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容易造成新生儿脑损伤,是一种可致命的危险性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是由于围产期窒息引起的。
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宫内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
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因素很多:
1、缺氧
(1)围产期窒息: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窒息,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
(2)呼吸暂停:反复呼吸暂停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3)严重肺部感染:新生儿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
2、缺血
(1)严重循环系统疾病:心搏骤停和心动过缓,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等。
(2)大量失血:大量失血或休克。
(3)严重颅内疾病:如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等。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因中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产前和产时窒息各占50%和40%,其他原因约占10%。
孕妇在孕期应按时产检,产前应积极和医护人员沟通,最大程度避免围产期窒息导致新生儿患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会造成新生儿严重脑损害,即使治愈也可能留下后遗症,致死率高。为了避免婴儿刚出生便受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伤害,孕妇应和医护人员配合,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分娩意外的发生。
孕妇应定期做产前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和各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等高危因素,使之避免或减少胎儿宫内缺氧及难产的发生。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处理。
医务人员须认真仔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胎儿宫内缺氧及难产,以减轻或避免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定时测定胎儿头皮血pH和血气,发现宫内窘迫须及时给氧及静注葡萄糖等药物,并选择最佳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医生应正确掌握阴道助产与剖宫产术的指征,杜绝或减少困难的阴道助产术的发生。及时作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当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净口鼻内粘液,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为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新生儿出生后宜平卧,头部稍高,少扰动。
生后窒息的新生儿,要力争在5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生后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经治疗后痊愈的患儿,家长在日常应留意观察婴儿身体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送院检查治疗,以降低后遗症出现的几率。
引起婴幼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原因有哪些
近些天来,有不少的家长在咨询时对自己宝宝患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很着急,我想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其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病因病理病机:一、病因: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宫内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一)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二)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三)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形等。
(四)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五)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 或应用麻醉药等。
(六)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变化
(一)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新生儿脑代谢最旺盛,脑耗氧量是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脑内糖原很少,葡萄糖及氧全靠脑血循环供应,缺氧首先影响脑。脑在缺氧情况下引起如下四种改变:
1. 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时脑组织酵解作用增加5-10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 通气功能障碍:CO2贮留,使Paco2升高,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3.由于无氧代谢脑内ATP的产生明显减少,一方面能量来源不足,脑内的氧化代谢过程受到损害,大量神经元坏死。另方面使钠泵运转障碍,脑细胞内氯化钠增高,引起细胞内水肿。
4.脑微血管缺氧及血流减少,引起脑缺血,并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进一步造成脑缺血,继之发生脑坏死。
(二)神经病理特征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系:
其病理基础是缺氧性脑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脑水肿和脑坏死。缺氧主要引起脑水肿及神经元坏死。而缺血主要引起脑血管梗塞及白质软化。目前认为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病理改变:
1.脑水肿:ATP减少所引起的细胞内水肿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细胞外水肿(血管源性两者皆可压迫血管加重缺氧缺血)。脑水肿可见前囟隆起、骨缝加宽、脑膜紧张、脑回扁宽、脑沟变浅及脑室腔变窄。
2.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大脑及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坏死,导致脑回萎缩,胶质纤维增生。此型脑损伤常见的后遗症为运动障碍、智力缺陷和惊厥。为缺氧性损伤,足月儿多见。
3.基底神经节大理石样变性:基底节和丘脑出现大理石样花纹。镜检神经元大量脱失、神经胶质增生,并有髓鞘过度形成。临床上表现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手足徐动与此有关。为缺氧性脑损伤。
4.大脑矢状旁区神经元损伤:矢状窦两旁的带状区出现缺血性脑梗塞,该区域相当于肩和骨盆的中枢神经投影区。临床上出现肩及髂关节无力,也可有皮质盲。多见于足月儿。
5.脑室周围白质转化:这种缺血性损伤在早产儿多。病变位于侧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区软化和坏死,软化面积大时可液化成囊,称空洞脑。临床表现为痉挛性瘫痪,智力低下及脑积水。
警惕围产期窒息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病因。其中,由宫内窒息引起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母亲因素、胎盘异常、胎儿因素、脐带血液阻断、分娩过程因素、新生儿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具体如下:
1、母亲因素:妊高症、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2、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3、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过期产等。
4、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5、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或应用麻醉药等。
6、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严重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