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这些小事
艾灸的这些小事
艾灸能温经散寒吗?
艾灸治疗方法是对经络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对于气滞血瘀的现象产生极好的消滞解淤的效果,因而对于血寒运行不畅产生不错的调节。
常艾灸能调节人体免疫力?
艾灸时会散发出热力,且能对人体的经络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进而引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对于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起到调节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艾灸能美容养颜吗?
艾灸能有效补充人体的阳气和正气,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只有人体气血流通更加顺畅,自然能为皮肤进行充足的滋养,于是肌肤便能从内而外透出红润的光泽。
为什么气虚患者适合艾灸?
一般来说,生病的人群多数属于气虚、阳虚的体质,而艾灸属于温性的,通过艾灸能有效温通经络、祛寒散湿,有益于补充人体阳气。
这些小事最伤肝
肝怕大怒。我们形容一个人脾气大常说他肝火旺,这是因为肝与情绪之间有密切关系。中医讲肝主疏泄,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大怒时,气机上逆而不顺,会严重影响肝的功能,是养生家最忌讳的情绪。因此,要尽量保持精神愉快,也可通过转移情绪来调节,远胜过药物治疗。爱发怒者可选的中成药有加味逍遥散等,也可适当吃些苦瓜、山楂,或将菊花、绿茶、决明子各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肝怕醉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瘀,以及肝脏阳气的升发。但饮酒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次大量地饮酒,会使肝脏负担加重,甚或出现酒精肝等疾病。所以嗜酒者要提高健康意识,限量饮酒。
肝怕熬夜。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现代人经常熬夜,在夜间23:00~1:00(胆主事)以及凌晨1:00~3:00(肝主事)时不能进入睡眠状态,便错过了养肝血的最佳时间,久而久之容易出现肝胆疾病。建议这些人睡前用热水泡脚、不饮浓茶或咖啡、晚饭不过饱,并创造静谧舒适的睡眠环境。
肝怕抑郁。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心情压抑、郁闷会令肝气郁结,进而引发胃痛、高血压、头疼等一系列病症。此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控情绪来缓解,一方面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疏肝理气的方药,如柴胡疏肝散等。郁闷压抑的人建议吃些茴香、萝卜、金桔等芳香理气之品,或配以黄芪、大枣煎汁代茶饮。
肝怕用眼过度。肝开窍于目,肝脏受损会出现眼干、眼涩、视物模糊等症状;反之,过度用眼也会损害肝脏的功能。视疲劳者建议做套眼球操来养护双眼:闭目,同时转动眼珠,先顺时针缓缓转动10次,再逆时针转动10次,每天10分钟左右。
肝怕乱服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绝大多数药物都需经过肝脏代谢。乱吃药会加重肝脏负担,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因此,用药最好遵医嘱,注意其不良反应,尤其是看似安全的补益药、营养药,不能盲目滥用。体质较差的人,可适量选用莲子、芡实、薏苡仁、花生、百合、银耳等性质平和的食品,以益阴柔肝。
肝怕肥胖。肥甘厚味、油炸类食品难以消化,容易诱发肝炎;过度肥胖容易形成脂肪肝,甚至引发肝纤维化,影响身体健康。一般只要不是严重营养不良,都应将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管住嘴迈开腿,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参加散步、爬山等户外活动。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比较好 三伏天艾灸哪个部位好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阳光非常旺盛,在三伏天通过艾灸穴位,可以很好的疏通经络,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但并不是每个穴位对人体都具有好处,三伏天的时候建议艾灸足三里穴,神阙穴以及关元穴,大椎穴和曲池穴等部位等,但需要注意,艾灸这些穴位的时候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切忌不能自己胡乱进行。
中医艾灸养生必灸的穴位
1、神阙,也就是肚脐,这个穴位很重要,阙的意思是古时候皇宫的大门,所以神阙就是人体元神的大门,先天之本,壮大人体元气穴位之一。
2、关元,古时候也把这个穴位叫玄关,也有人说这个穴位就是武侠小说里的丹田,艾灸关元能固本培元,增强体质,对阳虚类症状具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
3、气海,艾灸气海暖全身,这句话说明气海穴能够温养、强壮全身的效果,艾灸这个穴位能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4、足三里,这个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凡事人体五脏六腑的疾病都可以艾灸这个穴位。有”肚腹收于三里“,所以这个穴位也主消化系统,艾灸这个穴位能调节脏腑平衡,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艾灸养生这4个穴位一个都不能少,当然还有一些穴位,比如涌泉,比如三阴交也都是比较重要的穴位,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这四个穴位。
气虚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气虚的人群可以艾灸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内庭、太溪、涌泉、中极、关元、气海、脾俞、肾俞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能够补肾益气、调理脾胃,在缓解气虚的同时,还能够调理身体状态,改善食欲,令身体更健康。
一般建议每次选五到六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二十分钟左右,每天或者是隔天操作一次即可。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去湿气 三伏天艾灸会不会中暑
不会。
三伏天艾灸一般是不会导致中暑的,但是艾灸的环境很重要,一般建议选择在比较温性的房屋内来进行艾灸,这样既能保证调理效果又不会出现中暑。切忌在太阳下直接艾灸,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中暑的几率,另外也不宜唉空调房内进行艾灸,这样会影响调理效果,同时还会容易感冒。
艾灸补气血灸哪里
症状:胸闷,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脸色苍白,头上出虚汗,嘴唇发乌,手脚冰凉。
艾灸取穴:主穴:内关穴,心俞穴;配穴:膻中穴,通里穴,膈俞穴,郄门穴。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养血活血,调理心气,且能理气不致气滞。
症状:头发逐渐稀少脱落,嘴唇,指甲淡白,失眠,头晕,女性经血量减少。
艾灸取穴:脾俞穴,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
艾灸这些穴位,坚持每日一次,以皮肤潮红为度,可以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
气行血行,气不通了,血肯定不畅,这类人群容易出现嘴唇指甲紫暗,皮肤青紫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
艾灸取穴:气海穴,膈俞穴,血海穴。
艾灸这些穴位可以活血化瘀,避免因血液运行瘀滞,阻碍气的运行,使气血变得通畅。
主要症状:咳嗽,四肢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声音低怯,体倦乏力等气虚症状。
艾灸取穴:肺俞穴,太渊穴,阴陵泉穴。
艾灸这些穴位能保持肺功能正常,使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清气吸入充足,有效调畅气机。
主要症状:心情抑郁,两肋胀痛。睡眠质量差,头昏脑胀,眩晕,胃口较差,倦怠乏力,胸闷,胸部两侧疼,女性多伴随月经不调或乳房胀痛,舌质淡红。
艾灸取穴: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
人的肝血不足,肝气就容易勃发,导致人易急躁易怒,甚至肝区出现隐痛,艾灸这些穴位,有补肝养血,健脾益肾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肝气郁结,肝血不足的现象。
艾灸如何治疗痛经
1.首先要注意选择艾灸器具,夏天用艾灸盒,冬天用艾灸罐。痛经严重的,可以用药用艾灸,这种艾灸添加了很多补气血的药材,对体寒的痛经者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艾灸器具和艾灸在各大药房都能买到。 2.选准穴位,这些穴位: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这几个穴位就足够了,它们不仅能治疗痛经和其他妇科病,还能治疗男科疾病。大家可以试试。 3.然后就是坚持,艾灸一定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最少要两个月,只要坚持了两月及其以上,保证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