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湿疹中药偏方
外耳道湿疹中药偏方
对于外耳道湿疹的治疗,有一些中药偏方的正确使用对其也有不错的疗效,大家要记牢。1、将适量的蒲公英和菊花加入水,放在锅内同煎煮,待冷却后用汤水清洗患者外耳道。
2、使用1000毫升甘油,120克黄连,45克枯矾,0.6克冰片。先把黄连煎水2次,浓缩成1000毫升,过滤,然后加入枯矾再过滤,最后加入冰片和甘油来拌匀,每次取适量来冲洗外耳道。
3、苦参,生地,蝉蜕、荆芥、细辛,羌活、赤芍,全虫,蜈蚣、桂枝、丹皮、当归、川芎、甘草各适量,加水煎服
4、苦参6克,苍术10克,盐黄柏10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对治疗急性外耳道湿疹有不错的疗效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坚持治疗使用,正确使用中药偏方来缓解治疗病情,但偏方的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除了使用一些中医偏方和配合医生治疗以外,患者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样才会更易于病情的康复。
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
耳朵痒警惕外耳道炎
外耳道湿疹和慢性外耳道炎都可以导致外耳道痒,如果是外耳道湿疹,患部可出现流黄水、痂皮等症状,这种情况不宜用水剂的药物,忌食海鲜及辛辣食物。如果是慢性外耳道炎,可以用一些有消炎作用的中药膏剂。外耳道痒的患者应该注意,平时不要经常用手刺激它,避免加重痒的症状。
外耳道炎的危害有哪些?
外耳道炎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导致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如果外耳道炎到了晚期,会扩散到耳后乳突骨。如果不及时治疗,外耳道炎可造成永久性的耳聋。
1、外耳道炎可引发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如果治疗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外耳道炎可引发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外耳道炎可引发迷路炎:炎症进入内耳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五官科专家提示:患有外耳道炎的患者一定要尽快的接受科学的治疗,外耳道炎需要坚持治疗,一定可以战胜外耳道炎,恢复健康。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宝宝睡觉爱抓耳朵不是小事
奇怪:宝宝睡觉爱抓耳朵?!
我的宝贝1岁的时候,睡觉时总是不停地抓右耳,有时候甚至抓得流血了。我们一直以为是他调皮而弄耳朵。我们曾经仔细地看他耳朵,好像蛮正常的,用棉签给他转转,也蛮干净的,于是就没怎么在意了。
真正发现问题是一天午后,他午睡醒来了,我看他的耳朵又抓的流血了!我当时心一揪,不可能这么严重的啊。马上凑近观察宝宝的耳朵,发现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层稀薄的黄痂,耳朵边上还闻到了异味!
肯定出问题了,我知道不能大意了,立刻用棉签帮宝宝把血渍清理干净,然后马上带宝宝去医院。
抓耳朵,抓出外耳道湿疹
来到医院,医生用一根长长细细的签子蘸点脱脂棉到他耳朵里面去掏。那场面,我看得心都揪起来了。后来拿出来,我的天啦!里面都化脓了!当时我那个心情啊,心都碎成千万块了。
医生解释说,宝宝患的其实是外耳道湿疹。婴幼儿外耳道湿疹最常见原因是躺着喂奶、喝水、或者洗澡时水进入耳朵,造成轻度感染,表现为渗出的液体淡黄稀薄,和耳内分泌物混在一起时有异味,有瘙痒感,其实这只是外耳道湿疹或炎症。药物或其他过敏性物质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都可能诱发外耳道湿疹。
我纳闷,记忆中没有试过让宝宝耳朵进水,那估计是蛋白质引起了,宝宝还是挺喜欢吃虾米的。
还好来医院了!医生说不要紧,开点药水滴一段时间以后就好了。
一波三折,耳朵再次抓出血了
之后在家用药,一个星期后复查,还没好。继续用药,一个星期后复查,好了!当时很高兴。可是第二天我发现他还是抓,而且抓另外一个耳朵也开始抓了。我有点紧张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们非常小心,绝对没有让他的耳朵进水什么的。我又把鼻子凑到他耳朵那里去闻,还是那个味道。马上我就着急了,决定换家医院看看。
这次医生开了一堆药水(具体我也忘记了),外加双氧水,双氧水用作清洗的。
经过一段时间后,宝宝终于好了,堵在心里的大石总算下地了。总结这次经验,宝宝年纪小,不会说话,小小的动作都不能大意,做妈妈的一定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宝宝。
另外,关于外耳道湿疹的建议,千万不要用肥皂水清洗湿疹部位,否则会加重局部刺激,也不可涂抹红霉素药膏。防止因痒搔抓患处,应给宝宝剪短指甲或戴布手套。
急性外耳道炎的病症
什么是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的感染可以是局限的(疖肿)或累及整个外耳道(弥漫性外耳道炎)。较常见于夏天游泳季节,并常称为泳者耳。下面就先来详细的了解下是急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急性外耳道炎的病症:
1、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同侧颞部。常伴发热和全身不适。
2、耳道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破溃流脓后,耳痛减轻。
3、耳屏压痛,牵拉耳廓痛,或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
该病常因挖耳损伤皮肤或外耳道被分泌物等浸渍引起,因此,应戒除挖耳习惯,及时防治变应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保持外耳道干燥。患病后及早到医院诊治。
耳朵里面痒是怎么回事
专家称,耳朵痒是外耳道皮肤感觉神经受到轻微刺激发生的感觉。耳朵痒的原因很多,耳垢、耳朵发炎、皮肤湿疹、真菌感染、过敏或太干燥等,都会引起耳痒。
1、耳垢多
耳朵里面痒是由于分泌物耵聍对局部皮肤刺激引起。霉菌,过敏或太乾燥。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随时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肤变得太乾燥就会痒,痒就会想再挖,挖后又更痒,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糟。
2、耳朵发炎
耳孔口周围瘙痒如果频繁发作,多见于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病。其中以中耳炎常见。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3、耳朵干燥
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随时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肤变得太干燥就会痒,痒就会想再挖,挖后又更痒,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糟。
4、过敏体质
有过敏体质或耳朵流脓的患者,易发外耳道湿疹,初起时耳孔发红、出水疮,搔破后流黄水。在梅雨季节,因不洁挖耳可将霉菌带进耳道内,于是就有类似足癣一般的痒与渗液症状。
5、蠕形螨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或脂螨,可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内。在相当一部分健康者的体表可找到该螨虫,但以面颊部为重点“灾区”.酒糟鼻由它引起已广为人知,而对耳痒它也难逃其责。
6、糖尿病
老年人好发糖尿病,全身瘙痒亦与之有关。以天然胰岛素涂抹外耳道,有明显的止痒效果。
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的功效与作用
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中药方剂就是解决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下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处方】苦参6克,苍术10克,盐黄柏10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主肝经湿热,兼挟风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葛英华方
文中不仅给大家介绍了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的功效作用,还给大家分析了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成,对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们可以试着记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应从调整饮食入手
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即为外耳道湿疹。外耳道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眼泪、汗液以及化脓性中耳炎的脓都能浸渍外耳道皮肤,从而诱发外耳道湿疹。此外,凡是能够诱发皮肤湿疹的因素都能诱发外耳道湿疹,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在喝了牛奶后也会引发外耳道湿疹。
如同皮肤湿疹一样,外耳道湿疹的治疗也应当从调整饮食入手。例如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应尽早地增加辅食,以便早日用饮食代替牛奶,从而杜绝过敏因素。
其次,外耳道湿疹也应避免搔抓,切忌使用热水和肥皂,以及使用刺激性药物。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皮损较为干燥且无渗出的患者,可使用10%~15%的氧化锌软膏、抗生素与可的松软膏外涂;如皮损处有少量渗液者,可用龙胆紫水溶液或氧化锌糊剂等外用;渗液较多者要用硼酸水或双氧水湿敷。如果患者皮损处的渗液过多,可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如皮损处出现明显感染,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的外耳道湿疹是由于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患者需要经常清除脓液,以减少脓水对外耳道皮肤的刺激,加重湿疹。
外耳道湿疹感染要怎么做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浸润,有浆液渗出,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等可预防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二、全身治疗
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非索非那丁等。如继发感染,全身和局部加用抗生素。
三、局部治疗
1、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渗液和痂皮后,用硼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湿敷。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局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也有帮助。
2、亚急性湿疹渗液不多时,局部涂搽2%龙胆紫溶液,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
3、慢性湿疹,局部干燥者,局部涂搽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10%的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生素激素软膏或艾洛松软膏等。干痂较多者先用双氧水清洗局部后再用上述膏剂。皮肤增厚者可用3%的水杨酸软膏。
以上就是关于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外耳道湿疹的相关治疗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知识对于外耳道湿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重要的哦!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要了解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朋友有所帮助
急性中耳炎为什么拖不得
当耳道内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大多数患者会自己诊断为“中耳炎”,或者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中耳炎”。根据上述临床表现,慢性中耳炎诊断比较容易。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耳道内流出分泌物都是中耳炎。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告诉医生患中耳炎了,但经检查发现,患者的鼓膜完整,其实只是外耳道有慢性的炎症或者湿疹。
外耳道湿疹通常以耳痒、耳内流水为常见表现,可伴有听力下降或者耳痛。外耳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食物、外用药或者化妆品可能是其诱因。当分泌物较多聚集于鼓膜或者于鼓膜表面结痂时,可出现听力下降;当患者因耳痒而掏耳时,可出现耳道皮肤破溃、感染而耳痛。
慢性外耳道炎可因外耳道湿疹引起,也可以是患者喜好掏耳,耳道内薄层的耵聍缺失,耳内进水时受细菌侵及,表现为耳内胀痛不适,或者耳内少量分泌物流出或结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与其类型有关,患者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常识应用点耳剂。间断流脓的患者,一般是单纯型的中耳炎,因患者通常在流脓时才来就诊,因此只需药物治疗即可,局部应用点耳剂或者全身用药,达到控制感染、干耳的目的。有些患者流脓停止后,穿孔可自行愈合。当患者干耳时间较长、而穿孔不愈合时,需鼓膜修补手术。
长期流脓不干耳的患者,可能是骨疡型中耳炎和伴有胆脂瘤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为其可引起颅外及颅内并发症,如面瘫、眩晕、脑膜炎甚至脑脓肿等,需要尽早手术以去除病变、预防并发症、获得干耳,并改善听力。
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二、全身治疗
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非索非那丁等。如继发感染,全身和局部加用抗生素。
三、局部治疗
1、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渗液和痂皮后,用硼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湿敷。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局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也有帮助。
2、亚急性湿疹渗液不多时,局部涂搽2%龙胆紫溶液,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
3、慢性湿疹,局部干燥者,局部涂搽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10%的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生素激素软膏或艾洛松软膏等。干痂较多者先用双氧水清洗局部后再用上述膏剂。皮肤增厚者可用3%的水杨酸软膏。
以上就是关于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外耳道湿疹的相关治疗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知识对于外耳道湿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重要的哦!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要了解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朋友有所帮助。
得了外耳道湿疹应该如何治疗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活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皮肤问题接踵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其中外耳道湿疹就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得了外耳道湿疹该如何治疗呢?外耳道湿疹可以使用帕芙欧珍肤膏,每日在患处涂抹1~3次,坚持半个月便可以康复,让我们重拾自信绽放光芒。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是有偏方的,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1)苦参、白矾各15克,黄柏9克,加500-1000毫升水,煎沸温洗患部,每日3-4次。适用于急性外耳道湿疹。
(2)木槿皮、马齿苋、白癣皮各适量,煎汤洗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外耳道湿疹有瘙痒者。
(3)枯矾、煅石膏各20克,雄黄7克,冰片1克,研末加凡士林200克,调匀外涂,适用于慢性外耳道湿疹。
得了外耳道湿疹以后,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饮食,荤素搭配,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及高纤维素类食物,避免容易导致过敏及刺激性食物,如鱼、虾、辣椒、浓茶、咖啡、酒类等。经常修修自己的指甲,避免搔抓或烫洗,以免外耳道湿疹泛滥加重病情。急性外耳道湿疹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导致外耳道湿疹更加恶化。衣服尽量宽松一点,避免摩擦加重外耳道湿疹的疼痛感,*选择纯棉材质的衣物,因为纯棉衣物不仅舒服而且天然不刺激,不含添加剂不会导致皮肤过敏,肤质敏感者更要注意这一点。避免受热出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出汗的话一定要及时擦干,避免汗渍刺激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