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菌痢

急性菌痢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即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

①普通型:急性起病,体温达39℃-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稀便;腹痛或呈水泻,继呈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明显。如能及时治疗、可于数日内痊愈。

②轻型:较普通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表现轻,里急后重等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

③重型:高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明显,排脓血便,每日达数十次,严重者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

④中毒型:此型多见于3-7岁儿童。起病急剧,体温迅速升至40℃0-41℃,伴有头痛、畏寒、惊厥或循环障碍等症状。本病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症状也不严重,且多在出现惊厥后6-12小时才发生。中毒型多表现为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休克型;以脑水肿与颅内压增加等脑部症状为主的脑型,以呼吸与循环衰竭同时存在为主的混合型。

a.休克型:早期患儿面色灰白,口周青紫,肢端发冷,指趾甲苍白,心率和呼吸增快。随病情发展,面色变灰,指趾甲、口唇发绀,皮肤发花,心率每分钟达160次以上,心音低钝,脉细弱,意识不清。晚期伴心力衰竭、休克肺、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b.脑型: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乳儿和学龄儿童相对少见。患儿初起意识清醒,突然出现惊厥、四肢抽动,两眼上翻。严重者反复出现。开始每次惊厥后意识尚清,以后逐渐萎靡、烦躁或嗜睡,直至昏迷。患儿面色灰白,且体温越高面色越灰,神经症状也越重。脑水肿、脑病可引起呼吸衰竭,则治疗较为困难。因此若见患儿面色发灰、心率相对较缓及反复惊厥,都是颅压增高的征兆,要积极处理,以防呼吸衰竭发生。

菌痢有脑水肿时,眼底改变并不明显,不能以此来判断有无脑水肿。

C.混和型:脑型和休克型表现同时存在,病情更严重。

迁延性菌痢

迁延性菌痢病程在2周-2个月之间,系急性菌痢迁延不愈之故。病人常无高热、腹痛或中毒症状,只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多,有时脓血便和黏液便交替出现。便培养阳性率低于急性期。

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病程在2个月以上。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因患儿体质弱、营养不良、佝偻病、寄生虫、贫血等合并症所致,也可因耐药菌株引起。除腹泻外,其他症状不典型。病程久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轻度贫血等现象。

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了,在夏秋季它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小儿痢疾会引起腹痛,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的现象,要能够及时的去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下面我们看看小儿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⑸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⑹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宝宝拉痢疾的症状

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

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综上所述,便就验证了开头说的话,宝宝拉痢疾的症状是很多的,一般分为轻型痢疾、普通型、重型、中毒型这几种,而且这几种的具体表现也是不同的当然除了这几个方面,关于宝宝拉痢疾的症状其实还有一些的,但是这里说到的这些是属于现在宝宝拉痢疾的常见症状。

痢疾的症状 腹泻

腹泻为痢疾的主要表现,轻者每天2~5次,严重时,一天数十次不等。因为其症状与单纯性腹泻相似,所以需要区分开来。生活中拉肚子不一定就是痢疾,也可能是单纯的吃坏了东西,但如果腹泻的同时伴有发热、腹痛、痢疾、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等的症状时就需要警惕可能是痢疾在作祟了。

小儿痢疾的症状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

痢疾有哪些症状 全身症状

痢疾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全身症状,如肌肉酸痛、周身不适、血象增高等。

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症状。根据中医证治分类,痢疾分为以下几种:

1、湿热痢

症状: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2、疫毒痢

症状: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着,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3、寒湿痢

症状: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4、阴虚痢

症状: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

5、虚寒痢

症状: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6、休息痢

症状: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症状体征

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根据其主要表现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休克型 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为微循环障碍,可见精神萎靡,面色灰白之四肢厥冷,脉细速、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小,后期微循环瘀血、缺氧、口唇及甲床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可伴心、肺、血液、肾脏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脑型 脑微循环障碍型

因脑缺氧、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率相对缓慢。随病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或持续惊厥。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深深浅不匀、节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肺型 肺微循环障碍型

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混合型

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最为凶险的一型,病死率很高。

痢疾症状

1、发热是痢疾症状之一

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患者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患者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患者大便很快成形,患者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2、腹泻是痢疾症状之一

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表现上看,主要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往往突然发病。结肠炎则是多数隐匿发病,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腹泻或者便秘,也可能出现除消化系统之外的表现,如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表现。

3、炎症是痢疾症状之一

关节炎为痢疾后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以踝膝关节为多,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疼痛,常对称发生,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重者出现关节腔内积液和肢体活动受限。尿道炎,尿急,尿频,尿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尿 痛,可有粘液样分泌物,重者出现血尿,脓尿,伴发膀胱炎,前列腺炎,但尿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都是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痢疾后综合症的典型症状最早出现结膜炎,持续时 间较短,常为双侧,可为球结膜也可为睑结膜受累,严重者影响全结膜,伴有结膜水肿,眶周肿胀,偶有角膜炎和虹膜炎。

婴幼儿痢疾症状为何常不典型

婴幼儿患菌痢时,随体温升高,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和烦躁,甚至惊厥,排便前每因腹痛而哭闹不安。痢疾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肠功能紊乱,见消化不良性大便,排便时用力或面部胀红提示里急后重。

婴幼儿痢疾症状常不典型的原因,主要是消化系统特点和机体反应性差两方面造成的。

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②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机体反应性差:①胃内酸度低(乳汁尤其是牛乳,使酸度更为降低) ,而且婴儿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减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尤指igm及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水平均较低。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婴幼儿痢疾症状常不典型。

痢疾的分类 普通型痢疾

普通型痢疾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注意:普通型痢疾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相关推荐

痢疾有哪些症状 腹痛

由于细菌和病毒侵犯肠胃,常造成腹部疼痛。痢疾引起的腹痛一般不太严重,多在下腹及肚脐周围,呈阵发性,大便后减轻。

痢疾怎么回事

宝宝拉痢疾症状有很多,这点医学专家已经通过医学研究表明。话虽如此,但是其实很多人对于宝宝拉痢疾症状是不了解的,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对于宝宝拉痢疾症状更是不了解的。那么,针对这个现状,下面就来具体说说宝宝拉痢疾症状。 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

黄连怎么吃

黄连姜汁茶 食材:黄连、绿茶、姜汁、红糖各适量。 做法:将绿茶、黄连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倒人姜汁红糖,调匀即可。 服用方法:随意饮服。 功效:清热、和胃、止痢。用于痢疾等。 黄连猪大肠 食材:黄连、木香各30克,猪大肠90克,米醋适量。 做法:将猪大肠洗净,将黄连、木香研未填入肠内,扎紧扬两头,放沙锅内,加米醋适量,煮至肠烂熟即可。 食用方法:温热空腹食之。 功效:清热化湿,调气止血。用于湿热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黄少等。

痢疾有什么症状 发热

痢疾是细菌引起的肠胃传染性疾病,当细菌和病毒进入人身体后,刺激神经,引起发烧。痢疾多数有发热表现,但热势轻重不一,并且发热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是一致的。

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症状

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 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1. 轻型痢疾 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

痢疾分型 轻型痢疾

轻型痢疾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注意:由于轻型痢疾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痢疾是什么 什么是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

痢疾的分类 中毒型痢疾

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

痢疾有什么症状 大便脓血

初发病时,痢疾腹泻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由于肠道内膜感染,病人可排出脓血便和粘液便。发生痢疾后,应尽快就医,大便培养是诊断痢疾的可靠方法。

孩子痢疾症状 里急后重

因为受到炎症刺激使得患者很想解大便,就是算肚子拉空,患儿还一直有迫不及待解大便的感觉就叫做里急后重。是痢疾的一个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