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宝宝意外中毒
怎样防止宝宝意外中毒
防止宝宝意外中毒的最后几点提醒
牢记:
• 购买每一件家庭用品前都要阅读上面的标签,尽量选择毒性最低的那一种。在家庭用品中,被认为危险小的产品通常包括:不含氯的漂白剂、醋、硼砂、蜂蜡、矿物油和压缩空气下水道疏通剂(而不是腐蚀剂)。
• 把所有的药和有害物品都锁起来。给所有装有毒物品的橱柜,甚至那些你认为孩子够不到的柜子都配上安全锁。很多孩子就是因为拽一把椅子爬上了厨房的灶台、甚至冰箱或者打开了齐眼高的橱子而中毒的。
• 不要依赖带保护装置的容器,这些装置对儿童并不保险。没有绝对安全的儿童防护瓶盖,孩子总可能找出打开的办法。只要让一个2岁大的孩子自己摸索半个小时,他就能破解生产商的最好机关,这类事情很常见。
• 把药、杀虫剂、甚至清洁剂都放在原包装盒里。如果上面的标签看不清了,你需要重新再写一遍,以便确切地知道每个瓶子里到底有什么。永远不要把有毒物品放在食品包装盒里。急救人员听过太多孩子把没有标记的瓶子里的有毒液体错当成苹果汁喝的可怕故事。
• 永远不要把任何药物当糖吃。即使你想让不爱吃药的孩子喝他的止咳糖浆,也不要把糖浆当成好吃的给孩子。孩子都爱模仿,所以你自己服药时要在他看不到你的地方。
宝宝练习翻身时的安全护理
对于会翻身的宝宝安全工作要做好,防止宝宝意外受伤。
防止意外跌落
刚开始宝宝只会左右摇晃身体,利用瞬间的力量翻转身体,这种力量不能持久,宝宝一不小心就会翻落掉下床或者沙发,可能会因此被摔伤。
在宝宝学翻身的阶段,家长要在沙发下或床边安放一些软垫或者被褥等柔软之物,如果使用婴儿床则要把护栏拉起来。
防止夹伤&烫伤
宝宝练习翻身时,可能会不小心把自己的四肢放到护栏或者什么东西的空隙中被夹住,这点要注意。另外,宝宝翻身的时候,也可能自己把自己的手压住而受伤。
现在家里电器很多,有一些设施如冬天用的取暖设施,如果宝宝不小心蹭到,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家长要提早意识到这些东西的潜在危险,给宝宝提供一个较大的空旷空间为好。
防止被划伤
当宝宝学会翻身后,接触的东西更多了,宝宝又总想伸手去抓附近的物品,宝宝的头部或身体在翻身时容易被尖锐的物品刺伤或划伤。不用多说,家长一般都会把这类东西放的离宝宝足够远。
宝宝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注意1:光污染
宝宝卧室需要合适、充足的照明,但若光源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光污染。
Tips:
避免光污染,爸爸妈妈可采用多光源组合设计,比如顶棚的照明灯要明亮些,壁灯和台灯则要柔和些,如此宝宝的卧室不但会有最佳光线,同时也不至造成光污染,影响宝宝近视发育。
注意2:碰、夹意外
宝宝家具的棱角可能会碰伤宝宝头部,可折叠的桌椅也常是“危险源”,可能在搬动时被夹伤。
Tips:
爸爸妈妈给宝宝选购家具时应避免挑选那些有棱角的家具,圆滑的钝角可防止宝宝意外碰伤。但如果家中已购得有棱角家具,那么父母一定要用棉花或专业的防护角将这些棱角包起,以免受到宝宝。
注意3:过敏源太多
有些家长因为担心宝宝卧室地板太硬,会在地面铺上地毯,毛纤维织品等,以防宝宝摔伤,而有些父母则对宝宝喜爱的填充、羽毛玩具来者不拒,只要宝宝喜欢就会买回家,甚至晚上小家伙抱着这些玩具睡觉,家长也不会干涉。殊不知这些物品很容易导致宝宝过敏,使宝宝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过敏症状。
Tips:
宝宝卧室的地面材料应远离可致过敏的地毯等材料,如果爸爸妈妈担心小家伙在地板上玩耍会造成磕碰,不妨将地板擦干净后铺上小被子,宝宝玩得安全,又可远离过敏源,可谓一举两得。
宝宝意外冷静处理的几大招
宝宝还小不懂事,出现一些小意外常常会发生,在宝宝出现意外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冷静,现在就告诉家长们冷静处理宝宝意外的招数。
被食物卡住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窒息源就是气道异物。气道异物事故多发于3岁以下的宝宝。宝宝喜欢将带壳的松子、瓜子、花生米、糖球放入口中,哭、笑、吸气时极易误吸入气道。近来报道较多的是果冻误吸造成窒息,值得格外警惕
急救措施
气道异物造成宝宝窒息后,呼吸完全不能进行,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这时最需要爸爸妈妈及其身边在场的人,就地予以有效的抢救。
1、鼓励咳嗽
引起窒息的异物多卡在喉咙,特别像薄膜、果冻类异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还有部分在声门外,这时鼓励宝宝大声咳嗽,有时可将异物咳出。
2、俯倾拍背
如果怀疑异物被宝宝吸入气道,应将宝宝上身前倾60度,俯卧于抢救者的臂肘上,头部下垂,抢救者以手用力拍打宝宝的背部,借助重力,促使异物排出。
3、压腹冲击
有时咳嗽后,气体咳出而不能吸入,肺内气体渐少,咳出气流很小,这时需借助压腹和膈肌上升的冲击力,加大咳出的气流,将异物喷出。做法是让宝宝站立前倾,抢救者在其后用双手重叠拢在宝宝上腹部,冲击性挤压,使其腹压增高,膈肌抬高,加大胸腔压力,促使肺内产生强大气流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
4、心肺复苏
如果异物去除,阻塞缓解,但宝宝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温馨提示:
在取异物时,不要试图取出看不到的异物,否则只会把异物推向更深处。
宝宝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带壳给宝宝玩,吃前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
吃果冻不能整块吞入口内,要将其在碗内切碎分成小块再给宝宝吃。
有的爸爸妈妈对拒服药物的宝宝,采取捏着鼻子灌药的办法,这也是非常危险的:捏住鼻子,宝宝用口喘气,极易将药水吸入气道。
宝宝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以免食物被误吸。
被绳子勒住
如果宝宝的脖子不小心被绳子绕住,轻者脖子会勒出血印,重者还会造成窒息,危及宝宝生命。
3类宝宝的绳绳危机
第1类:床宝宝
对于大多数小龄宝宝来说,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张私人专属的小床上度过。小宝宝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爸爸妈妈稍不注意,宝宝就可能被一些床上用品或玩具上的绳子、带子缠到身上。对此,爸爸妈妈可千万不能等闲视之。万一勒到小宝宝娇嫩的脖颈,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2类:帽子宝宝
等到宝宝长大一点儿,自然就会被爸爸妈妈带出门"光宗耀祖"。这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宝宝的小脑袋,很多妈妈都会给宝宝准备一顶可爱的小帽子。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现在市面上很多宝宝帽子都是带拉绳或塑料绳的兜帽,而为了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兜帽上的绳子一般也都相当结实,一不小心勒住宝宝脖子,同样危险。
第3类:走路宝宝
宝宝又大了一岁,已经开始蹒跚学步了。爸爸妈妈一定都很高兴吧?但是,越到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宝宝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危险。例如,在室内活动的宝宝如果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就容易被绳子缠绕,并造成窒息的危险。
绳绳安全备忘录
想完美解除危害宝宝的绳绳危机吗?不要太过紧张,爱护宝宝的爸爸妈妈们只要能做到以下四点,自然能够化险为夷。
1、“监视”宝宝
让宝宝时刻处于爸爸妈妈的视线范围内,做好宝宝"保镖"。如果必须离开宝宝一小会儿,须确保宝宝身边没有潜藏的绳子危险。
2、检查玩具
经常检查宝宝的玩具,尽量排除那些带较长绳线的玩具,并确保这些玩具完好无缺。
3、远离绳线
不要让绳线绕在宝宝的脖子上或出现在宝宝的床旁边,并注意留心宝宝衣服上的绳线,确保它们不会吊住宝宝的脖子。
4、预先清理
在宝宝自由活动之前,帮助宝宝消除任何可能缠住宝宝的绳子危机,如裸露的电线、窗帘的带子、灯绳开关等。
5、窒息处理
爸爸妈妈在对宝宝勒出的血印进行消毒后,尽快将宝宝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关禁闭
在家庭及幼儿园中,为了“惩罚”一时不规矩的宝宝,有些父母采取关禁闭等强制手段,长时间关禁闭,不仅会导致宝宝身体上的痛苦,而且会给宝宝造成一些精神心理问题。
其实“关禁闭”能抓住宝宝的心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使用这种手段时要注意:说理、警告在前,关禁闭在后,不能动不动就用此法。
合理控制时间
在关禁闭时,可以告诉宝宝时间,如对宝宝说:“关你10分钟!”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样岂不是失去了威慑力吗?其实只要是父母态度一致,神情严肃,宝宝就是关上几分钟,对他来说也是很长时间,因为宝宝特别害怕离开父母。另外有个时间的规定,父母也好不失面子地结束对宝宝的惩罚。
门外悄悄监护
关禁闭时不管宝宝怎么伤心地哭闹,大人都不能去理他,一定要等时间到了,再去理他。当然为了防止意外,爸爸妈妈可以在门外悄悄监护,但不要让宝宝发现。
如何处理宝宝意外坠落
1)安抚宝宝
宝宝坠床后会哇哇大哭,可能是因为疼痛,但更多是因为害怕。妈妈可以的对宝宝说:“宝宝不怕,妈妈在,没事了。”让宝宝听到你的声音,他会感到心里塌实。
2)将宝宝平放在床上
蹲下身子,一只手托在宝宝的颈后,一只手放在臀下,将宝宝平放到床上,注意保护好宝宝的颈椎和头部。
3)检查宝宝的神志
如果宝宝能哭,说明问题不大。如果宝宝神志不清,叫他名字没有任何反应,或出现呕吐,说明有可能存在颅脑损伤,立即打120叫急救。
4)检查宝宝的关节
如果宝宝胳膊、腿、手脚活动自如,说明这些部位没有骨折。如果宝宝某段肢体出现瘀肿变形,一动就哭,那就是有骨折了。马上固定好骨折部位,平托着宝宝去医院。
5)检查皮肤
检查有无外伤,如果有,看是否需要进行包扎止血,随后去医院就诊。大多数情况只会在皮肤上出现青紫的痕迹,这一般是皮下出血,单纯性的瘀斑3天左右即可自行吸收。
宝宝意外怎么处理 宝宝意外常见急救方法
如果遇到儿童误服强酸、强碱等有腐蚀性的液体时,切忌不要给孩子催吐,因为这些液体从入口到达胃部,已经对整个消化道造成了损伤,如果这时候马上催吐,这些腐蚀性液体从胃部再次经过消化道,会对器官造成二次损伤。
1、如果误服强碱物,立即让儿童服用食醋,柠檬汁、橘子汁等弱化碱性。
2、误喝强酸物,应立即给孩子服用苏打水、肥皂水,生蛋清,以中和酸性物质。
3、家庭基本处理完之后,马上送孩子到医院就诊。家长在去医院时,最好带上孩子所误服的东西或呕吐物。
宝宝吞入的是光滑、无棱刺的物体,宝宝多仍较安静,无哭闹、呕吐等其他的痛苦表现,异物可较顺利地直达胃中。此时应适当多给宝宝吃些粗长纤维的蔬菜,如韭菜、芹菜、青菜,以起包裹异物并尽早排便的作用。
一般来说,1~2天异物即可随大便一起排出。所以宝宝排便后,家长应用小棍拨开大便检查,以发现有无异物。如3天后异物仍未排出,则需去医院就诊。
如吞入的异物是有棱角或较尖锐的物体,则有可能刺伤口腔、食管及胃黏膜,或卡在消化道内的某一部位。所以一旦发现,家长须立即将宝宝送往医院。
不要马上催吐,应先判断宝宝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时候吃的,然后带上宝宝误食药物的包装袋去医院就诊。
已经清楚知道误服药物的份量及时间,如果药性不太严重(比如少量维生素类药),可给宝宝喝一些牛奶减低药物在胃里的药性。
市面上的食品干燥剂大致有4种:硅胶干燥剂、生石灰干燥剂、氯化钙干燥剂、三氧化二铁干燥剂。
性状为白色、透明。硅胶一般对人体没有毒性。
硅胶干燥剂不会被消化道吸收,随着大便排出体外。除非宝宝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特殊的反应,一般无需就医。
性状为白色的粉末状。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灼伤、腐蚀口腔或食道。
误服生石灰干燥剂,马上口服清水(按10毫升/每公斤体重,总量不超过200毫升)进行稀释碱液。然后用牛奶、生蛋清水、橄榄油或其它植物油口服,保护创伤面,防止腐蚀加深。做完以上处理马上要去医院,请医生做进一步的治疗。
性状为白色的粉末状。只有轻微的刺激性。
误服氯化钙干燥剂多喝水稀释一下就行了。
性状为咖啡色的。只有些微的刺激性。
如果误食三氧化二铁干燥剂的量不大,多喝水稀释就可以了。如果误食的比较多,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可能就是铁中毒了,得赶快去医院。
如果是小面积轻度烫伤,皮肤仅是红肿,没有起疱、破皮,应立即用凉水冲洗局部10-20分钟,可以降低温度和止痛。
如果皮肤表面起疱或皮肤已破,则不能用水冲,有衣物粘连住皮肤的不能硬扯,应该剪去衣物没有粘连皮肤的部分,及时用湿凉毛巾或冰袋降温,小心不要把水疱弄破。
如果是化学物如强酸引起,切忌用水冲洗,而要用干布拭净。烧烫伤处切记不要涂牙膏或油性软膏,注意保暖。
紧急处理后,送儿童到医院救治。
对于轻微的跌、撞伤,如果有表皮擦伤,应先清洗伤口,然后用碘伏进行消毒;如果局部肿胀青紫,则应先冷敷,24小时后可使用活血化淤药物或者热敷,切忌伤后立即擦红花油;如果是被锐器所伤,应及时就医,以免感染破伤风。
如果是头部外伤,首先要判断大脑有无受损,出现下列症状必须立即送医院——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双眼上吊或口角歪斜或肢体单或双侧瘫痪,抽搐,呕吐频繁,耳鼻内流血或流水。
如果孩子伤后立即大哭,并能正确述说事情经过,一般无大碍,应让孩子仰卧休息,要注意垫高头部,但孩子睡觉时家长要注意隔一段时间叫醒孩子,观察孩子的反应,特别需要留意48小时内的变化。
如果儿童从高处跌落,颈部可能会受到强烈撞击,此时应首先固定颈部,让孩子平躺,并伸直背部,不要移动头部和颈部,可将毛巾或衣物等卷成圆筒状放在颈部周围;如果头部出现外出血,出血较多时,应用干净毛巾或纱布进行压迫止血,并立即送一眼就诊。
如果面部淤血或头皮血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进行冷敷但不可揉搓。
宝宝意外烫伤如何处理
烧烫伤的几种情况
洗澡的温度太高,宝宝的皮肤娇嫩很容易被烫伤。
宝宝被热汤、热咖啡烫到。
宝宝不小心碰到水壶、电饭煲等热容器。
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烫伤或烧伤宝宝。
电路老化等原因造成宝宝被烧伤。
宝宝碰到火炉等被明火烧伤等情况。
烧烫伤的程度及症状
一级烧伤
仅皮肤表皮外层有损伤,未伤及真皮层。
皮肤颜色呈粉红色,类似于晒伤。
有轻微肿胀,一般不会有水疱。
有一定程度的疼痛。
二级烧伤
表皮和部份真皮有损伤。
皮肤发红,有水疱,表面潮湿发亮有褶皱。
肿胀和疼痛比一级烧伤厉害。
三级烧伤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受到破坏。
皮肤呈白色或焦黑,干燥或发硬,蜡色,苍白。
由于神经末梢被破坏,一般不会有剧痛。
急救措施
急救处理原则
烧烫伤紧急救处理的五个步骤为:冲、脱、泡、盖、送。根据烧烫伤的程度不同,采取的救护措施也不同。
急救处理方式
1、迅速将宝宝抱离热源。
2、将宝宝烧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或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以15~30分钟,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
3、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受伤部位的衣物,必要时可用剪刀剪除。
4、对沾粘部分衣物暂时保留,切不可强力剥脱衣物。
5、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或在伤处吹气,以免污染伤处。
6、不可在伤处涂抹油膏、药剂,避免引起感染。
7、根据烧烫伤情况必要时可以使用敷料并加以包扎。
8、如果手脚受伤严重,应让患者躺下,将受伤部位垫高,减轻肿胀。
9、视情况及时送医治疗。
化学物质烧伤急救方法
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烧伤处的化学药物。
2、脱除受伤部位的衣物。
3、查看化学药物容器上是否有急救指示,如有,则照着指示去做。
4、用消毒敷料盖在烧伤部位再包扎伤口。
5、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如何避免烧烫伤
1、给宝宝洗澡时,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家长一定要先试温度。
2、热水瓶、电饭煲、热茶杯等要放在宝宝直接或间接都不能够到的地方。
3、抱着宝宝时家长手上不要拿热咖啡、热开水等,以免宝宝好动打翻。
4、去同事、亲戚家等新环境,家长应先观察热容器的摆放位置,别让宝宝靠近。
5、不要抱着宝宝去厨房做饭、烧菜。
6、如果宝宝和大人一桌吃饭,刚做好的热菜不要放在宝宝面前。
7、外出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石灰、热水池、放鞭炮等场所。
8、不要边吸烟边照顾宝宝,小心烫伤宝宝。
9、冬天给宝宝暖被窝时应注意不要让热水袋上的塞子掉下来。
10、反复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告诫宝宝发生烫伤的原因及后果。
意外怀孕有什么症状
月经停止这一点很多人都明白,一旦宝宝意外来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月经不再来拜访你了。特别是对于周期一向稳定的女性来说,要特别注意了:如果已经迟了8、9天还没来,最好去验一下是否受孕了。
扁豆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扁豆和蘑菇不能一起吃
扁豆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而蘑菇里有胡萝卜素、维生素D等,这两者结合会造成人体意外中毒。
宝宝意外烫伤如何紧急处理?
不论是哪一种烫伤,都要先用冰敷。
紧急救护措施
1 用自来水冲洗伤处
宝宝一旦被烫伤后,一定不能直接触摸伤口,可以先不脱去他的衣服,先用水冲洗伤口处,如果宝宝只是身体的小部分被烫伤,给宝宝多穿些衣服,再往烫伤处浇水。
2 给伤口降温
可以给宝宝的伤口敷上凉毛巾,也可以用淋浴头冲洗伤口,如果天气不冷的话,也可以在浴缸内放满水,直接浸泡全身。
3 脱去衣物
当给宝宝用冷水冲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脱掉伤处的衣物或者是袜子,如果衣服黏住了伤口,可以把伤口周围的衣服剪掉,保留伤口处的衣物。
4 伤口处理包扎
最后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住伤口,这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刺激到患部,然后用绷带帮宝宝包扎,包扎的过程中纱布一定不能过于紧绷。做完以上简单处理后,一定要带着宝宝去医院,特别严重时,一定要立刻叫救护车。
错误做法
一些民间的做法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比如说,用芦荟、软膏、牙膏、酱油、大酱等涂在患部上,以减轻疼痛,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引起细菌的感染,使宝宝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而延缓复原的时间。
需送医院处理的情况GO!
1.脸部或者下体烫伤
当脸部或下体烫伤时,即使看起来烫伤不严重,也要极为小心地处理。当水泡比1元硬币的面积大时,就要带着宝宝去医院就诊。
2.大范围烧伤
如果宝宝年龄较小,10%的烧伤即可危及生命,需要马上叫救护车。身体1%的面积,大概相当于单手伸开手掌的大小。
3.比较严重的烫伤
宝宝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如果烧伤的程度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4.衣物黏在烧伤处取不下来
当烫伤的部位黏有衣服时,这时候千万不能强行把衣服从伤口上撕下来,可以先剪掉烫伤周围的衣服,留下粘住烫伤部分的衣物,然后在烫伤的部分覆盖上干净的布,立即领着宝宝去医院的外科或者是皮肤科就诊。
预防常识
饮水机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时常叮嘱小朋友们在接饮用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热水烫伤。
宝宝们在吃饭的时候要及时提醒他们不要嬉闹,吃饭时给宝宝安排固定的座位,有些热的东西不要急于进食,比如粥、汤等。
宝宝的皮肤很稚嫩,非常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即使是我们触摸觉得是正常的温度也会不小心给宝宝造成烫伤,所以一定要家长特别的注意。
小贴士
不论以何种方式处理,一旦宝宝觉得冷的话,就要停止给他冲水。因为冷水可以防止细胞因为太热而遭到破坏,而且能使血管收缩、缓和疼痛。
宝宝房间怎么布置 防坠床
而防止宝宝坠床宝妈需要做以下布置:
第一,边框要及时调整。
第二:围栏高度要高于宝宝的肩旁。
第三,围栏的间隔大约成人一个拳头的大小,间隔宽了容易夹宝宝头、窄了夹脚。
第四,高度大约40厘米。第五,选取床下有置物柜的婴儿床,方便放尿布衣物。
除此之外,宝妈要选择安全涂料防止宝宝啃咬中毒,雕花容易磕伤宝宝,贴纸被宝宝撕扯误食。为避免坠床伤害头等危险,床下可铺上粗毛地毯,但要每日清扫晾晒。
意外怀孕的前兆 月经停止
这一点很多人都明白,一旦宝宝意外来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月经不再来拜访你了。特别是对于周期一向稳定的女性来说,要特别注意了:如果已经迟了8、9天还没来,最好去验一下是否受孕了。
宝宝洗澡水温是多少 测试水温,保持在37°C左右
35-37℃水温是接近人体温度的,用这个水温给宝宝洗澡也是最舒适的。爸爸妈妈要注意,在给宝宝的洗澡盆中调节水温时,要先加入凉水后加热水调节,以免宝宝意外跌落盆中被烫伤。放完水之后,一定要先试一试水温,如果太烫或者太冷的话就调节,也可以用温度计测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