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区别

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区别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而白血病的病源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干细胞(stem cell)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血球。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这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

白血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着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

血液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锌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

减少:细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

增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疟疾,重症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等。

未成熟细胞:

增加:白血病,骨转移性肿瘤等。

血红蛋白(Hb):

增加:失水,腹泻,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症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呈相对性Hb增高。

减少:贫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白血病分为哪几类

一、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有数周至数月。一般可根据白血病细胞系列归属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大类。

(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型

1.FAB分型:

M0:未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1:部分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2: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3: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M4: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M5: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6:红白血病

M7: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2.WH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相关前驱细胞肿瘤2008分类

1997年来自美、欧、亚等各大洲的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临床医师委员会与病理学家共同讨论,提出血液肿瘤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的新分类方法。在白血病FAB、MIC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WHO分类法,经过2年的临床试用后,于1999年及2000年对新分类修定,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认定,形成WHO 2000分类,在此基础上又形成2008分类。

(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型

ALL根据免疫表型不同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2000WHO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为三种亚型:(1)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亚型):t(9;22)(q34;ql1),(BCR/ABL);t(4;llq23),(MLL重排);t(1;19) (q23;p13);(E2A/PBX1);t(12;21) (p12;q22),(ETV/CBFα)。(2)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3)Burkitt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中的急淋形态学亚型分型方法,因可重复性较差,现已基本放弃,不再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L1、L2、L3。骨髓中幼稚细胞》25%时诊断采用ALL的名称,幼稚细胞≤25%称为母细胞淋巴瘤。

二、慢性白血病:其特征是有功能的已分化成熟细胞过度增生,因此慢性白血应是一种由于信号传导不良或细胞增殖失控所至的疾患,而非成熟障碍所至。慢性白血病常见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白血病的症状是什么

1、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2、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3、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4、贫血

在白血病患发的早期患者会出现贫血的现象。很多人在出现贫血的时候都会误认为是自己营养缺失才造成的贫血,所以在营养上面加强就以为可以解决贫血的问题了。其实贫血也有可能是白血病造成的,所以如果大家贫血一直都没有好转的话,就要到医院做一下身体检查了。

5、肝脾肿大

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着。

6、淋巴结

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着。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区别

现在白血病在我国越来越普便,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了解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分为两大类型。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就是白血病的两种类型。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疾病。其实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症状比较相似,也有一定的区别。

下面详细介绍下慢性白血病与急性白血病的症状。

慢性白血病的症状;(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贫血:进行性加重。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除原发病所引起的症状外,常见的病状是进行性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实验室检查与慢性感染所致的贫血特征相似。如骨髓受肿瘤浸润,骨髓中可见癌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发生DIC时可出现不能原发病解释的栓塞、出血和休克,如伴有溶血性贫血,可出现黄疸。(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慢性白血病的症状包含有: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2.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3.出血倾向: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教你如何看血液检查报告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地中海贫血筛查项目有什么?

1、胎儿水肿:亦可见于Rh或ABO血型不合,HbBart’S电泳区带为主要鉴别依据。

2、缺铁性贫血:此病亦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降低,与地中海贫血不同。

3、其他Hb病:HbE、HbC等也可出现靶形红细胞。但此两者均有电泳异常区带可资鉴别。δβ海洋性贫血、HbE-β海洋性贫血双杂合子与纯合子-β海洋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类似,但症状较轻。遗传性胎儿Hb持续存在综合征的HbF亦升高,但患者无贫血。

4、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红细胞酶缺陷等病,可通过红细胞胎性试验及酶缺陷检查而鉴别。

5、获得性HbH病,并发于红白血病、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但其a/β肽链比值明显低于遗传性HbH病的0.3~0.62。

6、HbF和HbA2增高:某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尤其幼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HbH增高,HbZürich和Tocoma等疾病,HbA2亦可增高,应注意鉴别。

急性白血病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

急性白血病这种疾病在近些年来已经表现出了较高的发病率,那么也正是以因为这种疾病发病人群的增多,才让我们生活当中的更多的人更加的关注了白血病这种疾病,下面我就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常识。

发烧的缘由常常有很多,急性白血病招致的发烧常常表现为长期低热。临床上,大局部白血病患者会有不同水平的发热病症。患者普通表现为:低热、盗汗等病症。专家指出,患者呈现发烧的病症与感染有关,如:口腔炎、牙龈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等,重度的感染有败血症等疾病。

此外,急性白血病惹起的贫血、出血是不可无视的,急性大出血,常常是致命的。临床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有出血的病症。但依据本身病情,其出血的水平有所不同,其出血的部位可普及患者的全身,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皮肤表层、鼻腔、口腔或者是眼底出血等,若是女性的话,还会呈现月经增加的现象。贫血,是急性白血病表现之一。患者常常会呈现,面色惨白、全身疲惫、困倦等病症。随着疾病的开展,患者的病情会逐步加重,这与患者贫血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急性白血病这种疾病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和感冒有点像,会表现出长期的地热,还会表现出炎症的多发,而且还会有容易出血不止的表现。

儿童白血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辅助检查:(1) 血常规:通常表现为血小板(PLT)降低、血红蛋白(Hb)降低,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总数高低不一,白细胞计数(WBC)50%以上增高,余可正常或降低。白细胞升高者外周血中易见到白血病细胞,是诊断白血病的有力证据。(2) 骨髓象: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的骨髓象绝k部分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病例M示增生低下,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后者预#较佳。至今为止,骨髓象仍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最确切依据,其中原始幼稚细胞的比例>30%方可诊断。(3)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 ceptcy,GCR)测定,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可用于指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及判断预后。(4) X线表现:白血病患儿的X线多为非特鼻性,胸片常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白血病浸润肺时可见斑状影。其他:白血病的免疫学、细胞化学、细胞遗fp学检查、透射电镜等。

摔到大腿与臀部,边侧有淤青浮肿怎么办

首先检查是否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可能,另外注意是否是有肝功有异常缺乏维生素k也会导致的可能,另外建议检查是否是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紫癜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建议你最好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等确诊以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较好。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生理性有妇女月经期;病理性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骨髓纤维化,何杰氏病,结核病,骨髓癌移植,坏血病,恶性贫血,肝炎,部分巨幼红细胞贫血。

严重感染,苯、砷、金制成中毒,放射线及过度镭照射,抗癌药,抗甲状腺药,噻嗪类利尿剂,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进行体外循环时,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巨大血管瘤等。

分享急性白血病一些常识

急性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现在白血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疾病了,但是大家对于急性白血病的了解还是很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急性白血病一些常识。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检查

(1)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90%的M3有t(15;17)(q22;q21),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α(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这是M↓3发病及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础。常见AML的染色体异常。

(2)血液生化改变

血清尿酸浓度增高,特别在化疗期间。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患者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象异常。M↓5和M↓4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其他类型AL不增高。

出现CNSL时,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增多,而糖定量减少。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

急性白血病诊断

(3)血象

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以上者,‘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

病例血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患者血片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4)骨髓象

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ANC)的30%为AL的诊断标准,WHO分类将骨髓原始细胞≥20%定为AL的诊断标准。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

M↓3以多颗粒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患者的原始细胞也可能<30%,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减少。在原始和幼稚红细胞≥50%时,若非红系有核细胞(NEC)中原始细胞≥30%,即可诊断为EL,不管这些原始细胞在ANC中是否大于30%。少数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仍占30%以上者称为低增生性AL。Auer小体仅见于AML,有独立诊断意义。

(5)免疫学检查

根据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相关抗原,确定其系列来源。造血干/祖细胞表达CD34抗原,其他常用的免疫分型标志。APL除CD13和CD33阳性外,还表达CD9和CD68,而HLA-DR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包括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双克隆(两群来源各自干细胞的白血病细胞分别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或双系列(除白血病细胞来自同一干细胞外余同双克隆型)白血病,其髓系和一个淋系积分均>2。

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

1、贫血。白血病患者易贫血,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脸色苍白,身体无力。自觉虚弱乏力、多汗。不论在活动或是休息时,都觉得气促、心跳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适逐新加重。贫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起严重。但需排除因其他原因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等失血所引起的贫血,偏食等原因也会引起营养缺乏性贫血。

2、发热。发热也是急性白血病的明显症状,一般发热较急。可为38度以下的低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频、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症状.常造成误诊。此时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见大量的异常细胞。要注意,最好不要随意用退热药。

3、出血。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比较普遍,但是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表现,部位可遍及全身,可见瘀斑、视网膜出血、血尿、黑便等。严重病例可发生颅内出血。出血发生率在67%~75%之间。视物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颅内出血。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淋巴结肿大、疼痛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疼痛现象比较大,而且易造成淋巴结肿大。ALL患者肝、脾肿大约占50%,淋巴结肿大可高达80%。 ①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以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多见,往往没有明显疼痛;②一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③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区、左上腹脾区不适和。

急性白血病分类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inimallydifferentiatedAML)骨髓原始细胞>3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光镜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在电镜下,MPO阳性;CD33或CD13等髓系标志可呈阳性,淋系抗原通常为阴性。血小板抗原阴性。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MLwithoutmaturation)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粒细胞浆中无颗粒为Ⅰ型,出现少数颗粒为Ⅱ型)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NEC,指不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噬细胞及所有红系有核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90%以上,其中至少3%以上细胞为MPO阳性。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withmaturation)原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I。)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NEC中>30%。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monocyticleukemia,AMMI。)骨髓中原始细胞占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M↓4Eo(AMLwitheosinophilia)除上述M↓4型各特点外,嗜酸性粒细胞在NEC中≥5%。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monocyticleukemia,AMoL)骨髓NEC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细胞≥80%。如果原单核细胞≥80%为M5a、<80%为M5b。

M↓6(红白血病,erythroleukemia,EL)骨髓中幼红细胞≥50%,NEC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30%。推荐阅读:简述贫血症症状检查和治疗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megakaryoblasticleukemia,AMel。)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氧化酶阳性。

ALL共分3型。

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 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

L↓3(Burkitt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

相关推荐

血癌的早期症状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 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 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着。 ●淋巴结 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

什么是老年人急性白血病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患了白血病,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是很多白血病患者及其家人都尤为关心的问题。发热、出血是白血病典型症状,若不及时对白血病采取治疗,该病患者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因此,白血病一旦确诊,应立即入院治疗。专家指出:对于白血病患者而言,治疗往往是刻不容缓的。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有很多。化疗是西医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应用,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有了长足的进步。化疗一般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又分早期强化和晚期强化。通过治疗,可以快速抑制疾病进

白血病有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病情急缓和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白血症。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骨髓和周围血中以异常的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常超过30%。慢性白血病病程缓慢,骨髓及周围血中以异常成熟的白细胞为主,伴有幼稚细胞。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10%~15%。 2.根据增生细胞的类型可分为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白血病两类。结合病情急缓和细胞类型,白血病总的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②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

白血病真的让人束手无策吗

怎样有效改善急性白血病贫血症状? 一、 急性白血病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 二、 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三、 西医纠正贫血: 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四、中医解决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急性白血病出现顽固性出血怎样有效处理? 一、出血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

白血病不能吃什么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

儿童白血病的症状分为几类

目前,儿童白血病患者在逐渐增多,了解儿童白血病,成为更多人关注的问题。儿童白血病也是可以分为不同的白血病类型,而且治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儿童白血病有哪几种不同类型呢? 1.急性白血病: 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70-85%。 各类型小儿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相似,其主要临床表现归结为贫血、出血、发热和白血病细胞对全身各脏器、组织浸润引起的症状。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除T-ALL起病较急外,一般起病相对缓慢。从起病到诊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白血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且白血病的恐怖是众所周知的,很多的白血病患者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小儿急性白血病是和白血病有些相同的,但是病因等却有些不同,接下来就看看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病因。 1、病毒感染 多年研究已证明属于RNA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又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可引起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 2、 物理和化学因素 电离辐射能引起白血病。小儿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在曾经反射治疗胸腺肥大的小儿中,白血病发生率较正常小儿高10倍,妊娠妇女照射腹部 后,其新生儿的白血病法律率比未经照射者高17

什么原因导致白血病

1.遗传因素:白血病的病人里面有白血病家族历史的占据了百分之八点一,而对照组只有百分之零点五。近亲结婚的群体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要比期望值高出三十倍。一些染色体有畸变、断裂的遗传性疾病往往有着非常高患上白血病的几率,例如Down综合征、先天性血管扩张红斑症、Fanconi贫血等等。 2、病毒因素,已经得到证实的是,C型的RNA肿瘤病毒或者是逆转录病毒属于哺乳类动物例如小鼠、猫、牛、绵羊、灵长类动物自发性造成白血病的病因。这种白血病的病毒可以经过内生的逆转录酶按照RNA顺序合成DNA的复制品,也就是

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1、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引起的症状: (1)容易发生青肿,点状出血:导因于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2)贫血:制造红血球的母细胞减少,导致红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动,或运动时发生气喘和晕眩。 (3)持续发烧,感染经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细胞,无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2、血癌细胞穿渗组织引起的症状: (1)淋巴结肿大。 (2)骨痛或关节痛:血癌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造成,轻敲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胸骨,常会引起剧烈疼痛。 (3)牙龈肿胀。 (4)肝脾肿大。 (5)

为何急性白血病M2治愈率不高

说起白血病,大家都知道,但若是说起急性白血病M2,有些人可能就要一头雾水了。其实,急性白血病M2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类型。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国际上常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ML)两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分为几型,急性白血病M2就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的一种,即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据料及,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