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该如何诊断
耳聋该如何诊断
一、专科检查
1、耳廓、外耳道口、外耳道:判断外耳对声音的传递有无影响。
2、鼓膜,鼓室:可初步判断中耳有无疾病,对声音的传递有无影响。
二、仪器检查
1、音叉试验:可初步判断①双耳听力是否一致;②耳聋是传导性聋、感音神经
性聋还是混合性聋;③和正常人听力进行比较。
2、纯音听力检查,即电测听,临床最常用的听力检查方法之一。可以准确地了解受试者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准确地分析出病变部位、有时候甚至能分析出导致耳聋的原因。
3、脑干诱发电位(ABR):对于3岁以下的患者为常规检查。临床运用:1、判断听力情况(主要是高频);2、确定病变部位。
4、声导抗:反映中耳传音系统的功能。
5、40赫兹听相关电位:主要是听力情况的客观评定,尤其是对于1000赫兹以下的更有价值。
6、耳声发射(OAE):判断耳蜗功能的客观检查之一。
7、特殊检查:包括CT、MRI等。可以判断外耳、中耳及内耳的解剖结构是否有异常
三、其他相关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眼科检查、心电图、B超、高氯酸释放试验等。
四、基因诊断
从基因水平上可对遗传性耳聋作出诊断, 提示导致耳聋的最根本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的基因诊断水平,在临床表现上强烈支持遗传性耳聋诊断的病例,并不能保证一定有明确的基因诊断结果。
通过上面耳聋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耳聋已经了解了吧。同时针对耳聋,要多加留意,当出现耳聋疾病状态时候,一定要分清自己到底患上的是耳聋哪一种。只有,确定好了耳聋疾病,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耳聋。
耳聋的检查诊断依据
检查外耳道及鼓膜;进行音叉检查及纯音听阈测听,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对儿童及不合作的成人,还可进行客观测听,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等。
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很多,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有很大进展,然而,一般基层医疗单位,由于条件限制,目前还不可能有先进和复杂的检查设备进行难度较大的检查,作为患者及其家属也就更无能为力了,所以要采用简单的检查手段。
1、听力检查:可 用手表声试验,在用药之前,用手表试验听力,在用药过程中,还用同一块手表试验听力,要注意放表的位置,每次均应放在同一方位,且不应将表紧贴在耳部皮肤 或骨头上端应使手表距耳廓有一定距离,这样听到的声音,才是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否则就是通过骨头传导的声音,不能如实地反映听力的实际情况,在试验中, 如果发觉到用药后较用药前听力下降,则应考虑耳蜗系统中毒的可能性。
2、前庭功能检查:通过静止站 立与步态姿势的观察,来判断平衡功能的头部,静止站立的姿势首先选用双足并拢站立,然后双足前后错位站立,最后先用单足站立,后者难度最大,若平衡功能正 常,由站立能维持10秒钟以上,若平衡功能障碍,则站立难以维持,将很快向一侧倾倒,左右摇摆或前倾后仰,对步态姿势的观察,可采取行走试验,即让被检查 者闭目沿直线向前行走,正常人能做到双足落地位于直线两侧,不正常的行走则会有明显偏斜,行走不稳,犹如酒醉后的步履蹒跚,一般行走十步,就足以分辨行走 稳定与否,进行此项检查前,应了解被检查者是否有肢体缺陷,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智力发育差的患者都不适合采用这种检查法,做前庭功能检查时,应让被检 查者先睁眼站立与行走,如果表现出站立姿态和行走步态都较稳,或难于分辨稳定与否,则让病人闭目站立与行走,以进一步了解平衡情况。
基因检测耳聋早发现
SLC26A4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此类耳聋的特点是出生时听力多正常,生长过程中听力在诱发因素的刺激下呈波动性的下降,最终发展成重度耳聋或全聋。
此类聋人一般在首次或多次听力下降发生后才会就诊,对于此类听力下降可以按突发性耳聋进行挽救性治疗,治疗及时的情况下部分患者听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后还要对患者进行预防听力下降的指导,如避免头外伤、剧烈体育运动、禁止倒立、预防感冒、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和擤鼻等。在新生儿,如果通过基因筛查发现并通过颞骨CT证实个体患有大前庭水管后,则可以对其家长进行预防指导。
致聋基因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DNA检测,发现是否有致聋基因,从而明确病因,对耳聋的再次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意义。目前研究表明,耳聋患者中约50%的耳聋为遗传性耳聋。
GJB2是导致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最常见的基因,在我国约有21%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其次为PDS基因(即大前庭导水管,在我国接近20%)和线粒体DNA A1555G 突变(1%~2%)。确诊为遗传性耳聋的患者,如果在择偶时避免选择与自己相同致聋基因的聋哑人,就可以有效降低生育聋儿的风险率。
举例来说,目前约21%的耳聋者是上面所提到的 GJB2相关性耳聋,如果这21%里的耳聋者相互之间婚配,即双方都是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那么他们生育的下一代100%是聋儿;如果GJB2相关性耳聋者从余下的80%耳聋者(即非GJB2相关性耳聋者)中选择配偶的话,那么生育聋儿的风险性将大大降低。
遗传性耳聋能治吗
先天性耳聋患者也有了非常有效的干预方法,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是最有效的手段,俗语说:“十聋九哑。”但目前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已经可以做到“聋而不哑”,大部分先天性耳聋患儿通过有效干预和康复,可以正常的通过言语交流,并在普通学校就读。
总体来说,遗传病的诊治重在预防,在国内一些医学中心已经开设遗传门诊,利用基因诊断技术(患者及家属抽取静脉血,产前诊断需羊水穿刺)发现并诊断遗传性疾病,通过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选择最合适的决策,降低患儿的出生风险。
所以遗传性耳聋重在预防,目前能采用人工器材辅助治疗。
耳聋的检查诊断依据
1、听力检查:可 用手表声试验,在用药之前,用手表试验听力,在用药过程中,还用同一块手表试验听力,要注意放表的位置,每次均应放在同一方位,且不应将表紧贴在耳部皮肤 或骨头上端应使手表距耳廓有一定距离,这样听到的声音,才是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否则就是通过骨头传导的声音,不能如实地反映听力的实际情况,在试验中, 如果发觉到用药后较用药前听力下降,则应考虑耳蜗系统中毒的可能性。
2、前庭功能检查:通过静止站 立与步态姿势的观察,来判断平衡功能的头部,静止站立的姿势首先选用双足并拢站立,然后双足前后错位站立,最后先用单足站立,后者难度最大,若平衡功能正 常,由站立能维持10秒钟以上,若平衡功能障碍,则站立难以维持,将很快向一侧倾倒,左右摇摆或前倾后仰,对步态姿势的观察,可采取行走试验,即让被检查 者闭目沿直线向前行走,正常人能做到双足落地位于直线两侧,不正常的行走则会有明显偏斜,行走不稳,犹如酒醉后的步履蹒跚,一般行走十步,就足以分辨行走 稳定与否,进行此项检查前,应了解被检查者是否有肢体缺陷,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智力发育差的患者都不适合采用这种检查法,做前庭功能检查时,应让被检 查者先睁眼站立与行走,如果表现出站立姿态和行走步态都较稳,或难于分辨稳定与否,则让病人闭目站立与行走,以进一步了解平衡情况。
突发性耳聋的介绍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根据临床症状、查体与听力学检查的结果,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后,可做出临床诊断。突发性聋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内尽早治疗。
耳聋分为哪几种类型
致病原因不同,耳聋分为三种类型
当听力出现障碍上医院就医时,医生会从病因上给出一个诊断结果: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或是混合性耳聋。这是从致病原因上将耳聋分为三种类型。耳聋的分类虽然是非常专业的问题,但患者弄清自己属于什么耳聋对治疗会有帮助。
如果你的诊断结果为“传导性耳聋”,你算是比较幸运了。因为传导性耳聋是三种耳聋中最好治的一种,而且治疗后听力一般都恢复较好。传导性耳聋主要是外耳道的问题,比如鼓膜破了、耳屎堵住了耳道等等,从而阻碍了听觉的传导。这种耳聋病人,只是中轻度的耳聋,都会仍有一部分的听力。一般手术可解决问题,比如修复受损鼓膜、取出耳屎等。
老年人的耳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三种耳聋中最难治的。混合性耳聋,即指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耳聋都有,如果其中传导性耳聋所占比例较大,按以上传导性耳聋的治疗方法解决传导上的问题,从而也能恢复部分听力。
治疗耳聋耳鸣的注意事项
耳鸣耳聋原因可谓多种多样,根据其病症,可以将耳鸣耳聋分为以下几种:神经性耳鸣耳聋,血管性耳鸣耳聋,噪音性耳鸣耳聋,顽固性耳鸣耳聋,病毒性耳鸣耳聋,突发性耳鸣耳聋,爆震性耳鸣耳聋,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耳彻康耳鸣耳聋,混合性耳鸣耳聋。
1、患者要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出现耳鸣耳聋症状时,不要过度紧张耳鸣耳聋并不是大病,只要及时接受医生的诊治就能恢复健康。同时在诊治过程中,要听从医生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并且生活中要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他优势如热爱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等来分散自己对耳鸣耳聋的注意力,多培养一些兴趣点,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2、避免长期受到噪声的影响,如果从事与噪声有关的工作,应该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或者不使用耳毒性药物,禁止吸烟、少饮酒、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规律,也避免睡眠过长中青年7—8小时,老年人6小时睡眠即可。
3、由于耳鸣耳聋起因较慢,而且病程都不是短期内发生,所以治疗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如松弛疗法、耳鸣耳聋掩蔽疗法等至少要完成一个月以上的治疗,才能评估治疗效果。因此,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可因为其他愿意影响治疗进度,尽量避免间断治疗。
耳聋该怎么办
毕业后从事耳鼻喉科工作30余年,对耳聋耳鸣的诊断治疗有独特体会和见解,对于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结合听力学进行系统科学的诊断,按照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给病人选择对症的治疗方案,尤其擅长采用听神经再生还原疗法治疗耳聋、耳鸣、眩晕等耳科疾病。活动时间:从9月26到10月15日。专家预约热线:024-62288166地点:辽宁奉天中医院4楼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耳内时而有闻蝉声或如潮水般鸣响,可是外部并没有此类的发声体。可是很多人却往往不在乎这种耳鸣,认为挺过去了就好了。专家提醒,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很多耳聋的患者都是最初出现耳鸣症状时没有及时就医,所导致的耳聋。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直至消失。专家指出,一旦发现耳鸣耳聋,第一时间就医治疗效果最佳。
本次前来会诊的天津著名耳鼻喉专家木萍教授,运用最先进的听神经再生还原疗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耳聋。该疗法是通过局部光波治疗、脉冲电磁场治疗、针灸治疗、电脉冲治疗,结合中医中药辨证等方法,对各型耳聋耳鸣进行综合治疗。通过全电脑控制的声波及中频电磁波作用,运用声、频、热、电、磁、微细按摩等刺激和天然中药制剂,成功使大批耳鸣患者回归清静世界。该疗法能够改善内耳供血,增强耳内代谢,打通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修复再生耳细胞,激活耳蜗神经。短期即可促进变性、萎缩、坏死的听觉神经细胞修复再生。
耳聋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1.风热侵袭
证候:开始多有感冒症状,起病较速,耳闷耳胀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而自声增强,伴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脉浮数,苔薄白或薄黄,局部检查见鼓膜轻度潮红及内陷。
辨析:①辨证:外感热病中出现耳鸣耳聋,脉浮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外感风热上扰,耳部经气痞塞不宣故有耳内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发热恶寒,脉浮数,苔黄均为外感之征。
2.肝火上扰
证候:突然耳鸣,如闻潮声,或如风雷声,风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鸣耳聋突发加重,并兼有耳胀,耳痛感,眩晕,口苦咽干,头痛面赤,心烦易怒,夜寝不安,胸胁胀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析:①辨证:突发耳鸣耳聋,头痛面赤,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因足少阳经上入于耳,下络于肝而属胆,所以情志抑郁,肝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火,或暴怒伤肝,肝胆之火上扰,清窍被蒙,则生耳鸣耳聋。火盛炎上,故头痛面赤;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故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肝气郁结,络气不畅,故胸胁胀闷;肝内火郁,肠中津液被灼,故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征候。
3.痰热郁结
证候:两耳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耳鸣眩晕,时轻时重,烦闷不舒,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析:①辨证:双耳蝉鸣时轻时重,有时闭塞憋气,痰多胸闷,苔黄腻,脉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痰热郁结,蒙蔽清窍,气道不畅,故耳鸣如潮,甚则气闭失聪;痰浊内盛,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痰火中阻,影响健运则口苦,二便不畅;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之症。
4. 肾精亏损
证候:中年以后双耳听力逐渐下降,伴细声耳鸣、夜间较甚,失眠,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遗精多带,口渴多饮,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辨析:①辨证:中年以后耳鸣耳聋,夜间较甚,兼见腰膝酸软,遗精多带,舌红脉细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精血不足,不能上充清窍,邪火转而上乘,以致耳鸣耳聋逐渐加重;腰为肾之府,肾亏则髓不充于骨,故腰膝酸软;肾亏相火妄动,干扰精室,故多虚烦失眠、梦遗走泄;舌红少苔为肾精不足之征;精血不足,故脉来细弱无力;若见细而兼数,则为阴虚相火亢盛。
5.脾胃虚弱
证候:耳鸣耳聋,休息暂减,劳而更甚,蹲下站起时加重。倦怠乏力,劳怯神疲,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搪薄,面色萎黄,脉虚弱,苔薄白腻。
辨析:①辨证:耳鸣耳聋,时轻时重,四肢困倦,昏愦食少,大便时糖,脉细苔薄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胃虚弱则清气不能上升,耳部经脉空虚,故耳鸣耳聋;脾弱运迟,胃虚纳呆,则食少便溏;脾阳不实四肢,则懈情无力,脉细弱、苔白腻,均为脾气虚馁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1.传音性聋
(1)有外耳或中耳病史及症状。
(2)音叉检查:RT(-),ST延长,WT偏向病侧。
(3)电测听检查:多为低频听阈高,骨导正常,气、骨导听阈曲线差距大。
2.感音性聋
(1)可有传染病、药物中毒、噪声等病史。
(2)多伴有高调耳鸣。
(3)音叉检查:RT(+),ST缩短,WT偏向健侧。
(4)电测听检查:听阈多为高频听阈高,骨导听阈提高,气、骨导听阈曲线差距小或重合。
3.混合性聋
(1)有上述两型聋的疾病史及症状。
(2)鼓膜及咽鼓管检查可有病变体征。
(3)音叉检查:RT(士),ST不定,WT不定。
(4)电测听检查:听阈低频,高频相差较少,骨导听阈一般提高,气、骨导听阈曲线差距较小。
西医诊断依据:
临床若对导致耳聋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耳聋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1.双耳或单耳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全聋无所闻,可与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力的耳鸣相鉴别。2.根据病情、病史,耳科检查等进行诊断思考,如:(1)以耳聋为主症的疾病有暴聋、久聋、聋哑等。(2)年老体弱者耳聋,多因精气亏虚所致,或见于虚劳类疾病。(3)因药物中毒所致者,多为药物中毒牲耳聋。(4)耳聋有头目胀痛、眩晕者,多与脑病相关,如风眩、脑瘤、脑痨、出血中风等。(5)耳聋伴有耳内胀闷不适感者,可见于耳胀、耳闭等病。(6)耳聋而耳内有耵聍堵塞者,为耵耳。(7)感冒、乳蛾等病,偶有阵发耳闭欠闻之感。(8)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者,可为气郁或气厥。3.根据需要,可进行必要的检查,如电测听、脑部CT扫描等以明确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一、传音性聋:病变主要在外耳和中耳,特点:气导听力损失一般≤60dB,骨导听力基本属正常范围;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接受语言的能力往往和正常者相仿。
1.遗传性:先大性外耳和/或中耳畸形者,耳镜及X线检查可助诊断。
2.外伤性:临床表现随伤情而不同。
3.炎症性:急性、慢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听力检查结果,诊断一般不难。如青少年的耳聋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伴有耳痛,常属于传音性耳聋。
二、感音神经性聋因耳蜗及蜗后诸部位病变引起,根据组织病理学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耳蜗性聋最为常见。单纯的神经性聋较为少见,脑干性聋并不多见,单纯的中枢性聋则很少见。
1.遗传性聋:这类患者一般有耳聋的家族史或父母近亲结婚,可能伴有身体其他系统的畸形。这些背景和表现都可能提示感觉神经性聋的遗传病因。
2.先天性聋:对学语迟滞、言语不清或发音不佳的儿童均需考虑听力缺陷的存在,询问母亲妊娠史及分娩史、小儿疾病史、发育史及听力检查有助于诊断。
3.老年性聋:在50岁以上、特别是伴有其他衰老症象的老人,如有原因不明的双侧缓慢进行性耳聋,就可能属老年性聋。纯音听力双耳呈对称性下降,无气骨导间距,以高频损失为主,ABR各波潜伏期随增龄而延长。
4.炎症性聋: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几乎都可以引起感觉神经性聋。病毒性聋以儿童或青少年居多,耳聋发生前2周或同时有病毒感染症状,一耳正常另一耳全聋,则病毒性聋的可能性大。
5.药毒性聋:已发现有耳毒性的药物达100多种,氨基甙类抗生素、水杨酸盐类、利尿剂等是常见造成中毒性耳聋的原因。耳鸣、头晕的发生较耳聋为早,可认为是发生耳中毒的先兆,耳聋为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最先发生在8000Hz处,当听力损失范围扩大至语言频率,才为患者察觉。
6.创伤性聋:头部外伤、气压伤、内耳冲击伤、急性声损伤等,多来势急骤,不但可引起疼痛同时可损害中耳和耳蜗。病因较明确,易于诊断。慢性声损伤多为持续接触工业噪声所致,见于某些职业,早期耳鸣多于耳聋,听力损失呈波动性,听力曲线4000Hz处有切迹,发病缓慢,来势较轻,其病变主要有耳蜗,常有重振现象。
7.特发性聋:原因不明,可能与内耳血供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特点为瞬息突然发生的重度感音性聋,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常先有耳鸣,听力曲线最后固定在高频陡降型甚或全聋,有自愈倾向。
8.自身免疫性聋:诊断参考标准:①进行性、波动性、双耳或单耳感音神经性聋;②可伴有耳鸣,眩晕;③病程为数日、数月、也可能数年,但不包括突发性聋;④排除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外伤性聋、遗传性聋、早老性老年聋、桥小脑角疾病和多发性硬化;⑤血清免疫学参数的改变,阳性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阴性并不能排除本病;⑥可伴有其他兔疫性疾病;⑦进行试验治疗,对高剂量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有一定效果。
9.肿瘤致聋:对于成年人的一侧进行性加重感觉神经性聋必须深入详查,争取早日确诊或排除听神经瘤。ABR的测试对听神经瘤有重要意义,其诊断符合率大于95%。行为听阈和畸变产物诱发性耳声发射(DPOAE)振幅的不平行的现象为早期识别较小的听神经瘤或其它蜗后病变提供应用的可能性。
10.其他:很多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各种感音性聋,如糖尿病、甲状腺病变、肾病、循环系统和血液病变等,据其全身表现可有助诊断。梅尼埃病听力呈波动性减退,眩晕为主要症状,伴有耳鸣,有屡发史。进行性耳聋、语言听力的损失特别严重,有平衡障碍却无明显眩晕,应考虑脑干病变。
三、混合性聋耳传音与感音部分同时受累,损害的原因既可相同,也可各异,听力特征是既有气导又有骨导的损害。
耳朵常见病症
耳朵常见病症
有以下几种:
耳痛
耳痛 主要由急性炎症引起,如急性化脓性软骨膜炎、外耳道炎和疖肿、急性鼓膜炎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癌的晚期可有剧烈疼痛。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可有深部耳痛。
耳流脓
耳流脓 由外耳道流出分泌物,是耳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来自外耳道炎的分泌物多为渗出性液体,来自中耳炎的分泌物常为粘脓性。量较多时表示乳突也受累。慢性中耳炎分泌物有恶臭时,应怀疑为胆脂瘤性中耳炎。
耳聋
耳聋 听觉系统的任何部位有病变时均可产生耳聋。但不同的部位受侵,会出现不同性质的聋。外耳、中耳病变将产生传导性聋。耳蜗病变及听神经瘤则出现感觉神经性聋。耳蜗神经核以上有病变时为中枢性聋。此外尚有功能性聋及伪聋。现代的测听技术可以对各种聋作到定性、定位诊断。混合性聋指的是既有传导性聋成分也有感觉神经性聋表现的耳聋(见耳聋)。
耳鸣
耳鸣 各种耳疾如声损伤及药物中毒性聋均可引起。此外,高血压、肾病、老年聋等也可引起。可根据病史、体检寻找病因(见耳鸣)。
眩晕
眩晕 感觉自身或外界环境在转动的一种错觉。可分为耳源性(前庭周围性疾病)和中枢性两种。耳源性眩晕(如梅尼埃尔氏病),其特征为突然发作,伴恶心、呕吐、眼震、耳鸣及听力减退。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中枢性眩晕一般为感音性聋或不伴耳聋,眼震不明显,眩晕较轻或只是一种不稳感。如听神经瘤(见眩晕)。
局部肿胀
局部肿胀 如耳廓软骨膜炎的肿胀、急性乳突炎的局部红肿及乳突骨膜下脓肿、外耳道疖肿等。
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中耳炎时的面神经麻痹多因面神经水肿、缺血、缺氧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多因伴发胆脂瘤造成面神经骨管破坏引起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也可因中耳手术外伤或病毒感染引起。基本的临床症状为伤侧额部皱纹消失,眼不能闭拢,面肌松弛,嘴角偏向健侧,以致面部不对称。
检查法
检查法 与耳鼻咽喉其他疾病和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鼻及鼻咽部的疾病.如鼻腔炎症性疾病.鼻窦炎.鼻腔肿物.鼻咽部肿物等均易引起中耳疾病.因为咽鼓管开口于鼻咽部侧壁.后鼻孔附近.感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特别是儿童的咽鼓管短而直.更容易受到感染.哺乳时的奶汁等也可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另外儿童期增殖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腺也容易引起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常诱发中耳炎.慢性病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代谢病都可引起耳的功能障碍.表现为耳聋.耳鸣或眩晕.
诊断和鉴别诊断
首先根据发病时间.可能的原因及体检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疑难病例可根据临床特点进行特殊检查.例如对于耳聋患者.可采用各种测听法.得出的结果往往能反映疾病的性质和病变部位.幼儿和不合作的病例可借助客观测听法.眼震电图可对眩晕的性质和病变部位提供线索.此外.有些病例需用X射线.活检及其他检查项目辅助诊断.
应注意以下情况的鉴别诊断:一传导性聋.容易引起混淆的是听骨链中断和耳硬化症.病史.声导抗测听法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探查.二感觉神经性聋.可从发病学及临床特点入手.如各种病起病缓急不完全一样.感染.血管病变.爆震性聋多突然发作.而听神经瘤.糖尿病.肝硬变等全身病引起者.耳聋进展缓慢.单耳或双耳听力障碍的病因可有差别.如职业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等多为双耳同时受损害.梅尼埃尔氏病.中耳疾病引起者多为单侧.前庭功能情况不同.内耳病变前庭多受损.表现为功能低下.先天性聋及职业性聋的前庭功能多正常.特殊测听法能鉴别出耳蜗性.神经性及中枢性聋.三眩晕.病史在眩晕病的诊断中占着重要地位.此外.各种疾病的眩晕性质和程度等也有差别.
与耳鼻咽喉其他疾病和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鼻及鼻咽部的疾病,如鼻腔炎症性疾病、鼻窦炎、鼻腔肿物、鼻咽部肿物等均易引起中耳疾病。因为咽鼓管开口于鼻咽部侧壁、后鼻孔附近,感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特别是儿童的咽鼓管短而直,更容易受到感染。哺乳时的奶汁等也可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另外儿童期增殖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腺也容易引起中耳炎。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常诱发中耳炎。慢性病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代谢病都可引起耳的功能障碍,表现为耳聋、耳鸣或眩晕。
耳疾病 - 诊断和鉴别诊断 首先根据发病时间、可能的原因及体检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疑难病例可根据临床特点进行特殊检查。例如对于耳聋患者,可采用各种测听法,得出的结果往往能反映疾病的性质和病变部位。幼儿和不合作的病例可借助客观测听法。眼震电图可对眩晕的性质和病变部位提供线索。此外,有些病例需用X射线、活检及其他检查项目辅助诊断。 应注意以下情况的鉴别诊断:
①传导性聋。容易引起混淆的是听骨链中断和耳硬化症。病史、声导抗测听法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探查。
②感觉神经性聋。可从发病学及临床特点入手。如各种病起病缓急不完全一样,感染、血管病变、爆震性聋多突然发作,而听神经瘤、糖尿病、肝硬变等全身病引起者,耳聋进展缓慢。单耳或双耳听力障碍的病因可有差别,如职业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等多为双耳同时受损害,梅尼埃尔氏病、中耳疾病引起者多为单侧。前庭功能情况不同,内耳病变前庭多受损,表现为功能低下,先天性聋及职业性聋的前庭功能多正常。特殊测听法能鉴别出耳蜗性、神经性及中枢性聋。
③眩晕。病史在眩晕病的诊断中占着重要地位。此外,各种疾病的眩晕性质和程度等也有差别。
老年性耳聋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有些耳病的症状多具有隐秘发展的特点,易同老年性耳聋相混淆,须注意同下列耳病相鉴别:
1、慢性炎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可引起听小骨溶解脱落,乳突炎和鼓室硬化症,慢性渗出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者可致中耳腔及咽鼓管内粘膜变性阻塞和听骨链粘连硬化,尤其是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因平时无典型症状,只有在因上感,烟酒过度,劳累等刺激时耳内才有沉闷胀痛,耳鸣等症状,检查时可见外耳道后段充血肿胀,耳膜内陷听力下降等症状,呈隐匿性发展,早中期常不引起人的重视,一旦影响听力,常规治疗是很难取得效果的,以上几种病可已经电耳镜,声阻抗和X光片检查确诊。
2、代谢性疾病所致耳聋:如糖尿病,高血脂症,内耳硬化症,专科检查可以排除。
3、药物性耳聋: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有确切的发病时间界限,病症一旦形成,基本很少波动。
4、噪音性耳聋:与职业噪音和不科学的生活噪音环境有关,早中期表现有典型的受噪音刺激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