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养肺的呢
中医是如何养肺的呢
中医认为,治肺有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前四法属于祛邪,温肺、润肺有祛邪一面又有扶正一面,补肺、敛肺属扶正。
随着秋季的来临,天气多变,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向人们发起进攻,因此,肺部疾病的治疗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中医认为,治肺有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
前四法属于祛邪,温肺、润肺有祛邪一面又有扶正一面,补肺、敛肺属扶正,临床上对各法既强调细于区别又重视数法合用。
宣肺,是宣通肺气之fen郁,宣者布也散也,麻黄为宣肺之代表药。肃肺,肃是清除的意思,肃肺不就是降气,在于肃清痰火水饮。
先宣肺后肃肺是先表后里之大法,宣肃并行则属表里双解。又认为化水饮药物多温性属温肺,肃肺药多平和,甚至偏凉,如枇杷叶、马兜铃、紫菀、款冬花、百部等即是。
清肺,属清法范畴,常用药有桑叶、石膏、茅根、竹茹、鱼腥草、野荞麦根、黄芩等。
泻肺,是泻肺中痰火和水湿,与肃肺有轻重缓急之别,药性峻猛,葶苈子为代表药。
温肺,是温化肺中寒饮之法,甘草干姜汤、小青龙汤等属温肺范畴。
润肺,针对肺燥,代表方是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润肺药有川贝母、瓜蒌、知母、芦根、天花粉、阿胶、沙参、西洋参、麦冬、石斛、玉竹等。
补肺,主要指补肺气,于一般补气药中择其温而不燥者,如人参、黄芪、甘草等即是。 敛肺,在于收敛肺气之耗散,如五味子等,敛肺药必须与补肺药同用。
冬季如何注意养生 注意保养肺部
遇冷的时候,人会出现“咳、痰、喘”这种症状,这就提示我们要养肺了。在冬春两个季节,是养肺的好时机。建议多吃一些养肺的食品,多食芝麻、核桃、鲜藕、梨、蜂蜜(蜂蜜食品)、银耳、绿豆等食物,会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养肺就是养皮肤
养肺就是养皮肤 专家支招教你补肺
感冒发烧我们都得过,到医院看病时,医生总要问一句“咳嗽吗”。为什么发烧和咳嗽这么密切呢?感冒初期的发烧在中医看来是表证,也就是体表皮毛的病症,而咳嗽无疑是肺系的病症。二者既然像约好了一样同时出现,就表明了肺和皮毛是一对亲密搭档,这在《内经》中叫做“肺主皮毛”。
为什么肺主皮毛呢?我们知道,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是人体中的两条经脉。太阴是阴气的一种状态,阴气从小到老要经历3个阶段,即少阴、太阴、厥阴。如果拿人来比喻,太阴就像家庭主妇,家庭主妇的责任是把饭菜做好供全家人食用,太阴的作用就是把气血或水谷精微散发到全身。脾能够把精微供应到肌肉,脾气健旺的人多肌肉丰满;肺的位置比脾要高,也可以说比较表浅,所以它供应的部位也表浅,可以供应到皮毛,肺气充足的人,皮肤润泽光滑。
既然肺主皮毛,两者在患病时经常“不约而同”,互相牵扯。体表的皮毛受寒邪侵袭,就会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导致咳嗽、咯痰;同样,肺气亏虚也会导致皮毛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表现为自汗、害怕风寒、易患感冒等。有些女性朋友脸色苍白,或萎黄憔悴没有光泽,或色素沉着、早生皱纹等,就是由肺气虚、津血不能滋润充养肌肤导致的。如果人的肺气足,皮肤就滋润光滑、有弹性。
知道了肺和皮毛的关系,在养生保健中就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肺不好、常年咳喘的病人,除了要注意戒烟,少到空气污染的地方活动,还要给皮肤保暖等。皮肤不好、枯黄又无光泽的人,不能仅做表面文章,把精力都用在挑选化妆品上。如果肺气不充足,皮肤得不到滋养,涂抹再高级的化妆品也是徒劳。
那么,怎样才能补肺呢?首先,人们可以多吃一些甘淡质脆的食物,如百合、鲜藕、海蜇、柿饼等;也可以在做粥时加入一些清肺养阴的中药,如麦门冬、天门冬、沙参、玉竹等。其次,在中医看来,健脾胃也可以达到补肺的目的。肺和脾都属于太阴,二者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补脾的经典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可以使肺气充足,就是中医常说的“培土生金法”。平时,人们要注意挺胸抬头,或多做一些扩胸运动,使肺气充分地打开。除了饮食、药物和运动外,人们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因为肺主悲忧,如果心情过于悲观,可以导致肺气郁滞,进一步伤害肺脏的正气,从而引起肺气不足。
肺气肿要怎么治疗
1、清除肺部垃圾,排毒清肺:浓缩提取的纯“中医”疗效是普通“中医”的30倍。进入人体后,可迅速渗透肺部器官黏膜,清除毒痰,排除体内所致病菌,改善黏膜微循环。
2、激活加修复,恢复肺动力,养肺护肺:该药蕴含的肺肽活血酶,可针对咳喘病、肺病病根,杀死长期瘀积在肺部的各类病菌的毒痰、肺礁,清除肺毒垃圾,使肺部各种症状完全消失。同时,激活气管黏膜,使肺泡再生,修复受损纤毛,从根本上恢复肺活力。
3、“治养结合”提高免疫,预防病毒感染:肺肽活血酶能迅速进入肺部组织细胞,激活肺部自身免疫功能,并不断持续刺激哮喘、气管炎患者特定穴位,调节气道的迷走神经,激活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重建免疫系统,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产生效抗体,这就等于切断了肺部再次感染的通道,既注重“治”更注重“养”,全面杜绝了老气管炎、哮喘的反反复复。突破了治疗气管炎、哮喘开始有效最后无效用药缓解停药复发的恶性循。
中医良方助你养肺护肺
方法1:按摩穴位养肺
每晚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正身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胸部膻中穴数十下,可请家人用手掌从背部脊柱两侧由下至上轻拍约10分钟。可以畅快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效。
方法2:饮食要增辛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过多食用,以免心火过旺,适量即可。由于心火能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可适当多吃辛味食物,如葱、姜、蒜等。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
方法3:生活上注意保暖避寒,少食冷饮
有人整天不离电扇或空调,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还有人喜欢喝冰镇冷饮,把瓜果放冰箱冷藏后再吃,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引发各种疾病。最常见的如咳喘、咽炎、气管炎,上吐下泻、脾胃失调,女性会痛经,月经不调,也有人会关节痛、头痛、颈椎疼等。因此,夏天要保暖避寒,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吹的时间不要太长,少食寒凉食物,喝水以温开水为宜。
方法4:合理运动,强身健体
“正气内存,外邪不干”,适当的运动锻炼可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抵御疾病侵袭,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加强人体呼吸和血液轮回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膨胀力增大。夏天气候炎热,运动不要剧烈,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
方法5:冬病夏治
夏季机体与外界阳气均呈旺盛状态,此时可采用内服中药配合穴位贴敷、针灸等外治疗法来治疗一些冬季好发疾病。如三伏贴,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鼻炎及哮喘等。
中年人养生方法
最佳调养季节:秋。中医认为五脏要和四季相对应,秋季对应的是肺。秋季强调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就是养肺阴,要防燥润肺。
调养方法:练呼吸、多吞津、吃银耳。首先,可以多练习鸟的胸式呼吸和乌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和呼吸系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次,呼吸时最好配合吞津,不要把深呼吸时涌出的唾液随便吐掉。平时吃瓜子要少嗑,尽量用手剥,因为频繁嗑瓜子最容易损伤津液。对于吸烟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最好多吃润肺、清肺的食物。梨、葡萄、百合、银耳等都不错。此外,秋季当时,户外健步走、爬山都是很好的养肺运动,可以很好地加强心肺功能。
中年人是养生的重要群体之一,如果在中年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关的保健工作,那么在即将到来的老年时期,大家会遇到更多更棘手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注意,不可掉以轻心。同时,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自己的养生计划。
几点是养肺经的时间
凌晨3-5点。
人体上的十二条正经都有其相对应的循行时间,而手太阴肺经的循行时间是每天凌晨的3-5点之间,这时候是肺经当令的时间,此时的肺经最为活跃,气血也是十分的旺盛,因此也是养肺的最佳时间。
中医是与非
历代的文化人,都会对中医来一番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有说好的,如宋代名儒范仲淹在浙江宁波任刺史时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话,当然也有抨击中医或干脆骂中医的,如五四时代的风云人物胡适,因为他倡导新文化,世界化,主张科学,所以把中医当作垫脚石着实骂了个透。说起来也有点凑巧,刚骂完中医他也病了,得的是眼疾,左眼角“乌云乍起”,痛疼难忍。去上海一家闻名的外国医院就诊,发现在眼眶的背面长子一个小肿瘤。肿瘤长的不是地方,手术切除的唯一办法就是取下位于眼耳之间的一块颅骨才能切除肿瘤。可他毕竟是中国人,不用说在脑袋上动刀,就是在腿上动刀他也会害怕的,于是无奈之下只好去找了一位北京最好的中医。中医按照“肝开窍于目”的中医理论“治眼不在眼”而开方治肝,一气吃了二十多剂汤药后小肿块彻底消除了,他多活了40多岁。打那时起,他就再也没有骂过中医了。胡适害眼,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传为美谈,成了赞扬中医的颂歌。中医科学不科学,上面胡适的故事似乎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水石连州NO.91552)
中西医争论是人们不愿提及的敏感话题。可事实上中西医争了几十年,吵了几十年,也合作了几十年,彼此借鉴,互相渗透了几十年。每次争论西医会拿出自己严谨的系统理论以占上风,而中医又总是以实际例证作为无可辩驳的事实让西医无以应对,其实西医也好,中医也罢,都是异曲同工一个“医”字,从属文化不同,所以诊断治疗的方式也就有了异同差别。中西医各自的行为往往是受各自的系统理论指导的,然而又各自接受吸纳着对方的优点。中医有个望闻问切,西医常用望触叩听,同一个“望”字,两者的结果就差了老远。中医能从没病的人身上看出大病来,这是中医由“治未病”这一纲领性的防治思想所统领的中医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诊断结果,而西医的检查结果会是各器官运作一切正常,没病;西医经过西医手段查出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而往往又是中医不得而知的结论。
(水石连州NO.91552)
在这里,我讲一个我们中医院新近出现的事:世界上90%的12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的病因都是因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纳为一类致癌原。自1982年科学家发现这种病菌后才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般性药物便可治愈的疾病。于是如何准确发现、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便成了胃溃疡治疗的关键。现在市中医院率先引进的尿素呼气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技术能以低廉的成本,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最准确的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信息,然后用药物杀掉幽门螺旋杆菌,胃病便轻松得以康复。如果按照中医理论就会又是另一种诊治理论:幽门位于胃和小肠结合部,是胃的输出通道。瘀阻胃络,通道不通才造成病菌感染。既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病的罪魁祸首,除掉它胃病可愈,那么你杀死幽门螺旋杆菌,没有清除掉它生长繁殖的基础等于没有挖断胃病的根,清除掉的细菌还会重新生长。如果中西医联手呢?西医杀掉幽门螺旋杆菌,再由中医开方调理脾胃以恢复幽门通道所有功能,彻底清除掉螺旋杆菌的生存基础,这世界上的胃病也就所剩无几了。
喝什么汤可以润肺 吃什么水果可以润肺
梨子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是养肺润肺的首选水果,有清热止咳、润肺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梨还可以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能软化血管。
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补肺润肺、润燥的功效。常食用甘蔗可用于治疗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以及心烦口渴等。
橄榄性平,入肺、胃二经,中医称之为“肺胃之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开胃降气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另外橄榄含钙量非常丰富,很适合孕妇和儿童食用。
多吃银耳山药对抗秋燥
山药是秋季养生的重要食材
不知不觉,秋季已经到来。虽说这时的天气有“秋高气爽”,但同样也有“天干物燥”。在秋天人们容易得什么病,如何做好秋季的保健养生呢?新浪健康近日将连续关注秋季疾病保健话题,本期连线专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著名养生专家杨力,请她为大家详解秋季如何用中医手段做好养生。
秋季高发气管炎便秘,多吃银耳可润肺、多吃山药能润肠
新浪健康:中医中的秋季养生,最该注意的是什么?
杨力:中医讲“秋冬养阴”,因此秋季养生主要就是“养阴生津”。
秋有秋燥,燥最伤肺,因此特别容易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也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
新浪健康:饮食是如何针对秋燥养肺呢?
杨力:可以多吃一点润肺、生津的东西,银耳就是非常好的选择。秋天也有大量的时令果蔬,很多水果、蔬菜都来了。大自然天气比较燥,所以就有很多润燥的水果、蔬菜,比如百合、白果、杏仁、藕,都是秋天吃的,还有秋蜜、香蕉,也都是润肺养津的。要很好的润肺,就可以控制秋天易发的气管炎、咳嗽。
新浪健康:除了气管炎,其他疾病有高发吗?
杨力:涉及到燥的疾病主要是肺的问题,而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大肠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是便秘的情况。不少人很明显的到了秋天就会出现便秘,尤其是中老年朋友。便秘出现了,要多吃一些润大肠的,像山药,山药在秋天是首选的食物,它是能润肠的。润肺首先的要选银耳,润肠首选蜂蜜和山药。还有南瓜、土豆,这些块茎类的食物都是通大便的。还要多吃蔬菜、萝卜、白菜,各种各样的蔬菜,空心菜、白菜都润肠。另外核桃即将上市,秋天的核桃是既能润肺,又能润大肠的。
另外,秋天开始了,皮肤就开始干燥,这时可以多吃一点果皮,像苹果的皮都是可以吃的。果皮、牛奶、豆浆、杏仁、百合都是养皮肤的,同时适当吃一点含胶原蛋白的,如肉皮、皮冻都可以润肤。
多做深呼吸是最好的养肺手段
新浪健康:除了饮食方面,还有其他方法做到润肺吗,比如体育锻炼什么的?
杨力:秋天要多动。秋天除了润肺,我们还要养肺。养肺怎么养,首先就要多做深呼吸。多做深呼吸,可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中医称之为“吐纳”,这是一种传统养生方法。深呼吸的同时可以做做扩胸的动作,之后拍打一下左右肺,以及膻中穴(胸部正中的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可以增加肺活量,都是很好的养肺手段。
润燥生津我们还可以练“吞津功”,它能很好润肺生津。根据《黄帝内经》有一个篇叫刺法篇,它告诉我们:“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这个就是最早的“吞津功”,配合呼吸吐纳,效果就非常好。
矽肺的中医养生
中医认为矽肺系外邪侵肺,血络瘀阻,聚成结节,日久则肺肾之阴耗损。治宜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处方举例:党参30克,乌梅15克,瓜蒌30克,牡蛎60克,马齿苋30克,金钱草30克,薤白30克,茯苓30克,杏仁12克,桔梗15克,前胡12克,枳壳12克,姜半夏12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木贼30克。水煎服。
治疗矽肺,忌用温热药干姜、附片、川乌、草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