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临床配伍妙用
郁金临床配伍妙用
一、治乙脑,功能清心热,醒神志,开心窍,为治疗热病神昏的要药。凡对邪热引起的神识昏糊等证候,皆可配伍用之。如《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以及《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等方剂,均配伍郁金,通窍开闭。余在临床亦常以郁金配胆星、菖蒲、竹沥、天竺黄、川贝母、莲子心等,用治乙脑邪热不退、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等症,随证加减,多能得心应手。曾治一邹姓男患儿,7岁,因发热抽搐,急诊入院,经脑脊液等检查,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邀中医会诊,症见高热抽搐,神识昏迷,面赤气粗,头项强直,舌红苔黄,脉数。此乃暑邪内闭,热陷心包,肝风内动。亟予清热熄风,醒神开窍。药用郁金、大青叶、银花、钩藤、菊花各10克,石菖蒲6克,全蝎3克,水煎鼻饲,另加安宫牛黄丸,服药4剂,热退神清,抽搐已平。
二、疗中风,有涤痰开窍的作用。凡肝阳化风、痰浊壅阻清窍而引起的中风昏迷、舌强不语者,每用涤痰汤加减,配郁金,其开窍之力尤著。在古今文献医案中,治疗中风舌喑不语,均配伍郁金同治,临床酌加远志、天竺黄,有相得益彰之效。曾治一丁姓,男,54岁,因高血压中风昏迷不语,急诊入院,西医给予降压、输液等,邀中医会诊,症见昏迷不知,口噤牙闭,喉中痰鸣,面赤气粗,大便数日未解,苔厚腻黄,脉滑数。测体温39.7℃,血压 210/130mmhg.此乃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亟予平肝熄风,涤痰开窍。药用羚羊片2克,石决明、郁金、石菖蒲、竹沥、半夏、钩藤、橘红、天竺黄、川贝母各10克,大黄12克,玄明粉15克,水煎鼻饲,日服4次。服后腑通热退,神志清醒,血压降至正常。
三、平癫痫。凡对痰热郁结的神志痴呆,喜怒无常,及抽搐吐涎,癫痫惊狂者,用之清心解郁、化痰止抽。《摄生众妙方》郁金丹,以及《医方考》白金丹等方剂,皆以郁金配伍。余在前人配方的基础上,加入半夏、竹沥、胆星、僵蚕、全蝎等,其效更著。曾治一缪姓,女,24岁,患癫痫病一年余,近二月发作频繁,发时昏倒仆地,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脉弦滑。此乃肝风挟痰随气上逆,清窍被蒙。治以化痰宣窍,熄风定痫。药用郁金15克,生明矾1克,全蝎5克,石菖蒲、半夏、橘红、茯神、钩藤各10克,服药10剂,痫病未发。
四、开气厥,乃血中之气药,能升降诸气,临床不仅有化痰、止痛之功,且有开气郁、畅心神和苏昏厥的作用。《本草备要》谓:“郁金行气解郁”。余在临床凡遇情志内伤、气怒成厥之证,常用五磨饮子加郁金,可收桴鼓之效。曾治一杨姓,女,38岁,因夫俩打架,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僵冷,口噤不吐沫,血压110/70mmhg,两脉沉弦。此乃忿怒伤肝,气机逆乱,上壅心胸,阻塞清窍。治以疏肝降逆,行气宣窍。药用郁金15克,木香、檀香、乌药、枳实、槟榔、石菖蒲、青皮各10克,柴胡6克,沉香3克,水煎服。服药9剂,病未再发,后以逍遥丸调理。
五、止胆痛,入肝胆二经,乃血中之气药,能横行利窍,使血流气行,常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绞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本草纲目》谓: “郁金治血气心腹痛”。据现代药理研究,郁金中含有挥发油,能溶解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笔者历年来治疗胆囊炎、胆绞痛,屡用郁金配伍,皆能奏效。曾治一郁姓,女,51岁,右上腹阵阵剧痛,经“b”超检查,胆囊内有大小不等强光团约绿豆大小伴声影,提示、胆结石。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求服中药。症见右胁剧痛,坐卧不安,口苦欲呕,溲赤便燥,舌苔腻黄,脉弦。症属肝胆湿热,结石阻滞不通。治以通腑排石。药用郁金15克,金钱草40 克,海金沙20克,鸡内金20克,木香8克,生军10克,芒硝10克,玄胡10克。服药5剂,便泻10余次,剧痛显减,又按原方服20剂,诸症已除,并排出结石20余粒,约黄豆大小,“b”超复查,结石已不明显。
肿节风的营养价值 清热解毒
肿节风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上还多用于多种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肝癌、急性白血病等。常与自花蛇舌草、全瓜蒌、丹参、石见穿、石打穿等配伍治疗郁火旺盛、痰瘀互阻的食管癌。常与七叶一枝花,土茯苓、藤梨根,天龙等配於瘀毒内阻的胃癌。常与茵陈、山栀、郁金、龙胆草等配伍治疗热毒内蕴的胰腺癌。
郁金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解郁开窍
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开窍,且性寒入心经,能清心热,故可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可配伍石菖蒲、栀子,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癫痫痰闭之证,可配伍白矾以化痰开窍,如白金丸(《摄生众妙方》)。
男人吃什么中药补肾壮阳
具有补壮阳效果的中药很多,如附子、干姜、肉桂、肉苁蓉、仙茅、淫羊藿、阳起石、骨碎补、巴戟天、川续继、狗脊、补骨脂、山药、胡桃肉、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复盆 子、菟丝子、鹿茸等。
在临床上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还要根据病人的表现,症状、舌质、舌苔变化及脉象,随症加减用药。如伴有阳痿早泄时用芡实、金樱子、阳起石、莲子肉等配伍;伴有水肿时常 与泽泻、车前子、茯苓、猪苓等药物配伍;伴有小便多,遗尿时常与益智仁、桑螵蛸、复盆子等配伍。病人体虚或气喘、肢凉时,又常与附子、党参、黄芪、龙骨、壮蛎等药物配 伍。常用的补肾壮阳方剂有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缩泉丸、贞武汤及五苓散等,均可随症加减选用。
丝瓜络副作用
【毒性】
齐墩果叶酸po120mg/kg未见明显的毒性及副的反应。动物ig临床剂量的100倍,连服10天,镜检,脑、心、肝等11种器官未见明显损害,表明毒性低,使用安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米调敷。
凡肝郁气滞,经络不畅,症见胸胁胀满疼痛者,可与瓜萎、郁金、枳壳、延胡索等配五,以增宽胸理气之功。
凡肺经热盛,症见咳嗽多痰者,可与全瓜蒌、桑白皮、贝母、前胡配伍,以增清肺化痰之功。
凡水液内停而致水肿、腹水者,可与茯苓、泽泻、冬瓜皮、薏苡仁配伍,以增利水渗湿之功。
本品炒炭又能止血,常配棕榈炭以治便血、崩漏。
宜忌配伍
寒嗽、寒痰者慎用。
合欢花怎么用
合欢花的泡法及喝法
a、单泡,取大概4-6克合欢花,然后直接往里面加开水,过大概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b、和冰糖共冲,取少量冰糖,往里面冲白开水,取4-6克合欢花,加入到里面,过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c、和蜂蜜共冲,取少量蜂蜜,往里面冲白开水,再取4-6克合欢花,加入到里面,过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合欢花粥
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本草经》说:“合欢花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尤其对孕妇,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做时,取干合欢花30克(鲜者5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加水500克,熬至粥稠即可,睡前温服。合欢花粥香甜可口,常用能安神、美容,使人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合欢花做法指导:1. 合欢花临床多与远志、郁金、酸枣仁、柏子仁等配伍,以养心解郁安神;亦可入甘麦大枣汤中应用。
2. 临床宜与香椽、郁金、佛手、木香等同用,以舒肝解郁和胃。
3. 临床可与菊花、黄芩、草决明等相配, 以增清肝明目之力。
4. 此外,合欢花可与牛膝、红花等药同用,可用于治疗腰脚疼痛或跌打伤痛者。
远志的功效
宁心安神。根据寒热虚实配伍,有痰的、瘀血的配祛痰活血化瘀。归心、肾经。人们的记忆、睡眠主要由心所主的神志决定。心藏神这个功能来完成,但肾藏志,志伤则喜忘,记忆力降低,健忘。所以不单与心有关,更与肾有关,肾虚了或其它原因伤肾,藏志功能失调则健忘。
远志能作用于肾,增强肾藏志功能,所以叫远志。所以治疗健忘常用远志。孔圣枕中丹,就是远志、石菖蒲、茯苓、人参,以后的不忘散,读书丸,都治疗健忘,增强记忆力。一般都是远志、石菖蒲(两者在一起心肾相交),在配伍养心安神的药组成。现在治疗早老性痴呆多用。
它又是化痰药,化痰开窍。它能消除两个不同脏腑,不同孔窍痰浊,一个是祛除肺窍里的痰,宣通肺窍,所以远志对咳嗽痰多,不管外感、内伤,都可做为一个一般的袪咳止痰药用。和桔梗一起用。另外一个化痰就是清除心窍之痰浊,闭阻于心窍的痰浊,开通心窍。主治癫证、狂症、痫证,用于精神失常,当然也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心热炽盛的配清心的郁金、栀子、黄连等,痰热盛的配伍胆南星、牛黄、郁金等。做祛痰药时多蜜制,因为远志对胃有刺激作用,轻的恶心呕吐,重的胃出血,有消化性溃疡的,有胃炎的会加重。炮制后降毒。古代要求药材要去心,只用外面的,又叫志筒。现在用带心的,功效和毒性无区别。
1.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健忘、惊悸。远志主入心肾,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之佳品。治失眠健忘,常与人参、石菖蒲配伍,如不忘散。治惊悸,常与朱砂、龙齿等同用,如远志丸。
2.祛痰开窍,用于咳嗽痰多及痰阻心窍之神志恍惚、惊痫发狂。远志有较强的祛痰作用,治咳嗽痰多,难咯出者,每与杏仁、桔梗、甘草同用。治痰阻心窍之精神错乱、惊痫等证,常与石草蒲、郁金、白矾等同用。临床用治痴呆有一定效果。
3.消痈肿,用于痈疽肿毒。单用为末酒送服或外用调敷即效。
益胆片的效果好吗
益胆片是纯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郁金、金银花、白矾、甘草、硝石、滑石粉、玄参。方中药物配伍,共奏行气散结,清热通淋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益胆片具有消炎利胆、排石溶石、解热镇痛、防止结石形成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阻塞性黄疸,胆囊炎等病见湿热蕴结之证者,治疗效果显著。方中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治疗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
那么,益胆片的效果好吗?
金迪尔益胆片产品特点:
1、新一代消炎利胆、排石溶石中药。
2、现代工艺、纯中药制剂、组方独特、配伍精准、安全无毒;
3、4效合一、临床验证;药效确切、缩短病程;
4、临床应用科室多、病种多,国家基本药物,医保乙类品种,易上量;
5、生产厂家少、市场竞争小,招商风险低,中标几率大。
丝瓜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姑临床应用:
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经脉拘挛、乳汁不通等证。丝瓜络善入经络,能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因其药力较缓和,临床多配伍其他药物同用。
2、如用治胸胁疼痛,属气滞络阻者,常配郁金、桔梗、枳壳等宽胸理气药同用。
3、用于风湿痹痛、经脉拘挛,常与桑枝、秦艽、海风藤等配伍以祛风通络。
4、用治妇女乳胀乳痛,乳汁不畅,则可配伍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等通乳药同用。
5、本品甘凉清热化痰顺气,故亦常用治痰热咳嗽,可与瓜蒌、桑白皮、贝母等清热化痰之品同用。
6、用于痈肿疮毒、乳痈。丝瓜络可解毒消肿,常配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同用。
7、丝瓜络炒炭用可止血,用治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柴胡临床应用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柴胡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临床常配伍应用,总结其有疏郁、升清、散邪、清热之功。
疏郁 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张锡纯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常伍香附、郁金、枳壳、陈皮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张仲景所重视,张景岳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石膏、竹叶,温散配细辛、半夏、生姜,平散配防风、生姜,补散配当归、白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清热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神农本草经》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青蒿、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苦菜的选方
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
2、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该品鲜草捣烂外敷。
3、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4、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
5、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6、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该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该品鲜草捣烂外敷。
7、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郁金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1、清利肝胆湿热
郁金性寒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可治湿热黄疸,配茵陈蒿、栀子;配伍金钱草可治胆石症。
2、凉血降气止血
郁金辛散苦热,味苦能降泄,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降气止血,用于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经,可配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解郁降火,如生地黄汤(《医学心悟》);用于热结下焦,伤及血络之尿血、血淋,可与生地、小蓟等药同用,如郁金散(《普济方》)。
3、解郁开窍
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开窍,且性寒入心经,能清心热,故可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可配伍石菖蒲、栀子,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癫痫痰闭之证,可配伍白矾以化痰开窍,如白金丸(《摄生众妙方》)。
4、活血行气
郁金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故治气血瘀滞之痛证。常与木香配伍,气郁倍木香,血瘀倍郁金,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若治肝郁气滞之胸胁刺痛,可配柴胡、白芍、香附等药用。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丹参等药用;若治肝郁有热、气滞血瘀之痛经、乳房作胀,常配柴胡、栀子、当归、川芎等药,如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若治癥瘕痞块,可配鳖甲、莪术、丹参、青皮等。
郁金临床配伍妙用
郁金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黄及缘姜、黄姜、白姜等的干燥块根,其味辛、苦,性寒,入心、肝、胆三经,功能行气解郁、凉血清心、祛瘀止痛、利胆清黄。此药辛散苦降,功效奇异,临床运用广泛,它不仅用于气血瘀痛诸疾,且有开窍醒神、通关急救的效能,只要配伍得当,皆可获效。但本品不宜与丁香同用,《十九畏歌》云:“丁香莫与郁金见”。另对阴虚火炎、血虚无瘀滞者,以及孕妇等忌用。现将郁金配伍应用,简介如下。
一、治乙脑:郁金性寒入心,功能清心热,醒神志,开心窍,为治疗热病神昏的要药。凡对邪热引起的神识昏糊等证候,皆可配伍用之。如《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以及《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等方剂,均配伍郁金,通窍开闭。余在临床亦常以郁金配胆星、菖蒲、竹沥、天竺黄、川贝母、莲子心等,用治乙脑邪热不退、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等症,随证加减,多能得心应手。曾治一邹姓男患儿,7岁,因发热抽搐,急诊入院,经脑脊液等检查,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邀中医会诊,症见高热抽搐,神识昏迷,面赤气粗,头项强直,舌红苔黄,脉数。此乃暑邪内闭,热陷心包,肝风内动。亟予清热熄风,醒神开窍。药用郁金、大青叶、银花、钩藤、菊花各10克,石菖蒲6克,全蝎3克,水煎鼻饲,另加安宫牛黄丸,服药4剂,热退神清,抽搐已平。
二、疗中风:郁金味苦入心,有涤痰开窍的作用。凡肝阳化风、痰浊壅阻清窍而引起的中风昏迷、舌强不语者,每用涤痰汤加减,配郁金,其开窍之力尤著。在古今文献医案中,治疗中风舌喑不语,均配伍郁金同治,临床酌加远志、天竺黄,有相得益彰之效。曾治一丁姓,男,54岁,因高血压中风昏迷不语,急诊入院,西医给予降压、输液等,邀中医会诊,症见昏迷不知,口噤牙闭,喉中痰鸣,面赤气粗,大便数日未解,苔厚腻黄,脉滑数。测体温39.7℃,血压210/130mmhg。此乃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亟予平肝熄风,涤痰开窍。药用羚羊片2克,石决明、郁金、石菖蒲、竹沥、半夏、钩藤、橘红、天竺黄、川贝母各10克,大黄12克,玄明粉15克,水煎鼻饲,日服4次。服后腑通热退,神志清醒,血压降至正常。
三、平癫痫:郁金有化痰定痫之效。凡对痰热郁结的神志痴呆,喜怒无常,及抽搐吐涎,癫痫惊狂者,用之清心解郁、化痰止抽。《摄生众妙方》郁金丹,以及《医方考》白金丹等方剂,皆以郁金配伍。余在前人配方的基础上,加入半夏、竹沥、胆星、僵蚕、全蝎等,其效更著。曾治一缪姓,女,24岁,患癫痫病一年余,近二月发作频繁,发时昏倒仆地,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脉弦滑。此乃肝风挟痰随气上逆,清窍被蒙。治以化痰宣窍,熄风定痫。药用郁金15克,生明矾1克,全蝎5克,石菖蒲、半夏、橘红、茯神、钩藤各10克,服药10剂,痫病未发。
四、开气厥:郁金入足厥阴肝经,乃血中之气药,能升降诸气,临床不仅有化痰、止痛之功,且有开气郁、畅心神和苏昏厥的作用。《本草备要》谓:“郁金行气解郁”。余在临床凡遇情志内伤、气怒成厥之证,常用五磨饮子加郁金,可收桴鼓之效。曾治一杨姓,女,38岁,因夫俩打架,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僵冷,口噤不吐沫,血压110/70mmhg,两脉沉弦。此乃忿怒伤肝,气机逆乱,上壅心胸,阻塞清窍。治以疏肝降逆,行气宣窍。药用郁金15克,木香、檀香、乌药、枳实、槟榔、石菖蒲、青皮各10克,柴胡6克,沉香3克,水煎服。服药9剂,病未再发,后以逍遥丸调理。
五、止胆痛:郁金辛散苦降,入肝胆二经,乃血中之气药,能横行利窍,使血流气行,常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绞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本草纲目》谓:“郁金治血气心腹痛”。据现代药理研究,郁金中含有挥发油,能溶解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笔者历年来治疗胆囊炎、胆绞痛,屡用郁金配伍,皆能奏效。曾治一郁姓,女,51岁,右上腹阵阵剧痛,经“B”超检查,胆囊内有大小不等强光团约绿豆大小伴声影,提示:胆囊炎、胆结石。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求服中药。症见右胁剧痛,坐卧不安,口苦欲呕,溲赤便燥,舌苔腻黄,脉弦。症属肝胆湿热,结石阻滞不通。治以通腑排石。药用郁金15克,金钱草40克,海金沙20克,鸡内金20克,木香8克,生军10克,芒硝10克,玄胡10克。服药5剂,便泻10余次,剧痛显减,又按原方服20剂,诸症已除,并排出结石20余粒,约黄豆大小,“B”超复查,结石已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