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毒性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二、助燃性
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非金属中仅次于氟和氧。氯气支持燃烧,许多物质都可在氯气中燃烧。(除少数物质如碳等)。
胆固醇的化学性质
一般,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cholesterol)。
胆固醇在血液中存在于脂蛋白中,其存在形式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种。在血中存在的胆固醇绝大多数都是和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仅有10%不到的胆固醇是以游离态存在的。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清除细胞中的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超标一般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胆固醇是由甾体部分和一条长的侧链组成。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每100克组织中,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苏打粉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约在50℃开始反应生成CO₂,在100℃ 全部变为碳酸钠。在弱酸中迅速分解,其水溶液在20℃时开始分解出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到沸点时全部分解。其冷水制成的没有搅动的溶液, 对酚酞试纸仅呈微碱性反应,放置或升高温度,其碱性增加。25℃新鲜配制的0.1mol/L水溶 液pH值为8.3。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4420mg/kg。
与酸反应
与HCl反应:
与CH₃COOH反应:
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
与氢氧化钙反应:碳酸氢钠的剂量要分过量和少量。
少量:
过量:
与盐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
水解
与氯化铝双水解:
与硫酸铝双水解[2] :
加热
受热分解:
电离
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
安全术语
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赖氨酸的化学性质
赖氨酸相关修饰:其ε-氨基的甲基化是一种通常的翻译后修饰,形成一甲基,二甲基和三甲基赖氨酸。三甲基赖氨酸会发生在 钙调蛋白中。另外,赖氨酸残基还能进行乙酰化和泛素化等 修饰。胶原蛋白中含有的羟基赖氨酸是由赖氨酸经赖氨酸羟化酶羟基化而来。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羟基赖氨酸残基的O-糖基化可用来标记特定蛋白从细胞中的分泌。
赖氨酸,也称为L -赖氨酸盐酸盐,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它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身体不能自己产生它。它必须通过日常饮食和营养补品获得。作为一种氨基酸,它是蛋白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营养对于身体适当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肉碱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肉碱负责将一些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能量,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在身体中赖氨酸还有其他功效。它和其他营养一起形成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在结缔组织,骨骼,肌肉,肌腱和关节软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赖氨酸也有助于身体吸收钙。
饮食中缺乏赖氨酸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通常情况下吃素的人发生率较高,一些运动员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饮食也会出现赖氨酸缺乏的问题。蛋白质摄入量低(如豆类植物,豌豆,小扁豆等)也可能导致赖氨酸摄入量低。
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它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单糖。葡萄糖含五个羟基,一个醛基,具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
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应密闭保存。口服后迅速吸收,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1mol葡萄糖经人体完全氧化反应后放出2870KJ能量,这些能量有部分能量转化为30或32molATP,其余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出从而维持人体体温,也可通过肝脏或肌肉转化成糖原或脂肪贮存。
⑴分子中的醛基,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水浴加热)→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被氧化成葡萄糖酸铵。
⑵醛基还能被还原为己六醇。
⑶分子中有多个羟基,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⑷葡萄糖在生物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C6H12O6+6O2(氧 气)+6H2O==6CO2+12H2O+能量)。
⑸葡萄糖能用淀粉在酶或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反应制得。
⑹植物光合作用:6CO2+6H2O(叶绿素、阳光催化)——C6H12O6+6O2。
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
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2H2O。
(8)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4]
(9)麦芽糖的水解:C12H22O11+H2O(催化剂)→2CH2OH(CHOH)4CHO
(10)淀粉和纤维素水解:(C6H10O5)n+nH2O(催化剂)→nCH2OH(CHOH)4CHO
类固醇的化学性质
是由 3个六碳环己烷(A、B、C)和一个五碳环(D)组成的稠合四环化合物。碳原子编号次序见图1。
各种天然类固醇分子中的双键数目和位置,取代基团的类型、数目和位置,取代基团和环状核之间的构型,环与环之间的构型都有所不同。
天然类固醇分子中的六碳环 A、B、C都呈“椅式”构象(环己烷结构),这是最稳定的构象(唯一的例外是雌激素分子内的 A环是芳香环为平面构象)。
A环和B环之间的接界可以是顺式也可以是反式,而C/D接界一般都是反式(图2);唯有强心苷和蟾蜍毒是例外。
连接到类固醇的四环骨架各碳原子的取代基团的取向以 α-或β-表示:位于骨架平面上面的以β表示(用实线),位于下面的以 α表示(用虚线)。例如:胆固醇分子C-3上的羟基,C-18和C-19两个角式甲基和侧链都是β-取向。
类固醇的母体化合物通常是饱和的碳氢化合物。按照IUP-AC-IUB的系统命名原则,以母体化合物名称为基础,加上词头和词尾系统地描述类固醇的取代基团的类别、数目和取向。
另外,自1930年以来,从动植物等生物体分离出多种类固醇及其代谢产物,根据它们的来源(如胆固醇、睾酮、豆甾醇)、结构特征或生物功能分别起了这些俗名,有些仍被采用。如:胆固醇的系统名称是胆甾-5-烯-3β·醇;睾酮的系统名称是17β-羟基-雄甾·4-烯-3·酮; 豆甾醇的系统名称是豆甾-5,22-二烯-3β·醇;孕二醇的系统名称是5β孕烷-3α·20α二醇。
铀的化学性质
外电子层构型:[Rn]5f36d17s2[1]
常见化合价:+3,+4,+5,+6,其中+4和+6价化合物稳定。[1]
性质:活泼,能和所有的非金属作用(惰性气体除外),能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空气中易氧化,生成一层发暗的氧化膜。[1]
高度粉碎的铀空气中极易自燃,块状铀在空气中易氧化失去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加热即燃烧,[1]
250℃下和硫反应,400℃下和氮反应生成氮化物,1250℃下和碳反应生成碳化物,250-300℃下和氢反应生成UH3,UH3在真空350-400℃下分解,放出氢气。[1]
铀与卤素反应生成卤化物,铀能与汞、锡、铜、铅、铝、铋、铁、镍、锰、钴、锌、铍作用生成金属间化合物。[1]
金属铀缓慢溶于硫酸和磷酸,有氧化剂存在时会加速溶解,铀易溶于硝酸,铀对碱性溶液呈惰性,但有氧化剂存在时,能使铀溶解。[1]
铀及其化合物均有较大的毒性,空气中可溶性铀化合物的允许浓度为0.05mg/m3,不溶性铀化合物允许浓度为0.25mg/m3,人体对天然铀的放射性允许剂量,可溶性铀化合物为7400Bq,不溶性铀化合物为333Bq。
头发的化学性质
1. 头发的主要成份是角质蛋白,约占97%。而角质蛋白是由氨基酸所组成。
2. 东方人发质特性是粗黑硬重,因含碳、氢粒子较大较多,所以颜色深。西方人发质的特性是轻柔细软,因含碳氢较少,所以颜色较淡。
3. 构成毛表皮的角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成纵向排列。
4.头发的结构:每根头发均由表皮鳞片层、皮质层、髓质层组成。表皮鳞片层为头发的最外层,通常由2~4层鳞片组成。表皮层通常是半透明或无色的,所以它可以让自然发色透出;皮质层占头发的80% ,自然色素沉积 在此, 自然发色便是因它呈现的;髓质层位于头的中心, 由许多小气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