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肌酐高如何治疗
糖尿病肾病肌酐高如何治疗
糖尿病肌酐升高意味着糖尿病导致了肾脏的损伤,是糖尿病肾病病人的病情逐渐加重的病理症状体现,同时肌酐升高也是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号,那么糖尿病肌酐升高如何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增高是患者后期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肌酐的升高这是由于正常肾单位被纤维组织替代,肾脏的排水排毒能力下降导致的。
针对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增高的治疗,常规治疗方式是采用透析治疗。透析是可以起到人工肾的作用,但是并不是针对肾脏的治疗,即使应用了透析,也需要同时行保护肾功能治疗。不能总依赖透析 目前的情况建议在透析对症降肌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肾脏固有细胞的排毒能力,从病理上控制病情的进展,以免出现更多的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采用特色中药疗法——微化中药渗透疗法,不仅可以清除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免疫复合物和病变组织,而且还可以修复肾小球基底膜。根据血肌酐产生的原因来看,只要将受损基底膜修复后,改变了肾脏结构,扩大了肾小球滤过面积,血肌酐就会逐渐下降,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一些保健工作。
比如说:预防感冒,控制饮食及情绪、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这样血肌酐的数值才会下降。也只有将治疗和保养一起抓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肾的功能。
一旦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血肌酐增高,将提示其肾脏已出现了严重的损伤。这是在向糖尿病肾病患者发出危险信号。因此需要高度的重视。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关键是抓住根本,肌酐是肾脏的损伤的外部表现,因此治疗的重点是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从而验证了“治症先治病,病愈症自消”的治疗理念。
糖尿性肾病的检查
1.尿糖定性
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
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3.尿沉渣
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4.尿素氮、肌酐
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5.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
GFR增加;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肌酐怎么降呢
早期阶段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降低肌酐有很大的重要性。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反映了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肾功能状况。这些指标越高,肾功能的损伤程度越严重。在一般情况下,肌酐与尿素氮之间的比值约为1:10。所以,积级治疗早期肾脏病,降低肌酐和尿素氮是治疗和预防肾功可以不全阶段的最主要手段。
具体来讲,肌酐怎样降低呢?首先应依据产生的病因。实际上,肾脏病肌酐升高是以微小循环损伤,慢性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采用微化中药手段治疗,主要去清除导致慢性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免疫复合物和病变组织,同时修复慢性肾小球基底膜。只要将受损基底膜修复后,改变了肾脏结构,扩大了慢性肾小球滤过面积,肌酐就会逐渐下降,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此时一定要预防感冒,控制食疗及情绪、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因素,保护好肾功可以。只要注意到这些,肌酐一定会降下来!
对于肾脏病病人来说,肌酐升高后,尿素氮也经常会伴随升高,有时也可见两项单独升高。肌酐和尿素氮一般是肾功可以不全的肾脏病的两大的表现和指标。一般情况下,肌酐升高超过177umol/l就是慢性肾衰竭,包括慢性慢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
尿素氮也主要是肾功可以损伤,尿素氮不可以较好地从尿中排出而在血液内浓度升高,如果单纯尿素氮升高,肌酐不升,意义不大,可做观察。其次有少部分慢性肾病、肾脏病综合征病人也可出现一过性的潜血素氮升高的情况,主要见于高度浮肿,因少尿使血中的尿素氮不可以随尿排出,蓄积于血液中所致。如果肌酐和尿素氮都升高,治疗与肌酐升高治疗一样,通过治疗肾脏滤过功可以提高后,肌酐下降,尿素氮也会随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只是一味的用利尿药,认为尿量上去了尿素氮就会降下来,可是这只是治标之法,并不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病人病情,况且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假象蒙蔽病人。采用微化中药就是要阻断肾脏组织的纤维化、硬化的进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肾功可以,扩张肾动脉,增加受损肾脏有效血液灌注,增加对肾脏供氧,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慢性肾小球内压,促进慢性肾小球修复、受损病变组织结构改变、功可以恢复。从而增加尿量,使尿素氮从体内排出,缓解病人中毒常见症状。
降低肌酐自己一定要合理找对方法,如果不合理使用方法来治疗的话,那么就会让肌酐受到很严重的危害,而针对这个肌酐降低了,那么很多后遗症就不会发生了,降低肌酐的话还要避免对肾脏的危害,如果肌酐高了,那么就会有很多肾病会发生了,必须要及时的做好预防。
长病程糖尿病人警惕肾病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分为五期,第一期和第二期化验检查多无异常,仅少数病人血压偏高;第三期病人在化验检查时可发现尿蛋白阳性,血压也开始增高,如果尿微量蛋白定量检测大于20微克/毫升,临床上称该期肾病为早期肾病;第四期又称临床肾病,病人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血压持续升高,尿中蛋白超过200微克/毫升,此期病人可有乏力、浮肿等症状;第五期为终末肾病期,即肾功能衰竭期。
专家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常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而一旦发展到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或晚期糖尿病肾病,则很难阻止其发展。
专家提出,早发现、早诊断糖尿病肾病,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尿微量蛋白测定是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一般来说,对于青春期以后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病史在5年以上,应定期进行微量蛋白尿测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测定应被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糖尿病肾病的干预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糖,避免肾脏并发症发生。如果病人已经发展到早期肾病,应动员病人选择胰岛素治疗。控制血压。高血压是使糖尿病肾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饮食方面严格控制食盐摄入,并坚持使用降压药物。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的增高。当发展至肾功能衰竭阶段时,要及时透析治疗,如有可能,进行肾移植。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有哪些
一、 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之一。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四、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五、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
糖尿病肾病怎么复查比较好
1、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 尿毒症 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2、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3、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 糖尿病肾病 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4、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 尿路感染 ;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 血尿 。
5、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辨别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死亡的重要病因。
糖尿病肾病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上升,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所在,如果糖尿病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很容易进入肾病晚期,那时想要逆转就来不及了。那么辨别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听听医院的专家是怎么介绍的。
辨别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有哪些?
1、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2、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3、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4、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以上是辨别糖尿病肾病常用的方法,提醒糖尿病人要去专门的糖尿病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一旦您出现上述的情况时,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必须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这样才会有效治疗。
肌酐偏高饮食禁忌有什么
1、限盐。早期肾衰病人肌酐高,临床也开始出现异常症状表现,如高血压、浮肿等。此时控制盐分的摄入量,可减轻肾脏负担,适宜给肌酐高病人低盐或无盐饮食。
2、限制烟、酒。烟酒的毒害主要是对肾脏、血管的毒害,吸烟、饮酒越多对肾脏血管损伤就越大,更早的加重了肾动脉硬化,更促进肾小球的硬化,故无论是肾功能正常还是肾功能异常肌酐高的患者都要严格戒烟戒酒,避免造成肾脏更大的损害。
3、补充蛋白质。肾炎、肾衰等慢性肾病病人多出现蛋白尿症状,适量控制蛋白摄入量,并选择高质量的优质蛋白饮食。
4、补充维生素。肾病肌酐高病人整体身体抵抗力低下,宜选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
原则上,把握住肌酐高饮食需要注意的以上几个大方面,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产生良好的疗效。 血肌酐的升高是由于肾脏本身的排毒功能下降,毒素堆积在体内导致的。一般此项指标升高,代表肾脏排毒功能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一个损害的情况,建议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中医治疗为主比较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控制血肌酐、尿素氮这些指标,从根本上治疗这个病。
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蛋白、优质饮食,尽量避免海鲜、豆类、动物内脏、辛辣刺激、腌制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出现这几种症状要小心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危害非常大的一种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朋友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这种疾病,除了平时预防糖尿病肾病以外朋友们还要注意它的症状,因为糖尿病肾病需要患者朋友们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避免持续受到伤害。为了帮助朋友们了解糖尿病肾病这种疾病本文将为朋友们做出介绍。
1、蛋白尿,这是糖尿病性肾病的第一个标志。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肾小球的滤过率即开始下降。随着病情发展,尿蛋白量逐渐增多,尿蛋白量与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正常,出现大量蛋白尿后,能很快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如24小时尿蛋白少于3 克,尿蛋白量无明显增多者,肾功能衰竭进度变缓慢。
2、水肿和肾病综合症,大约有一半左右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水肿,可能由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但年龄越大,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的原因也越多,20%左右的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
3、高血压,这是糖尿病肾病比较晚期的症状,出现在有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病人身上。初期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有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加速了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恶化。
4、糖尿病肾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早期为适应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在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增高,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在数年之内可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此外,糖尿病性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心衰与膀胱炎等并发症常影响肾功能,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伴循环衰竭时,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5、贫血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限制蛋白饮食、发生氮质血症有关。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问题现在就为朋友们介绍完了,为了让自己远离这种可怕的疾病患者朋友们定要注意预防才行,若是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及时的治疗才行,最后祝愿患者朋友们能够控制病情保持健康。