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泽泻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泽泻
泽泻性寒,味甘,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湿热,利小便,驻颜泽面。
适应病症: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高血脂症,湿疹,疱疹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面色萎黄。
用来用法:内服,减退6-9g。
应用配伍:本品利水之功效比茯苓强,通过配伍可用于各种水肿症,尤适宜与水湿停蓄之水肿,若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症,常与猪苓,茯苓,白术,桂枝同用;脾虚水肿可以与茯苓,猪苓,白术同用。渗利水湿,利小便,实大便,与猪苓,茯苓,生薏仁同用。
内火大湿气重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许多妇科疾病并不都是因为卫生习惯或其他外部环境引起的,也有一些是由体内的一些因素引起的。很多女性苦恼于阴道炎治好了又犯,检查了所有可能的感染源,内裤、毛巾也都高温消毒,一切都防备工作都做得看似完美,可阴道炎就是久久不能治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阴道炎常治常犯呢?
专家解释:阴道炎久治不愈,要考虑除了感染源之外的原因,比如还有一种原因与个人年龄体质有关,有些人属于湿热体质或喜食辛辣油腻等食物,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也容易反复发作阴道炎,这样的情况可以用中药调理一下。
女性应该如何判断是否因为体内内火大、湿气重而导致阴道炎反复发作呢?医生建议,可以自检白带的状况。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白带应是透明的蛋清状,而如果体质湿气重,内火大时,白带则比较粘稠,发黄,且异味明显,但一般不会有明显瘙痒。
湿气重吃什么中药调理
川贝母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痨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一次1-2g。
常用配伍:
川贝母配沙参,麦门冬:肺虚久咳,痰少咽燥。
注意事项: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痰湿者不宜用。
桔梗开宣肺气
功效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用法用量:内服,3-9g。煎汤,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1.桔梗配远志,款冬花: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2.桔梗配诃子,甘草:音嘶,音哑诸症及慢性喉炎,喉头结核。
桔梗配荆芥,薄荷,甘草:感冒咳嗽痰多,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喉炎。
注意事项:本品升散,用量过大易致恶心,故用量不宜过多大。气机上逆之呕吐,眩晕,以及阴虚久咳,咳血者不宜用。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白扁豆
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减肥,洁面润肺。
适应病症:慢性湿疹,皮炎,肥厚性皮肤病,荨麻疹,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脾虚湿浊下注,白带过多。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20g,健脾止泻宜炒用。
注意:白扁豆含有毒性蛋白,生用有毒,故研磨服宜慎用。
如何判断自己的湿气重不重 如何逐步祛除湿气
1.中药调理
湿气比较重的朋友可以采用一些具有祛湿性质的中药或食物来进行煎服使用,比如苍术、白术、藿香、佩兰、山药、薏米、茯苓、芡实等,具体情况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医嘱来进行调理。
2.刮痧走罐
如果体内较重,可以采用传统的刮痧走罐方法来进行调理,疏通身体的经络,活血化瘀,加快自己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排湿的效果。
3.改良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湿气重的人群可以少食油腻、生冷等口味食物,同时加强自己的运动量,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泡脚15-20分钟,让体内的湿邪逐步发散出来,从而达到祛湿的效果。
阴虚内热湿气重怎么调理
阴虚内热湿气重的调理方式主要从饮食、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方面入手,如:
阴虚内热湿气重有可能是因为饮食过于辛辣,长期进食温热性食物以及肥甘厚腻的食物引起的,对此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日常需要避免吃辛辣刺激、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山药、白菜、银耳、海参、百合、莲藕等食物来改善阴虚内热,同时也可以适当吃一些薏米、山楂、红豆、大枣、麦芽、香菇等健脾的食物来祛湿。
阴虚内热湿气重和情绪异常、房事过度、运动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对此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来改善,平时需要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尽量避免长期生气、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同时也需要劳逸有度、避免熬夜,合理的安排性生活频率;另外也需要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进行运动锻炼,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阴虚内热湿气重也可以通过药物来调理的,可以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对症服用一些中成药或是中药。
中药泽泻的几种选方
①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煎服三钱,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②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③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纲目》三白散)
④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妇人良方》泽泻散)
⑤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两,滑石三钱。水煎服。(《千金方》)
⑥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五钱。水煎服。(《外科正宗》)
⑦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宣明论方》,泽泻散)
⑧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素问》)
⑨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泽泻散)
⑩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地肤子
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适应病症:风疹,湿疹,疮癣,皮肤瘙痒,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手足癣,小便不利,淋漓涩痛,阴痒带下。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应用配伍:本品善于清利湿热止痒,去皮肤积热,尤其适宜于湿热毒所致的皮肤瘙痒,用于湿疹,湿疮,风疹瘙痒,常与白鲜皮,蛇床子,荆芥等煎水外洗;配伍猪苓,泽泻,车前子可清利下焦热,利湿止痒,治湿疹,疱疹性皮炎,荨麻疹等。
女人湿气重怎么调理 祛湿热中草药调理
对于湿热体质女性来说,中草药调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祛湿的中草药有苍术,白豆蔻,车前子,藿香,厚朴,佩兰,菖蒲等;清热的中草药有黄岑,山栀子,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竹叶,金银花,芦根等。湿热体质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中的两到三种煮水代茶饮。
女性体内湿气重的危害有什么
1、月经病
湿气重会导致女性在经期前后肢体疲倦、疼痛,头晕沉笨重或者低烧难退。严重的还会出现经行不畅或经前腹泻,月经量少,痛经,经闭,甚至还可能导致不孕症。
推荐调理药方: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各5克,淡竹叶、马齿笕、槐米、绿茶各1克,水煎服。也可冲泡袋泡茶,如亦舒堂薏仁茶,每日冲泡2——3包即可有效祛湿缓解病症。(经期不宜饮用)
2、带下病
下的量、色、质、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主要见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卵巢早衰、闭经、不孕、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或减少。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导致代谢量多。
推荐调理药方:党参15克,焦白术3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24克,炒薏苡仁15克,车前子12克,泽泻9克,苍术9克,甘草3克,水煎服。
3、妊娠病
指发生在怀孕期间,与怀孕相关的病。妊娠病威胁准妈妈和胎儿两人的健康,可妨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堕胎、小产,因此必须注意平时预防和发病后的调治。
推荐调理药方:当归12克,川芎3克,炒白芍12克,党参12克,紫苏6克,陈皮5克,大腹皮5克,砂仁6克,藿香6克,佩兰叶5克,甘草3克,水煎服。(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产后病
产后病也叫月子病”,产后的妇人“多虚多瘀”,气血双亏,脾胃不足,最易湿邪相犯而致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
推荐调理药方:焦白术30克,巴戟天15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15克,茯苓12克,白果5克,莲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5——10剂即可见效。
湿气重中药调理药方 白茅根除湿热,最益脏腑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心,肺,胃,膀胱四经,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它来除湿热,有益五脏六腑的安康,又具有清血分之热,既不4伤燥,又不黏腻,凉血而不积瘀的特点,所以常用于肺热咳喘,胃热呕逆,热病烦渴,吐血,尿血,淋病,水肿,黄疸,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治疗。
祛湿吃法:
白茅根10-20克,白糖适量。
白茅根放入砂锅中,加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一边煎煮一边观察,待白茅根下沉于水下时,加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一剂,去渣喝汤,代茶频饮,一天内饮完。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凉血止血,本品既可清除湿热,益养脏腑,对于热病烦渴,吐血,鼻出血,肺热咳喘,胃热呕逆,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淋病及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有食疗作用。
注意:一般情况下白茅根的用量以10-30克为宜,如果是鲜品则可以用到30-60克。另外脾胃虚寒的人不要服用,以免加重虚寒的症状,或造成不良后果,而且白茅根忌铁器,烹制时一定要避免用铁锅铁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