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血栓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脑血栓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一时性黑蒙:在眼前突然出现,数秒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轻微脑血栓的最早警报信号。

口吃:脑血栓症状表现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导致轻微脑血栓发生。

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警惕轻微脑血栓。

忽然失语:忽然说不出话来,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却“心里明白”,即意识清楚,而且很快会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痕迹。

时常头晕:有时甚至突然晕倒在地,但又能迅速清醒过来。

视物模糊:轻度脑血栓患者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轻微脑血栓患者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轻度脑血栓的症状预兆可能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脑血栓。可把它当作是进展性或完全性脑血栓的先兆,引起有这种轻微脑血栓症状的患者,引起警惕。

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

1、肢体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主要就诊原因。如患者有髂腰部或股三角区胀痛,则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轻度胀痛,常被忽略,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若发生股青肿、股白肿时,患肢呈剧烈疼痛。

2、下肢肿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另一常见症状,患肢肿胀的范围与血栓部位有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肿胀和压痛。

3、浅静脉改变----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则下肢广泛性肿胀,同时伴有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或曲张。股青肿时患肢更为严重且广泛。

4、血栓后遗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患者在长久站立或行走后肢体产生沉重、坠胀、易疲劳感,在平卧休息或将患肢抬高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肢长期处于瘀血状态,可发生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改变,如皮肤弹性差、失去光泽、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甚至小腿皮肤溃烂经久不愈。

脑血栓症状

1.颈内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系统

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和精神症状为多见,主侧半病变尚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认,还出现病灶侧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出现特征性的病侧眼失明伴对侧偏瘫称黑蒙交叉性麻痹,Horner征,动眼神经麻痹,和视网膜动脉压下降。

(2)大脑中动脉

为常见。主干闭塞时有三偏征,主侧半球病变时尚有失语。

(3)大脑前动脉

由于前交通动脉提供侧支循环,近端阻塞时可无症状;周围支受累时,常侵犯额叶内侧面,瘫痪以下肢为重,可伴有下肢的皮质性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

深穿支阻塞,影响内囊前支,常出现对介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精神症状伴有双侧瘫痪。

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1)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

引起延髓背外侧部梗塞,出现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及Hroner征,病灶侧面部对侧躯体、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2)旁正中央动脉

甚罕见。

(3)小脑前下动脉

眩晕、眼球震颤,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病灶侧耳鸣、耳聋,Horner征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脑血栓的典型临床症状有哪些

1.眩晕是脑血栓形成前兆的常见症状,可以在脑血管疾病之前的任何时候发生,特别是早晨出现时。此外,疲劳后,洗澡后也容易发生。

2.风险增加

突发性头痛。任何突然发作严重头痛;伴随抽搐;头部创伤近期病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性质,位置,分布等突发性变化;由于咳嗽和头痛增加。

3.步态异常。踩踏,走腿虚弱是偏瘫的光环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肢体麻木,则是脑血栓形成信号的前兆。

4.哈欠不断。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5.高血压患者出血。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信号。好几次鼻出血,加上眼睛出血,血尿。

乙脑有哪些典型症状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典型症状

表情淡漠 不自主运动 肠麻痹 痴呆 抽搐 喘息 大小便失禁 呆滞 单瘫低热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变化,惊厥等。

1.病程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食欲不振,轻度嗜睡,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腹泻,体温在39℃ 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2)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明显。

(3)恢复期:此时患者体温可在2~5天逐渐下降及恢复正常,意识障碍开始好转,昏迷患者经过短期的精神呆滞或淡漠而渐转清醒,神经系统病理体征逐渐改善而消失,部分患者恢复较慢,需达1~3个月以上,重症患者因脑组织病变重,恢复期症状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多汗,失眠,神志呆滞,反应迟钝,精神及行为异常,失语或者特别多话,吞咽困难,肢体强直性瘫痪或不自主运动出现,癫痫样发作等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大多在半年后能恢复。

(4)后遗症期:后遗症与乙脑病变轻重有密切关系,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等,如予积极治疗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昏迷后遗症患者长期卧床,可并发肺炎,褥疮,尿道感染,癫痫样发作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身。

2.婴儿乙脑临床特点 发病时可表现为轻泻,流涕,轻咳,喘息,嗜睡,易惊或哭闹,且惊厥发生率高,无脑膜刺激症者比例高,但常有前囟隆起,脑脊液检查正常者较多,并发症少。

3.老年乙脑临床特点 60岁以上患者,发病急,均有高热,病情严重,重型及极重型占86.1%及91.7%,出现昏迷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部分伴循环衰竭及脑疝,病死率高达66.6%,多并发肺内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肌损害等。

4.临床分型 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轻型:患者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惊厥,体温在38~39℃左右,头痛及呕吐不严重,可有轻度脑膜刺激症状,多数在1周左右恢复,一般无后遗症,轻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者临床上常易漏诊。

(2)普通型:体温常在39~40℃之间,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昏迷,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明显,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可有一次或数次短暂惊厥,伴轻度脑水肿症状,病程约7~14天,无或有轻度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无后遗症。

(3)重型:体温持续在40℃或更高,神志呈浅昏迷或昏迷,烦躁不安,常有反复或持续惊厥,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可有定位症状或体征,如肢体瘫痪等,偶有吞咽反射减弱,可出现重度脑水肿症状,病程常在2周以上,昏迷时间长者脑组织病变恢复慢,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4)极重型:此型患者于初热期开始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5~41℃或更高,伴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持续惊厥,于1~2天内进展至深昏迷,常有肢体强直性瘫痪,临床上有重度脑水肿的各种表现,进一步发展呈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发生脑疝,病死率高,存活者常有严重后遗症。

5.脑部病变定位

(1)脑干上位:病变累及大脑及间脑,未侵犯脑干,临床上有昏睡或昏迷,压眼眶时出现假自主运动,或去皮质强直,如颞叶损害可致听觉障碍;若枕叶损害可有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等,眼球运动存在,早期瞳孔偏小或正常,颈皮肤刺激试验时瞳孔可散大,呼吸始终正常,若丘脑下部病变,该部位是自主神经的较高级中枢,又是体温调节中枢,可出现出汗,面红,心悸及心律不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可出现超高热等体温调节障碍。

(2)上脑干部位:病变在中脑水平,同时有第3对至第8对脑神经中的部分神经受影响,患者处于深昏迷,肌张力增高,眼球活动迟钝,瞳孔略大,对光反射差或消失,呼吸异常,呈中枢性换气过度,引起呼吸性碱中毒,颈皮肤刺激试验可见瞳孔有反应性扩大现象,但反应迟钝,若中枢双侧受损,致锥体束下行通路受损,可引起四肢瘫痪,称去大脑强直,若单侧中脑受损,则呈对侧偏瘫。

(3)下脑干部位:病变相当于脑桥与延脑水平,伴Ⅸ~Ⅻ脑神经受影响,有深昏迷,压眼眶无反应,角膜反射及瞳孔反应消失,颈皮肤刺激试验无反应,瞳孔不扩大,吞咽困难,喉部分泌物积聚,迅速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

出血热的典型症状

1.发热:这是出血热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大出血,现将我国及其他地区所见到的出血热疾病出血发疹情况简述如下: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瘀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着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瘀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着,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肿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瘀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far easter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瘀点。

(5)阿根廷出血热(Argentinia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有发热,头痛,腰痛,齿龈及鼻出血等。

(6)玻利维亚出血热(Belivian hemorrhagic fever):本病系由虫媒病毒的Machup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啮齿动物,初起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痛,部分病人皮肤感觉过敏,即使受光线照射后也能使皮肤产生疼痛,有明显结膜炎,眼眶周围水肿,但皮肤黏膜无瘀点,可有胃肠道出血,恢复期可发生弥漫性脱发。

3.低血压休克:各种出血热均可发生休克,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流行性出血热休克发生最多而且严重。

4.肾功能衰竭:以流行性出血热的肾损害最为严重,其他出血热也可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但多轻微,仅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蛋白尿。

颈部血管堵塞症状 会不停打哈欠

这个一定要注意,这一个症状基本上是缺血性颈血栓的典型信号,那么脑血管堵塞形成血栓,所以身体中的血栓会让血液供给变慢,大多数颈血栓都有这个症状。

脑血栓的症状

1.流口水

突然说话不利索或流口水。

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栓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来讲,经常流口水很可能是脑血栓的先兆。

2.突发性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最常见。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天至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将增加。

3.突发性剧烈头痛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且伴有抽搐,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且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头痛,头痛剧烈且在夜间痛醒者易发脑血栓。

4.哈欠连连

80%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发病前5天至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5.视物模糊

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6.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则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前兆,比如脑血栓。

脑血栓的症状

1、颈内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病变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易出现,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多见,主侧半球还可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算等障碍。可出现病变侧视力丧失、Horner征、动眼神经麻痹和视网膜动脉压下降等。

2)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主干闭塞时有三偏综合征,主侧半球受累时尚有失语、失算、失读、失写等。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时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以头、面、上肢为重,主侧受累时可有失语、失读、失写等。

3)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由于前交通动脉提供侧支循环,前主干闭塞时因对侧代偿可无症状;交通动脉后缺如,皮层感觉障碍以深感觉为主,瘫痪为中枢性面瘫及以下肢为重,可伴共济失调、排尿障碍及精神异常等,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

2、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大部分颞叶及脊髓。其引起的缺血又称后循环缺血(PCI),临床表现以脑干受损为主。由于脑干结构的致密和血管支配与神经结构的非一一对应特点,决定了绝大多数的PCI呈现为多种重叠的临床表现,极少只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或体征。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头晕和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头晕和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PCI。

主要症状: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PCI的特征表现。包括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瘫痪、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Horner征等。

相关推荐

导致癫痫病的病因是什么

1)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栓塞等。 2)其次为脑肿瘤、脑萎缩、颅内感染、脑外伤、代谢性疾病等。 由于老年人生理器官功能的退化,所以其症状表现多不典型。所以老年人癫痫病危险性更大,尤其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会加重脑出血、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诱发心、肺、肾等并发症或使原来病情加重,老年人骨质疏松,更易发生跌伤骨折等。

脑梗塞有哪些典型症状

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集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糊涂,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常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栓塞再发或继发出血。 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前循环,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较重。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约占1/5,表现

鼻出血的典型症状

一、症状 1、小量鼻出血可无全身症状。 2、大量或反复出血可有休克或贫血症状。 3、鼻出血可为一侧性或双侧性,出血可自前鼻孔流出或流入咽部自口吐出。 二、体征 1、特发性鼻出血以鼻中隔前下方最常见,少数可来自鼻腔后部。前者检查可见局部有血管扩张、黏膜溃疡或出血点,后者局部可无任何发现。 2、全身性疾病继发出血者,尚有原发病症状和体征。

脑萎缩有哪些典型的症状

1、性格行为的改变:性格改变常为脑萎缩的先兆症状,患者开始变得不合群,不喜与人交往;或表现为郁郁寡欢,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及亲人缺乏感情;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急躁易怒,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或多疑自私,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关注,常为小事纠缠不清;部分患者可发生睡眠节律的改变。 2、走路不稳,上下楼梯困难: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走路似企鹅般摇摇晃晃,两腿微张或呈剪刀步态,无法保持身体平衡;身体灵活度欠佳,不能距离行走、跑步,上下楼梯困难,特别容易摔跤。 3、记忆障碍:近事遗忘发生较早,如经常会丢失随身物品,

不同类型的脑血栓症状表现

一、进展型:少数经过缓慢,症状进展历时一两周以上。由轻变重,直到出现对侧肢完全性偏瘫和意识障碍。临床经过类似颅内占位性病变。二、急性型:占大多数。一般无意识障碍和头痛及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多在数小时或1至3天内达高峰,以后不再发展。且由于侧枝循环的建立及梗塞区周围水肿的消退,症状可逐渐减轻。三、暴发型:少数,症状出现快,多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较大动脉主干急性血栓形成。由于大片脑缺血水肿引起对侧松驰性偏瘫,常伴有意识障碍或很快转昏迷。有时出现抽搐、呕吐或病灶侧脑氙形成,临床经过重,类似脑

蔓状血管瘤的典型症状

1、头面部皮下蔓状血管瘤多见于颈部颊部。可见到一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肿物,皮肤有时潮红,皮下隐约可见纡回弯曲的血管搏动和蠕动。触之可感到有振颤,并可触摸到条索状质软扩大的血管及搏动,局部温度增高,压迫时肿物可缩小,压紧时搏动可消失。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局限于四肢末端的蔓状血管瘤,可在手指(足趾)或手掌(脚底)见到不规则的几个连接在一起的柔软肿块,皮肤可呈紫灰色,触之有振颤搏动感。压迫时可缩小。压紧时搏动消失,临床上易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2、蔓状血管瘤可有疼痛,因为皮下神经可与血管瘤相互缠绕,血管瘤搏动时牵

脑垂体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脑垂体瘤的症状主要有: 1.肿瘤压迫神经导致的症状 头痛、视力减退和视野缩小。脑垂体瘤内急性出血(脑垂体瘤 卒 中)时,可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视力突然丧失等症状。 2.肿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导致的症状表现,脑垂体瘤长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妨碍垂体内正常组织的功能,导致脑垂体功能不全或低下。 3.激素过度分 泌导致的症状表现,根据分 泌 激 素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一是泌 乳 素 型 脑垂体瘤,最多见,约占39%,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甚至 闭 经、溢 乳(出 奶 水)。

脑血栓有哪些症状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同时还出现会昏迷,嗜睡;用力咳嗽头痛就加重;头痛的分布、部位、性质突然就变了;最近有头部外伤史;发生抽搐;剧烈疼痛,睡觉时会被痛醒。 眩晕是脑血栓前兆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最多发生在晨起、洗澡后及疲劳时,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人,要是1~2天内重复有5次以上眩晕,会大大增加患脑出血或脑梗死的风险。 要是老年人突然出现步态异常,同时肢体也变得麻木无力,就需要警惕是脑血栓的预兆。走路腿无力、步履蹒跚是偏瘫全前兆的一种症状。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要是高血压患者多次出现鼻子大量流血,同时尿出血、眼底

警惕脑血栓症状

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脑疝)的危险。 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

宫寒典型症状

1、发胖 宫寒者的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2、月经异常 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3、下腹寒冷 有时作痛,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