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夏季无偿献血前后的饮食

夏季无偿献血前后的饮食

专家指出,夏天献血,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松弛,献血前一天和当天早上别吃太油食物,献血后应多补充水分,注意饮食上的营养搭配。

献血前饮食应清淡

如若献血者在献血前吃了过于油腻的食物,大量脂类将进入血液后,容易形成脂肪血(含有大量脂蛋白),而有些受血者接受到这种血液后,容易出现过敏性输血反应,从而不能达到健康输血。

然而不油腻的食物是不是少吃鸡鸭鱼肉就可以了呢?其实不然,一些油脂较多的大豆、花生、芝麻等种子类分食物,也是会促成脂肪血的存在,因此,健康献血者,这些食物都应该尽量少吃。另外可适当补充点营养,吃些奶、蔬菜、蛋、瘦肉等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献血后更应注意营养补充

本身略微贫血的献血者献血后,可能出现头晕、眼前一片黑、出冷汗等不适,这样,献血后如何补充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吃得有营养价值,舒服、适量,科学合理,大部分献血者,通过机体调节,都能在短时间里恢复献出的血液。献血过后,可补充一些营养,吃些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鸡蛋、瘦肉等加快血液成份恢复的食物。同时,还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也可喝一些红糖水,以达到补血、补铁的目的。

此外,献血过后,是不是应该多喝排骨汤、鸡汤?其实不然,因为造血主要原料是铁、维生素B12、蛋白质和叶酸等等,而排骨汤、鸡汤脂肪含量较高,铁和叶酸的含量少,喝了意义不大,反而更多摄入脂肪,血脂偏高,甚至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无偿献血的意义何在

我国把无偿献血定义为“参加献血后,在采血单位和本人工作单位均不领取营养费,各种补贴和其他报酬。公民完全基于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献血的最高层次,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给无偿献血定义为:“献血者自愿捐献全血,血浆或者血液成份,而不收取任何报酬”。

3无偿献血是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早在三十年前,国际红十字会就号召世界各国开展无偿献血。他体现了人们之间护院互助的人道主义和崇高的奉献精神。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做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因为补偿献血者不以经济报酬为目的。献血只是奉献的精神,血液的质量能够得到可靠地保证,有利于献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献血的解释

献出自身的血液多供临床输血之用。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1]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5%,献血后身体会自动调节,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其余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献血后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减少体内循环血容量。献血后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内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则需要相应的周期恢复,血小板一般是7-9天,红细胞需要120天。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献血后,由于刺激造血功能,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法定的采供血机构,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来进行献血,对身体不会有明显影响。

为了保证献血质量和对献血事业的管理,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鼓励健康的公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健康人献出的血液可以帮助失血者补充需要的血液及相应成分。无偿献血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无偿献血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适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而献血者不索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国际红新月会、国际输血协会推崇的献血形式,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无偿献血。

日本1985年评出的最佳献血口号是"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这是一位家庭主妇提出的,如今,已被全世界各国血站所采用。日本每年1月15日为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纷纷来到献血车前参加无偿献血,这已成为日本推动献血的一个传统形式,日本政府规定,各级行政人员,适龄者每年必须献血一次。

在美国,一个很流行的献血口号是"给您一个礼物,生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献血是崇高的行动,是给同胞一个新的生命,是其它任何礼物都无法比拟的。

约旦政府明文禁止血液买卖。1975年首都安曼建立了一座中央血库。任何人只要急需血液,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但在身体康复后,必须来献血,或由亲属来代之献血。这座血库被人们称为"生命血库"这座血库建成后,第一个来参加献血的是约旦国王侯赛因。

印度尼西亚献血口号是"您能为您的同胞做出的最大奉献是挽救他的生命。"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亲自参加献血,还要求其家庭成员参加献血。

1997年3月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第41次参加无偿献血(每次250毫升),以此来做为他69岁生日的纪念。他常说:献血使他年轻20岁。看来这句话不全是玩笑话。

现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如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也有经济欠发达的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尼日尔、尼泊尔、缅甸等,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在许多国家,公民献血后吃几块点心.喝杯饮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从不领取任何报酬,人们把献血看作是对社会的奉献,是很普通的事。

每年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 澳大利亚等国在中小学设有献血知识课,学校定期带学生到采血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就接触献血的相关知识,便于今后成为一名光荣的献血者。

适量献血无碍健康己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千百万献血者所证实, 我国也有“献血无碍健康,只需小小勇气”的宣传理念。

无偿献血检查项目有哪些

无偿献血主要是检查有无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或者是不适合献血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乙肝、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血液成分异常(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异常)等。献血后还会检查有无艾滋病、梅毒等血液系统传染病。

一般的无偿献血直接去血战或是献血车上就可以了,他们会抽取你的血液进行检查的,一般检查主要包括:血色素,血型,乙肝表面抗原,梅毒抗体,转氨酶,梅毒抗体,HIV抗体。

献血前初筛项目如下:血型、血色素、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有些献血车没有电源,就无法检查转氨酶);血液采集后复查,除了复查初筛检查的四项外,还要检查丙肝、爱滋病和梅毒. 如果机采成分血,还要检查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大约采集5——7毫升左右血液。

献血是有很多原则的,并不是想献血就能献血。像未成年人不能参与献血也是原则之一,而献血前也会做很多基本检查。做这些检查只是为了保证献血者在献血后身体不会有什么异常。而人们在献血后要注意自己身体的调养,平时要注意多休息才行。

献血四大方法缓解血荒

1.街头采血点重新布局

与此同时,北京将重新规划布局流动献血点,对一些采血量大的流动献血点,会考虑将其改造为像西单献血小屋一样环境舒适、设备齐全的固定献血点。

2.提高服务质量

“献血容易用血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热情。在不少献血者看来,让自己和家人免费用血是主要的献血理由。但实际上,因缺少全国联网的献血信息系统,献血者用血时不能在医药费中直接扣除,而需先垫付用血费,然后拿着献血证到献血地区的卫生部门报销,整个过程非常烦琐。如何提高无偿献血行为的服务质量也是摆在面前一个重要问题。

3.增进信任

调查显示,不献血者最担心的是传染疾病,此外他们担心献的血会被拿去牟利。据介绍,血液采集后,要经过几道程序的加工,这是血站有偿将血液卖给医院的原因。但是,这些加工到底要花多少成本,公众并不知晓。公众看到的只是,血液采集部门将群众无偿献出的鲜血,换成大把的钞票落入自己的腰包,甚至成为他们挥霍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心理能平衡吗?公众并不是没有无偿献血意识,而是血液使用过程的不透明和医院有偿用血的事实,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这一制度产生怀疑,这对培养和激发公民无偿献血意识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解决血荒问题,就必须从规范制度的角度出发,让整个血液采集使用过程公开透明化,接受公众的监督,杜绝血液采集使用过程中的逐利和腐败行为,重树献血者的信心。

4.简化用血手续

“既然繁琐,那就简化用血程序。”有专家介绍,从今年开始,江苏省13个城市都已开展试点,将献血者用血手续简化,献血者用血可以在出院时一次性扣减用血费用,不必再先垫付用血费。此外,全省血液中心还将实现联网,可以让献血者在省内用血时实现异地报销。

无偿献血检测项目有哪些

无偿献血是非常简单的,想献就可以献。但其实并不是,献血也是有原则的。献血前需要做非常多的检查的,而做这些检查都是为了保证血液的正常,同时也要看时献血者的身体素质。那么,无偿献血检查项目有哪些呢?

无偿献血主要是检查有无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或者是不适合献血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乙肝、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血液成分异常(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异常)等。献血后还会检查有无艾滋病、梅毒等血液系统传染病。

一般的无偿献血直接去血战或是献血车上就可以了,他们会抽取你的血液进行检查的,一般检查主要包括:血色素,血型,乙肝表面抗原,梅毒抗体,转氨酶,梅毒抗体,HIV抗体。

献血前初筛项目如下:血型、血色素、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有些献血车没有电源,就无法检查转氨酶);血液采集后复查,除了复查初筛检查的四项外,还要检查丙肝、爱滋病和梅毒. 如果机采成分血,还要检查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等),大约采集5——7毫升左右血液。

献血是有很多原则的,并不是想献血就能献血。像未成年人不能参与献血也是原则之一,而献血前也会做很多基本检查。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是什么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为保证献血的充足,有专家呼吁放宽至17-60周岁。

献血时患者必须做健康检查,符合条件后才可献血。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有:

1.年龄:18-55周岁。【注:指《献血法》提倡参加献血的人士年龄,但不是限制献血的年龄标准】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千帕)。或: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多与患者的健康相关,当患者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时,即可献血。当患者有血液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均不能献血,否则血液会把疾病传播出去,会造成接受血液的患者感染上疾病,对接受血液的人是很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建议献血的时候寻找正规的部门或是医院去献血。

对献血者的年龄有限制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关于献血的年龄规定,世界各国规定不一致,我国各省、市的规定也有一些差别。

《献血法》的规定是根据我国公民的身体素质和满足用血的需要等因素来确立的。18周岁的我国法定的完全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界限,无偿献血是公民的自愿行为,需要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人来决定,献血法规定18周岁为无偿献血的最低年龄,与我国其他法律规定一致。考虑到我国公民的体质状况和各地的作法,法律规定55周岁为无偿献血的终止年龄。

但法律规定的终止献血年龄,只是法律上的一般规定,并不是超过终止年龄的不允许献血。

夏季献血会不会损害健康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不断攀升,市民白天外出时间减少,街头献血量也随之减少,同时部分市民对夏季献血存在疑虑,担心高温季节献血会造成身体不适。长沙血液中心副主任、中国输血协会无偿献血促进委员会理事左正荣昨日特别呼吁,夏季献血无损健康,某些疾病发病率在夏季并未降低,临床用血量甚至有所增加。因此,在夏季更需要广大的热心人士来关注和参与无偿献血。

“献血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特别对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的人来说,通过献血能稀释血液,降低血脂,从而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左正荣解释,夏季人容易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等现象,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也会使血液中的水分失去一部分,使血浓度相对较高,但只要适当补充水分,通过正常机体调节,对全身血量不会产生影响。

据介绍,一个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若体重为50千克的人,则血量为4000毫升左右。健康、适龄的献血员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左正荣还特别提醒,市民夏季献血,要保持精神放松,适当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少喝果汁、可乐、雪碧等饮料,以免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献血前后几天,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献血前要适当休息,避免熬夜;献血后,献血者应在采血位置附近稍事休息,不得急起,夏季炎热,献血当日要注意穿刺针眼处的清洁卫生,以防感染。

无偿献血的意义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公民献血给予经济上的补偿,会使崇高奉献的光彩行为蒙上商品交易的阴影。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

意义

病人: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需要靠输血来补充和救治。由于目前血液还不能用人工制造或是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

献血者:科学研究表明献血有益身体健康。

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 0.043%,同期未献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 1/2。

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可延年益寿

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 67.5岁;

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

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献血能净化人的心灵;

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献血延续、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使心灵得到慰藉,使人生更加充实。

献血有三大注意事项

有些人多的地方会有自愿无偿献血车,让志愿者去献血。几乎每所高校,也会组织学生献血。但是高校献血有补贴,大学生吐槽献血补贴标准差太多。这是什么情况?

每逢天气寒冷,全市的血库总是明显告急。进入11月,北京开展了新一轮的无偿献血校园行活动,各所高校近千名大学生加入到“献血”主力大军。记者调查北京十余所大学发现,各校针对学生的献血“鼓励政策”五花八门,单就各校献血补贴的金额一项,有的一次性营养补助800元,有的则仅有志愿时长录入。采访中也有学生质疑,这些“奖励”让自愿无偿献血的“无偿”二字变了些许味道。

部分学生对学校五花八门的各类奖励措施表示质疑:“说是无偿献血,我们其实是不想把献血变成一种商业利益行为”,如果学校给钱好像是“诱导学生去献血”。

延伸阅读:献血有三大事项

献血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也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过要献血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要注意一下。

一、献血前注意事项

1、学习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2、献血前三天不要服药。

3、献血当天应按往常的习惯进餐,但不宜吃肥肉、鱼、油条等高脂肪或高蛋白食物。

4、献血前不饮酒。

5、保持睡眠充足,不宜做剧烈运动。

二、献血后注意事项

1、献血完毕,针眼处要压迫 5-10 分钟,避免血液渗出。

2、要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后不等于完全愈合,至少在 24 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要在静脉穿刺部位揉搓。

3、运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4、饮食营养要适中,不要进食过量。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暂不能献血

1、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半个月者,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

7、上次献血未满半年者。

相关推荐

荨麻疹可以献血

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为保证献血的充足,有专家呼吁放宽至17-60周岁。 荨麻疹患者在发病时是不能献血的,因为此时的血液内含有一些病菌,还有就是因为荨麻疹患者不能献血也是属于义务献血的禁忌者范围内。接下来再看一看哪些人不适合献血? 1、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者。 2、获得性免疫缺陷

无偿献血前后的饮食禁忌

献血饮食应清淡 如若献血者在献血前吃了过于油腻的食物,大量脂类将进入血液后,容易形成脂肪血(含有大量脂蛋白),而有些受血者接受到这种血液后,容易出现过敏性输血反应,从而不能达到健康输血。 然而不油腻的食物是不是少吃鸡鸭鱼肉就可以了呢?其实不然,一些油脂较多的大豆、花生、芝麻等种子类分食物,也是会促成脂肪血的存在,因此,健康献血者,这些食物都应该尽量少吃。另外可适当补充点营养,吃些奶、蔬菜、蛋、瘦肉等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献血后更应注意营养补充 本身略微贫血的献血献血后,可能出现头晕、眼前一片黑、出冷汗

无偿献血的危害

1、无偿献血的危害 1.1、增加感染 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的之一,虽然正规的献血在无菌原则上有所保证,但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不会感染艾滋病、乙肝等血液传染性疾病。 1.2、造成血管受到轻微创伤 经常献血会造成血管多处的伤痕,使经常扎针的血管会变硬而缺失弹性。而且在献血的时候,血管的创伤部位在不可知的外力作用下,有造成血管破裂的风险。 1.3、有可能“上瘾” 经常性献血的确可以促进人体造血功能增加,而少数年轻人本身气血旺盛,造血功能如果进一步增强,他们会感觉到全身血管膨胀的感觉,只有经常献血才能缓解他们那

为何献血会感染上艾滋病

安全合理用血和血液制品的基石是吸收、选择和保持自愿、无报酬的献血员。 保证安全供血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安全的献血员和有不安全的献血员存在。 献血员可分为2种类型 第一种:卖血或职业献血员 有非常多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这种献血员应该禁止。卖血者常常来自于社会最贫穷阶层,他们的健康状况较差、营养不良并可能正感染某种疾病,而这种疾病又可通过输血传播,在一些地方,卖血者卖血所得的钱主要用于购买静脉注射的毒品,如果他们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那么他们就有感染HIV的极高的危险。 此外卖血者的卖血次数过于频繁,使得他们所献的

单采血小板有什么体检要求

1.什么是单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是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含有的血小板数量至少在2.5×1011以上。每份单采血小板约相当于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单采血小板储存在一个专门的保存袋中,以便增加血小板储存时与气体交换的表面积。储存温度20-24℃,振荡保存24小时至5天(根据所用保存液的不同)。与浓缩血小板比较,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安全,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可以降低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几率。 2.捐献单采血小板与捐献全血有

无偿献血的意外

增加感染几率 我们知道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的之一,虽然正规的献血在无菌原则上有所保证,但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不会感染艾滋病、乙肝等血液传染性疾病。所以说,无偿献血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增加艾滋病的感染几率。 造成血管受到轻微创伤 人体的组织受到创伤后是无法复原到原来的样子的,就算是血管也不例外,虽然对于造成的创伤极小,但是经常献血会造成血管多处的伤痕,使经常扎针的血管会变硬而缺失弹性。而且在献血的时候,血管的创伤部位在不可知的外力作用下,有造成血管破裂的风险。 有可能”上瘾” 经常性献血的确可以促进人体造血功

无偿献血谣言

谣言:献血会伤及“元气” 真相:因为人们的血液中的大部分的成分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组成的,这些成分都是可以为人类储藏一定的能量的物质。 这些成分,绝大多数在人体内都有相当大的储备。在失血的时候,人体首先会调动这些储备资源顶上。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现在根据统计,在中国的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的严重性

1、增加感染 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的之一,虽然正规的献血在无菌原则上有所保证,但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不会感染艾滋病、乙肝等血液传染性疾病。 2、造成血管受到轻微创伤 经常献血会造成血管多处的伤痕,使经常扎针的血管会变硬而缺失弹性。而且在献血的时候,血管的创伤部位在不可知的外力作用下,有造成血管破裂的风险。 3、有可能“上瘾” 经常性献血的确可以促进人体造血功能增加,而少数年轻人本身气血旺盛,造血功能如果进一步增强,他们会感觉到全身血管膨胀的感觉,只有经常献血才能缓解他们那种膨胀的感觉。 4、使大脑反应迟

如何解决直系血亲不能输血

很多人对亲友互助献血的概念存在误区,误以为亲友互助献血就是自己献血了以后,等到家属亲有需要用血,就将自己曾经献出的血调出来给需要的家属用。对此吴主任解释称,一般临床上遇到需要用血的时候,会先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向血站申请血液,有时候分配血液可能受限,比如有时候病人需要大量的血小板而非红细胞,这时候血站提供的血液可能出现不够的情况,这时候就会用上亲友互助献血系统,即从血站调出无偿献出的同等量的血液来用,但调出的血液不会是捐献者本人的血液。打个比方说,如果患者家属A曾经无偿献血1600ml,那么在家属遇到需要用

献血可以查出艾滋病吗 献血能查出什么病

献血能查出血液性传染病。 我国规定,献血需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四项检测,如果全为阴性,则该项目可通过。如果检查有阳性者,是不得参加献血的。 所以,无偿献血只能通过检查确诊是否有血液性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不能检查别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