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都有哪些种类
贫血都有哪些种类
贫血分类:
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贫血。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缺铁性贫血是人们生活经常提及的贫血,在女性、孕妇、儿童中最常见,防治缺铁性贫血需要多吃含铁高的饮食补充铁,或口服铁剂铁之缘片进行补铁纠正。
2、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
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 合成障碍引起。叶酸缺乏所致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甲基丙二尿酸正常和高半胱氨酸升高则可确诊为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 是一种恶性贫血,经典的恶性贫血指内因子分泌丧失导致B12缺乏所引起的。
4、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5、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小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
6、镰状细胞贫血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临床症状包括溶血、贫血和血管闭塞症状。脾脏肿大见于童年,此后,由于反复梗死和弥漫性纤维化而萎缩。
7、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是一种很少见的遗传性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家族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难治性轻或重度贫血,伴持续或间断性黄疸,骨髓表现为红细胞系无效造血、多核、核碎裂和其他形态异常。
相信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我们都知道了有关贫血的分类,对于这种复杂的疾病,患者应该要熟知自己所患的疾病是属于贫血的哪种类型,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女人贫血的种类
1、缺铁性贫血
在所有的贫血类型中,缺铁性贫血是最普遍的。女性在逐渐成长中会经过月经、生小孩、哺乳等这些过程,而这些过程容易造成铁不足。而闭经后的女性则有可能因为胃溃疡或者痔疮造成慢性出血、恶性肿瘤,这些都可能是造成贫血的原因。
2、恶性贫血
由于造血因子维生素B12缺乏或者叶酸缺乏而引起的贫血。主要症状有手脚麻痹,舌头发红,神经萎缩,还可能出现轻微的黄疸症状。
3、溶血性贫血
一般来说,红细胞的寿命大约为120天,之后被运送到脾脏进行分解。若因为某种原因,红细胞变得脆弱,加上骨髓不能及时制造红细胞加以补充的话就会造成贫血。这种溶血性贫血还可能伴随着黄疸病状。
4、再生不良性贫血
若制造红细胞的骨髓被损伤了,或者是形成红细胞的前身—成血细胞(人体红细胞形成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细胞,见于骨髓。增殖活跃,合成血红蛋白后成为红细胞)不正常就会导致红细胞不能充分被制造,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贫血。此外会伴随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激减。
5、继发性贫血
由于风湿病、寄生虫或者心脏、肝脏、肾脏出现问题引发的贫血被称为继发性贫血。也包括怀孕时发生的贫血。
孕妇贫血的2种类型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孕期最常见的贫血,一般从怀孕5-6个月开始发生。缺铁大多发生于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未能满足供应的特殊情况下,怀孕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孕晚期血容量大约增加1300毫升,血液被稀释,红细胞数和血色素相对性减少,因此,孕期血色素在10%克以下才算是贫血。
很多孕妇在怀孕前因月经失血,造成怀孕后体内存贮量不足;而胎盘和胎儿的发育都需要增加血液量,以至铁的供给量要达到孕前的2倍;加上孕妇怀孕后胃酸减低也影响了饮食中铁的吸收,而孕后又未能通过饮食摄取足量的铁。以上多种因素均使孕妇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叶酸缺乏性贫血
叶酸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怀孕后身体缺乏叶酸而引起。怀孕后,孕妇的身体对叶酸的需求量由孕前50-100微克增加到150-300微克,却因为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而影响了体内对叶酸的摄入。加之妊娠期叶酸从尿中的排出量增加,如果动物性蛋白质和新鲜蔬菜进食得少,就更容易缺乏叶酸,由此引发叶酸缺乏性贫血。
贫血种类有哪些
第一,缺铁性贫血。这种贫血顾名思义是人体缺铁,也是目前为止最常见的贫血。很多人食用高蛋白的食物,导致铁没办法别很好的吸收,导致了这个疾病。女性一般是因为月经,分娩等时期大量的铁流失,没有及时的补回来导致的。
第二,出血性贫血。很多人是因为有恶性肿瘤导致的内出血,大量的出血,血红细胞急剧下降,导致了贫血。或者的慢慢出血没有被及时的发现导致的。
第三,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被过度的破坏,这种疾病的患者比较的少。一般是新生儿因为父母的血型相溶血导致的。
第四,恶性贫血,不能很好的生成血红细胞,制造血红细胞的骨髓遭到破坏导致的。从源头上造成了贫血,所以是恶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恶性贫血的原因也是大同小异的,主要就是无法正常制造红细胞。
第五,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般是出现在很多母婴身上,长期的食欲不振导致了营养不良,身体内缺乏应有的维生素和叶酸,导致了红细胞发育不成熟,造血能力也就下降。
贫血有几种 按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检幼细胞贫血以及肾衰竭引起的贫血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脾功能亢
进等。
3、失血:包括急性失血后贫血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几种类型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两种类型: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贫血分为哪三种类型
(1)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这种贫血的患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这也是一种贫血的分类。
(3)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MCV>95fI。此类贫血的分类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地中海贫血有几种
1、地中海贫血有几种:重型又称Cooley贫血
重型地中海贫血是相对比较少见的,一般就是指在出生数日之后就出现贫血的情况,并且,也还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出现,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头大、眼距增宽、马鞍鼻等方面的特点,一定要对地中海贫血疾病有足够的重视。
2、地中海贫血有几种:轻型患者无症状或轻度贫血
这种类型的地中海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脾不大或轻度大的特点,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治疗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地中海贫血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定要有足够的警惕。
3、地中海贫血有几种:中间型地中海贫血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主要是发病于幼童时期,特点是黄疽可有可无,骨骼改变较轻。因为地中海贫血这种疾病具有遗传的特点,所以,具有地中海贫血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高度警惕,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应该重视身体方面的检查。以便能做到及时正规的治疗,要知道的是,地中海贫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性是非常大的,甚至会直接引起死亡的情况出现。
贫血有哪些种类呢
第一种: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由于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血红蛋白合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尤其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婴幼儿。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都会流失一定的血液,所以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存在贫血的情况,缺铁性贫血患者会感到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及耳鸣等,儿童缺铁会导致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
第二种: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上也不少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的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第三种:巨幼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这种类型的贫血比较少见,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所致。多见于婴儿、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和胃大部切除患者。在我国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一经诊断,应当摄入富含叶酸的新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并改善烹调方法。目前很多孕妇专用奶粉中均强化了叶酸,可以补充。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牛肉、瘦猪肉等均有丰富的维生素B12。此外,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也能够帮助提高维生素B12的吸收率。
孕妇贫血可以顺产吗 孕妇贫血是否可以顺产
孕妇贫血可以顺产与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贫血有很多种类型,有的影响不大,比如轻微贫血状况,也没有其他会影响顺产的疾病之类的,就可以顺产;有的可能会不利于顺产,比如严重贫血引起产妇抵抗力下降,或者有其他可能不利于顺产的疾病等等。
4种常见孕期贫血种类
缺铁型贫血
这是怀孕期间最常见的贫血,是因缺铁所产生的贫血,因为血色素的合成需要铁离子,若缺乏铁,血色素合成减少,就会引起贫血。全球每个国家最常见的贫血就是缺铁性贫血,除了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恶性肿瘤、痔疮等慢性血液流失,以及胃切除术、慢性吸收不良症候群、胃出血者之外,怀孕期间由于对铁的需求量很高,也让孕妈咪成为首当其冲的缺铁族群。
在血液常规检查中可发现红血球指数,即平均红血球容积(MCV)、平均红血球血红素(MCH)、血球容积比(HCT)均降低,而血液抹片亦呈现小球性低色性之红血球,都属于缺铁性贫血。若是缺铁情形持续恶化影响红血球制造而导致贫血与血氧的供应不足,会产生疲倦、晕眩、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脸色苍白等现象,并且缺乏体力,运动耐力降低、免疫力亦会下降。
Tips:一般而言,未怀孕妇女每日约需要15mg的铁质,而孕妈咪每天约需要27mg的铁质,不过,若是孕妈咪本身的血红素低、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以及怀孕期间未规则补充铁质,其每日铁质的需求要提高至60~100mg,以整个孕期来说,怀孕期间前4个月铁质需求较少,这期间还不需要额外补充,可能会使孕妇恶心、呕吐的情形加重,怀孕4个月后,每日建议补充量为27~30mg。
地中海型贫血
地中海型贫血是基因缺陷造成血红素合成缺失的一种血液疾病,又称为海洋性贫血,因好发于地中海沿岸而得名,在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也经常可见。而地中海型贫血,又可分为甲型、乙型两种。赖静怡医师表示,如果孕妇患有甲型地中海型贫血,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子痫前症、子痫症、前置胎盘,而造成孕妇产前或产后大出血。至于对腹中胎儿,则会产生很严重的溶血、贫血及组织缺氧,约20周时,胎儿就会有肝脾肿大、胸腔积水及水肿情形发生,导致怀孕后期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就因肺部发育不良及严重贫血缺氧而死亡,因此,医师多会建议终止妊娠。
如果孕妇患有乙型地中海型贫血,则胎儿在母体内不会有异常,通常要等到宝宝出生6个月后,出现发育不良、贫血等症状,才会被医师诊断发现。患有乙型地中海型贫血的小孩,通常要靠长期输血才能维持生命,目前虽然可利用骨髓移植、脐带血干细胞治疗,但费用高且成功率约50%。根据统计,怀孕妇女患有地中海型贫血的比例为1/300~1/500,而此疾病最怕夫妻双方为同一型的地中海贫血,因为有1/4的机会可能产生胎死腹中或出生后发生严重贫血的现象,需要长期输血。
Tips:地中海贫血已列为产前检查的重要项目,有些孕妈咪甚至会合并缺铁性贫血,若产检中发现孕妇的红血球(MCV)小于80,则建议先生也需要做MCV检查,若先生的MCV值也小于80,则夫妻双方须进一步检查是否为同一型的地中海贫血。不过妈咪也不要过于担心,目前台湾地区约有6%的带因者,其中4%是甲型带因者,2%属乙型带因者。多数病患属不会产生任何症状或对身体没有影响的甲型带因者,只有极少数患者是属于乙型带因者。
巨大细胞型贫血
此类型贫血因DNA合成障碍所引起,多被称为恶性贫血,主要是因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少而造成的。怀孕期间的叶酸需求量会由50~100ug,增加至每日400ug。叶酸缺乏所造成的恶性贫血,大部分是孕妈咪饮食中缺乏深绿蔬菜所致,这类型的贫血会使孕妇感到恶心、呕吐、厌食等情形加重,进一步造成缺乏叶酸情形加剧。而维生素B12缺乏比较少见,大多都发生于全素食者,以及先前接受胃部部分切除或全切除的患者。
Tips:巨大细胞型贫血,亚洲人罹患机率较低,虽然刚开始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发现时多已进入中度贫血,若有合并神经病变,恶化速度会非常快,骨髓也会因缺乏维他命B12而受影响,产生四肢无力、走路不稳、痉挛等症状,需要每月以维他命B12的肌肉注射治疗。
慢性疾病贫血
怀孕期间若有慢性疾病,都可能引起孕妈咪贫血,包括慢性肾脏病、发炎性肠胃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或各种癌症所引起的贫血,这种贫血的特征,就是在发生潜在疾病的数个星期之后,渐渐地往中等程度发展,要特别注意。
Tips:慢性疾病贫血的患者,并非单纯的铁质补充所能矫正,必须依照各种慢性疾病加以治疗,如果临床效果不确定,而贫血症状过度影响患者,会以输血方式来治疗改善。
贫血的种类
玲玲所在幼儿园每年都要进行体验,去年体检后,老师告诉玲玲的妈妈其女儿的血色素仅90克/升,有轻度贫血。
为了治疗女儿服药后贫血,妈妈去药房买了几瓶铁剂,但女儿服药后贫血仍纠正,于是玲玲妈妈焦急地带着女儿来到医院检查和治疗。为什么女儿的贫血吃了铁剂后仍不能纠正?这还得从贫血谈起。
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贫血不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诱因。患病的小朋友常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尤其以口腔粘膜、结膜、甲床(指甲处)等处最明显。长期贫血可以出现疲倦无力,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低下,毛发干枯等。 然而,贫血只是一个症状,它可由以下原因引起:
1、红细胞生成减少 包括缺乏造血物质及造血功能不良两种情况。前者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常因饮食中缺乏生成红细胞必需的原料如铁、维生素B12、叶酸或蛋白质,亦可因慢性感染性疾病致吸收不良,或者是有些小儿因生长过快需要量增加所致,故避免贫血的最好方法是均衡饮食、不挑食。造血功能不良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正常的造血组织被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等异常物质占据,亦可使造血功能低下,引起贫血。
2、溶血性贫血 溶血可因红细胞内在原因及外在原因两方面所致。前者如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蚕豆病,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地中海贫血;后者如新生儿ABO溶血病,以及感染、灼伤、中毒,亦可破坏红细胞致溶血。溶血性贫血有一共同特点,即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体检时则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
3、失血 又分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两种。前者如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或外伤出血如脾破裂等。慢性失血常见于消化道溃疡、肛裂、钩虫病等,每次失血量虽不多,但日积月累,总量不少,亦可致贫血。 前文提到的小朋友不仅有红细胞减少,还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经过进一步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怪仅用铁剂治疗毫无效果。
对婴幼儿来说,虽然多数贫血由缺铁引起,但是最好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溶血性贫血有哪些种类
第一类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意思是说红细胞被破坏的机制是正常的,但由于红细胞本身存在着缺陷,以致容易遭破坏。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其中以先天性或遗传性为多见。
先天性红细胞内在缺陷主要与红细胞膜缺陷、与红细胞能量代谢有关酶缺乏和血红蛋白分子异常、卟啉代谢异常四种因素相关。这些溶血性贫血都是遗传性的,临床上较少见。
(1)由于红细胞膜先天性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2)由于红细胞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包括: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其他酶(如己糖酶)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
(3)由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红蛋白病,如镰形细胞贫血、其他纯合子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S病、血红蛋白C、D、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包括纯合子β海洋性贫血、血红蛋白H病。
(4)卟啉代谢异常,包括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获得性红细胞内在缺陷主要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不是先天遗传所致。临床较为多见。
第二类细胞外因素引发溶血机制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就是说红细胞本来是正常的,但因异常溶血机制的作用,使红细胞发生某种改变而被破坏。这种红细胞以外的免疫、机械和其他化学、物理、生物以及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是后天获得的。包括免疫溶血性贫血,如温抗体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病、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药物诱发的免疫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机械损伤的溶血性贫血,如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其他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贫血,如化学物品及药品所致溶血性贫血、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生物毒素所致溶血性贫血、烧伤所致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