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的六大早期信号
慢性肾衰的六大早期信号
(1)消化系统症状是慢性肾衰最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胃口不好、味觉障碍、恶心呕吐等,少数情况下可有腹泻、腹胀和便秘等。尿毒素潴留后影响消化功能会导致食欲下降,但是多数人不会把它和肾病联系起来。曾有一位患者,32岁,经常上腹部不适、胃口很差,有时感到恶心、乏力,曾到多家医院诊治,疑为慢性胃炎,服用很多治胃病的药物,甚至还作了胃镜检查,但是“胃病”不见好转,有一次感冒后出现浮肿,去肾内科诊查,查血后诊断为肾功能不全。再回顾以前症状,知道都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2)脸色发黄或发白。这是由于贫血所致,肾功能受损常常伴随贫血,但是贫血的发展也非常缓慢,一段时间里反差一般不会太大,常常引不起重视。
(3)浮肿。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察觉的症状,是因为肾脏不能及时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所致。早期仅有足踝部和眼睑浮肿,休息后消失。进一步发展到持续性或全身浮肿时,一般已进入典型的尿毒症期。
(4)尿量减少。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情进展会出现尿量减少。也有很多患者尿量正常,但是随尿液排出的毒素减少,所以不能完全靠尿量来判断肾功能的好坏。
(5)高血压。肾脏受损后不能正常排水排钠,体内出现水和钠的潴留。另外肾脏受损后还会分泌一些升高血压的物质。因此,尿毒症的早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血压高加上凝血机制差容易诱发鼻出血或齿龈出血,要引起注意。
(6)容易疲倦、乏力。这可能是最早的症状,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因为能够引起疲倦乏力的原因实在太多了。特别是那些在事业上“全力搏杀”的人,疲劳是家常便饭,如果稍作休息后症状好转,就更容易忽视。
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多种多样,以上只是为大家介绍了常见的几大信号,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个或多个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男人警惕三种早衰信号
早衰信号1:头发日渐稀疏
每次洗头,淋浴室的地上遗留下许多头发,而照镜子的时候,发现头发开始变薄,恐怕这个时候,心里会不停地怀疑,自己年纪轻轻就脱发,是不是早衰的一个兆头?头发也是需要进行新陈代谢的,所以一般来讲,每天掉50~80根头发是正常的,如果超过100根就要引起注意了。值得一提的是,办公族使用电脑的机会很多,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或上网打游戏,很容易精神疲劳,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神经功能紊乱,皮肤血管收缩功能失调,头皮局部的血管收缩使供血量减少,从而引起脱发。另外,按照中医的观点,脱发与血虚、肾虚有关。如果30出头就开始出现“虚”的迹象,就不得不说是早衰了。
早衰信号2:吃的不多也发胖
到了三四十岁,逐渐发现自己体形发胖、体重激增。男人认为有点“肚腩”才有型,女人则用“珠圆玉润”来安慰自己。
内分泌专家指出,这是缺乏运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变慢,你不增加活动量,就容易身体发福。也就是说,新陈代谢慢,人不运动的话,基本消耗的热量就较少。因此,即使你不贪吃,身体因为消耗少,自然会长肉,这也是衰老的一个信号。
早衰信号3:慢性病早发
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等慢性病原本是五六十岁人的高发病,但是如果年纪轻轻30多岁就已经惹病上身,就说明你真的老了,提前踏入老年队伍。
你在饮食上是不是吃得过咸、爱吃夜宵?你是不是经常上网、夜生活丰富?你是不是觉得压力大脾气大……假如你有以上不良的生活习惯,那就要多注意自己每年一次的体检报告了。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寿命有多长
慢性肾衰竭能活多久?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慢性肾衰竭的症状,慢性肾衰竭患者会出现疲倦乏力、消化不良和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疾病后期患者还出现四肢麻木和各种系统病症,这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治疗,不能拖延。
慢性肾衰竭能活多久?研究表明,当慢性肾衰竭患者没有发展到尿毒症且肾小球率过滤没有完全受损时病情还有逆转的机会。因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存活时间与病情程度有关,如果肾脏还可以排尿,说明肾脏功能还存在,此时需要积极治疗,保护剩余的肾脏功能。
慢性肾衰竭能活多久?虽然这是很多患者都关注的话题,但是患者不能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许多患者一直被这个问题纠缠,出现了症状也不及时治疗,导致了病情的加重,错过了治疗时机,后悔莫及,相反的,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勇于面对一切,在疾病早期进行治疗,完全可能治愈,延长生存年限。
慢性肾衰竭发病的早期信号
困倦、乏力
这可能是患病早期的表现,但最容易被忽略,因为引起困倦、乏力的原因的确太多了。特别是那些在事业上“全力搏杀”的人,大多将之归咎于工作紧张和劳累。若稍加休息后症状好转,则其更易被忽视。
面色泛黄
这是由贫血所致的。由于这种表现的发生和发展平分缓慢,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差,就像人们经常见面就难以发现对方各种缓慢发展的变化一样。
浮肿
这是一个比较易觉察的症状。这是由于肾脏不能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导致液体滞留在组织间隙,早期仅为踝部及眼睑部浮肿,休息后消失,若发展到持续性或全身性浮肿,则病情已较严重。
尿量改变
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即便是尿量正常,由于尿液所排出的毒素减少,也会使废物不能完全排出体外。所以,尿量并不能完全说明您肾脏功能的好坏。
高血压
因为肾脏有排钠、排水的功能。所以肾功能受损时体内会发生钠和水的潴留,另外,受损的肾脏会分泌一些升高血压的物质。因此,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若有因高血压及凝血机制差而致的鼻或齿龈出血,更要引起注意。
胃口不佳
这是由毒素潴留影响消化功能所致,多数人会不以为然。待病情发展,将会出现腹部闷胀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大便次数增多或便溏,这也往往是病人不得不就医的重要原因。
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
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给不足(如外伤或)、肾脏因某种因素堵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损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急性肾衰竭若能正确诊断公道治疗,常能痊愈或缓解。
而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主要原由于长期的肾脏病变,肾单位受到摧毁而减少,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致使肾脏排泄调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造成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除氮质血质症外,往往无临床症状,而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状,到了病情进展到残余肾单位不能调剂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尿毒症症状才会逐渐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各系统受累。
由以上可总结出,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竭的区分:
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有什么区别: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是非,参考其他指标。
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有什么区别?:是病理诊断,肾活检病理诊断是鉴别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的金标准,但目前国内具备急诊肾活检条件的医院尚不普遍。因此,临床上选择和评估鉴别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的无创指标极其重要。
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竭的区分有什么?很多的研究表明:
病期是非作为论断依据特别是慢性肾衰竭并不可靠。
目前国内已普及用“B”超丈量肾脏大小。一般以为肾脏体积增大见于急性肾衰竭,肾脏体积缩小见于慢性肾衰。我们的资料表示无论急或慢肾衰,肾脏真正增大或缩小者仅各占三分之一,多数病例肾脏大小正常,这一部分人应用B超测肾脏大小对急、慢性肾衰鉴别无帮助。最近我们发现“B”超下丈量肾实质厚度较测肾体积大小更有意义。
指甲肌酐测定是一项无创、简便的检察方法,其测定值反应三个月前血肌酐水平。关于隐匿起病或病史不祥、肾脏大小正常的患者,指甲肌酐测定可了解3个月前肾功能,其特异度达84%,可作为以上两项资料的填补。
哪些饮食因素会导致肾衰竭
很多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了肾衰竭,肾衰竭容易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慢性肾衰竭病因:
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诱发慢性肾衰竭疾病的病因有:
1、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引起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肾小球肾炎,最后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可以在几个月内出现,也可以迁延几年,直到血清尿素和肌酐上升,肾功能降至正常人的一半,症状才会出现。有时发病后几年,直到可怕的尿毒症症状出现后,才诊断患有肾小球肾炎。
2、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占慢性肾衰发病率的第二位。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瘢痕化导致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之一。
3、糖尿病性肾病
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人可出现肾脏并发症,特别是青年型或I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这常常是肾脏受累的第一个指征。出现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半在5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网状内皮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同时出现。
急性肾衰竭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按传统分发可分三类:
1、肾前性:主要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肾缺血。
2、肾后性:肾后性因素多为可逆性,及时解除病因常可使肾功能得以恢复,常见因素有尿路结石、双侧肾盂积液、前列腺肥大和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3、肾实质性:(1)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最常见的急性肾衰竭类型,约占75%-80%,大都可逆。(2)急性肾间质病变常见的病因有过敏性,主要由药物引起(如二甲氧苯青霉素、利福平、磺胺类等)、感染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病毒等)、代谢性(如尿酸肾病、高钙血症等)、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3)肾小球和肾小血管病变如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多发性小血管炎、肾皮质坏死等。
慢性肾病的九大危险信号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坐落于腹膜后脊柱两侧浅窝中,每个肾有100万个以上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这是肾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主要任务是每天过滤和清洁近200升血液,把有用的东西留在体内,让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同时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就像是身体的“净水机”。
除此以外,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通过产生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参与调节血压、红细胞生成和钙磷平衡。
肾脏虽然功能强大,但却是一个脆弱的器官。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患病率为10.6%,患者约1亿多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也达200余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得好了,运动少了,加之工作压力增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了,肾脏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的慢性肾脏病比例逐渐减少,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痛风肾、多囊肾、前列腺增生、肿瘤及医源性(造影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肿瘤化疗药、含马兜铃酸中草药等)肾损伤的比例逐年增多。
与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肾脏病表现得更为隐匿,起病时没有明显症状,常常在开始就医时就已经发展成为尿毒症。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肾脏健康,留意它发出的“维修”信号,一旦发现有下列症状就应及早就医。
1、排尿次数增加、尿急及尿痛
2、尿中带血
3、尿中泡沫增多
4、眼睑及下肢水肿
5、腰腹疼痛而无外伤
6、高血压
7、不明原因的贫血
8、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而检查胃肠功能正常
9、夜尿增多
对于没有肾病的人来说,要预防肾病的发生,平时应该做到:饮食清淡、低盐、多饮水、戒烟、饮酒适量、多运动、控制体重。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很多西药、中药都可能会引起肾损伤,如抗菌药物、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肿瘤化疗药、各类血管造影剂、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另外,最好每年做一次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必要时可做肾活体组织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应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此外,还应注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肥胖),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坚持合理饮食(低盐、低糖、低脂、低嘌呤);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
慢性肾炎会转尿毒症吗 慢性肾炎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吗
尿毒症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并不是所有的慢性肾炎患者都必然发展成为慢性肾衰。
虽然在慢性肾衰的病因中,慢性肾炎为主要因素。但不同的个体,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不同,进展至慢性肾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也就各不相同,而且经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合理安排饮食、起居等,可大大延缓肾功能恶化,部分患者的病情能较为稳定。
引起慢性肾衰竭贫血的主要原因
起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原因
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临床上出现贫血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下面上海市明珠医院肾病专科肾病科的肾病专家李秋洁为我们详解:
慢性肾衰竭疾病在临床中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在发生此疾病时,大部分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都会出现贫血的现象,一般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红细胞,则红细胞不能成熟,而且尿毒症时,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素的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加重了贫血。
②红细胞在血中毒素的作用下,寿命缩短。
③血中有毒物质蓄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④血小板异常,凝血机制障碍,常常造成出血过多。
⑤对于尿毒症患者常常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可引起红细胞减少。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症状,那就是慢性肾衰竭贫血了,我们知道慢性肾衰竭贫血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慢性肾衰竭贫血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