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分水岭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
2.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分水岭区脑梗死的病因,如颈动脉疾病和心脏病、医源性低血压、水与电解质失调、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3.脑水肿的治疗
合理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因为部分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近期可能有不合理降压导致血压过低,脑供血相对不足如过度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容易使血容量减少,有加重病情的可能,所以应根据病情合理应用,一般选用渗透性利尿药20%甘露醇高渗溶液,对脑梗死范围大并伴有病灶周围脑水肿疗效较好,同时甘露醇还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依病情可选用20%甘露醇快速静注,对于老年患者、长期高血压患者、有肾功能损害的或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应控制用量。
4.溶栓治疗
由于分水岭区脑梗死发生机制中最主要原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为重要的基础病因,所以一般不进行溶栓治疗,但可根据血液检测指标应用比较缓和的蛇毒类药物治疗,如去纤酶(降纤酶)注射剂,一个疗程5天能降低血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过性及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
5.抗凝治疗
合理应用可防止脑梗死的进一步形成或加重,常用的有肠溶阿司匹林,其他药物尚有华法林(华法令)、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片)等。
6.急性期血压的调控
由于分水岭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多与体循环低血压有关,一定要认真对待血压。对于分水岭区脑梗死的血压调控,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主张应遵循慎重适度的原则。在急性期的血压不高或稍低时可考虑给予适当的升压药物或及时补充液体以保证脑的血液供应,防止病情的加重,对于血压稍增高者,大部分患者无须急于进行降血压治疗,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降压应缓慢进行,一般第1个24小时使平均血压降低10%~20%为宜。如急速大幅度的降压必然加重脑缺血损害,可选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参麦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血压的调控应视个体化进行。
脑血栓的临床病型
1.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
(1)完全性卒中发生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进展较迅速,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
(2)进展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6%~43%。有的患者家属不了解脑梗死的这种特点,还误以为是药物导致病情加重。
2.依据临床表现特别是神经影像学检查证据分
(1)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表现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椎-基底动脉主干梗死可见意识障碍、四肢瘫和多数脑神经麻痹等呈进行性加重,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病情危重,有可能危及生命。
(2)分水岭脑梗死(CWSI)是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也称边缘带脑梗死。多因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典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全身血压降低时,亦可源于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
(3)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灶的动脉坏死使血液漏出或继发出血,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4)多发性脑梗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供血系统脑血管同时闭塞引起的脑梗死。
脑梗塞吃什么食物好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分水岭脑梗塞,及腔隙性脑梗塞。多因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血液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一、膳食原则
①清淡饮食(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足量蛋白质饮食。伴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 ②高维生素、纤维素饮食。 ③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推荐食疗方剂
①主食:菊花粥、山楂粥、玉米粥。 ②菜肴:清蒸茄泥、黄鱼参羹、凉拌生菜、炒芹菜。 ③饮料:菊花饮、山楂消脂饮、荷叶饮。 ④汤:紫菜汤、银耳汤、菠菜鸡蛋汤、蘑菇汤。
三、有益食品
各种杂粮,如绿豆、小米、玉米、豆类。各种新鲜以及大蒜、水果、山楂、鱼、香菇、淡菜、脱脂奶、精猪肉、植物油等。 ①香菇:性味平。具有补气益胃、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降低血压,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心脑及微循环供血。加热后营养不被破坏。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良好疗效。 ②芹菜:有清热利湿、醒神健脑、平肝凉血之功效。可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防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有一定疗效。 ③山楂:具有活血化瘀、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可用以泡茶、煮粥、煎汁、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极好食品。
治疗脑梗塞需要多少费用
(1)治疗费用和治疗方法有关
好的治疗方法不仅能缩短治疗时间,而且又能使患者尽快的康复,这样既节约了钱又取得了好的疗效。脑梗塞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康复过程,致病因素多种多样,治疗上要根据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光依靠传统疗法是不能治好疾病的。有的脑梗塞患者只靠药物治疗,药物有很多激素和副作用而导致脑梗塞久治不愈,这也使很多患者花了冤枉钱。
(2)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有关
很多脑梗塞患者发现疾病后并没有积极的治疗,往往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扩大,这就增加了后续的治疗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治疗费用。所以,在发现脑梗塞以后就要尽早的积极接受治疗,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也会相应减少治疗费用。
脑梗塞治疗费用到底要多少?专家指出,脑梗塞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治疗的方法不同,所需要的治疗时间也就不同,自然治疗费用就会有差异的,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减少治疗费用。
脑梗塞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脑梗塞的分类:
1、大面积脑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2、分水岭脑梗塞
分水岭脑梗塞指两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带部位的缺血性损害,主要发生在半球的表浅部位,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大脑半球的双侧,但临床上以单侧较多见,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其致病因素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不同。最常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降低,或某一动脉干供血不足,使动脉近心端的供血尚可,而远心端的末梢边缘区供血降低,从而发生缺血梗塞。
以上是对脑梗塞的分类特点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脑梗塞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特点,把握脑梗塞的分类是为了正确治疗疾病的需要,最后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进行脑梗塞的治疗。
降压不当也会中风
把血压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确实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病率,但并非所有人都一定要将血压降到正常值。对于长期患有脑动脉狭窄或硬化的病人来说,血压降到正常标准,轻者可出现站立行走时头晕、心慌、乏力、出汗症状,重者可导致脑梗塞。原因在于血液是靠压力和流速来保证脑组织供血的。
当人直立时,脑处于高位,此时机体需要一定的血压压力才能保证脑部充分的血供应。脑动脉狭窄病人脑部供血量本来已显不足,此时如硬性降压,血液只能供应到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两支动脉之间的脑组织边沿区域就会出现缺血灶,从而导致中风偏瘫。如果形象地比喻,就像机械浇灌的麦田,因动力不足,两块麦田之间的地域因浇不到水,麦苗就会干枯一样。
由于这类中风是因血流达不到所引起的,医学界称此为“分水岭性脑梗塞”,也叫“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有时液体摄入过少,或丢失过多(腹泻、高烧出汗、不恰当地使用利尿药等)导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也可造成这种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但均发生在脑动脉狭窄的基础上。
脑梗塞用药与配餐
近年来,脑梗塞患者们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许多人饱受着脑梗塞带来的困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脑梗塞呢?随着科技的发展,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也在增加。接下来,我们不妨来一起了解一下常见的脑梗塞治疗方法。
目前常见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有:
一溶栓治疗: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二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三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达到治疗脑梗塞的目的,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四血液稀释疗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五脑保护剂也可用于治疗脑梗塞:
1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和脑益嗪等。
2胞二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3谷氨酸拮抗剂和GABA增强剂。
4其它: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在阅读完上面这篇介绍常见脑梗塞治疗方法的文章之后,您是不是对脑梗塞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了呢。在此小编希望脑梗塞患者们能够积极地进行疾病的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脑梗塞治疗
患者及家族要注意,由于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的特色,所以医治必定要分秒必争。所以很多患者在这时的医治是最有用的,3到6小时有些患者也许有用,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脑安排功用不会严峻受损,后遗症很少。因而,关于脑梗塞来说,医治的早晚是决定预后的要害。
所以这就需要患者在平时的时候继续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了,这也是预防复发以及改善症状的治疗重点。在患者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这种药物是对脑梗塞病因有针对性的房子之外,患者还应该选择一些具备长效、安全、并且是没有任何耐药性,剂量也是比较小的药物,这样在长期服用之后才不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并且也能起到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好的疗效。
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患者的饮食习惯也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对患者并且的康复是很有帮助的。如平时要多吃低盐低脂的食物,要忌吃肥腻的食物,应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如木耳、蘑菇、苹果等,还可以多吃一些谷类的食物,但要千万禁烟酒。患者只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是很有好处的。
在发现病人患病期间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十分周到的照顾,切记不要因为家属的原因引起脑梗塞病情加重的状况发生。在恢复期的患者也可以适当的进行身体上的锻炼,利于病情的恢复,也能够起到脑梗塞辅助治疗的效果。
脑血栓有哪些临床表现
1.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
(1)完全性卒中
发生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进展较迅速,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
(2)进展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6%~43%。有的患者家属不了解脑梗死的这种特点,还误以为是药物导致病情加重。
2.依据临床表现特别是神经影像学检查证据分
(1)大面积脑梗死
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表现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椎-基底动脉主干梗死可见意识障碍、四肢瘫和多数脑神经麻痹等呈进行性加重,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病情危重,有可能危及生命。
(2)分水岭脑梗死
是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也称边缘带脑梗死。多因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典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全身血压降低时,亦可源于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
(3)出血性脑梗死
是脑梗死灶的动脉坏死使血液漏出或继发出血,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4)多发性脑梗死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供血系统脑血管同时闭塞引起的脑梗死。
预防
脑血栓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
急性脑梗塞溶栓
脑梗塞溶栓治疗注意事项溶栓越早越好
溶栓治疗作为脑梗塞治疗方法,具有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但溶栓治疗脑梗塞在也有着严格的适应症问题。另外,溶栓治疗的效果有时间关系密切,如果尽早进行溶栓治疗,那么将有助最大程度避免脑梗塞致残等后遗症的问题,所以在发现有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流利情况时,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脑梗塞溶栓治疗注意事项生活注意事项
脑梗塞溶栓治疗期间在饮食要以低脂低热,在出院后以后的时间,也要继续坚持吃饮食习惯。如果有疾病因素导致的脑梗塞,要积极治疗和控制各种疾病,作息时间顾虑,避免各种生活陋习,同时要注意防跌倒。为避免脑梗塞复发,脑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保健工作也不容忽视。
哪些方法治疗脑梗塞效果比较好
急性脑梗塞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对较大面积的急性脑梗塞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每日2~4次,有心律紊乱者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急性脑梗塞,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0~14次为一疗程。有心、肾疾脑梗塞患者慎用。此外钙拮抗剂是一组能够阻止各种原因导致钙离子(Ca2+)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的药物,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现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
恢复期脑梗塞治疗继续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等,但主要应加强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可选用理疗、针灸、促进神经代谢药物等。
外伤性脑梗塞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梗塞一样,均属于缺血性。CT和MRI对明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和判断预后有肯定价值。磁共振波谱分析发现颅脑损伤后3h伤区脑组织即呈缺血性改变,于伤后24h达高峰。外伤性脑梗塞治疗应强调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本病的治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改善脑微循环,纠正脑缺血,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外伤性脑梗塞应联合使用脑保护药物,以针对缺血引起的细胞损害,包括抗自由基治疗;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神经营养因子、脑复康等;防止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