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湿疹用什么软膏
外耳道湿疹用什么软膏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
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
外耳道炎的处理原则为: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急性期,全身可应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霉素0 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剧烈者可服用镇痛剂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疗可用5%~8%醋酸铝小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嘱患者每隔3~4 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涂敷局部.中药可用耳炎灵(见外耳道疖肿)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黄色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
外耳道湿疹易误当成痘痘
如何区分外耳道湿疹与痘痘
从外观来看
一、外耳道湿疹:
检查见耳郭前后皮肤、耳郭后沟或耳周皮肤,湿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感觉像是粼皮,一块一块的话。也可以表现为丘疹、水疱、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等。
二、痘痘:
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痘痘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开放性粉刺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脓疱大小一致,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
该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2、全身治疗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非索非那丁等。如继发感染,全身和局部加用抗生素。
3、局部治疗
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渗液和痂皮后,用硼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湿敷。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局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也有帮助。亚急性湿疹渗液不多时,局部涂搽2%龙胆紫溶液,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慢性湿疹,局部干燥者,局部涂搽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10%的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生素激素软膏或艾洛松软膏等。干痂较多者先用双氧水清洗局部后再用上述膏剂。皮肤增厚者可用3%的水杨酸软膏。
宝宝睡觉爱抓耳朵不是小事
奇怪:宝宝睡觉爱抓耳朵?!
我的宝贝1岁的时候,睡觉时总是不停地抓右耳,有时候甚至抓得流血了。我们一直以为是他调皮而弄耳朵。我们曾经仔细地看他耳朵,好像蛮正常的,用棉签给他转转,也蛮干净的,于是就没怎么在意了。
真正发现问题是一天午后,他午睡醒来了,我看他的耳朵又抓的流血了!我当时心一揪,不可能这么严重的啊。马上凑近观察宝宝的耳朵,发现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层稀薄的黄痂,耳朵边上还闻到了异味!
肯定出问题了,我知道不能大意了,立刻用棉签帮宝宝把血渍清理干净,然后马上带宝宝去医院。
抓耳朵,抓出外耳道湿疹
来到医院,医生用一根长长细细的签子蘸点脱脂棉到他耳朵里面去掏。那场面,我看得心都揪起来了。后来拿出来,我的天啦!里面都化脓了!当时我那个心情啊,心都碎成千万块了。
医生解释说,宝宝患的其实是外耳道湿疹。婴幼儿外耳道湿疹最常见原因是躺着喂奶、喝水、或者洗澡时水进入耳朵,造成轻度感染,表现为渗出的液体淡黄稀薄,和耳内分泌物混在一起时有异味,有瘙痒感,其实这只是外耳道湿疹或炎症。药物或其他过敏性物质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都可能诱发外耳道湿疹。
我纳闷,记忆中没有试过让宝宝耳朵进水,那估计是蛋白质引起了,宝宝还是挺喜欢吃虾米的。
还好来医院了!医生说不要紧,开点药水滴一段时间以后就好了。
一波三折,耳朵再次抓出血了
之后在家用药,一个星期后复查,还没好。继续用药,一个星期后复查,好了!当时很高兴。可是第二天我发现他还是抓,而且抓另外一个耳朵也开始抓了。我有点紧张了,因为这段时间我们非常小心,绝对没有让他的耳朵进水什么的。我又把鼻子凑到他耳朵那里去闻,还是那个味道。马上我就着急了,决定换家医院看看。
这次医生开了一堆药水(具体我也忘记了),外加双氧水,双氧水用作清洗的。
经过一段时间后,宝宝终于好了,堵在心里的大石总算下地了。总结这次经验,宝宝年纪小,不会说话,小小的动作都不能大意,做妈妈的一定要细心观察自己的宝宝。
另外,关于外耳道湿疹的建议,千万不要用肥皂水清洗湿疹部位,否则会加重局部刺激,也不可涂抹红霉素药膏。防止因痒搔抓患处,应给宝宝剪短指甲或戴布手套。
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
一、病因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二、全身治疗
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丁,非索非那丁等。如继发感染,全身和局部加用抗生素。
三、局部治疗
1、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用炉甘石洗剂清洗渗液和痂皮后,用硼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湿敷。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局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也有帮助。
2、亚急性湿疹渗液不多时,局部涂搽2%龙胆紫溶液,干燥后用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涂搽。
3、慢性湿疹,局部干燥者,局部涂搽氧化锌糊剂或硼酸氧化锌糊剂、10%的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生素激素软膏或艾洛松软膏等。干痂较多者先用双氧水清洗局部后再用上述膏剂。皮肤增厚者可用3%的水杨酸软膏。
以上就是关于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外耳道湿疹的相关治疗方法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知识对于外耳道湿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重要的哦!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要了解外耳道湿疹怎么治疗的朋友有所帮助。
湿疹外耳道炎该怎么治疗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浸润,有浆液渗出,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若不仅发生在外耳道,还包括耳郭和耳周皮肤则为外耳湿疹。
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等可预防外耳湿疹。
病因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还可能和精神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引起变态反应的因素可为食物(如牛奶、鱼虾、海鲜等)、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的皮毛、油漆、化学气体等)、接触物(如漆树、药物、化妆品、织物、肥皂、助听器外壳的化学物质等)及其他内在因素等。
潮湿和高温常是诱因。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
看完了对外耳道炎湿疹的病因的介绍,大家应该懂得了如何预防外耳道炎湿疹了吧。外耳道炎湿疹患者不宜多吃海鲜、牛奶、鱼肉,少去有花园的地方,因为花粉会加重外耳道炎湿疹。我们应该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勤换毛巾,才能预防尿道炎湿疹的出现。
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
耳朵痒警惕外耳道炎
外耳道湿疹和慢性外耳道炎都可以导致外耳道痒,如果是外耳道湿疹,患部可出现流黄水、痂皮等症状,这种情况不宜用水剂的药物,忌食海鲜及辛辣食物。如果是慢性外耳道炎,可以用一些有消炎作用的中药膏剂。外耳道痒的患者应该注意,平时不要经常用手刺激它,避免加重痒的症状。
外耳道炎的危害有哪些?
外耳道炎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导致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如果外耳道炎到了晚期,会扩散到耳后乳突骨。如果不及时治疗,外耳道炎可造成永久性的耳聋。
1、外耳道炎可引发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如果治疗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外耳道炎可引发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外耳道炎可引发迷路炎:炎症进入内耳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五官科专家提示:患有外耳道炎的患者一定要尽快的接受科学的治疗,外耳道炎需要坚持治疗,一定可以战胜外耳道炎,恢复健康。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怎样防治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肿是小儿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小至新生儿,大到学龄儿童均有发生。但是,由于婴儿年幼,不会说话,发生外耳道疖肿不易及时发现,以致延误治疗,增加婴儿痛苦,所以,婴儿外耳道疖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是减轻婴儿痛苦的重要措施。
外耳道疖肿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厉害。婴儿常表现哭闹、抓耳、摇头、夜不能寐。因疼痛影响张口和咀嚼,故婴儿可出现拒奶。此时往往会误认为孩子肚子痛,而去内科就医,以致延误诊断治疗。
早期发现婴儿外耳道疖的检查方法就是,在给婴儿洗脸时,如发现手触摸到耳前、耳屏处或耳廓时婴儿哭吵厉害,即应考虑有发生外耳道疖肿的可能。需带婴儿前往医院检查。
外耳道疖肿的治疗,在肿胀初起时,用10%鱼石脂软膏棉栓塞于外耳道患处,有消炎、减轻疼痛的作用,一般每日换药1次,3~4次即可痊愈。若疖肿成熟,则需切开排脓引流,同时要配合抗生素的应用,以控制继发感染,一般可采用青霉素肌注,效果较好。
预防婴儿外耳道疖肿的发生,除严禁挖耳外,还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生水流入耳内。同时应治疗婴儿外耳道湿疹和化脓性中耳炎,以免发生继发感染而引起外耳道疖肿。对于婴儿的指甲,要经常修剪,以免抓耳时损伤外耳道,造成继发感染。只要能经常地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并及时地治疗外耳道湿疹与化脓性中耳炎,婴儿外耳道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外耳道湿疹的治疗应从调整饮食入手
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即为外耳道湿疹。外耳道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眼泪、汗液以及化脓性中耳炎的脓都能浸渍外耳道皮肤,从而诱发外耳道湿疹。此外,凡是能够诱发皮肤湿疹的因素都能诱发外耳道湿疹,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在喝了牛奶后也会引发外耳道湿疹。
如同皮肤湿疹一样,外耳道湿疹的治疗也应当从调整饮食入手。例如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应尽早地增加辅食,以便早日用饮食代替牛奶,从而杜绝过敏因素。
其次,外耳道湿疹也应避免搔抓,切忌使用热水和肥皂,以及使用刺激性药物。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皮损较为干燥且无渗出的患者,可使用10%~15%的氧化锌软膏、抗生素与可的松软膏外涂;如皮损处有少量渗液者,可用龙胆紫水溶液或氧化锌糊剂等外用;渗液较多者要用硼酸水或双氧水湿敷。如果患者皮损处的渗液过多,可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如皮损处出现明显感染,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的外耳道湿疹是由于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患者需要经常清除脓液,以减少脓水对外耳道皮肤的刺激,加重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