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内有蛋白怎么回事

尿内有蛋白怎么回事

尿中如有蛋白质,可通过酸化尿液加热后变混浊而检出,称为蛋白尿。人体肾脏就像一个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就好似筛子。正常情况下,它可筛过小分子蛋白质,其中98%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回体内,剩余的蛋白质与肾小管及其它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少量粘蛋白一起排出。所以,健康成人尿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中含量约40毫克-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青少年可略高,但24小时应少于300毫克。由于尿中含有蛋白质量少,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故临床上习惯称正常尿无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尿蛋白质的上限(即大于150毫克/日)时,用常规定性检查可测出来就称为蛋白尿。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个体某些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所致的尿液中持续出现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mg。最常见的情形包括一下因素:(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镇痛药引起的肾病、抗生素的肾毒表现等。(3)热性蛋白尿:感冒等疾病引起发热38℃以上时也会出现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热到40℃时浑浊,60℃凝固,100℃时溶解。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大家对于尿内有蛋白是怎么一回事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虽然现在许多信息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医学知识。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所以当自己的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不能想当然的盲目服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治疗,这样才能及早的恢复健康。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蛋白尿?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尿蛋白与蛋白尿的区别在于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超出了一定范围的统称,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小便起泡沫怎么回事 女性泡沫尿需警惕哪些

尿液中蛋白含量异常升高是引起泡沫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各种疾病尤其是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各类原发性肾脏疾病,如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和各类继发性肾脏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肝炎等,均可以导致肾脏损害,尿液中蛋白增加。而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内溶血、白血病等,虽然肾功能正常,但因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蛋白,尿液中也有蛋白漏出,形成蛋白尿。有蛋白尿时一般都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泡沫尿的特征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不消失。

泌尿系统感染可以引起尿液中泡沫增多。常见的包括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大多同时伴随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尿液中的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各种矿物盐类),也可以使尿液张力增强而出现泡沫,但这种泡沫一般较大,且很快消失。糖尿病病人因血糖升高,继发尿糖升高,容易产生泡沫尿。

尿检有蛋白尿怎么办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坚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病等,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摄入优质蛋白。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发病早期,尿蛋白随发热减退而消失,只持续几天,尿中除蛋白外,还可见少许白细胞及上皮细胞。坚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病等,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肾病专家建议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要摄入高盐饮食及过多的高蛋白饮食。这是有利于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的,所以肾病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安排一日三餐,避免饮食不当给治疗带来的众多麻烦。

尿检有蛋白尿时必须重视此问题,患者可采取正规的检查,检查后才能发现身体的异常,确诊了疾病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可及时控制蛋白尿或是相应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在排尿的时候最好观察一下尿液的颜色,这是初步诊断疾病的有效方法。

孕妇尿里有蛋白怎么办

蛋白尿的2种可能

1.假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不小心污染了尿液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原因,尿道短且与阴道比邻,患有生殖道炎症的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留取尿液不当时,标本极易被阴道分泌物污染,也可出现蛋白尿而造成误诊。

正确的做法:留取尿液标本时,排掉开始时的小便,留取中间的尿液进行检查。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大症状。如果在出现水肿或蛋白尿的同时还伴有血压升高,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正确的做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9.4%,而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7%~12%。多数仅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在分娩后即会随之消失。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很多人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蛋白尿?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

尿蛋白与蛋白尿一样吗:尿蛋白与蛋白尿的区别在于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超出了一定范围的统称,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健康人有蛋白尿正常吗

正常人尿液里也是含有微量的蛋白的,只是量比较小,普通检测方法不能测出,所以检查结果为阴性。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测定一次尿的结果,易受尿液浓缩及稀释程度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常某些状态下也可以发生蛋白尿的,如:进食高蛋白的食物、剧烈运动、精神激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称为生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亦可出现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尿蛋白和蛋白尿的区别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当尿蛋白检测显示为阳性时,就是不正常。

什么是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 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 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

尿蛋白与蛋白尿的区别: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蛋白尿则是尿液中蛋白质超出了一定范围的统称,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由此可见,有没有蛋白尿是监测肾病的重要指标,在体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体检尿里有蛋白怎么办

蛋白尿应该怎么治?

首先,“蛋白尿”其实不能称之为“病”,它如同“肚子痛”,“发烧”一样,只是一种症状。不是“病”,就谈不上“怎么治”,“能不能治好”等等问题。关键在于找出蛋白尿背后的“罪魁祸首”。

蛋白尿患者应该怎么吃?

控制蛋白尿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保护肾脏功能,减少肾脏损伤,延缓肾脏衰竭的速度。因此在饮食上,一方面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蛋白的摄入,同时摄入人体利用度高的蛋白质,即所谓“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白,牛奶,瘦肉等。不能抱着“丢了就要补回来”的心态:滤网没修好,吃得越多,漏出的也会越多;而漏得多,肾脏的负担也会越大,反而是种损伤。

看了上面的文章,现在大多数朋友应该都了解到尿液中含有蛋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而且还是比较严重的,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使得自己的身体能够早日康复,同时在饮食方面要尽量保持低盐,低糖,低嘌呤。

米饭里面有蛋白质吗

米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

100克大米里面约占7-8%的蛋白质,所以,米饭不是身体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需要补充蛋白质最好多吃些肉食,帮助身体补充蛋白质。

尿蛋白与蛋白尿区别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尿蛋白是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 /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当尿蛋白检测显示为阳性时,就是不正常。

蛋白有什么区别 尿微量蛋白与尿

蛋白和蛋白质是不同的。蛋白是一种食品;蛋白质是一种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中含有蛋白质及其他成分;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蛋白是常见的食品。营养优良、润肺利咽、清热解毒。蛋白中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这一项,还有其他的:脂肪,碳水化物,钙,核黄素,磷等。比如鸡蛋的蛋白:每100克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1克,灰分0.6克;钙19毫克,磷16毫克,铁0.3毫克,核黄素0.26毫克,尼克酸0.1毫克;维生素A及C缺如;硫胺素0.216微克/克,泛酸<1微克/克,对氨基苯甲酸0.055(干卵白)微克/克。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相关推荐

小便泡沫这些情况要警惕

蛋白尿 尿液中蛋白含量异常升高是引起泡沫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各种疾病尤其是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各类原发性肾脏疾病,如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和各类继发性肾脏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肝炎等,均可以导致肾脏损害,尿液中蛋白增加。 而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内溶血、白血病等,虽然肾功能正常,但因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蛋白尿液中也蛋白漏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时一般都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泡沫尿的特征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不消失。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可以引起尿液中泡沫增多。常见的包括尿

肝硬化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 肝硬化失代偿期可不同程度贫血;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可减少。 2、尿常规 失代偿期可蛋白尿及管型、血尿;黄疸时可出现胆红素,并尿胆原增加。 3、肝功能实验 肝功能很复杂,临床测试方法虽多,但难以全面反映全部功能状态,常用的检查内容为:血清酶学实验(如血清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等等。 4、腹水检查 腹水呈淡黄色漏出液,外观透明;腹水呈血性时应高度怀疑癌变,应做细胞学检查。 5、免疫功能检查 细胞学免

蛋白尿诊断

(一)病史 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微量白蛋白尿还是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是多少呢,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蛋白,但在生理条件下,只少量的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

肾炎患者最可能出现的就是血尿

1、眼睑浮肿:是最明显的肾炎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肾脏对水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受到损坏,使患者体内的水量增多,过多的水积在体内疏松组织里,而眼睑是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眼睑浮肿的特点是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减退。 2、血尿:血尿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之分,也是常见的肾炎的早期症状。镜下血尿则只在显微镜下观察才可以发现。而肉眼血尿即为肉眼可看见的血尿尿色混浊且呈红色,的患儿尿液中夹血丝或者血块。血尿是大部分慢性肾炎的症状。 3、尿中泡沫增多:尿中多以以较小的泡沫为主,并且相互联在一起,久久不能散去,提示患儿尿

微量白蛋白尿什么危害

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在任何血压水平下,蛋白尿越严重,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危险越高。降低蛋白尿,降低ESRD发生率。 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高血压和蛋白尿, 死亡率增加。 微量白蛋白尿是2型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

尿蛋白解释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

蛋白质的食物哪些

蛋白高纤维是选择减肥食物的黄金标准。一般人体每天所需的热量10%~15%来自蛋白质。如果你正在减肥,这个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到20%-25%。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成分,同时高蛋白质的食物饱腹感强,消化时间长,也能助于控制饮食热量。那么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哪些呢? 蛋白质可分为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和各种肉类)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因为动物蛋白的生物利用度比植物蛋白要高,所以又被称为优质蛋白。 1.奶类食物以及奶制品 像牛奶、羊奶、马奶等这些都属于牲畜的奶,这些奶中都含大量的蛋白质,其中以牛奶中所

尿尿蛋白的原因哪些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 肾小管性蛋白尿 在正常情况下经肾小球滤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质,几乎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管疾病时,蛋白质重吸收受障碍,小分子蛋白质就会从尿中排出,包括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由于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质浓度很低,故此类病人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时仅10mg,也可以蛋白尿存在。 溢出性

蛋白尿尿蛋白的区别是什么

蛋白尿尿蛋白的区别是什么呢?在检查尿常规的时候,医生看了检查,如果蛋白尿尿蛋白哪一项异常的话,时说蛋白尿时又说尿蛋白,弄的人们摸不清头脑,那么到底什么是尿蛋白,什么又是蛋白尿呢?蛋白尿尿蛋白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 什么是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