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第三步:按揉肚脐和丹田各300次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第三步:按揉肚脐和丹田各300次

位置:丹田位于肚脐下2.5寸,即肚脐与趾骨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操作者在患儿的右侧,用右手掌根对着依次对着肚脐、丹田进行按揉,频率每分钟200次。

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

大多数患儿有受凉或者饮食不洁的病史,表现为腹泻、便溏,大便一日一次一生,可伴有腹痛。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精神疲软的症状。

秋季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捏积方法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

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

脐即肚脐,医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

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脊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小儿推拿腹痛法 虚寒腹痛

主证:腹痛隐隐,喜温喜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易发腹泻,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操作方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中脘,揉脐,揉足三里,拿肚角。

1.补脾经:用右左手将患儿拇指屈曲,以右手拇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2.补肾经:用右手握患儿左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左手拇指指端从英尺学推至小指尖300-500次。

3.推三关:患儿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关节尺侧,食指在下伸直,托住患儿前臂,右手食指,中指二指并拢以拇指桡侧,自大横纹桡侧缘直推至曲池穴200-300次。

4.揉外劳宫:一手托住患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下,以另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外劳宫穴200-300次。

5.揉中脘: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揉中脘穴2-3分钟。

6.揉脐:患儿仰卧位,以掌根或食指,中指,无名三指指腹顺时针揉肚脐100-200次。

7.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以拇指揉足三里2-3分钟。

8.拿肚角:患儿仰卧位,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向肚角深处拿3-5次。

小儿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推拿

补脾经: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揉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清大肠: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按摩腹部:即用掌或四指按摩腹部,100-300次。

揉龟尾: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揉中脘: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用拇指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揉天枢: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处,左右各一点揉100-300次。

宝宝拉肚子可以推拿吗 宝宝拉肚子要怎么推拿

如何判断:生理性腹泻常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少则2-3次,多则4-5次,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每次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但是宝宝的饮食、精神状况都正常,无呕吐、发热现象,而且体重、身高也在正常增长。

1.推脾经300次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的螺纹面上。

操作:让患儿取坐位,用右手的拇指螺纹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保存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2.补大肠300次

位置:大肠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侧的边缘,长度为从指尖到指根。

操作:用右手的拇指边缘或者食指、中指两指指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做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的直线单方向推动,频率每分钟200次。

3.按揉肚脐和丹田各300次

位置:丹田位于肚脐下2.5寸,即肚脐与趾骨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操作者在患儿的右侧,用右手掌根对着依次对着肚脐、丹田进行按揉,频率每分钟200次。

4.按揉中脘300次

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肚脐以胸骨下凹陷处联线的中点。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用右手大鱼际处在中脘穴上做按揉,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

5.摩腹5分钟

位置:腹即为整个腹部。

操作:患儿去仰卧位,用右手掌对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频率为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要在腹部放少血滑石粉或者爽身粉减少皮肤摩擦。

6.按揉龟尾300次

位置:龟尾穴位于小儿背部脊柱下端的尾部。

操作:患儿去俯卧位,用右手中指或者拇指蘸取介质葱姜后,在穴位处做按摩。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7.推上七节骨200次

位置:七节骨为线状穴位,在尾骶部,从第四腰椎起到尾骨处。

操作:患儿取俯卧位,用右手的拇指边缘蘸取葱姜水做介质,从下往上直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8.捏脊5遍

如果小儿长期腹泻可在上述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加捏脊5遍。

位置:小儿整个脊柱骨。

操作:让患儿俯卧床上,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小儿脊柱骨上皮肤,做从尾骨处开始直到平肩处的两手交替翻动皮肤。要求中间不能滑脱,如滑脱则需重新开始。

如何判断:宝宝脾虚腹泻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食欲不振,神疲面黄,睡时露睛等。

1.揉外劳宫10分钟

位置: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呈90度角,使穴位显出,以拇指螺纹面左右揉之,揉10~15分钟

2.清补脾经10分钟

位置:位于大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在孩子的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平肝经5分钟

位置: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300次。

4.推天河水15分钟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试纸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机内侧由手腕推向手肘。

5.揉二人上马10分钟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关节凹陷处的二人马穴。

6.清大肠经15分钟

位置:大肠经位于食指指侧

操作方法:从虎口直推食指尖为清大肠经。

如何判断:宝宝寒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疼肠鸣、谢谢清澈、白水便或绿色便,小便清长,面色淡白。

1.揉外劳宫20分钟

位置: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呈90度角,使穴位显出,以拇指螺纹面左右揉之,揉10~15分钟

2.清胃经10分钟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操作方法:从拇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按摩,每次要按摩100次左右。

3.推天河水10分钟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试纸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机内侧由手腕推向手肘。

如何判断:宝热泻主要表现为:大便黄赤、泻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躁,腹痛身热,肛门灼热等。

1.推六腑15分钟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靠小拇指那一侧,肘至阴池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向腕,每次约推300次。

2.清大肠15分钟

位置:大肠经位于食指指侧

操作方法:从虎口直推食指尖为清大肠经。

3.清脾经10分钟

清脾经:在小儿拇指根向指尖直推,约推100~300次。

4.清胃经10分钟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操作方法:从拇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按摩,每次要按摩100次左右。

5.推七节骨1-2分钟

位置:宝宝腰部最凹点至尾椎骨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子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凹点推至尾椎骨。

6.运八卦10分钟

位置:内八卦是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内2/3处为半径,画一圈,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操作方法:用运法,顺时针方向运100次,叫做顺云内八卦。逆时针方向成为逆运内八卦,如果宝宝伴有哮喘时,可考虑逆运内八卦200次。

7.推天河水15分钟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线。

操作方法:用试纸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机内侧由手腕推向手肘。

8.清肝经5分钟

位置: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300次。

如何判断:感染性腹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烧、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黏液脓血便等,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上。

1.揉中脘2-3分钟

位置:在上腹部,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剑突与脐连线的重点,简单说是胃中部。

操作方法:用指端或掌根揉约2-5分钟。

2.逆时针摩腹2-3分钟

位置:肚脐周围。

操作方法: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食指、中指指端逆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3.揉天枢2-3分钟

位置:肚脐旁开2寸。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揉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的天枢。

4.分推腹阴阳300次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中脘。

操作方法:从中脘往两边有弧度地推,或自中脘至脐平推。

5.工字擦背

位置:整个背部。

操作方法:擦热脊柱、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其中对应前方脾胃和大肠处的脊背位置要作为重点,需要加长按摩时间。

6.按揉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腿部两侧的足三里。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脾虚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方法: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推拿功效:补脾经,补大肠以补脾益气止泻;推三关,摩腹,揉脐以温中散寒,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理肠止泻;捏脊以补中益气。

辨证加减:损及肾阳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久泻不止而脱肛者加揉百会;腹胀者加运内八卦,分腹阴阳。

小儿遗尿怎么按摩

小儿遗尿按摩常用手法

热摩

按摩者双手相对摩擦,以摩热为度,摩热后立即将热手心对准肚脐,让小儿能得到手心的热气;如此反复摩擦多次,连续将热手心送往肚脐,然后向下移动,移到小腹,在肚脐上下轻轻摩动,也可对准肚脐上下连续微振,其目的是使寒气得热则解,得振则动,使膀胱在受热轻振下恢复功能,已经输入膀胱的尿液,也在得温后而促使膀胱产生尿感。

揉摩

在小腹部位,或在尾骨,臀部,用摩热的手心轻轻揉晃,这种晃动的作用虽然不比热摩的作用大,尾骨和臀部对内脏的反射作用也相当强,尤其对脾,胃,大,小肠的作用,对大,小便的作用,都有很大影响。注意,揉摩动作要轻,要缓,要保证一定的时间,一般要坚持3-5分钟。

指摩

以按摩者的中指为主,左右中指均可,首先将中指在另一手心中摩热,即时放在小儿肚脐下按照肚脐往下的中线来回摩动,由上到下,由下到上,往来反复,这样可以促使膀胱和大脑在此向下肝之的心态中,产生向下输运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感知会促使尿液向下流动,以此来激发小儿的尿感,逐步产生排尿意识,促使小儿排尿。

遗尿分型按摩方法

脾肺肾虚型遗尿按摩方法

如果孩子遗尿是因为脾肺肾虚,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按揉百会,摩丹田,按揉肾俞,擦腰骶部,按揉三阴交各1分钟。

按摩方解:推三关,揉丹田,补肾经,按揉肾俞,擦腰骶部以温补肾气;补肺经,补脾经,补肺脾气虚;按揉百会,揉外劳宫,按揉三阴交具有温阳升提,促进膀胱约束的作用。

肝经湿热型遗尿按摩方法

如果孩子的遗尿是肝经湿热所致,家长可以选择清肝经,清心经,清小肠,掌揉丹田,揉腰骶部,推箕门,补肾经,揉上马,揉三阴交,揉涌泉各1分钟。

按摩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小肠,以清除湿热;补肾经,揉上马,推箕门,能养阴清热;掌揉丹田,擦腰骶部利于缓解遗尿。

相关推荐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外劳宫100

长期腹泻的推拿疗法

(一)腹泻的病因病机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二)腹泻基本处方、加减运用 基本处方:摩腹、脐、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经、捏脊。 伤食泻加:板门,清大肠。逆运内八卦,点天突。 风寒泻加:推三关、外劳宫、补大肠, 湿热泻加:清大肠、清小肠、 脾虚泻加:推三关、补大

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要注意什么 第六步:小儿推拿止泻

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家长可以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时候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小儿推拿适合0-6岁的宝宝,长期推拿不仅能够让宝宝拉肚子的症状好转,还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令宝宝食欲增加、身体强壮。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的螺纹面上。 操作:让患儿取坐位,用右手的拇指螺纹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保存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位置:大肠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侧的边缘,长度为从指尖到指根。 操作:用右手的拇指边缘或者食指、中指两指指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做由指尖推向指根方

中医推拿治小儿尿频

中医推拿治小儿尿频 常用手法一 (1)补脾经300次,补肾经200次。 (2)补小肠经20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掌根紧贴于丹田穴处,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间为2~5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大拇指按肾俞、膀胱俞各1分钟。 (5)按三阴交1~3分钟。 常用手法二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大拇指按百会穴1~3分钟。 (2)二人上马30~5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小鱼际贴于小腹,以丹田穴为中心顺时针摩2~5分钟。 (4)按肾俞穴3分钟,并配合局部横擦法,以热为度。 (5)横擦胸上

婴儿腹痛怎么按摩 伤食型腹痛

主要症状:脘腹胀痛,按之痛甚,嗳腐吞酸,矢气恶臭,或恶性呕吐,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推拿处方:中脘,分腹阴阳,拿肚角,板门,清大肠,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 中脘:用拇指或中指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分腹阴阳: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肚脐,用两拇指向两旁分推100-200次。 拿肚角: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拿脐下2寸,旁开2寸的大筋3-5次。 板门:用拇指在大鱼际平面100-300次。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500次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湿热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方法:清脾经,清胃经,退六腑,清大肠,清小肠,按天枢,龟尾,按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脾经,清胃经,退六腑以清中焦湿热;清小肠以清热利尿除湿;清大肠,按天枢以清利湿热积滞;龟尾,按足三里以调中理肠止泻。 辨证加减:热重者加清天河水。

小孩腹痛推拿按摩方法 受寒腹痛

主证:腹痛急暴,常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发生,遇冷加剧,得热痛减,面色青白,或兼大便清稀,舌淡苔白滑,指纹色红。 操作方法:补脾经,天门入虎口法,外劳宫,推三关,摩肚脐,掐一窝风,拿肚角。 1.补脾经:以左手将患儿拇指屈曲,以右手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 2.天门入虎口法:以左手握持患儿手,以右手拇指桡侧面自患儿的食指尖沿桡侧缘赤白肉际侧推入虎口20-30次,然后板门穴30-50次。 3.外劳宫:一手持患儿手令手背向上,另一手中指指端外劳宫穴100-300次。 4

小儿尿床推拿手法 肝经湿热型尿床推拿手法

主要症状:遗出之尿,尿量不多,但尿味腥臊,尿色较黄,面红唇红,心烦口渴,性情急躁,舌质红苔黄,指纹紫红。 治疗原则:泻肝清热。 推拿处方:清肝经,清心经,补肾经,清小肠,捣小天心,清天河水,丹田,推箕门。 操作方法: 1.清肝经:用食指,中指推食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2.清心经:用食指,中指推中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3.补肾经:用食指,中指推小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4.清小肠:用拇指推小指尺侧边缘100-300次,从指根推到指尖。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怎么办 方法三:小儿推拿止泻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时,家长可以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时候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小儿推拿适合0-6岁的宝宝,长期推拿不仅能够让宝宝拉肚子的症状好转,还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令宝宝食欲增加、身体强壮。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的螺纹面上。 操作:让患儿取坐位,用右手的拇指螺纹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保存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位置:大肠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侧的边缘,长度为从指尖到指根。 操作:用右手的拇指边缘或者食指、中指两指指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做由指尖

小儿常按腹健康不积食

1、摔伤:儿童导致骨折的主要因素还有摔伤,其主要发生在游玩时因站立不稳或因玩具器械问题而造成的,如喜欢滑旱冰的孩子就容易发生摔倒导致骨折。 2、物体绊倒:此类原因常见于刚学着走路的儿童,因走路时摇摇晃晃,掌握不到平衡,所以在碰分腹推阴阳 位置:整个腹部。 操作方法:用摩法,称摩腹,3~5分钟;用分法,称分腹推阴阳,50~100次。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 肚脐 位置:肚脐。 操作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肚脐1~3分钟。 功用:温阳散寒、补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