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养脾胃的中医按摩手法
保养脾胃的中医按摩手法
保养脾胃的中医按摩手法有哪些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方法六: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
中医调理脾胃的按摩手法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方法六: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
白领易入的推拿误区
中医按摩手法多样
《黄帝内经》中称“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按摩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但需要因人因病施治,医生决定对病人采用中医按摩疗法之前,必须经过医学诊断,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
真正的按摩(推拿),是医者运用双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症,运用不同的技巧手法,在人体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各种操作治疗。按摩需要经过系统的中医理论和技法的学习,取得专业医师的证书才可以进行。按摩手法不对很可能造成按摩对象病情加重,甚至导致瘫痪。
按摩并非越重越好
适当地按摩可以缓解颈背部肌肉及筋膜的紧张,减轻颈背部疼痛。但是如果力量过大,会导致软组织进一步损伤。虽然在大力按摩以后,短时间内感觉比较舒服,但是几小时后疼痛会重新出现。这是因为大力按摩以后肌肉发生水肿,症状重新出现,这样反复按摩,反复水肿,形成非良性循环,结果是力量越来越大,病却好不了,甚至有加重的趋向。
实际生活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的人专门找手劲大、手法重的按摩师按摩,即使在按摩时出现刺痛或疼痛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也认为这是正常的,还直呼“爽”、“过瘾”。其实,这是不正常的,极有可能已经造成软组织的挫伤以及皮下出血。可见,按摩手法运用不当或手法粗暴,长期盲目地治疗,会导致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位,还会引起血管、神经损伤以及使机体产生耐受性等。
按摩不能替代锻炼
白领以保健按摩来替代健身锻炼,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按摩可以缓解腰部、颈部、肩部的疲劳,但都市人产生腰酸背疼、浑身无力等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运动过少。所以说,真正全面的保健还是多参加各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所以,身体疲劳时还是做些运动为好,如打羽毛球、慢跑、做广播体操等。此外,并非人人都适合做按摩,非正规的按摩也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颈椎按摩等最好不要轻易做,否则容易造成瘫痪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正处于急性疼痛期,切不可进行局部按摩,因为在急性期,通常发病部位已经出现炎症,这个时候按摩反而会加重炎症。另外,过饱、过饥及月经、妊娠期不要按摩。患有内脏器官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化脓性疾病,静脉曲张或血栓性静脉炎、结核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不宜推拿治疗。如出现心慌、恶心和青紫淤斑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按摩。
快速丰胸的中医按摩手法
乳腺旋转推摩法
以乳头为中心点,双手做顺时针旋转推摩49次,逆时针方向49次;再由胸正中线起。双手由内向外反方向旋转推摩49次,反之由外向内推摩49次,以乳房微微发热为止。切忌使用蛮力,否则容易伤及乳腺组织。
乳房旋转揉摩法
将双手掌心的劳宫穴对准两乳头,双手牢牢吸定皮肤,皮肤不动,力在肉中行。进行乳腺的捻、搓、揉为一体的放松按摩。首先做顺时针旋转揉摩49次,逆时针方向49次;然后,双手有内向外反方向旋转揉摩49次,反之由外向内揉摩49次,疏通经络,使乳腺中结聚的痰瘀肿块打散消除。
梳乳法
双手如梳子分开呈爪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连续梳理,此法可以舒畅胸部经络、气血,刺激乳房二次发育。
乳腺震颤技法
双手从乳房外侧基底部环抱乳房,力从乳腺底部向乳头方向震颤抖动,连续21次。
足疗的常识
一、以足部反射区及若石健康法为主,手法有若石按摩手法和传统中医按摩手法。
二、以足部穴位为主,以足部针刺手法为主。
三、足部反射区与传统穴位结合,手法亦为上两种手法结合。保健常识保健顺序如果是对整个足部继续按摩,就从左脚开始,然后在到右脚。按摩时,应先按脚底,从脚底内侧、到外侧,最后是脚背。足部按摩完毕后,在对小腿部分穴位进行按摩。按摩足底的时候,先从基本反射区开始,再到病变反射区。对于肾、输尿管和膀胱反射区的对应穴位,需先进行按摩刺激,从而刺激排泄系统,再按摩与心、胃、脾等部位相应的反射区。按摩力度足疗按摩时需要用到一定力度,按摩力度不宜过轻。
按摩过程中出现酸胀感时,此时使用的力度是比较合适的。另外,按摩力度和节奏也要均匀,不能时轻时重、快慢不一。如果体质便强的人,则可以多加一点力;如果是虚证、病重体弱的人,则力度可适当放缓。
按摩时间
进行足疗保健按摩时,时间的控制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按摩时间控制在30到40分钟为佳。患重病的人,则适宜控制在10到20分钟。对于患慢性病的人来说,可以每隔一天进行1次足疗或是每星期进行2次足疗。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按摩法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每天顺时针按摩脚趾肚40~80次,重点是第二个脚趾,对缓解胃痛、养胃都很好。
每天上床后,双手搓热,将热掌心(劳宫穴)贴在胃和肚脐上,待热度稍减,再顺时针按摩30~40次。
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仰卧床上(天气冷时可在被窝内进行),双手掌重叠,置于肚脐部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或至腹部觉热为止。结束后,再用手指点按足三里穴(膝关节外侧膝眼下3寸两骨间)。
中医按摩手法孕妇防感冒
孕妇感冒了,怎么办呢?中医按摩手法帮你忙。
按摩动作 揉搓鼻子
两手合掌,手指交缠,把发热的大拇指置于眉尖的印堂穴上,往下一直推至鼻子两侧的迎香穴,迎香穴距离鼻翼两侧1.5厘米。可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气血畅通。
按摩动作 揉搓迎香穴
用两手的食指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并且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搓摩36次,会有酸胀感向额面放射。可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
按摩动作 按摩合谷穴
把手的拇指、食指并拢,肌肉最高点即是合谷穴。首先,用右手的拇指按压住左手的合谷穴,指压的同时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按摩,然后再反方向转动按摩;接着,反过来以左手拇指按住右手拇指的合谷穴,按照上述的方法按摩,每次按摩64次。
按摩动作 搓摩脸部
搓摩脸部时先将手掌搓热,然后两个手掌的指尖向上按住额头,再由上往下、沿着鼻子的两侧至下巴搓摩,直到发热为止。可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疏通许多穴道和经脉。
按摩动作 搓摩两耳
待脸部搓摩发热后,两个手掌的指尖由下巴沿脸颊两侧往上靠拢,到达耳部后用食指和拇指抓住耳垂轻轻往外拉,每次做64次。
增强孕产期妇女保健意识
近日,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卫生部——惠氏药厂孕期健康教育项目”三期项目启动仪式在宁波举行。该项目旨在探索在中国开展、提高和普及孕期健康教育的模式,增强孕产期妇女的保健意识、提高营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孕期健康教育深深地吸引了众多的准妈妈和准爸爸。据了解,参加到该项目中接受培训的孕妇和家属人次由2005年的6480人增加到2007年的13763人,参与授课的师资人员在三年内翻了一倍。培训项目涉及孕期营养、心理、疾病预防、母乳喂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孕期保健水平。此次项目三期将进一步加大在孕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目前项目领导小组已着手准备师资培训等相关的软件建设。
保养脾胃的中医按摩手法有哪些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方法六: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