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早产儿长大后不太容易发畔,正确吗
有人说早产儿长大后不太容易发畔,正确吗
早产的宝宝因出生时营养储备明显不足,看上去总显得比同龄孩子矮小 和瘦弱,所以一些家长误认为孩子是不会长胖的,便违反喂养规律,试图让孩 子快点“追赶生长”。过度喂养造成营养过度,以至于宝宝出现“追赶性肥 胖”。因此早产儿喂养不适当长大以后也会发胖的。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生病
可能是早产的原因,因为早产儿提前出生,全身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力较低,血液中缺少抗体,一旦离开了母体,对于外界的细菌和病毒没有较强的抵抗力,从而容易出现贫血和感染等疾病,因此早产儿容易患病。更为严重的是初为家长父母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在加上早产儿症状表现不明显,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早产儿死亡的概率。
早产儿容易得什么病 黄疸
若婴儿血中黄疸测量的指数超过20,这些黄疸色素可能进入脑部,沉积在脑部的神经核,造成永久伤害。但若是黄疸指数并不太高,则对婴儿没有害处,反而是一种抗氧化剂。
早产儿满月前要查眼底
早产儿出生时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也就是说早产儿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10%),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儿可以保持良好的视力。一旦错过治疗时间窗,发生视网膜脱离。即使手术,效果不佳,患儿很可能完全失明。
哪些早产儿需要查眼底?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指出出生体重<=2000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都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出生体重或出生孕周不在筛查范围,但长时间吸氧或合并全身疾病,身体情况较差的也需要进行筛查。早产儿身体越弱,越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时间去筛查?
早产儿在出生后3-4周就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因为有部分患儿出生后3-4周已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需要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晚了很可能错过治疗时机。有的家长因为小儿身体弱,或认为小儿没有满月,还太小,而不去医院进行检查,这都是错误的。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会留下终生遗憾。
早产的危害有哪些
早产儿容易发生各种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近期并发症症如呼吸窘迫综合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各种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如脑瘫、慢性肺疾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听神经异常、智力障碍等。
早产时若胎肺尚未成熟,早产婴儿生后肺不能很好地膨胀,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死亡。早产婴的肝脏发育不成熟,肝脏的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缺乏维生素K,很易引起出血。早产婴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升降,一般体温较低,若没注意好保暖,可发生硬肿。肺出血等严重的问题。早产婴容易发生黄疸,有时程度可以很重。他们的吸吮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可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有的早产婴甚至需用鼻饲喂养。此外早产婴抵御感染的能力都较差,容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早产会得脑瘫吗 早产儿患脑瘫的年龄
早产儿本身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特别是大脑、呼吸功能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呼吸暂停、窒息、脑缺氧、脑出血、核黄疸等引起脑的严重损害。所以,早产儿特别是胎龄32周以下者,最容易患脑性瘫痪。
早产儿容易患小儿脑瘫与其母亲还有离不开的关系,比如早产儿因喂养困难营养常不充足,导致脑发育所需能量缺乏,体重越小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患脑瘫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患脑瘫
因为早产儿脑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容易患一些疾病,如呼吸困难,缺氧、脑内出血、脑组织损伤等。此外,早产儿营养常不充足,也影响脑的发育。体重越小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据调查,100个早产儿约有3个脑瘫患儿。
如何预防脑瘫发生
父母按照一定方法在家中给孩子做按摩、体操?每日两次,每次5-15分钟和强化的主动运动训练,如按月龄增长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促进运动张力发展。
这样早产儿脑瘫可以减少2/3以上,即使发生脑瘫,也可明显减经。
强化的主动运动训练法
0-2个月
俯卧抬头。早产儿满40周开始俯卧练习,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时,俯卧位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小儿抬头。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
母子面对面训练法。小儿俯卧于母亲身上,母亲可与小儿对话鼓励小儿抬头。
侧卧对称性姿势。使小儿侧卧于床上,双上肢及双手保持在躯干的正中位,此姿势可控制异常性非对称性姿势及异常性的伸肌紧张。
3-4月
俯卧抬头训练。继续让小儿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
翻身。用玩具诱导小儿翻身,帮助小儿翻身时可一手握位小儿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地向对侧翻身,每日至少练习7-8次。
平衡训练。将小儿仰卧位放置在被单上,两位家长分别抓住被单两头进行左右摇荡。每日2-4次。
手口协调性训练。仰卧位,让小儿两手抓双足放至口,练习手口眼协调性动作。
抓握训练。将玩具放在中线的位置,诱发小儿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开进行抓握。每日进行7-8次。
5-6月
坐位训练。小儿双下肢分开、躯干前倾,双上肢前方支撑坐,也可练习靠坐。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俯爬。家长可在其前方用玩具逗引,后方抵住小儿足底帮助向前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练习7-8次。
主动抓握训练。小儿坐位,将玩具放在身体前远近不同的位置,让小儿练习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够取玩具。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7-8月
手膝位爬。用手膝位支撑的姿势进行爬行训练。要求每日爬50-100米。
拾取动作训练。立位扶小儿的双膝防止膝屈曲,在小儿前面放上玩具,让其练习弯腰拾取。弯腰的幅度从高到低。从易到难。此动作每日练习2-4次,每次10-30个。
双手捏取的动作。到7个月左右小儿能够使用拇指,此时可以给他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小儿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进行捏的精细动作。
9-12月
扶站、蹲起、独站和独行练习。
怀孕头三个月饮酒易早产
怀孕头三个月饮酒超过限量的孕妇生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是完全禁酒孕妇的2倍,即使孕妇饮酒没有超过限量,早产、胎儿发育受限的风险也会有所上升。研究人员估计,头三个月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孕妇应该绝对禁酒。
未满37周孕期就降生的小宝宝在医学上称为早产儿。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妇产科主任王彩霞表示,现代社会生育年龄的推迟造成高龄产妇的增加,人工授精和人工流产增多,孕妇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种种原因造成早产发生率上升。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王彩霞称,早产儿若肺未成熟,出生后就不能很好地膨胀,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死亡;早产儿的肝脏发育不成熟,肝酶系统不完善,导致维生素K缺乏,很容易引起出血;早产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一般体温较低,若不注意保暖,可发生硬肿、肺出血等严重问题;早产儿容易发生黄疸,有时程度可以很重;早产儿的吸吮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可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有的早产儿甚至需用鼻饲喂养;早产儿抵御感染的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早产儿容易发生哪些并发症
早产儿并发症之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是由于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所致。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及剖宫产儿,尤多见于33周以下、孕26~28周者。
早产儿并发症之二:频发性呼吸暂停。约7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发生呼吸暂停,每天呼吸暂停可多达40多次。呼吸暂停既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低体温、发热、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等,呼吸暂停常于孕龄34~36周才消失。
早产儿并发症之三:慢性肺损伤。早产儿由于气道及肺泡发育不成熟易,因气压伤及氧中毒或动脉导管开放等而损伤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综合征及早产儿慢性肺功能不全。
早产儿并发症之四:脑损伤。早产儿出生后一个月内约7%的早产儿会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体重<1500g者发病率可高达50%,症状多见于早产儿脑组织受损导致。
早产儿并发症之五:硬肿症。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易致低体温而发生皮肤硬肿。
早产儿有5大特点
1、吸吮和吞咽反射能力不成熟
正常的新生儿是靠吸吮和吞咽来摄取奶液的,但是,早产儿吸吮和吞咽的协调功能要到34周才能成熟,这些功能如果不成熟,不仅会妨碍经口摄入的充足喂养,而且也容易造成呼吸道吸入。
2、胃容量小
早产儿胃容量很小,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也不成熟,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是降低的,胃的排空也较慢,因此,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3、胃肠动力不健全
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早产儿胃肠道动力不成熟,胃肠蠕动往往很弱。胎儿年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蠕动幅度低,而且收缩也无规律,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只有随着胎龄的增加、胃肠功能的成熟,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才能将食物向下推动。这就是为什么小早产儿更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问题。早产儿结肠动力也不成熟,当有呼吸窘迫或感染时,常可出现类似于巨结肠的动力性肠梗阻。
4、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在肠道起着重要的吸收和消化作用的是一些消化酶,早产儿这些酶类分泌少,而且活性液较低,对于营养素蛋白、脂肪、糖的吸收和消化有一定的影响。如乳糖酶在36周时才能达到足月儿水平,因此早产儿常有乳糖不耐受问题。
5、肠道免疫功能不正常
正常的胃肠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防治细菌的合并侵入,如胃酸、肠黏膜、肠道抗体等,早产儿胃酸低、肠黏膜渗透性高、肠道抗体能力弱,因此早产儿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呛奶
早产儿跟普通孩子相比,更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其实早产儿容易呛奶就是其中一个问题。很多家长不理解早产儿容易呛奶的原因,盲目寻找方法。接下来让我们专家来为我们解释解释早产儿呛奶的原因。
1、喂养不当:呛奶在吞咽能力较差的早产儿较为常见,如遇到了母亲奶头过大、食乳过快更容易引起呛奶,为了避免因为呛奶而造成早产儿呼吸道感染,对于易发生严重呛奶孩子可采用鼻饲喂养等特殊方法。
2、早产儿的胃食道返流:返流的奶汁容易流入气管,也会引起呛奶。为了避免奶汁返流,应在喂奶后,将孩子身体竖立,拍拍背,时间应该长些。
3、早产儿患呼吸系统疾病:当早产儿患有此类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喉软骨软化、喉炎等时,吞咽时声门不能很好关闭,一旦有少量乳液进入气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呛咳就会发生,因为呛奶是呼吸道排除乳液的梗阻,将奶汁咳出的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所以,呛奶是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虽然呛咳可以排除吸入的奶汁,但早产儿咳嗽力量较弱,有时难以将进入呼吸道的奶汁全部排除,残留的奶汁却会加重呼吸道感染。所以母亲或医护人员在给有呼吸道疾病的早产儿喂奶时应加倍注意。
4、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早产儿常伴有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吞咽,特别是进流食(吃奶等)时,由于喉软骨软化,吸气时喉软骨塌陷,易造成呼吸道部分阻塞,致使婴儿被迫吸气而出现呛奶。
以上就是早产儿容易呛奶的基本原因。家长应该多了解患者孩子,积极主动去了解如何解决早产儿呛奶的而方法。不能盲目地处理。多到医生那里去寻求解决方式,早日解决自己孩子的呛奶问题。
佝偻病的原因 先天原因
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双胎儿(从母体获取的营养物质不够),加之出生后生长发育快,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因此容易发生维生素D的缺乏。
孕妇营养不足,尤其在妊娠的后阶段,若不注意摄取维生素D,生下的小儿容易还佝偻病。
为何早产儿容易腹泻
1.早产宝贝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低,但营养需要多,吃奶量相对较大,增加了胃肠道负担,因而容易腹泻。
2.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的发育都未成熟,调节能力差,对轻微的外界刺激也不能适应。
3.肠道的免疫功能更差,非常容易被病原体所感染。
早产宝贝易发腹泻3个因由
1.病从口入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贝,如果奶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奶瓶、奶嘴消毒不严,或妈咪没有洗手就护理宝贝,都很容易造成宝贝的肠道感染细菌或病毒。
2.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起
早产宝贝患了肺炎和败血症时,细菌有时也可从肠道外或血液中透过肠壁,渗入到肠道内,引起宝贝腹泻。
3.消化道功能紊乱
如果配方奶冲配不当或宝贝受凉,就会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早产宝宝是脑瘫患儿的元凶吗
早产儿患脑瘫的几率很高,但绝大多数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其对宝宝日后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现实情况是,顺利存活的早产儿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神经功能发育不良,心肺功能弱的情况。特别是神经功能的发育,然而只有极少数的父母能做到有意识地关注。
我国的脑瘫患儿每年以4.6万的速度递增,其中大约半数小儿脑瘫是由早产引起的。由于早产儿脑部发育不成熟,特别是大脑、呼吸功能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呼吸暂停、窒息、脑缺氧、脑出血、核黄疸等引起脑的严重损害,特别是体重小的早产儿,其脑瘫的发生几率更高。
因此,家有早产儿,父母更应该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般来说,早产儿的父母除了对孩子的喂养要特殊、细致外,还要关注其运动机能,做好预防脑瘫的训练,适当地运动训练能让早产宝宝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