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痔疮的病因病机
痔疮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痔疮的病因病机
痔疮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由于嗜吃辛辣,脾胃燥热,或长期便秘,临厕久蹲,长期泻痢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阻于魄门,瘀血浊气纠结不散,筋脉横结而成。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痔疮拔罐操作方法
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找准穴位,并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一手持夹着酒精棉的镊子,一手持罐,将酒精棉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将棉球抽出,即可将罐拔于穴位上,根据所拔罐的负压大小及患者的皮肤情况留罐10-1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腿部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承山理肠消痔
位置:小腿后面正中,腓肠肌(小腿肚)肌腹下的“人字纹”凹陷中。
拔罐功效:舒筋活络,理肠消痔。
主治病症: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肛门病症:痔疮,脱肛。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痔疮药浴用什么药
药方:取威灵仙30克,荆芥穗30克,枳壳30克,乳香30克,凤眼草60克,细辛8克。制法:以上六味研末,每取药末90克,加水煎取药浴液,洗浴患部。
功效:具有化瘀通络、祛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痔疮经久不愈,或痔疮出血者。
药方:取黄柏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五倍子、荔枝草、轻粉、冰片各适量。
制法:
先将黄柏、土茯苓、蒲公英、马齿苋加水煎汤,备用;另将五倍子开一小孔,再将荔枝草晒干研成细末,填入五倍子内,用纸塞孔口,湿纸包煨,片时取出待冷,去纸研细末,每次取药末3克,加入轻粉9克,冰片1.5克,共研极细末,用药汤洗患处,再用药末涂搽患处,卧床休息,每日2次。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适用于痔疮。
药方:取大黄20克,玄明粉30克,明矾30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待温,洗并坐浴患部,每次约15分钟。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外痔及内痔外脱肿痛。
药方:取龙脑冰片3克,芒硝30克,明矾10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开水1 000克溶化,用消毒纱布蘸药液趁热敷于患处,每次20~30分钟。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痔疮。
药方:取槐角25克,苦参25克,明矾10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煮,去渣,温洗患部。
功效: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痔疮肿痛。
药方:取干地龙20克,蛇蜕5克,水蛭10克,冰片5克,麻油适量。
制法:以上前三味焙焦存性,共研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用麻油调成糊状,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再取药糊适量涂敷患处,每日3~4次。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外痔、内痔、混合痔等。
盆腔炎拔罐位置图片 盆腔炎的病因病机
盆腔炎多因寒湿凝滞或气滞血瘀所致,且兼夹湿热维多,如湿热偏重,或积瘀化热,或夹肝热,又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
艾熏对痔疮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上认为,痔疮是由于久站、久坐、不规则排便等引起的疾病,病机为风热肠燥、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和脾虚气陷。
而艾熏作为一种中医保健疗法,具有一定利湿、止血的作用,可以帮助加速直肠和肛门的血液循环,促进外痔的水肿和渗出的吸收,可以帮助减轻疼痛,消炎消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痔疮病情。
痔疮患者慎吃麻辣火锅
痔疮患者少吃麻辣火锅
火锅多为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直肠肛门部位血管充血和扩张,造成排便时的刺痛和坠胀感,从而加剧或诱发痔疮。
吃火锅时辛辣食品往往少不了,辛辣食品偏偏就是痔疮患者的禁忌。患者贪图火锅的辛辣刺激极易引发上火导致肛周血管扩张、破裂,从而引起复发。另外,吃完火锅后若肠胃不适,不断拉肚子,也会造成肛门负担增加,诱发痔疮。
痔疮患者的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
由于刺激性的辛辣食物会引起肠道充血而加重痔疮病症,因此患者要对如辣椒、大蒜、大葱等辛辣食物忌口。
2、忌饮酒
痔疮患者忌酒是毋容置疑的,饮酒不仅会吸收体内的大量水分,也会使直肠静脉充血扩张,加重痔疮的症状。
3、忌食火性水果
痔疮患者平时要多吃水果润肠、清火、通便,但要对榴莲、荔枝、龙眼、芒果等助火气的水果忌口。
4、忌暴饮暴食
痔疮患者饮食必须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加重肠胃负担,以引起便秘加重痔疮病症。
痔疮刮痧方法图解 治痔疮用拔罐好吗
拔罐能够辅助治疗痔疮,但效果有限,情况严重仍需要手术治疗。
痔疮多因胃肠燥热,伤津耗液,燥屎内结,下迫大肠;或因湿热下注,蕴聚肛门,气滞血瘀,经脉壅遏,筋脉驰纵所致,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中医辨证后可以用来治疗痔疮。
1.定穴:
大肠俞,气海俞,委中,承山。
2.取穴:
(1)大肠俞,两侧髂嵴高点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下,由此旁开2横指处。
(2)气海俞,大肠俞在背部,当第3,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委中在腘窝横纹中央,当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4)承山在小腿后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3.方法:
(1)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取上穴拔罐,可以单纯闪火法拔罐,亦可采用三棱针刺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2)挑刺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选择腰骶部痔点,即腰骶部呈灰色或棕褐色,暗红色,大小如米粒状的圆形,凸出于皮肤的丘疹,压之不褪色;如无明显痔点,则选择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的长强穴上端,或八髎穴挑治,每次选择一穴,将皮下白色纤维数十条尽数挑断后,局部加拔火罐,留罐十分钟。起罐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痔疮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痔疮拔罐方法
取以上各穴,施以毫针罐法,施罐前先在穴位上针刺,待得气后,立即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针刺部位,留罐10~ 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或每次选特异点2~ 3处,施以刺络罐法,留罐10~ 15分钟,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治痔疮常按这两大穴位
十人九痔 治痔疮常按这两大穴位(图)
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明确指出了痔疮的形成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等有关,而后世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及前人的经验,又进一步指出,病因与久忍大便、久痢久泻、酗酒、嗜食辛辣、年老体衰、妇人妊娠、久坐久行等都有极大关系。治痔疮,常按这两大养生穴位。
长强穴
在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多用于治疗腰神经痛、痔疮等。配合承山穴可治痔疮。
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此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痔疮拔罐拔哪个位置
1.会阳穴位置:
俯卧位或跪伏位,会阳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2.会阳穴取穴方法:
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3.会阳穴功效:
散发水湿,补阳益气,清热利湿,益肾固带,会阳穴有理下焦、调二阴的作用。
1.白环俞穴位置:
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2.白环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白环俞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3.白环俞穴功效:
外散腰臀之热,益肾固精,调理经带,白环俞穴有调经血、利腰膝的作用。
1.大肠俞穴位置:
大肠俞位于腰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2.大肠俞穴取穴方法:
大肠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
3.大肠俞穴功效: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
1.次髎穴位置:
次髎穴位于骶部,在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
2.次髎穴取穴方法:
俯卧取穴,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3.次髎穴功效: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补益下焦,强腰利湿,次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
1.承山穴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角形凹陷处。
2.承山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3.承山穴功效:
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承山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