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的注意事项 驱绦虫
雷丸的注意事项 驱绦虫
雷丸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大约占雷丸含量约3%,这种成分是驱绦虫有效成分,将其加热失效,具有较好的杀虫作用,对于虫积腹痛具有缓解治疗作用。
便常规检查过程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黄色,褐色,灰白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2)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液状等。
(3)寄生虫虫体: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需将粪便冲洗过筛后方可看到,服用驱虫剂后排便时应立即检查有无虫体,驱绦虫后应立即细寻找有无虫头。
2.直接涂片镜检
(1)洁净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异常部分,或挑取粪便的不同部位制成涂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2)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转用高倍镜鉴别。
(3)如发现可疑包囊,则在该涂片上加一滴碘液,在高倍镜下仔细辨认。
(4)虫卵的报告方式:未找到者注明“未检出虫卵”,找到则用每低倍视野计数其量。
(5)应注意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涂片干后瑞氏染色)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
(6)应注意夏科-雷登结晶,常见于肠道溃疡,尤以阿米巴感染粪便中最易检出,过敏性腹泻及钧虫患者粪便中亦可见到。
(7)注意检查霉菌。
(8)注意肌纤维,结缔组织,弹力纤维,淀粉颗粒,脂肪球的大量出现。
槟榔可行气杀虫助消积滞
槟榔是味苦辛而性温的药,主归胃、大肠经,它是常用的消积行气药物。它的杀虫作用比较突出,还有利水和截疟功效。其驱虫谱广,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驱除虫体为其优点。可用于多种寄生虫病,以及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脚气,水肿等。生用药力较强,而炒用药力减弱,鲜者优于陈久者。煎剂用量为10克左右。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慎用,孕妇更应慎用。
槟榔的成熟果皮为大腹皮,具有行气宽中、利水消肿的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行气利水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腹胀、小便不利等。
槟榔药理研究
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驱虫主要成分为槟榔碱,其他为槟榔次碱等。槟榔碱能对绦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作用,而使虫体瘫痪,被排出体外。对猪带绦虫最有效,对短小绦虫、阔节裂头绦虫及姜片虫亦有效。槟榔碱能直接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的末梢、促进肠蠕动而引起腹泻,有时常引起胃肠痉挛和剧烈疼痛,并能促进唾液腺及汗腺的分泌。
现代研究认为,槟榔除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外,其中还含有对人体致癌的物质,口嚼槟榔能导致口腔癌的发生。因此,不能把槟榔当成保健品嚼食,即使有嚼食的喜好,也要有一定的“量”度,避免对身体造成危害。
槟榔药膳
槟榔露酒 槟榔、桂皮各20克,青皮、玫瑰花各10克,砂仁5克,黄酒1500毫升,冰糖适量。将前5味制成粗末,装入布袋,置于陶瓷容器中,加入黄酒,文火煮30分钟,再加入冰糖,取出药袋,露酒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饮2次。此酒具有疏肝解郁功效,主治气郁型黄褐斑。孕妇忌用。
槟榔白术猪肚粥 槟榔、白术各10克,猪肚1只,粳米100克,生姜适量。先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再将白术、槟榔、生姜装入纱布袋内,与猪肚一同放人砂锅内,煮至猪肚熟烂后,弃药袋,捞出猪肚,留药汁;加入粳米,煮至粥熟,加佐料调味即可食用。此粥补益中气、消积和胃、健脾散滞,用于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也可用于脾胃虚弱、气滞食积所致的腹胀纳呆,排便不爽,肢体困倦等。每日1剂,分次食用。
养生经验方
驱虫方 槟榔30~120克,带皮南瓜子50~150克,煎煮取汁,清晨空腹服,30~60分钟后冲服硫酸镁粉5~30克。
槟榔四消丸 槟榔、大黄、牵牛子、猪牙皂、香附、五灵脂。本方消食导滞、行气泻水,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水丸1次6克,每日2次;大蜜丸1次1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本品为治疗积滞内停之良药。凡诊断为胃炎、胃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胆囊炎等,属于消化道痰、食、气、水积滞者,均可用此药治疗。孕妇忌服。
木香槟榔丸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黄柏、大黄、香附、牵牛子,共为水丸。每服6~9克,每日2次。亦可作为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减。本方功效为行气导滞、清热通便,主治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痢下不爽、里急后重,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可以驱虫的中药有哪些
1、鹤草芽
鹤草芽,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鹤草芽含鹤草酚,仙鹤草醇,芹黄素,儿茶酚,鞣质等。鹤草酚为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现已能人工合成,是灭绦虫的有效成分。
2、榧子
榧子,中药名。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种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大便秘结。
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
3、芜荑
芜荑,中药名,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消积杀虫。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
脾胃有虫:食即作痛,面黄无色:以石州芜荑仁二两,和面炒黄色为末。非时米饮服二钱匕。
制杀诸虫:生芜荑、生槟榔各四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
4、鹤虱
鹤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治蛔虫腹痛:单用本品十两,捣筛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
5、雷丸
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有消积,杀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临床研究表明其对驱绦虫、蛔虫有效。还可以抗阴道毛滴虫。雷丸对水蛭和蚯蚓有较显着的杀虫作用。
6、南瓜子
南瓜子,生吃、熟吃都可以。它有很好的杀灭人体内寄生虫(如蛲虫、钩虫等)的作用,对血吸虫也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是血吸虫病的首选食疗之品。
血吸虫病:南瓜子,炒黄、碾细末。每日服60g,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以十五日为一疗程。
7、槟榔
槟榔,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8、苦楝皮
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杀虫,疗癣。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治蛔虫病:可单用水煎、煎膏或制成片剂、糖浆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大黄等同用,如化虫丸。
治蛲虫病: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作保留灌肠,连用2~4天。与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钩虫病,如楝榴二皮饮。
9、使君子
使君子,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着。使君子在体外试验中对蚯蚓、水蛭、猪蛔等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10、贯众
贯众,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孕妇慎用。
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瓜子的食疗功效和作用:
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下乳汁,润肺燥,驱虫。
含丰富的指肪油(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南瓜子氨酸等成分。
对绦虫,蛔虫有明显的驱虫作用,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又能抑制和杀来实验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本品驱虫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南瓜子氨酸。
用于脾虚营养不良,消瘦乏力;脾虚水肿;产后缺乳;百日咳,咳嗽咽干;绦虫、蛔虫和血吸虫病。
生嚼,炒食,研末,或煎汤。
附方:
1,南瓜子汤:南瓜子20g,薏苡仁30g。加水煎服。
本方有健脾利水,消肿作用。可用于脾虚水肿,小便短少。
2,南瓜子泥:南瓜子仁15g。捣烂成泥状,冲入适量沸水,或再加白糖调味。一次服用,早晚空腹各服1次。
本方用南瓜子生乳。用于产后缺乳(煮粥或炒食无效)。
3,南瓜子散:南瓜子60~120g。炒熟,研为细末。用蜂蜜或白糖开水一次送服,一日2次。亦可嚼服南瓜子仁。
本品有良好的驱虫作用。可用于绦虫、蛔虫、急性血吸虫病等。若与驱虫药槟榔配伍,驱除绦虫的效果更好。
南瓜子食疗作用
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下乳汁,润肺燥,驱虫。
含丰富的指肪油(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南瓜子氨酸等成分。
对绦虫,蛔虫有明显的驱虫作用,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又能抑制和杀来实验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本品驱虫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南瓜子氨酸。
用于脾虚营养不良,消瘦乏力;脾虚水肿;产后缺乳;百日咳,咳嗽咽干;绦虫、蛔虫和血吸虫病。
生嚼,炒食,研末,或煎汤。
[附方]
1,南瓜子汤:南瓜子20g,薏苡仁30g。加水煎服。
本方有健脾利水,消肿作用。可用于脾虚水肿,小便短少。
2,南瓜子泥:南瓜子仁15g。捣烂成泥状,冲入适量沸水,或再加白糖调味。一次服用,早晚空腹各服1次。
本方用南瓜子生乳。用于产后缺乳(煮粥或炒食无效)。
3,南瓜子散:南瓜子60~120g。炒熟,研为细末。用蜂蜜或白糖开水一次送服,一日2次。亦可嚼服南瓜子仁。
本品有良好的驱虫作用。可用于绦虫、蛔虫、急性血吸虫病等。若与驱虫药槟榔配伍,驱除绦虫的效果更好。
槟榔有什么好处
1、驱虫作用:槟榔煎液有驱虫作用,对绦虫、蛔虫、蛲虫、姜片虫、血吸虫等皆有作用。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其驱虫性在临床上也得到研究证实。尤其对绦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槟榔碱类似烟碱样性质有关,可以使虫体的神经系统麻痹。一般认为槟榔对猪肉绦虫的作用最强,对短小绦虫,阔节裂头绦虫及姜片虫也有作用。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2、拟副交感神经作用:槟榔碱与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毒蕈碱相似,但性质稳定作用持久。对平滑肌作用最显著适当剂量时,可以增加肠管的张力和蠕动,有缓泻作用,并能减轻胃肠胀气;能使胃肠粘膜分泌亢进,随之食欲增加;能兴奋汗腺及唾液腺,使汗液及唾液分泌增加;用氢溴酸槟榔碱溶液滴眼,可使瞳孔缩小,故可用治青光眼,此外,有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兔应用后可使冠状动脉收缩。
3、抗病毒作用:槟榔有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4、抗真菌作用:1:3的槟榔煎液对部分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石榴皮煮水的6个功效 杀虫敛疮
石榴皮除了能涩肠止遗外,还具有杀虫敛疮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石榴皮中含有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等有效成分,有驱绦虫的作用,若肠道有蛔虫和绦虫导致腹痛,则可用石榴皮与槟榔等配伍。
南瓜子的营养价值
主要成分:
含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脂肪油、蛋白质、及维生素A、B1、B2、C, 亦含胡萝卜素(Carotene).脂肪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亚麻仁油酸、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食疗价值
葫芦科藤本植物南瓜的种子。南瓜又名番瓜、饭瓜。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季采成熟果实,剖瓜、收集种子,除去瓤膜,晒干或焙干。食用时多除去种壳,称南瓜子仁。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下乳汁,润肺燥,驱虫。
[参考]含丰富的脂肪油(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南瓜子氨酸等成分。
对绦虫,蛔虫有明显的驱虫作用,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又能抑制和杀来实验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本品驱虫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南瓜子氨酸。
[用途]用于脾虚营养不良,消瘦乏力;脾虚水肿;产后缺乳;百日咳,咳嗽咽干;绦虫、蛔虫和血吸虫病。
[用法]生嚼,炒食,研末,或煎汤。
[附方]
1,南瓜子汤:南瓜子20g,薏苡仁30g。加水煎服。
本方有健脾利水,消肿作用。可用于脾虚水肿,小便短少。
2,南瓜子泥:南瓜子仁15g。捣烂成泥状,冲入适量沸水,或再加白糖调味。一次服用,早晚空腹各服1次。
本方用南瓜子生乳。用于产后缺乳(煮粥或炒食无效)。
3,南瓜子散:南瓜子60~120g。炒熟,研为细末。用蜂蜜或白糖开水一次送服,一日2次。亦可嚼服南瓜子仁。
本品有良好的驱虫作用。可用于绦虫、蛔虫、急性血吸虫病等。若与驱虫药槟榔配伍,驱除绦虫的效果更好。
不同瓜子有哪些保健功效
葵花种子
菊科草本植物向日葵的种子。又称葵花子、葵子。向日葵又名丈菊、向阳花、葵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将花托摘下,收集成熟的瘦果(种子),晒干。临用时除去果壳(称葵瓜子仁)。
性能:味甘,性平。现代用以降低血脂,又能驱虫。
[参考]含丰富的脂肪油,其中有多量亚油酸,尚有磷脂,β谷固醇等甾醇;又含蛋白质、糖类和柠檬酸、酒石酸、绿原酸等有机酸及胡萝卜素等。
磷脂对大鼠有预高血脂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本品的脂肪油,特别是亚油酸部分,能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
用途:用于高血脂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蛲虫病。此外,民间尚有用来治疗血痢的。
用法:去壳取仁生嚼,炒熟食,榨油,煎汤等。
注意:炒熟者性燥热,不宜多食。
附方:
1,桑麻葵子丸:桑叶60g,研末;黑脂麻、葵瓜子仁各100g。一同研磨后,与桑叶拌匀,炼蜜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0g。本方取古方桑麻丸补肝平肝,再加用本品降低血脂。用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阴虚阳亢,眩晕失眠,耳鸣眼花。
2,葵子驱蛲方:葵瓜子250g,去壳。临睡前空腹一次嚼服。连用2~3日。用此法驱杀蛲虫有一定疗效。
南瓜种子
葫芦科藤本植物南瓜的种子。南瓜又名番瓜、饭瓜、面瓜。我国各地均有 栽培。夏、秋季采成熟果实,剖瓜、收集种子,除去瓤膜,晒干或焙干。食用时多除去种壳,称南瓜子仁。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下乳汁,润肺燥,驱虫。
参考:含丰富的指肪油(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南瓜子氨酸等成分。
对绦虫,蛔虫有明显的驱虫作用,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又能抑制和杀来实验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本品驱虫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南瓜子氨酸。
用途:用于脾虚营养不良,消瘦乏力;脾虚水肿;产后缺乳;百日咳,咳嗽咽干;绦虫、蛔虫和血吸虫病。
用法:生嚼,炒食,研末,或煎汤。
附方:
1,南瓜子汤:南瓜子20g,薏苡仁30g。加水煎服。本方有健脾利水,消肿作用。可用于脾虚水肿,小便短少。
2,南瓜子泥:南瓜子仁15g。捣烂成泥状,冲入适量沸水,或再加白糖调味。一次服用,早晚空腹各服1次。本方用南瓜子生乳。用于产后缺乳(煮粥或炒食无效)。
3,南瓜子散:南瓜子60~120g。炒熟,研为细末。用蜂蜜或白糖开水一次送服,一日2次。亦可嚼服南瓜子仁。本品有良好的驱虫作用。可用于绦虫、蛔虫、急性血吸虫病等。若与驱虫药槟榔配伍,驱除绦虫的效果更好。
南瓜子的食疗价值
葫芦科藤本植物南瓜的种子。南瓜又名番瓜、饭瓜。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季采成熟果实,剖瓜、收集种子,除去瓤膜,晒干或焙干。食用时多除去种壳,称南瓜子仁。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下乳汁,润肺燥,驱虫。
[参考]含丰富的脂肪油(为亚麻仁油酸、油酸等的甘油酯)、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南瓜子氨酸等成分。
对绦虫,蛔虫有明显的驱虫作用,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又能抑制和杀来实验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本品驱虫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南瓜子氨酸。
[用途]用于脾虚营养不良,消瘦乏力;脾虚水肿;产后缺乳;百日咳,咳嗽咽干;绦虫、蛔虫和血吸虫病。
[用法]生嚼,炒食,研末,或煎汤。
[附方]
1,南瓜子汤:南瓜子20g,薏苡仁30g。加水煎服。
本方有健脾利水,消肿作用。可用于脾虚水肿,小便短少。
2,南瓜子泥:南瓜子仁15g。捣烂成泥状,冲入适量沸水,或再加白糖调味。一次服用,早晚空腹各服1次。
本方用南瓜子生乳。用于产后缺乳(煮粥或炒食无效)。
3,南瓜子散:南瓜子60~120g。炒熟,研为细末。用蜂蜜或白糖开水一次送服,一日2次。亦可嚼服南瓜子仁。
本品有良好的驱虫作用。可用于绦虫、蛔虫、急性血吸虫病等。若与驱虫药槟榔配伍,驱除绦虫的效果更好。
中药驱虫别过量
1.使君子 是常用的中药驱虫药,所含的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由于味甜,小儿易接受。一般可炒香后嚼服,每天每岁1粒半,总量不超过20粒。要注意不能过量服,否则会引起呃逆、呕吐、眩晕等反应。
2.苦楝根皮 可麻痹蛔虫,效力比使君子更强,可单用煎汤服,也可制成糖浆服。小儿用量为6~12克。少数患者可引起头晕、恶心、腹痛、呕吐,甚至肝功能异常,所以有肝脏疾病的患儿不宜应用。
3.槟榔 能杀灭多种肠道寄生虫,并有轻泻作用,使虫体易排出。与南瓜籽一起应用,驱绦虫效果好。常用量每次6~12克。服用后可能会腹泻、多汗。
4.贯众 对蛔虫、蛲虫有驱除作用,常与其他杀虫类中药配合应用。除了驱虫外,贯众还有清热解毒作用,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和便血。常用量每次10~12克。
5.雷丸 主要用于蛔虫和绦虫。所含有的雷丸素是驱虫的主要成分。因雷丸素不耐热,只能做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每次3~6克,研粉吞服。
6.乌梅丸 以乌梅为主的多种中药组成,对阵阵腹痛伴有呕吐的胆道蛔虫症有效。每次10克,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