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注意方式
早产儿喂养注意方式
1、母乳
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2、母乳+母乳强化剂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73kcal/100ml),根据生长情况而定。
由于母乳喂养对早产宝宝尤其重要,因此在宝宝住院期间,妈妈要坚持每天把奶挤出来送到医院。吃不完可以将母乳冷冻,在6个月内没有问题。这样妈妈的奶水才会越来越多,当宝宝出院后可以继续吃到母乳。
3、早产配方奶
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配方奶不超过每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4、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5、婴儿配方奶
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不足时的补充。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影响胃肠动力的因素均可造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不仅会影响胃肠喂养,还可能妨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防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母乳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选用母乳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此外,还应根据早产儿的个人情况选择合理的喂养方案,由于早产儿消化动力与妊娠周期和个体情况有关,要适当早产儿消化道动力不仅与妊周有关,也有个体差异,所以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喂养方案,使消化道动力处于最佳状态,以避免喂养不耐受发生。
早产儿要母乳喂养多久
早产儿喂养是指由于胎儿不足37周早产,易产生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肝脏功能不完善、低血糖、低血钙、智力低下的诸多病症,而对婴儿特殊照顾与喂养。
这些宝宝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的功能、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喂养,在喂养、保暖和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家长应做到,科学喂养细心护理,让早产宝宝实现追赶成长并健康成长,医生的指导下喂养,适当添加营养素。
由于早产儿特殊的体质,在喂养方法上也相对的讲究一些。早产儿喂养方法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注意保温,由于早产儿体质较差,体温调节能力不足,所以,在保温上要特别注意,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之间。其次是要给早产儿补充充足的微量元素,由于早产儿生长快,又储备不足维生素、钙、镁、锌、铜、铁等也都应分别在生后一周至两周开始补充。
早产儿喂养方法还要注意预防感染,早产儿室避免或不让闲杂人员入内。
最后,就是早产儿的要及时补充母乳,早产儿在营养需求方面相对比较特殊,初乳中各种人体必需的元素,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所需用。
早产儿喂养
早产儿的喂养是有别于足月儿的。早产儿不能按需喂养,要在医生规定的时间内喂奶,由于早产儿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喂奶量宜少,时间间隔宜短。满月后的早产儿,如能存活下来,基本上不会再有喂养的困难。但专家强调还是要坚持母乳喂养。如果是妈妈的奶水不够或者没有,可以参照正常婴儿的方法喂牛奶。但早产儿应额外补充更多的维生素制剂和一些铁剂。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喂养宝宝。
早产儿怎样喂养才能长得快
一、母乳喂养最有益于宝宝健康,早产儿也不例外
分娩之后,不少早产妈妈没有办法给早产儿第一口奶,也没有办法和早产儿待在一起。但是这种情况下早产妈妈更需要及时进行开奶,早产儿住院期间,早产儿妈妈可自行将母乳挤下来,由家人带给专业医护人员喂给早产儿。与足月生产妈妈的母乳相比,早产儿妈妈的母乳成分不同,它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除了早产儿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早产儿妈妈的母乳还提供了一些保护性因子,帮助早产儿抵御疾病,减少感染。
早产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需求,胃肠消化吸收能力不成熟,比足月儿需要较多卡路里及特殊营养素,带早产儿出院后,如果妈妈母乳分泌不足,就要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早产儿。而配方奶的选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专用的“出院后早产儿配方奶粉”。其特点是营养丰富、热量高、容易消化吸收。“出院后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的时间是从早产儿出院后至少到矫正月龄3个月。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把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的时间延长至矫正月龄12个月。等到早产儿矫正年龄满1周岁的时候,就可以转为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粉了。
一直给早产儿母乳的妈妈也要注意:单纯的母乳喂养可能不能满足低体重早产儿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质需要。因此,目前国际上推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需要添加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大多数新生儿专家也建议,在早产儿吃奶量达到每天100ml/kg时开始添加母乳强化剂。
二、尽量多地让早产儿吸吮乳头
对出生体重在2000-2500克的、吮吸反射良好的早产儿,可直接尽早地让其吸吮母亲的乳头。如果早产儿吸吮力量不足,母乳量充足的早产儿妈妈尽量把母乳吸出来,用滴管或小匙喂给早产儿,选用的滴管应到专门的医疗器械部门去购买,小匙应选用边缘钝的瓷匙或不锈钢匙为好。不管是选用滴管或瓷匙和不锈钢匙,都要将乳汁从早产儿的嘴边慢慢地喂入,切不可过于急躁而使乳汁吸入早产儿的气管中。等早产儿具备了吸吮能力,就要尽量多地吸吮母奶。妈妈喂奶时也要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帮助早产儿含吸住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这样可有效地刺激泌乳反射,使早产儿较容易地吃到乳汁。
三、人工喂养的早产儿需要注意奶粉冲调浓度和温度
早产儿肾脏没有发育完善,奶浓度过高对早产儿的体重增长会带来影响。因为早产儿的体内含水量很高:一般新生儿的含水量占人体的70%,而早产儿达到了80%-85%,体内含水量高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脱水。如果奶水浓度太高,从小便中带出的水分也越多,即便吃得再多,营养也会从小便中溜走,体重增长也会非常缓慢。所以早产儿的奶水浓度应是2:1,即2份奶,1份水,相比较而言,新生儿的奶水浓度是3:1的比例。早产儿早期阶段可按照2:1的比例吃,一直吃到纠正月龄的满月,然后再逐渐按照3:1的浓度给早产儿喂奶,逐渐过渡到吃全奶。
另外,冲调温度也要适中。家长可以把冲调好的奶汁滴在手背上以不烫为标准。喂奶速度要慢,避免早产儿吃得太急而导致呛奶。另外按需给早产儿喂奶。吃得慢是早产儿的进食特点,家长要有耐心,而且吃奶时要给早产儿一个休息时间:吃1分钟后,让早产儿停下来休息一下,等10秒钟后再继续喂食,这样可减少吐奶的发生。
四、喂养时要注意姿势以防溢奶
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有时会发生吐奶及呼吸运动不协调现象,使奶逆流至咽喉部,再吸进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会立即窒息致死。所以喂养时,最好使早产儿处于半卧位,奶嘴最好质地软,吸入孔大小适宜。如果发现溢奶,立即将早产儿俯卧或侧卧,让口中奶流出。
五、另外要注意观察早产儿食用奶粉后的反应
如早产儿喝普通早产儿奶粉后常拉肚子,此时就需要换成免敏奶粉。免敏奶粉中去除了奶粉中容易引起胃肠过敏反应的物质,不含乳糖,为天生缺乏乳糖酶的宝宝及有慢性腹泻的宝宝所设计。美国儿科专家最近发现,奶粉中如果含有脂肪酸,尤其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有助于早产儿的发育。
健康TIPS:
一部分早产儿喂养到位,“长势”良好,通常很快就可以追上同龄孩子,而一部分早产儿则始终处于同龄孩子发育标准最低限,多数早产儿在2岁左右可以赶上同龄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少部分达不到的,家长也不要在喂养方面急功近利,顺其自然。随着机体各器官发育成熟,早产儿与正常孩子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另外小编提醒各位早产儿家长:对于早产儿来说,可能不适宜和同龄的孩子比身高和体重,而要进行定期体格检查,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正常婴幼儿,在出生第一年,身高平均增长约25厘米;1~3岁时,平均每年增长约8~10厘米左右。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一般在1岁半到2岁之间会追上同龄的孩子。
如何进行早产儿喂养
妈妈给早产儿宝宝进行喂养也是有讲究的,要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才能让宝宝更健康成长。如何进行早产儿喂养?妈妈要考虑的因素有早产儿喂奶时间和份量、早产儿喂养频率、早产儿喂养方式、早产儿喂养姿势等。
1、早产儿喂奶时间和份量:给早产宝宝开始喂奶时间一般在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奶,体重2公斤左右的早产儿可以每3小时喂一次奶,体重 1.5公斤以下的早产儿每2小时喂一次奶。奶量计算法可以参考下列公式: 最初10天内早产儿,每日喂奶量(毫升)=(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公斤)/100。 生后10天以上,每日喂养量(毫升)=1/5-1/4体重(公斤)。
2、早产儿喂养频率:早产儿最好吃母乳,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发生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吸奶能力、体重在1.5公斤以上的早产儿,如一般情况好,可以直接吃母乳。开始每天吃1-2次,每次5-10分钟,第一次喂 2-3分钟,如无疲劳现象,可逐渐增加喂奶时间和次数。
3、早产儿喂养方式: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
如果母乳喂养,妈妈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的话常会造成呛奶,因为宝宝来不及吞咽。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晕周围减慢乳汁的流速,或将前面的奶先挤出一些,再让宝宝吃。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前奶的蛋白质多些,后奶的脂肪多些,这都是早产宝宝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吃空一侧再吃另一侧。
人工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太大会呛着,太小又费力。每次喂奶现配现吃,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洁,每天消毒。
4、早产儿喂养姿势:在每次喂奶后要把宝宝竖抱起来,趴在妈妈的胸前拍拍背。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宝宝把吃奶时同时吃进去的气体排出来,以免吐奶。在3个月以前,许多宝宝会溢奶,就是在吃奶后顺着嘴边流出一些奶来,尤其在宝宝使劲儿或活动以后。这是正常现象,慢慢大些就好了。如果出现呛奶情况,马上把宝宝侧过身或面向下轻拍后背,把鼻咽部的奶液排出来,以防窒息。
如何预防早产 早产的危害有哪些
早产对新生儿的影响很大,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的肺不能很好地膨胀,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的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
早产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会造成新生儿VK缺乏,易引起出血等。
早产儿的体温中枢系统不成熟,脂肪少,使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差,如果保护不当,会出现硬肿和肺出血。
因吮吸能力差,早产儿喂养有难度,可引起低血糖等症,情况严重需采用鼻饲方式喂食。
早产儿不能正常吮吸乳汁,会造成新生儿的的低血糖,严重的甚至要用鼻饲喂养。
早产儿的抵御病毒等细菌的能力差,若不在安全环境中呵护,会发生肺部感染等症状。
早产儿出现黄疸的几率很高,而且病情可能比较严重。
怎么给宝宝补充dha 早产儿DHA的补充
早产儿每日 DHA 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12~30 mg;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出生体重不足 1000 g 的早产儿,每千克体重每日 DHA 摄入量 ≥ 21 mg, 而出生体重不足 1500 g 的早产儿,每千克体重每日 DHA 摄入量 ≥ 18 mg。
对于早产儿,根据宝宝的体重,可以计算出一天需要的 DHA 量。由于不同的喂养方式 DHA 的摄入量不同,建议咨询医生来确定自己宝宝是否需要通过补充剂补充 DHA。
早产儿喂养方法
由于早产儿特殊的体质,在喂养方法上也相对的讲究一些。早产儿喂养方法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注意保温,由于早产儿体质较差,体温调节能力不足,所以,在保温上要特别注意,室温在24℃-26℃,湿度在55%-65%之间。其次是要给早产儿补充充足的微量元素,由于早产儿生长快,又储备不足维生素、钙、镁、锌、铜、铁等也都应分别在生后一周至两周开始补充。
早产儿喂养方法还要注意预防感染,早产儿室避免或不让闲杂人员入内。
最后,就是早产儿的要及时补充母乳,早产儿在营养需求方面相对比较特殊,初乳中各种人体必需的元素,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的含量都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所需用。
早产儿长的慢怎么办 怎么喂养
1.早产儿喂养
早产儿喂养是指由于胎儿不足37周早产,易产生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肝脏功能不完善、低血糖、低血钙、智力低下的诸多病症,而对婴儿特殊照顾与喂养。这些宝宝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身体的功能、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加强对早产儿的喂养,在喂养、保暖和预防疾病上给予特殊护理。家长应做到,科学喂养细心护理,让早产宝宝实现追赶成长并健康成长,医生的指导下喂养,适当添加营养素。
2.喂食量:
刚出院回到家的宝宝,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因为环境的变迁对婴儿的影响是蛮大的,尤其是胃肠的功能。
3.喂食方式:
一般采用餐多量少及间断式的喂食方式。每喝奶一分钟,便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能平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如此间断式的喂食,可减少吐奶发生或呼吸上的压迫。
4.喂食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早产儿奶粉):
可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对早产儿的生长有益。
5.维持合宜室温:
早产儿对环境的温度和变迁一样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调适不佳而致病。
早产儿吃早产奶粉好不好
重视早产儿喂养的原因
早产儿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新生儿以外,吸吮和吞咽能力也差,常常无力吃奶或不会吃奶。早产儿胃容量极小,有时多喂几口奶也会因漾奶呛入肺中而夺去微弱的生命。所以,早产儿的正常喂养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对早产儿进行喂养
开始喂奶时间一般在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奶,体重2公斤左右的早产儿可以每3小时喂一次奶,体重1.5公斤以下的早产儿每2小时喂一次奶。奶量计算法可以参考下列公式:最初10天内早产儿,每日喂奶量(毫升)=(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公斤)/100。生后10天以上,每日喂养量(毫升)=1/5—1/4体重(公斤)。
早产儿最好吃母乳,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发生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吸奶能力、体重在1.5公斤以上的早产儿,如一般情况好,可以直接吃母乳。开始每天吃1—2次,每次5—10分钟,第一次喂2—3分钟,如无疲劳现象,可逐渐增加喂奶时间和次数。
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如果母乳喂养,妈妈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的话常会造成呛奶,因为宝宝来不及吞咽。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晕周围减慢乳汁的流速,或将前面的奶先挤出一些,再让宝宝吃。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前奶的蛋白质多些,后奶的脂肪多些,这都是早产宝宝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吃空一侧再吃另一侧。人工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太大会呛着,太小又费力。每次喂奶现配现吃,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洁,每天消毒。
在每次喂奶后要把宝宝竖抱起来,趴在妈妈的胸前拍拍背。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宝宝把吃奶时同时吃进去的气体排出来,以免吐奶。在3个月以前,许多宝宝会溢奶,就是在吃奶后顺着嘴边流出一些奶来,尤其在宝宝使劲儿或活动以后。这是正常现象,慢慢大些就好了。如果出现呛奶情况,马上把宝宝侧过身或面向下轻拍后背,把鼻咽部的奶液排出来,以防窒息。
如何选择早产儿喂养方式?
早产儿父母应咨询有经验的医生,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
1、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2、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73kcal/100ml),根据生长情况而定。
由于母乳喂养对早产宝宝尤其重要,因此在宝宝住院期间,妈妈要坚持每天把奶挤出来送到医院。吃不完可以将母乳冷冻,在6个月内没有问题。这样妈妈的奶水才会越来越多,当宝宝出院后可以继续吃到母乳。
3、早产配方奶: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配方奶不超过每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4、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5、婴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不足时的补充。
宝宝在不足十个月的情况之下出生的确是很应该及时补充一些营养的,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及时保证宝宝的健康,可以健健康康的长大成人。早产儿吃的奶粉可以是比一般的宝宝吃的奶粉更加高级一些,所以,有的妈妈给自己的宝宝吃一些早产奶粉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