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溺水如何自救

儿童溺水如何自救

保持冷静的头脑至关重要

“遭遇溺水会自救,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宝贵的获救时间,这时保持冷静的头脑至关重要。当人落水之后或发生淹溺时,会对自己沉入水中产生极大恐惧,本能地通过各种挣扎,如双手上举或胡乱划水等,试图使自己上浮,殊不知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急诊科专家认为,自己溺水后,保持冷静的头脑至关重要。

第一步: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去除身上的重物,同时要睁开眼睛,观察周围情况。如果身体沉入水中,就让它沉,因水有浮力,且浮力与水深有关,水越深浮力越大,故沉到一定程度,多数情况下,没有负重的人体就会停止下沉并自然向上浮起。

第二步:一旦身体停止下沉并上浮时,落水者应立即采取如下动作:双臂掌心向下,从身体两边像鸟飞一样顺势向下划水。注意划水节奏,向下划要快,抬上臂要慢;同时双脚像爬楼梯那样用力交替向下蹬水,或膝盖回弯,用脚背反复交替向下踢水,这样就会加速自身上浮。当身体上浮时应冷静地采取头向后仰、面向上方的姿势,争取先将口鼻露出水面,一经露面,立即进行呼吸,同时大声呼救。

第三步: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保持使自己的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救护。还可实施踩水技术,以避免自己下沉。

第四步:不会游泳及踩水的人不要试图不让自己再次下沉,更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这样不但消耗体力,而且更容易使人下沉。如果再次下沉就照原样再做一次,如此反复。

第五步:一定要全身放松,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存更多的体力,坚持更长的时间。

第六步:如果在水深2—3米的游泳池或在底部坚硬的水域或河床发生淹溺,由于底部坚硬,落水者可在触底时用脚蹬地加速上浮,浮出水面立即呼救,同样不要害怕再次下沉。如此反复,坚持到救援人员到来。

第七步:用踩水的方法防止下沉。

如何防止儿童溺水

1、5岁以下的孩子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游泳,而且一定要全程陪同,要紧盯孩子。家长们平时也要教导孩子不要独自或者和朋友们一起游泳。

2、不管是在室外,还是在游乐场的泳池,家长和孩子们的距离一定要近,最好能触手可及,如果要接电话,最好就站在孩子旁边通话。

3、游泳前先热热身,避免娃在水中玩耍时抽筋,各位爹地妈咪要让孩子做做热身运动。

4、游泳池要选对,游泳池必须有专门的救生员、齐全的求生设备以及医务室,做不到这几点,最好别带娃去游泳。

5、身体不舒服,有心脏病的孩子不准游泳。家长要评估游泳当天孩子的身体素质哦,如果体能比较差,可以让孩子在浅水区玩玩水。

6、教孩子游泳,学游泳后,孩子的胆子会变大一些,而且也学会换气,这样能降低溺水的风险。

7、游泳后要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有发热,或者身体有点不适,最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避免延迟性溺水和干性溺水。

9个措施预防儿童溺水

9个措施预防儿童溺水:

1、当您的小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包括水池、温水池、澡盆和水桶附近),要时刻注意看管,不要离开,当您去接电话或与别人聊天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

2、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私自到江河、湖塘岸边和水井四周玩耍或行走,不单独去水流湍急或水域情况不明处游泳。

3、勿让您的小孩子直接潜(跳)入水中;除非他已学会潜(跳)水的方法,但仍需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

4、在泳池游泳时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规则。

5、在水中不要吃东西,因为小孩子有可能被呛噎。

6、当小孩子在船上、在海边或参加水上运动时,坚持让小孩子穿上高质量的浮身物。

7、检查小孩子经常去的地方是否有无护栏的水池;如果有此情况,要教育小孩子注意水安全。

8、要让小孩子远离泳池排水口。

9、建议当小孩子8岁时,开始教小孩子学习游泳。

防止儿童溺水,普及儿童安全游泳知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是重点。另外,家长也应掌握一些儿童溺水急救常识,以防不测的发生。

儿童溺水后如何处理

儿童溺水处理程序: ①脱水上岸; ②清除口鼻腔泥沙,将舌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尚有呼吸心跳者可仰卧,头低腹垫高,压其背部排出积水,方法:救生者一腿跪地,一腿屈膝,将溺水者 横放在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压其背部,排出积水;如心跳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③经抢救后立即送往医院。

儿童溺水6分钟急救知识

6分钟急救步骤

下水迅速救上岸

由于孩子溺水并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救上岸。

若孩子溺入深水,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

孩子被救上岸后,使孩子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内积水倾出。

方法二: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抢救者作跑动姿态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清理积水的同时,先要用手清除溺水儿童的咽部和鼻腔里的泥沙及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倾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

水吐出后人工呼吸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要迅速进行口对口 (鼻)式的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分秒必争,千万不可只顾倾水而延误呼吸心跳的抢救,尤其是开始数分种。抢救工作最好能有两个人来进行,这样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才能同时进行。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两项工作就要轮流进行,即每人工呼吸一次就要胸外按摩3到5次。并尽快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

吸氧

事故现场如果具备较好的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现场如有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洛贝林等可立即注射;现场没有兴奋剂则用手或针刺患儿的人中等穴位。

喝下热茶水

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可让其喝下热茶水或其它营养汤汁后静卧。仍未脱离危险的溺水者,应尽快送往医院继续进行复苏处理及预防性治疗。

END

落水自救

1镇定第一。落水后应保持镇定。胡乱举手挣扎反使身体下沉、呛水而淹溺。

2仰泳露鼻。可采取头向后仰、面部向上的仰泳法,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3深吸浅呼。吸气要深,呼气要浅。

4缓解“抽筋”。若肌肉痉挛(“抽筋”),用手握住痉挛肢体的远端,反复做屈伸运动。

5保存体力。会游泳者在落水自救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抽筋”,并保存体力。

儿童急救常识 溺水

1、马上呼救,救出孩子:发现孩子溺水后,要第一时间托起落水孩子的背部或头部,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迅速脱离水面。

2、通畅气道: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通畅呼吸道,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3、立刻进行人工呼吸:让孩子仰卧,爸妈们用左手托起下颌或颈部,使头部尽量后仰,有利于气管通畅,直至急救人员抵达。

夏天孩子很容易碰到这4种伤害!再不看就晚了 溺水

夏季炎热高温,不少孩子都会选择清凉的游泳方式消暑。然而,据统计,溺水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即使万幸及时得救,也有很多孩子的神经严重受损,导致终生残疾。因此,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让孩子远离溺水。

1、家长监管不足是儿童溺水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督作用。

不可以让孩子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可以在没有家长或教练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下水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用冷水擦拭身体以适应水温;在水里时不可以与同伴打闹嬉戏等。

2、其次,家长要熟悉孩子溺水时的表现。因为孩子的体力不如大人,所以在溺水时不会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用力地拍打水面,大声呼救,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发愣,眼神呆滞,嘴巴张开,在水面上下起伏,无法呼救,也看不到踢腿动作。

发生溺水时如何自救 儿童溺水急救方法

由于孩子溺水并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救上岸。若孩子溺入深水,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孩子被救上岸后,使孩子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内积水倾出。

方法二: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抢救者作跑动姿态,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注意倾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要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分秒必争,千万不可只顾倾水而延误呼吸心跳的抢救,尤其是开始数分钟。抢救工作最好能有两个人来进行,这样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才能同时进行。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两项工作就要轮流进行,即每人工呼吸一次就要胸外按摩3到5次。

推介一首防溺水童谣

小编发现,这首童谣,其实是对教育部之前发布的防溺水“六不”要求的提炼。去年同期,教育部已发布《防溺水安全歌》:“游泳安全最重要,公共泳池去处好。私自游泳要杜绝,大人在旁安全保。动作规范不乱跑,高出绝不把水跳。伙伴遇溺不慌张,大声呼叫把警报。身边若有漂浮物,救人要紧水中抛。”

问题是这些童谣学校是否组织孩子们学习过,是否真正浸入孩子们心里。7月8日徐州俩学生泳池溺亡;7月15日新疆阿拉尔3名学生暑假避暑溺亡;7月20日北京通州区3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潮白河溺亡。近期全国学生溺亡事故频发,更是折射学生安全教育“短板”。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难以树立起安全自救意识,更别说内化为自觉行动了。“安全教育不到位是造成学生溺水身亡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都是“搞形式、走过场”。当下并不缺少防溺水安全教育,而是缺少入脑入心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有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有关水的安全教育也不一样。比如,给幼儿做这样的游戏:地面上画一道河流,放上大水盆,然后带着孩子在“河”边,假设手里的玩偶也是其中一个小朋友,她一不小心越线掉进了河里,玩偶被投进水盆里,翻腾几下沉下去,“你们看,娃娃看不到了,她也看不到妈妈了”。游戏中,孩子们如果越线,将受到被禁闭一会儿的惩罚。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目前,溺水成为儿童伤害的首要死因。因此,在防溺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社会和学校要努力寻求创新。这首童谣,学生背下来容易,要让他们内心自省、自觉遵守却很难。为此,学校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让他们清楚私自下水玩耍的极端危险性,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溺水自救能力。另外,在湖塘边,明明立着警示牌,有的大人还是下水游泳,这对孩子将是一种不良暗示。所以,大人对防溺水安全更要入脑入心,做好榜样,让孩子们知道河湖水库是禁区。这样,对防止孩子溺水应该是很有益的。

暑期儿童伤害莫忽视

儿童是伤害的主要人群

除了电击伤,高楼坠伤、车祸、骨折、嬉水时溺水身亡、被开水烫伤等意外伤害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国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为70万~7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每年发生各类伤害两亿人次,100多万人因此留下残疾。儿童是伤害的主要受累人群。

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故意伤害,有数以千计的受伤儿童因此就医,而且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

在中国,伤害是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伤害死亡。

溺水是儿童伤害第一死因

伤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日前开展的第14个“儿童安全月”活动现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报告显示,儿童伤害主要的危险因素为:1.跌倒/跌落和道路交通伤害始终排列在伤害的前两位。2.假期(7~8月)是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发期 (19.4%)。3.家中伤害的发生几乎占一半 (44.5%)。4.头部受伤占到近一半(41.8%)。

报告同时显示,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伤害死因。我国儿童的溺水死亡率为10.5/10万,占儿童伤害死亡的37.7%,其中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18.7/10万,占该年龄组儿童伤害死亡的53.3%。溺水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点,6~8月是溺水的高发季节,这3个月里发生的溺水事件占全年发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目前正值暑期,是溺水的高发季节,也是溺水预防的关键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做好儿童溺水的预防工作。

溺水急救方法 溺水者自救

溺水者在溺水时要注意保持脑袋的清醒,不要胡乱挣扎,尽量放松身体,除了可以向人呼救之外,自己还应该注意采取仰面的姿势,头部往后,这样能够将口鼻露出水面,保持自身的呼吸。呼吸方法也应该是浅呼气,深吸气的方式进行。

落水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呢

1.不会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3)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2.会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会游泳者溺水一般是由于小腿腓肠肌痉挛所致,应平心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并慢慢游向岸边,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3.施救溺水者

(1)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2)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3)对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4)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

(5)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应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

溺水自救与救人

一、当你溺水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自救。因为路边不一定有人,有人不一定水性好,首先我们还是要靠自己!来,让我们看看在等到施救者之前如何自保。

1.一定要先大声呼喊救命!引起周围的人注意。

1

2.采取仰卧位,让自己的头部使劲儿往后靠,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

3.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我们深吸气的时候,人体比重会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腾,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4.我们也可以学习"水母漂"姿势:

1

如何延长待救时间(水母漂):深吸气之后,脸向下埋入水中,双足与双手向下自然伸直,于水面略成垂直状,如水母状漂浮。当换气时双手向下压水,双足前后夹水,利用反作用力抬头,瞬间吸气,继续呈漂浮状态,如此便可以在水中持续很长时间。在练习水母游时,身体应尽量放松,使身体表面积和水接触面加大,以增加浮力,同时,应将双眼睁开,以消除恐惧。另外,浮在水中时,不可故意憋气,应自然缓慢吐气,以节省体力。

二、会游泳的人也不可就此大意,因为准备运动不充分、水温太低的时候也偶尔会出现腿抽筋的情况。

如何防止儿童溺水

第一,作为我们家长,老师,要了解学校,村庄周围和孩子放学的路上的水塘,水池,河流,水库以及桥梁的情况,是否存在危险,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池塘本来很浅,但是冬天水干了,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在里面挖了一个坑,或者土井之类的,到了夏天,水满了,这些深坑或土井也看不见了,孩子去玩水,游泳,一旦掉到这些地方,是很危险的。

还有一些桥梁,特别是简易桥梁,平时可能没有事,但到了下大雨的时候,桥下水大,就很危险了。作为家长,老师,了解这些危险的存在,告诉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对减少溺水的危害肯定是有用的。

第二, 要教育孩子知道溺水的危害性。家长应严禁孩子单独外出玩水、游泳。夏天孩子要游泳,家长可作一些适当的安排,一定要由家长带着到安全的水域游泳。现在有一些工程留下的取土坑,看起来水质又清又干净,但是这些大坑又深又陡。大人掉下去,都很难爬上来,是最危险的,

第三,孩子初学游泳时要带上游泳圈,农村有很多废旧的自行车,拖拉机内胎,补好以后,充上气,就是一个很好的救生圈。切记不能用脚盆,等代替,你想,小孩扒着一个大脚盆,游到水深的地方,一旦由于种种原因。把脚盆弄翻了,肯定是很危险的,有条件的家庭可送孩子到游泳学习班,在游泳池由教练辅导学习游泳。

第四、不要让儿童到池塘或沟渠周围玩耍。也不要把孩子一个人丢在水边,带孩子到有水的公园、游乐场玩耍时,一定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家里的水池、水缸一定要加盖。家庭使用的水井一定要加台、加盖。

第五,下雨天孩子上学、放学外出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边蹬水玩,以防失足跌入下水道中。应告诫孩子不要在沟渠边、池塘边行走,以免滑落入池塘或沟渠中发生意

第六、要教育孩子不要在冰面上滑冰、玩耍或行走,在冰面上行走。 第七、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游泳的安全知识?

游泳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下水前准备活动做得不足,下水后肌肉突然受凉不适应,冷刺激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突然增高,导致肌肉痉挛。

刚吃饱饭以后和饥饿时不要游泳,因为刚吃饱饭以后体力较差,而且容易发生恶心、呕吐造成危险,肚子饥饿时体力下降,这样都很危险,也不要到水情不明的场所游泳,不要在水中游泳时间过长,时间长了,不仅体力不支,还容易抽筋。

儿童溺水如何自救

每年夏天,溺水都是儿童的“头号安全杀手”。如果小朋友游泳时身边没有大人照看,再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识差,在意外发生后往往会酿成悲剧。所以家长很有必要为孩子上一堂教育课,教会孩子在玩水时如何自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万一发生溺水,首先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另外,要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2、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3、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4、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相关推荐

落水如何自救援救

会游泳者的自救 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6.如果是手指抽筋,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 7.

游泳溺水自救方法 意外因素

游泳是导致游泳者发生溺水的意外情况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在水中抽筋,在浅水池变跳水,游泳者头部撞击池低,出发,转身时,游泳者头相互撞击,致使大脑受损,在水中发生昏迷,潜水过久,游泳者大脑缺氧,在水中发生昏厥等。 预防措施:下水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学会抽筋的排解方法,不要在浅水池和人多拥挤的地方跳水,不做长时间的潜水活动。

警惕儿童意外伤害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大致可分以下三类: 一.物理性伤害:如意外窒息、溺水、割伤、摔伤、坠落伤、交通事故、烧伤、烫伤、鞭炮炸伤、电击伤以及洪 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伤害。 二.化学性伤害:常遇到的有:强酸或强碱灼伤、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和有毒物质中毒等。 三.生物性伤害:如狗、猫、蛇咬伤、蜂、蝎、毒虫蛰伤以及食物变质中毒等。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儿童伤害: 婴儿意外窒息:新生儿和小婴儿不会抬头或不会翻身,母亲与婴儿同睡一张床,甚至同睡一个被窝,这样很容易 由于被子堵塞婴儿口鼻而使婴儿发生窒息死亡,

儿童溺水要怎么样急救

1、迅速救上岸,拨打120。家长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拉上岸,如果在深水区,可以从背部将孩子的头部托起然后拉起他的胸部,让孩子的面部露出水面。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孩子头朝下,并撬开他的牙齿,清除口腔和鼻腔里的杂物,然后用手掌迅速的连续击打孩子的背部。 3、人工呼吸。孩子吐出水后,要做好人工呼吸。抢救工作最好能有两个人来进行,这样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才能同时进行。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两项工作就要轮流进行,即每人工呼吸一次就要胸外按摩3到5次。 4、吸氧。有条件的话可以给溺水的孩子吸氧或注射强心药物,有呼吸兴

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

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 遇到溺水者,救护者应保持镇静,不要盲目施救。下水施救前,要尽可能脱去外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对于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互救的方法归纳为以下8点: 1、发现溺水者,救援者高声呼叫,以求得他人协助。 2、如溺水者附在水面意识清醒,救援者可向水中抛投木板、救生圈、长杆等救生器材,让落水者攀附上岸。 3、水中救援时不要从正面接近溺水者,应从侧后方拖着溺水

游泳溺水自救方法 技术原因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溺水事故,多见于初学者,一般初学者因未能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尤其是未能掌握在水中呼吸,漂浮和踩水技术,因而在游泳中往往会呛水,喝水,加之疲劳和其他突发原因,使正确的动作技术遭到破坏,而导致身体下沉,并造成溺水事故。 预防措施:游泳者首先应加强熟悉水性练习,掌握游泳的正确呼吸方法和在水上漂浮的方法,然后再学习和熟练掌握蛙泳和踩水技术,迅速取得在水中游进和停留的时间。

溺水自救方法 保持仰卧的姿势

溺水时应该放松肢体,当你感觉身体向上浮动后,可采取仰卧位,头部向后,这样能将口鼻露出水面利于呼吸。不要双手上举胡乱挥舞,这样会加快身体下沉。

溺水自救方法 清除口腔异物

溺水者被救上岸之后一定要注意迅速帮助清除其口腔内异物,保证溺水者的呼吸道通畅,能够顺利进行呼吸。特别是要注意看溺水者是否佩戴有活动假牙,以免假牙坠入气管内。如果是溺水者喉部有异物的话,可以在溺水者的后背用力拍,将异物拍出。必要时还可以将溺水者的衣领、背带、腰带等等解开,帮助溺水者更好地呼吸。

什么措施可预防儿童溺水

溺水是急性事故,而缺钙是慢性不足。缺钙引起的抽筋通常只发生在一个下肢,因此只要心里不慌,其他肢体协调动作,就会使人保持在踩水或仰泳状态,不久抽筋就会停止。在水中用手拉抽筋的下肢或蹬直膝关节的办法虽有效,但若不是有娴熟泳技者是难以做到的。为防急性事故,就得从几个方面下慢功夫: 1.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骨头汤、肝类、鱼虾等食物。严重缺钙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鱼肝油丸和钙片。 2.平日常抽筋的人应慎入深水、冷水游泳。 3.学会仰泳、踩水和水中急救。这样才能遇事不慌,从容应对。

溺水者如何自救

一、不会游泳者的自救 (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 (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 (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二、会游泳者的自救 (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