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为什么晚饭后测血糖低

为什么晚饭后测血糖低

为什么晚饭后测血糖低?低血糖最常见的病因是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所致,老年糖尿病人即使病情稳定,未经治疗,也容易于午饭前或晚饭前,出现低血糖反应。

正常人不论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水均匀波动在3.9毫摩尔/升~8.9毫摩尔/升之间,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效用受损及外周的胰岛素抵当,导致血糖不恒定,必要服药才华救助机体进行调控,患者一旦进食量裁减或降糖药剂量偏年夜,就年夜略产生夜间低血糖。

那么到底为什么晚饭后测血糖低?专家介绍说,治疗糖尿病紧张利用胰岛素和降糖药两类,胰岛素治疗造成夜间低血糖的主要因为有以下几点:因为胰岛素效用的高峰平常在打针后6~12小时,所以在拂晓前1~3时简单产生低血糖;进食裁减而未及时裁减胰岛素剂量;不适当活动导致胰岛素吸取加快,使肌肉构造葡萄糖的消耗增加;打针部位不当,针头误入血管;实器具有降糖效用的药物,引起夜间低血糖的降糖药,紧张是磺酰脲类降糖药中的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氯磺丙脲等。

一旦呈现夜间低血糖的可疑症状,有急剧血糖仪的患者可自测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忽然呈现神态不清,必须及时送病院救助,以免造成不可逆转的精神侵害,乃至危及生命。

通过以上就是为什么晚饭后测血糖低的全部内容,相信现在您已经知道了,因此提醒大家日常一定要特别注意血糖低的现况,预防才是最重要的。

糖尿病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自我监测与评价

运动中的适宜心率(次/分钟)=(220-年龄)×60~70%

适宜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尚能交谈;

运动前后监测血糖:用于掌握运动强度与血糖变化的规律,预测运动中低血糖和运动后迟发低血糖;血糖高于15mmol/L不适宜运动,血糖低于5.6mmol/L,应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

以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出虚汗、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低血糖患者应该怎样运动

尽可能于饭后l-2小时内参加运动,这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例如在短效胰岛素注射后1小时左右不宜参加运动,因运动增加血糖消耗,增强降糖效果,易发生低血糖。

需注射胰岛素者尽量不选大腿等部位活动剧烈的运动。因为运动时注射部位血液循环加快,胰岛素吸收加快,易诱发低血糖。

不要空腹运动,有清晨锻炼习惯的人,应分别对待:空腹血糖高于6.7毫摩/升(120毫克/分升),可进行运动,清晨运动可于空腹时进行。空腹血糖低于6.7毫摩/升,运动前应吃点食物,10分钟左右后再开始运动。空腹血糖低于6.7毫摩/升,晚饭前又用中、长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可于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前一日晚餐前或睡前服药)的情况下参加运动。若从事中等强度及以上的活动,且持续时间较长,应适当减少运动前胰岛素(尤其是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药量,在运动前或运动中适当加餐。大运动量的活动结束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这些运动降糖作用持久,有时运动后12小时以内还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

低血糖应该怎么判断呢

诊断标准:低血糖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起病急,和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学异常交织在一起,故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但主要取决于血糖值,凡健康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当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值低于2.8mmol/L(50g/dl)时,尽管无临床症状,体征亦应诊断为低血糖症,空腹静脉血葡萄糖高于3.9mmol/L(70mg/dl)可排除低血糖症;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2.8~3.9mmol/L(50~70mg/dl)可提示低血糖可能,但极个别的健康妇女在禁食72小时后血糖低至1.4~1.7mmol/L(25~30mg/dl),甚至细胞内葡萄糖水平接近于0和新生儿血糖低至1.7mmol/L(30mg/dl)也曾认为是正常的,有些专家认为儿童和婴儿当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50mg/dl)时,应仔细观察,只有血糖水平低于2.2mmol/L(40mg/dl)时,才可诊断和治疗,反之,老年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在3.3mmol/L(60mg/dl)常可发生低血糖症状,所以正常人血糖维持在较理想水平,24小时内波动范围很少超过2.2~2.8mmol/L(40~50mg/dl),这种葡萄糖的内环境稳定是通过各种激素来调节的,很多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组织等参与糖代谢,当葡萄糖利用,摄取和(或)生成不平衡时,可产生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低血糖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体征并不和血糖值总相一致,因此,作为实验诊断参考值,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动脉血糖值通常略高毛细血管值,而后者又高于静脉值,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测血糖为全血),高于静脉血糖值5%~10%。

2、血糖测定分为血清,全血,血浆3种方法,测定血清血糖,必须采血后立即离心取得血清,否则时间过长,糖分解,结果偏低;全血糖易受血细胞比容和非糖物质影响,其结果亦比血浆血糖略低5%~10%;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测定血浆血糖,判断各种原因的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

3、对原因不明,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应经常监测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和血,磺脲类药物浓度,以资鉴别,如高胰岛素症可见于胰岛素瘤,服磺脲类药物,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外用胰岛素者;而血C肽升高者仅见于胰岛素瘤和服磺脲类药物。

糖尿病人能吃西瓜吗

糖尿病人可以吃西瓜,但要适量,不能多吃,而且以含糖量低的西瓜为宜。最好由病人在医生指导下摸索规律,即在病人吃西瓜后2小时测血糖,看是否明显升高。若患者吃西瓜后血糖明显升高,还是不吃为宜

含糖低的瓜果中黄瓜、南瓜、西红柿含糖为2%,西瓜、香瓜含糖4%-5%,葡萄、樱桃、梨、柠檬、橙子、桃子、李子、石榴、桔子、枇杷、柚子、杨梅、苹果、菠萝等含糖在12%以内;含糖较高的有香蕉、桂圆、荔枝、柿子含糖14%-16%,甘蔗含糖20-30%,蜜枣、葡萄干含糖则高达70%-80%。糖尿病人应尽量选食含糖低的瓜果,对于糖量中等的瓜果不可多吃,应予节制,而对于含糖量高的柿饼、甘蔗、蜜枣、葡萄干则宜禁食。果汁及水果罐头含糖量高,不吃为好。进食水果时间以餐后或两餐之间较为适宜

低血糖的预防

当低血糖症状比较明显或实测血糖较低(血糖低于2.5mmol/L)时,就要及时进食含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或含糖饮料,以使血糖快速升高。

1.糖尿病患者如有进食减少、腹泻、呕吐等情况时,要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防止发生低血糖。

2.避免在空腹时剧烈运动,尤其不能在注射胰岛素或服下降糖药物至进食前这段时间内剧烈运动。

3.提倡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一些点心或糖果之类的食物。

4.勤测血糖,如有条件,对可能出现晚间低血糖的患者作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有利于发现症状不明显的低血糖。

夜间最易低血糖

糖尿病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主”,既能让血糖飙高,也能让血糖低到晕倒。低血糖,就像个急性子的年轻人,一旦发生就会在短时间之内造成严重损伤,动作快、来势凶。据了解,低血糖造成脑组织损伤超过6小时,即使抢救回来也可能是植物人。

专家指出,入冬以后,昼短夜长,若晚饭吃得早或吃得不适宜,就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有数据显示,50%的严重低血糖发生在午夜至早晨8点之间,尤其凌晨3、4点。低血糖来势凶猛,为了预防低血糖,糖友们日常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调整。

1. 进食要按时、按量。

无论季节、天气变化,都应该保持稳定的用餐时间。若出现要等人、延迟吃饭的情况,可以先吃些水果、饼干。此外,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运动量来制定饮食总热量,尽量不超出也不少于每日的热量。

2. 每日运动量要基本稳定。

运动可降糖,但运动量大起大落,不仅身子受不了,血糖也难以适应哦。若体力活动增加,运动前要适当加餐;运动减少或取消,饮食也要相应减少。

3. 降糖药别擅自乱改。

无论口服药还是降糖药,种类和剂量都不是病人自己说了算。若正常用药但血糖仍比较波动,可以告知医生,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擅自加量、换药很容易引发低血糖。

4. 控制不好的糖友睡前、凌晨要测测血糖。

刚诊断糖尿病或血糖波动不较大的糖友,最好睡前、凌晨都进行血糖监测,以防睡眠中发生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性 注意事项

新生儿一旦出现反应差、惊厥、拒奶、面色苍白等,应及时监测血糖,对防止神经系统损伤有重要作用。生后应尽早喂养,对存在高危因素生后1小时应监测血糖。若血糖低于2.6mmol/L,应及时输糖处理,并每小时监测血糖直至正常。对于反复发作的低血糖需及时查明原因,排外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有什么副作用

1、低血糖:糖尿病人发生严重的低血糖非常危险。脑是以利用葡萄糖氧化提供能量为主的组织,糖尿病时脑组织不摄取酮体进行氧化,因此,糖尿病时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脑损伤。

2、慢性胰岛素量不足:病人持久的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尿病症状未完全消除,24小时尿糠>25g,患儿生长缓慢、肝大、高血脂和高血糖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应加强饮食的调整和增加胰岛素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的高限,生长速度可恢复正常。

3、慢性胰岛素过量:胰岛素慢性过量,多在睡眠后半夜时血糖降低,无明显症状,低血糖引发反调节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清晨出现高血糖,称为低一高血糖反应即Somogy现象。日间血糖尿糖波动明显,如胰岛素用量>1.5u/kg/d时,病情仍不能控制时应在夜间2~3时测血糖低或尿糖(-),应减少胰岛素用量。

低血糖的标准值是多少

我们诊断低血糖的标准,常常是根据“Whipple三联征”来确定,首先是有低血糖的症状,比如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意识模糊,精神异常等等。

第二,在出现症状以后,我们给他测血糖,非糖尿病的病人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糖尿病的病人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那么即可判断可能是低血糖。

第三,在测完血糖以后,迅速供糖,给予口服糖水,其他饼干等等,他的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根据这三点我们就可以诊断是低血糖症。

晚饭吃太晚的坏处 易发生低血糖

吃饭太晚往往意味着饿很久,没长时间不吃饭容易引起低血糖,这对大脑功能损害很大,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错和出事故,有些人甚至饿的头晕眼花。

凌晨血糖正常值

糖尿病患者凌晨三时测血糖,应区别两种情况:

1、晚餐后至凌晨三时已八小时未进食,视同餐前空腹,其血糖应不低于3.9mmol/L,不高于7.0mmol/L。即:3.9mmol/L~7.0mmol/L为正常值。

2、晚餐后至凌晨三时之间进食,如睡前加餐,血糖应不低于3.9mmol/L,不高于11.0mmol/L。即:3.9mmol/~L11.0mmol/L为正常值。

血糖低于 3.9mmol/L 是低血糖,对人体危害大,且夜间发生,极具危险性。

血糖高于 7.0mmol/L(空腹)或 11.0mmol/L(餐后),表明血糖控制的不好。

相关推荐

血糖低好还是血糖高好

1、高血糖容易出现并发症 高血糖致使大量葡萄糖随尿排泄,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脱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失水,脑细胞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高血糖时,病人的尿量明显增加,并从尿中带走大量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同时,由于高血糖病人存在糖的利用障碍,转而通过分解脂肪产生能量,伴随着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加,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及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及自主神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怎样预防运动中低血糖

大家都知道运动可以锻炼身体,中老年人养生离不开运动,但是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运动中很可能会力不从心,出现低血糖式的头晕等问题,那么如何预防运动中低血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尽可能在饭后30min~1h参加运动,这时血糖较高,因而不易发生低血糖。 2、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如用短效胰岛素的病人,注射后1h左右不宜运动,或适当加餐后再运动。 3、运动前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运动时剧烈活动的大腿等部位。 4、一般不宜在空腹时运动,但许多老人有清晨锻炼的习惯,这可以分成几种情况:

发烧时血压血糖准吗

1、发烧时血压血糖准吗 发烧时血压血糖会不准确,因为发热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出现心跳加快、血糖升高,这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 一般糖尿病检要在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是才可以诊断的。 2、血糖关键时点 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定的血糖值(一般不超过早上7时)。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次进食后8—10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 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定的血糖。监可以及时发现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从吃第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什么

运动就要补水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汗,而出汗就会丢失水分。每次运动时间达1小时者,要注意补水,少量多次饮水为佳。如果预期运动时间达1小时,最好事先补水,以免脱水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超过2小时的运动还要考虑加餐,以免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消耗过大后,产生低血糖。 运动间歇时间别太长 运动停止后60小时,曾经的运动带来的一系列血糖和血脂的有利变化,包括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都会消失,因此为了控制餐后血糖,最好每天运动,甚至每餐后运动(多数都是低强度运动)。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以上,每次间

长期不吃晚饭会怎么样 出现低血糖

中午正常吃饭,到了晚上时体内的食物可能就已经差不多消化了,而且节食的人吃的又比较少,如若体内一直缺乏食物摄入,那么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血糖低的问题。一旦血糖低,这时就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而且血糖低,也会加速器官衰竭,加速衰老。 长期不吃晚餐,确实在一定时间内会让你变瘦,但是这种变瘦在消耗你的健康,还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以上3个问题。

糖尿病血糖时间 夜间血糖

夜间和睡前血糖,有助于观察血糖变化,以进行对症治疗。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或者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

怎样血糖

对于血糖的检,包括去医院抽静脉血血糖,使用动态血糖系统血糖和使用便携式血糖血糖。你问的是扎手指血糖吗?这属于上面的第三种,法很简单,患者在家就可以自己来,大体分以下几步:1)用温水和肥皂洗干净双手,用干净的毛巾擦干2)给采血笔装上新的采血针,设定好刺入的力量(一般人设在3-4档即可),取出一片试纸插入试纸槽,开机(当然有的血糖仪是插入自动开机,有的要手动开机)3)把采血笔压在一根手指的指肚侧面(一般用食指、中指或无名指),按压弹出键,轻轻从手指根部向指尖推动,流出的第一滴血用无

血糖低的原因

吃甜食本来就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但若是空腹吃甜食,有的时候则会使胰岛素过度释放,使血糖快速下降,甚至形成低血糖,从而迫使肌体释放第二种激素———肾上腺素,以便使血糖恢复正常。这两种激素的作用会使人头晕、头痛、出汗、浑身无力,这就是反应性低血糖症,对症状较轻者可服葡萄糖水或白糖水,以补充生命必需的葡萄糖。荔枝病的实质也是一种“低血糖症”。 还有一种禁食性低血糖症,通常在禁食8小时后发生,症状比反应性低血糖症更严重,包括头晕、记忆力丧失、中风和慌乱。爱美的女士常常因禁食减肥导致低血糖症。在极少的病例中,禁食性低

血糖反应处理流程

一、低血糖反应处理流程 正在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当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时就会发生低血糖。引发低血糖的原因有多种,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其急救原则是一致的。这包括3个步骤:保障休息并补充糖分、血糖、前往医院急救。 第1步: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应立刻停止劳作,坐下或者躺下休息非常重要。症状较轻的患者,进食15克糖或2—5个葡萄糖片或一杯橙汁,即可纠正低血糖。需要注意的是,不少糖友担心吃糖后血糖会升高,便不敢吃,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低血糖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引起脑损伤,对于老年患者影响更大。 第2步:

血糖低的症状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低血糖发生后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发生低血糖症候群,此为低血糖的代偿性反应,患者有面色苍白,心悸,肢冷,冷汗,手颤,腿软,周身乏力,头昏,眼花,饥饿感,恐慌与焦虑等,进食后缓解。 (2)意识障碍症状:大脑皮层受抑制,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减退,嗜睡,多汗,震颤,记忆力受损,头痛,淡漠,抑郁,梦样状态,严重时痴呆,有些人可有奇异行为等,这些神经精神症状常被误认为精神错乱症。 (3)癫痫症状 低血糖发展至中脑受累时,肌张力增强,阵发性抽搐,发生癫痫或癫痫样发作,其发作多为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